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你学射击(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3241500000004

第4章 射击比赛项目(1)

手枪

手枪射击

1确定射击姿势的原则。

(1)尽量利用骨骼承重,以减轻肌肉负荷,增加姿势的稳定性。

(2)尽可能保持肌肉用力协调,以保证人枪结合的稳定。持枪的手臂主要依靠伸屈肌的协调用力保持稳定。

(3)有利于固定关节。在没有依托物可以支撑的条件下,通过关节和韧带固定达到稳定。手枪姿势结构的重点是枪、手结合,手腕固定,肩臂动作协调和腰部力量的保持。

2姿势外形。

(1)两脚站立位置:射手以右侧对向目标站立(右手持枪的射手),两脚开度约与肩同宽或略小于肩宽,两脚平行脚尖稍向外展,脚尖子齐或左脚稍突出。两腿自然伸直,小腿稍前倾拉伸跟腱,重心落于脚掌。微挺小腹,胯向前送出。身体稍向右侧转并塌腰,上体稍向左后方倾斜(不宜过大),总重心落点位于支撑面中心或稍靠左前方。

(2)固定踝关节:踝关节是保持身体站立姿势稳定的重要环节,射击姿势的重心落点不正确会增加以踝关节为轴的身体晃动,因此,应从利于踝关节固定和用力均匀为出发点来选择站立姿势。

(3)头部姿势:射手头向右侧转并保持正直,眼平视使前庭器官保持正常状态。

(4)右臂:持枪的手臂向目标方向伸出,肩胛带稍向躯干方向内收并塌肩,以利于固定肩关节保持臂的稳定。塌肩和内收的姿势是使肩关节盂和肱骨头紧密结合,并起一定的支撑作用,同时可使枪、臂重心靠近躯干增加稳定。肘关节稍用力伸直,使肩臂和握枪的力结合确实自然协调。右肩不可取提肩姿势,以防肌肉过分紧张而产生突然的闪动。持枪手臂与身体的夹角一般在145~165度之间,不宜过小或过大。过小不利于肩关节的固定;过大则因头部转动大而增加颈部肌肉紧张,姿势不易持久。

3握枪。

(1)木套的使用:木套是枪、手结合,固定手腕,保持枪支稳定和便于扣扳机的借助条件。慢射手枪木套的修理应掌握以下几点:

①确定虎口位置。握枪手的虎口位置应尽量接近枪管轴线,以减少发射差角对射击精度的影响。

②通过构成正确的准星缺口关系修正上护木和底托,并确定塌腕角度。木套与手型相吻合,底托与腕骨相接形状与手腕吻合,手的各部位着力均匀稍紧,但无压痛感。

③食指保持灵活自如,扣动扳机时不影响准星缺口平正关系的保持。

合适的木套是在训练过程中修理并在逐渐适应中定型的,木套修理不可急于求成草率从事,否则将不利于动作定型。

木套只是提高成绩的借助因素,不应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木套修理而影响技术训练。

(2)握枪要领: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使手腕下塌以充分利用木套的支撑作用。下塌手腕的腕骨与木套底托相接以固定支撑手腕。虎口对正枪管轴线,手臂、虎口与枪管大体成直线。拇指自然伸直放于拇指托上,通过中指、无名指、小指以及大小鱼际肌将枪握住,中指有承受枪支重量的感觉。食指保持灵活,第二指节轻靠木套放在食指托上。

腕关节的固定是构成和保持准星缺口平正关系的重要环节。腕关节固定的基本要求是:握枪的手臂通过腕关节紧密结合构成正确瞄准,在相对稳定的协调晃动中保持准星缺口的平正关系,做到食指扣扳机时单独用力。

射手应以中等偏小的力量握枪,这样容易做到用力协调,不致于因握力过大而使手臂颤抖破坏稳定。

无声手枪射击

无声手枪的准确称谓应该是微声手枪。由于这种手枪采取了消音装置,在室内射击时,室外听不见声音,反之也是一样,故俗称无声手枪。

无声手枪的奥秘在它的枪管上,枪管外面装有一个附加的消声套筒。各种无声手枪的消声套筒结构并不相同,但消音作用是一样的。最常见的是在消声套筒前半部装有卷紧的消音丝网。当子弹射出后,枪口喷出的高压气体不直接在空气中膨胀,而是进入消音丝网,大部分能量被消音丝网吸收消耗,所剩气体喷出套筒时,压力和速度都很低,发出的声音就很微弱了。有的是将消声筒前端用橡皮密封,子弹从枪**出,穿过橡皮,橡皮很快收缩,阻止气体外溢,从而起到消声作用。还有的在消声筒出口装上类似照相机快门一样的机械装置,靠火药气体自动开启,子弹射出后迅速关闭,剩余气体不能随之流出,这样也可以使子弹不发出大的声响。

消声套筒除了前端有的消音装置外,套在枪管上的后半部还开有一些微型排气孔,可导出枪膛内的一部分气体,以减少枪口处的气体压力。再加上无声手枪使用速燃火药,燃烧速度快、过程短,于是在射击时基本上听不到声音。

女子运动手枪

女子运动手枪项目始于60年代后期,当时尚无定型的竞赛规则,一般沿用男子标准手枪规则,或参加男子标准手枪项目比赛。1975年国际射联正式颁布女子运动手枪竞赛规则,定为30+30慢加速射,同时列入国际射联正式比赛项目。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列为比赛项目。

我国是开展女子手枪项目比较早的国家,至1975年该项目已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射手,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多次超过该项世界纪录。

标准手枪与中心发火手枪

标准手枪项目始于60年代,并成为世锦赛项目。我国1973年开始训练。在我国发展很快,1975年第三届和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上都曾达到和超过世界纪录。该项目使用标准手枪,在枪支构造上对瞄准基线长度、扳机引力重量、木套规格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该项目是介于慢射和速射之间的项目。包括150秒、20秒、10秒三种时间。150秒内发射5发子弹,基本属于慢射项目,但不能有更多重新局枪机会。20、10秒属于对单靶一次举枪连续发射5发的速射项目,但比手枪速射有充裕的稳枪瞄准和击发时间。该项目使用的是4号环靶,其10环直径为5厘米,比手枪速射项目要求精度高,一次技术难度也比较大。

步枪

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1924年法国首次举行女子小口径步枪比赛。1929年瑞典举行小口径步枪世界锦标赛,采用卧、立两种姿势。1930年起改为卧、跪、立3种姿势。奥运会比赛项目有:

1男子小口径步枪3×40米使用小口径步枪按卧、立、跪3种姿势的顺序向距离50米的靶各射40发子弹,包括试射在内的总时限为3小时45分。195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2男子小口径步枪60发卧射用卧姿向距离50米的靶射60发子弹,包括试射在内的总时限为1小时30分。190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3男子气步枪60发立射用立姿向距离10米的靶射60发子弹,包括试射在内的总时限为1小时45分。1984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4女子标准步枪3×20米用小口径标准运动步枪按卧、立、跪3种姿势的顺序向距离50米的靶各射20发子弹,包括试射在内的总时限为2小时15分。1984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5女子气步枪40发立射用立姿向距离10米的靶射40发子弹,包括试射在内的总时限为1小时15分。1984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步枪的发展历程

步枪的发展过程基本上与手枪类似,都经过火绳枪、燧发枪、前装枪、后装枪、线膛枪等几个阶段,以后又由非自动改进发展成半自动和全自动枪等。

实际上,步枪之起源,最早的记载是中国南宋时期出现的竹管突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随后,又发明了金属管形射击武器——火铳,到明代又有了更大的发展。

15世纪初,欧洲开始出现最原始的步枪,即火绳枪。到16世纪,由于点火装置的改进发展,火绳枪又被燧发枪取代。从16世纪至18世纪的300年间,囿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步枪都是前装枪,使用起来费时费事,极为麻烦。

1825年,法国军官德尔文对螺旋形线膛枪作了改进,设计了一种枪管尾部带药室的步枪,并一改过去长期使用的球形弹丸,发明了长圆形弹丸。德尔文的发明对后来步枪和枪弹的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明显提高了射击精度和射程,所以恩格斯称德尔文为“现代步枪之父”。但德尔文步枪仍是从枪口中装弹的前装式枪。

到19世纪40年代,德国研制成功德莱赛击针后装枪,这是最早的机柄式步枪。这种枪的弹药即开始从枪管的后端装入并用击针发火,因此比以前的枪射速快4~5倍。但步枪的口径仍保持在15~18mm之间。到60年代,大多数军队使用的步枪口径已经减小到11mm。19世纪80年代,由于无烟火药在枪弹上的应用,以及加工技术的发展,步枪的口径大多减小,一般为65~8mm,弹头的初速和密度也有提高和增加。因此步枪的射程和精度得到了提高。

19世纪末,步枪自动装填的研究即已开始。1908年,蒙德拉贡设计的65mm半自动步枪首先装备墨西哥军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加紧对步枪自动装填的研制,先后出现了苏联的西蒙诺夫、法国的1918式、德国的伯格曼等半自动步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各国出现的自动装填步枪性能更加优良;而中间型威力枪弹的出现,则导致了射速较高、枪身较短和质量较小的全自动步枪的研制成功,这种步枪亦称为突击步枪,如德国的stg44突击步枪、苏联的AK-47突击步枪等。

现代步枪的主要特点

1采用多种自动方式,包括枪机后坐式(自由枪机式和半自由枪机式)、管退式(枪管短后坐式和枪管长后坐式)、导气式(活塞长行程、活塞短行程和导气管式),但多数现代步枪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

2有多种发射方式,包括单发、连发和3发点射方式等。

3一般配有枪口制退器、消焰器、防跳器,有的可安装榴弹发射器,发射枪榴弹。

4采用弹仓式供弹机构,半自动步枪一般采用不可更换的弹仓,容弹量5~10发;自动步枪则采用可更换的弹匣,容弹量10~30发。

5全枪长度较短,一般在1000mm左右,质量小,空枪质量一般为3~4kg,便于携带和操作使用。

6初速大,一般为700~1000m/s;战斗射速高,半自动步枪为35~40发/min,自动步枪则为80~100发/min,能够形成密集的火力。

7寿命长,半自动步枪一般至少为6000发,自动步枪不低于10000~15000发。

8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造价低。

步枪的三种射击姿势

1步枪卧姿。在步枪三种射击姿势中,卧姿是容易学习和掌握的一种姿势。卧姿射击预备是在身体比较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调整卧姿姿势时,射手几乎全身俯卧并两肘支撑在地上,卧姿姿势所构成的支撑面比立姿和跪姿要大得多,由枪支与身体结合组成的总重心位置低,整个姿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步枪立姿。在卧、立、跪三种射击姿势中,立姿的重心最高,支撑面最小,姿势的固定和保持主要靠骨骼的支撑、肌肉的紧张来实现。立姿姿势的这种特点,迫使射手采取不自然、不对称的姿势,较大程度上改变了肌肉的正常负荷。根据以上特点,立姿的稳定性较差,因此,如何改善其稳定状态是研究立姿姿势结构的中心课题。

3步枪跪姿。跪姿姿势的基本特点是:射手右腿跪在沙袋上,身体重量主要由沙袋承担,腰脊成弓形,身体重心落在沙袋附近。据枪后左小腿承担部分枪的重量,左肘既不能紧靠躯体,又无固定的支撑,这就给人枪密切结合造成了困难。所以,如何保持人枪系统的密切结合,至关重要。

移动靶

移动靶概述

以小口径步枪立姿向距离10米的移动靶射击。移动靶多为跑动的猪靶,故又称跑猪靶。早期移动靶安装在滑车上,靠人工带动后的惯性前移,现多为电子操纵。仅设男子项目,1900年起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使用大口径步枪对100米距离处跑动的鹿靶进行射击。鹿靶在4秒内通过23米开阔地。分50次单发射击和25次双发射击两个项目。一直开展到70年代初。60年代初,世界锦标赛开始增设使用小口径步枪射击的50米移动靶项目。先后有小跑鹿、跑獐、跑狍等靶子的多次易变。自1965年以后定型为野猪靶。1980年国际射联增设了10米移动靶项目,使用气步枪对在2米开阔地跑动的小跑猪靶进行射击。从1989年1月1日起,又将小跑猪靶改为画有两个靶心和一个圆形黑点的黑心环靶。

移动靶项目,是对与射击地线平行方向的移动目标在限定的时间(快速25秒,慢速5秒)和区域(2米或10米)内进行跟踪射击。每发射击之间只有短暂的间隔供射手分析、判断和准备。射击一经开始,就必须连续射完规定的弹数,不得中断。因此,要求射手具有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和良好的心理自控能力。

奥地利施泰尔-曼利夏有限公司生产的施泰尔45mm移动靶比赛气步枪,是按照移动靶比赛项目的最新规定研制的,因此适用于跪姿和卧姿比赛项目。

移动靶的结构特点

该移动靶比赛气步枪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作为发射枪弹的动力源,结构紧凑合理,调整功能齐全,机构动作可靠,操作方便。发射枪弹所需时间比其他同类型气步枪短30%左右。

1枪。该枪主要由枪管、机匣、扳机、护木等组成。枪管、机匣和扳机经特殊组装而成,既有利于缩短发射时间,又能提高射击精度。拧下枪管节套,全枪长度可缩短342mm,便于运输和携带。枪管上有两个平衡块,质量分别为75g和150g,可沿枪管轴向移动。扳机、贴腮板和托底板均可调。托底板用硬木料加工而成。该枪配有空枪练习装置,不用任何工具即可方便地装卸。气瓶最大充气量为93g液态二氧化碳,足够发射约320发枪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