书城教材教辅搭建心灵沟通平台(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3238300000006

第6章 中学生的沟通技巧(2)

敏感多疑,无疑像一条无形中的绳索,束缚了中学生的手脚,使你们远离朋友,远离人群。因此为避免多疑,你们在交往中一要力求实事求是;二要在猜疑得到证实前,予以“冻结”,不以怀疑为基础,进行“合理推论”。如若做到了这两点,那么,你们的敏感多疑心理也就能真正的解脱出来了。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中学生消除多疑心理就需要理智地思考问题、积极的自我暗示。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用自信友善的态度与人交往,这样不仅有利于获得别人的尊敬,还会赢得别人的友谊,从而培养成开朗、豁达的性格。

3.朋友是不是就应该无话不谈

大多数中学生都有一定交友的范围。一般都有几个彼此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中学生期出现了异性吸引的最初萌芽。伴随青春期生理上的急骤变化,中学生的性别意识被唤醒,中学生开始关注异性,被异性吸引,也希望吸引异性。大多数中学生对异性的好感是十分纯洁的,只要引导得当、环境条件正常,一般都可以发展成为健康美好的情谊。但由于各方面情况的影响,也容易出现问题。

小芳和小雪是一对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小芳买了一本特别好看的故事书,小雪非常想看,小芳答应借给小雪,但小芳总忘记带来,总算想起来,带到学校,小芳的同桌又拿去看了,凑巧被小雪看到了,生气地说:“不给我看就算了,我还不稀罕呢!”小芳觉得很委屈,也生气地不理会小雪了。从此,两个人也互不理会了。

无话不说,通常表明感情之深;有话不说,自然表明人际距离的疏远。你主动跟别人说些私事,别人也会向你说,有时还可以互相帮帮忙。你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让人知道,别人怎么信任你?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与恩格斯是一对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们一起锻炼,一起工作,一起交流,那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友谊让我们羡慕与敬佩。

苏联着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怎么尖锐。”因此,好朋友之间应该是无话不说,更应该为对方负责。当看到对方做事不适当时,就应该马上指出来,提醒对方。

适当保留余地

生活中,有的人把好朋友当成自己,认为好朋友之间就不能有秘密,其实,“无话不说”也有个限度,生活中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两个特别要好的女孩,同吃同住,好得就像一个人,彼此对对方都了如指掌,由于她们太熟悉对方而不分你我,把对方的秘密当成自己的而告知于人,严重影响了朋友的正常生活而使朋友关系难以维持,所以,就算是对最好的朋友,也要适当保留一些你个人的秘密,不要妄想公开你的私人生活来证明你对朋友的诚意,也不要奢求朋友会对你的任何私人问题都有帮助,是自己面对的就要勇敢面对。

有人说,最亲近的关系总是最脆弱的,朋友之间的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虽没有骨肉血脉的相连,但却有一种亲情无法替换的东西,也许在生活中的某个瞬间你会发现,身边最好的朋友在那时就像一个翻版的你自己,让你有一种心灵互动的感觉,但也有这样的时候,你认为你的好朋友对你了如指掌,有许多事不该对你有所隐瞒,甚至从某一天开始他突然疏远你而让你感到莫名其妙,或许有时你会替他做许多事,但他却不太领情……朋友之间互相关心是无需置疑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如果任何事都不分你我的话,就会使友情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所以说,人际交往中还是要适当保留余地的。

有人认为,别人必须得到自己的帮助,在与人交往时自己必须做出牺牲,以使别人满意。这类人自幼就是典型的“乖孩子”,从小到大没有向周围人说过“不”,别人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例如你要做事,那让你先做好了,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拒绝。

交往要有规则

“乖孩子”在幼年时的心理需求虽然很容易获得满足,而且只要得到一声夸奖,什么付出都是值得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同样以这种幼稚的心理参与社会,就会很容易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你们往往会行善举而期望有所回报,当善举无回报时,就会感到十分委屈和不平衡。总之,与人交往,无论什么样的态度都要有个度,尽量做到恰到好处,避免因为过度而影响人际交往。

只有将心比心,彼此真诚交往才会找到真心相对的朋友,也只有这样的朋友才算朋友。有些中学生强烈要求独立,对成人的干预表示强烈的不满,不喜欢保姆型的老师,管头管脚,大多数中学生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你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常常与父母老师合不来,造成两代人的鸿沟。

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家里和父母没有话说,但是对杂志报刊的主编、网友、节目主持人等“看不见的朋友”却是无话不说。很多中学生愿意把心里话写到编辑部,内容不乏跟父母之间的矛盾、学习的苦闷之类。

到了高中,同学之间的交往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你除了感叹之外,还发现了什么没有?比如,他与他特别好,她与她特别好,他与她特别好,他喜欢与她们说话,她喜欢与他们说话;对你来说,无意之中就知道了对哪些人该说哪些话,而且有些话不愿跟父母讲但会和自己最好的朋友说,甚至和谁都不说。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原因就在于你已经长成了一个有自我意识的大人了,你开始发现自己的喜好,开始关注自己、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你慢慢地在形成一些属于你的价值、观念、态度等等。

另外,人与人的关系是一串同心圆。圆心是你自己,与你关系亲密的人处在离圆心较近的圆上,关系一般的人就处在离圆心较远的圆上。对待不同层次上的人,我们有相应的交往规则,就是对待自己的知心好友,我们可以无话不谈,可以分享秘密;而对一般关系的朋友我们只会谈论公开性的话题,就是一些类似于明星八卦的话题。还有,朋友是双方的,尤其是知心朋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人际交往应该是胸怀坦荡、真切诚恳的,只有推心置腹的交往,才可能消除戒备,以诚相待。但所谓的诚恳交往,是需要适度的,有所保留的。即使是“胸无缔结,无话不说”的朋友之间,也需要适当的保留,留有余地。

4.朋友之间有了矛盾怎么办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离不开社会;一个人的愉快、烦恼、快乐、悲伤、爱与恨,也同样与其他人的交往分不开。没有同他人的交往、也就没有人生的悲欢离合,也不会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

进入中学阶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始成为影响中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如果能生活在一个温馨的集体环境中,与周围的同学、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他就会消除孤独感,产生安全感,保持情绪的平静和稳定。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和压抑,进而影响学习、生活,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年仅15岁的圣某是某中学初三学生。有一天,圣某的同班同学张长胜与王正陶因琐事发生矛盾,张、王两人分别邀集同学准备互殴。当日下午,圣某受同学之邀为张长胜“帮忙”参与斗殴,在打斗中,圣某听人喊“把刀拿出来”,遂掏出随身携带的折叠刀捅入同班同学张某左胸部。经鉴定,张某左胸损伤属重伤。案发后,双方的监护人就民事赔偿已达成和解协议并履行。

同学之间闹矛盾本是件小事,为此而大动干戈、相互斗殴,且持刀重伤同学就实在是不应该了。

冷静化解矛盾

人际关系紧张,中学生大多因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师生关系紧张及与同学相处不融洽,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导致弃学离家出走。人格异常与逆反心理,人格异常的学生会对周围的人抱有敌意和戒备心理,与学校或家庭的成员闹矛盾而突然出走。此外,学生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厌学情绪就会产生,某种逆反心理也会形成,有些学生便以逃学或出走的形式表现出来。

初高中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学生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身心发展,能愉快的学习、快乐的生活。

一个人必然要和他人接触,要生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与人交往中,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像父母那样,对你宠让、迁就,总会发生摩擦、冲撞,尤其中学生年轻气盛、行事鲁莽,经常因一点小矛盾而出口成脏、大打出手,给同学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同学之间当发生矛盾时,矛盾的双方要保持冷静。冷静是处理矛盾的最佳方式。冷静会使人们变得理智,冷静会化解一切矛盾的烟云,从而使人们成功度过矛盾的危机,从矛盾之中解脱出来。矛盾发展到僵持的时候,不妨通过正确的途径,寻求老师、父母、学校或者有关团体、单位、社区的帮助。通过帮助,使得矛盾的双方从危机的边缘走向合作的、伙伴的境地。

长时间与同学相处,难免会产生不愉快的摩擦,甚至起争执。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宽容朋友,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另外,还要有主动性,主动承担责任及和同学沟通,力求解决矛盾。

控制自己的情绪

同学们一起学习、生活,难免会出现摩擦、矛盾、冲突,造成关系紧张,思想上不愉快。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往往是因为一些学习生活中的小事,有时就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小磕碰、一次小接触,或一个道听途说,许多时候还是误会造成的。同学之间如果有矛盾或者有分歧,一定要冷静和相互谅解;如果同学之间难以解决,可找老师帮助协调,决不能用一些过激行为解决问题。学会交往是人生中的重要一课,处理同学关系不可简单粗暴,不能委曲求全,既要体谅别人,又要维持自尊。

出现矛盾的双方,虽然都有责任,但同学之间很少有恶意的攻击。同学们要能理解、容忍对方的一时之举。例如,对同学偶尔的评头论足,不要过分在意,耿耿于怀。因为这可能只是对方一时失口,并无恶意,也不想结怨。这种时候就需要一种高姿态,显示自己的风度。主动,有些同学,特别是中学生在发生矛盾之后,往往因负气不愿主动与对方交往,一是顾及自己的面子,二是担心对方不接受反而尴尬。

其实,只要机遇把握得好,双方的不愉快很容易化解。例如,对方生病时,主动去看望;对方考试失利时,主动过去安慰等。如果通过反省,意识到矛盾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引起的,就应该积极地弥补。

当矛盾发展到一触即发的时候,矛盾的双方要保持克制,想尽千方百计的办法来挽救僵局。克制是一种自我控制和调控的心理行为,是只有像人类这样的高级动物才拥有的品质。注重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矛盾,不要让矛盾堆积,不要让矛盾恶化。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应该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尽可能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