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是恶果的温床
总结没写好,“就这样吧,差不多就行了”;工作报表做得不整洁,“差不多就行了”……我们似乎有着难以割舍的“差不多”情结,才使得数不清的“差不多”充斥着我们的工作。
【职场秀】
几十年前,国学大师胡适先生写了一篇《差不多先生传》,里边有几个片段很值得我们回味:
差不多先生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结果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在两分钟前开走了。他干瞪着眼,望着远去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也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一种急病,叫家人赶快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就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一会儿,“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格言,方才绝气。
差不多先生就这样了结了自己的一生,难免有些凄凉。其实,现实中,诸多的“差不多”所造成的结果却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建设用料“差不多”,导致豆腐渣工程层出不穷,桥梁倒塌、未竣工的大厦倒塌,留下了一片片残破的瓦砾与噩梦一般的回忆;医生用药“差不多”,导致病人留下了难以抹平的痛苦,同时也抹杀了医生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工作中,差不多的状态让我们没有完美的复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主动力法则】
“差不多”就是恶果的温床。因此,在工作中这样“差不多”的心理是坚决要不得的,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努力避免陷入到这个误区当中去呢?
1.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多问自己几次:“真的可以‘差不多’吗?差的那一点会给自己、给公司、给客户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2.在企业中,做事情一定要按照流程去做,宁愿多花成本、降低做事效率也要保证公司的利益和安全。
3.消灭“差不多”心理,完善自己的责任意识系统。只要有消灭这种“差不多就可以了”的心理的决心就一定能做到。
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
美国富兰克林人寿保险公司前总经理贝克曾经这样告诫他的员工:“我劝你们要永不满足。这个不满足的含义是指上进心的不满足。这个不满足在世界的历史中已经促成了很多真正的进步和改革。我希望你们决不要满足。我希望你们永远迫切地感到不仅需要改进和提高你们自己,而且需要改进和提高你们周围的世界。”
【职场秀】
一位寿险公司的业务员参加工作前过着极为普通的生活。加入寿险公司后,他很努力,规定自己每个月访问100位客人。他总有一些机会接触到大人物——大多是公司总经理级人物,于是他想方设法抓住这家大客户。
虽然他每次在拜访这些大人物前,多少有些紧张,然而当他和这些大人物会面时,紧张感就立刻消失,而且尽量投其所好,寻找对方有兴趣的话题。每次拜访这些大人物之后,业绩总是远比拜访那些小客户要好得多。
一个穷酸小子就这样成了职场成功人士,他也成功地赢得了老板的青睐。于是,他开始不那么拼命了,尽管他完全有能力去说服更多的大客户购买他的保险,但由于他不常去拜访客户,所以一年内,他只谈成了两三笔大生意。然而,他还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一年后,他的名字从公司光荣榜移到了即将被裁的名单中。
由此可见,要想在职场中长期生存,就要不断提升自己,永不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员工不但得不到发展,迟早会在日益激烈的工作竞争中被淘汰。
【主动力法则】
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中,即使没有狂风大浪,你所处的境况也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安于现状只能是一相情愿的梦想,当你从梦中醒来时,你会发现原来所拥有的一切,都已经随风而逝。因此,你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主动变化。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具备和企业共同进步的意识。作为员工,只有和企业共同进步,才能够在企业中长久地生存。
2.质疑自己的工作。质疑自己的工作是不安于现状的开始,是一种高度负责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将支持我们创造辉煌。
3.适时地和自己较劲。和自己较劲的员工,才能在不断的努力和拼搏中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争取到更大的舞台。
主动晋升,不安于现状
职场野心是一股鼓励自己的力量。对权力的向往并不是什么坏事情,适时地表现出自己的野心,激励自己努力朝着心中的目标前进,必定能够为我们的职场人生带来极大的收获。
【职场秀】
外表温文、满脸笑容的吴士宏曾经是北京一家医院的普通护士。用吴士宏自己的话说,那时的她除了自卑地活着,一无所有。她自学高考英语专科,在她还差一年毕业时,她看到报纸上IBM公司在招聘,于是她通过外企服务公司准备前去应聘,在此前外企服务公司向IBM推荐过好多人都没有被聘用,吴士宏虽然没有高学历,也没有外企工作的资历,但她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绝不允许别人把我拦在任何门外”,结果她被聘用了。
靠着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吴士宏顺利地迈入了IBM公司的大门。进入IBM公司的吴士宏不甘心只做一名普通的员工,因此,她每天比别人多花6个小时用于工作和学习。于是,在同一批聘用者中,吴士宏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接着,同样的付出又使她第一批成为本土的经理,然后又成为第一批去美国本部从事战略研究的人。最后,吴士宏又第一个成为IBM华南区的总经理。这就是多付出的回报。
1998年2月18日,吴士宏被任命为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全权负责包括香港在内的微软中国区业务。据说为争取她加盟微软,国际“猎头公司”和微软公司做了长达半年之久的艰苦努力。吴士宏在微软仅仅用7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年销售额的130%。
在中国信息产业界,吴士宏创下了几项第一:她是第一个成为跨国信息产业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的内地人;她是第一个在如此高位上的女性;她是第一个只有初中文凭和成人高考英语大专文凭的总经理。在中国经理人中,吴士宏被尊为“打工皇后”。正是这种不安现状、主动晋升的进取精神,成就了吴士宏事业上的辉煌。
【主动力法则】
超越和进取是一种拒绝平庸的生活态度,也是一份挑战自我的人生宣言。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我们可以说,不想当总裁的员工不是好员工。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应当积极进取、主动晋升,不要安于自己当前的职位。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决绝平庸,赢得晋升呢?这需要我们做好以下的准备:
1.当自己找不到晋升的良机时,始终跟定一个人,等待机会。作为领导层,机会往往很多,在所跟领导的事业出现提升时,自己的事业会跟着出现转机。
2.上升渠道不通畅时,应考虑在公司内部的岗位实现横向调换,设法获得跨部门跨岗位工作经验。
3.当公司内部晋升的可能性不大时,结交一些社会人士,对自己是有极大帮助的。一个人的交际圈有限,但人多之后,交际圈的效用就会出来。
不是“做事”而是“做成事”
只做事,而没有做成事,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很多人看起来一天到晚都很忙,似乎有做不完的事,却忙而无效:所做的事情没有任何结果。
【职场秀】
领导跟小刘说自己想要买一本书,就是太忙没有时间,于是小刘主动申请要替领导买书。小刘先到第一家书店,书店老板说:“刚卖完。”之后他又去了第二家书店,营业人员说已经去进货了,要隔几天才有。小刘又去了第三家书店,这家书店根本没有卖的。
快到中午了,小刘只好回公司。见到领导后,小刘说:“跑了三家书店,快累死了,都没有。过几天我再去看看!”领导看着满头大汗的小刘,欲言又止……
买书是主动申请的任务,买到书是结果,小刘去实践任务,却没有结果,也就是说,他有了苦劳,却没有功劳。不仅如此,他还浪费了半天的时间,而这半天时间老板必须给他支付工资……
其实,只要动一下脑筋,就可以想到许多好主意。如小刘买书,至少有三种方法可以保证他完成任务,把事做成。
方法一:打电话给书店,确定哪一家书店有这本书,再去购买。
方法二:上网查找这本书的信息,向网上书店订购或直接联系出版社邮购。
方法三:到图书馆查是否有这本书,如果有,就问领导愿不愿花钱复印。
这三种方法都可以保证小刘得到书,但他没有这样做。就因为小刘没有将“做事”和“做成事”分清楚,只停留在“做事”(去买书)的阶段,而没有考虑“做成事”(买到书)。而且,他的头脑中也没有“结果思维”,不了结果的重要性。
主动的员工不只是“做”,还要“做对”、“做好”、“做成”。只满足于“完成任务”的员工不是好员工,好员工应该“得到做事的结果”——这才算得上是“真正完成任务”。
【主动力法则】
“做事”和“做成事”是有区别的,如果只是简单地做事,不用心,不细致,不看结果,敷衍了事,那就等于在浪费时间,做了跟没做一样。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保证做成事情呢?
1.一个主动做事的员工,必定讲究方法才能做成事。如果一个企业生产出产品,销售人员每天忙着推销,却不看对象、不问方法,看起来是在“做事”,结果可能是一件产品都推销不出去。
2.主动做事要保证成效,一切以“做成事”为最终目的。如果懂得了这一点,就会积极想办法,既看过程又看结果——不仅把事“做”了,还把事“做成”了。
要做就做最好
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他是否做什么都力求最好。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会轻率疏忽、满足现状,他会在工作中以最高的规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必须做到最好。对于老板来说,这样的员工才是最有价值的员工。
【职场秀】
皮克斯是一个凡事力求做到最好的人。上学时,他每次考试都能拿到年级第一;工作后,他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尽管这样,皮克斯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有些地方还可以再改进一些。
皮克斯凡事力求完美的态度引起了总裁的注意,他问皮克斯为什么对自己这么严格,皮克斯说:“只有这样,才能将自身的潜能挖掘出来。”后来,皮克斯成了总裁的秘书。
从皮克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员工优秀与否,在于他是否满足现状,是否在做好的基础上力求做的更好。在满意的成绩中,仍抱着客观的态度找毛病,发掘未发挥的潜力,再通过学习创造出最佳业绩,这才是优秀员工的表现。
满足现状的员工在接受任务时,习惯说:“要求太高了!”即使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也可能这么叫嚷,他们希望要求越低越好。
当任务完成得不理想时,他们又习惯说:“已经做得够好的了。”
工作上的追求应该是永无止境的,习惯于说“已经做得够好的了”的人,他的职业前景不会很乐观,主要的原因是:
第一,老板会认为你不求上进。
第二,老板会认为你是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
第三,老板一旦发现你工作中有问题,他就会觉得你在敷衍他,甚至欺骗他。
即使你真的觉得做得不错了,也不要宣称做得够好了。与其说“我已经做得够好的了”,还不如说“我做得还不够完美”。完美只是一种境界,而不够完美就是接近完美。
【主动力法则】
优秀的员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有一种不满足的状态,这样会迫使我们去追求更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最好呢?
1.在工作中以最高的规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必须做到最好。
2.要有危机意识,不做到最好就会被淘汰。无论客户、上司还是老板,真正存心挑剔的时候并不多,他们提出的要求都是迫于某种需要。客户担心产品出问题;上司怕工作质量影响业绩;老板则更是迫于市场的巨大压力才严格要求,因为他从来都无法对市场说:“我已经做得够好的了,你降低要求吧!”市场是无情的,有时可能只比竞争对手稍逊一点点,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主动力自测]
1.在日常工作中,你认为自己是否存在有“差不多情节”?
2.当你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下一步是打算放松放松呢,还是趁热打铁,继续努力?
3.如果你的公司或企业的上级出现职位空缺,你有没有想要晋升的强烈欲望?
4. 当有工作任务下来时, 你一般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做准备工作呢,还是立即就着手开工?
5. 在工作上,你是一个力求完美,不允许任何瑕疵存在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