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全球顶级企业通用的10种企划管理方法
324800000025

第25章 外脑推动型CI企划法 (3)

调查的成本也必须事先予以考虑。由于CI工程涉及面大,不妨系统进行,在“企业形象”的总概念下,把“品牌形象”、“市场占有率”、“股民印象”等指标也纳入调查体系,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品牌开发、市场竞争、形象传播等提供向导。

3方案的设计开发

CI方案的设计开发,是企业导入实施整个CI战略计划的重点。CI的特点,就是在调查企业现状及对企业经营战略整体考虑的基础上,全面着手CI战略计划的制定和设计开发。因此,CI战略计划实质上就是以从追求理念的合理性到实际可操作性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和提升企业形象。

设计开发是在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依托,以品牌为核心,以形象为目标,努力创造具有独特风格的新形象的指导思想下建立起来的。这是“企业重建”工程的指导思想,也是企业确定导入方案的基础。

确定CI项目建议书的通行原则有:

①一致性原则。通过CI导入要求企业的全体员工在行为准则方面表现出一致性;在企业对外传播中,视觉形象表现出一致性;在企业的各项活动中,表现出一致性的文化内涵。

②个性化原则。通过CI导入,企业在原有文化氛围和企业风格的基础上,经过调整、梳理形成企业的个性模式,强化企业的个性化风格。

③扩大化原则。任何一个企业,进行CI导入的主要目的之一,都是希望提高本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率,赢得市场的主要份额,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

④创造性原则。创造完美统一的企业个性形象,是企业竞争与发展的一种优势。有了这种优势,企业可以在社会上被一种光环所笼罩,吸引更高的公众支持率。

⑤完备性原则。企业在CI导入的创意、策划中一般要规定企业的管理目标、市场目标、公关目标、广告目标、发展目标等,从而形成一个完备的目标体系。各个目标之间彼此联系、互相关照,以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在CI的目标达成共识后,便进入CI的设计开发阶段。前面各项作业所设定的识别概念、经营理念,都将在这个阶段中转换成系统化的视觉传达形式,使企业形象具体化。

①企业要素设计。包括:企业标识,企业标准字体,企业标准色,企业专用字体,企业象征图案,企业精神标语、口号等。

②企业要素组合系统设计。包括:企业要素的组合规定,企业要素组合系统的字体设计,附属企业要素(专用字体、象征图案、版面编排、模式、企业造型等)。企业要素的制图法和标准色的标志法。禁止组合的范例等。

③应用项目设计。包括:广告媒体设计,标识牌设计,交通工具外观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公司装潢设计,展示设计(展览会、促销会等),着装设计等。

4CI运作管理

在CI的前期计划完成之后,可视为第一次CI计划的结束,或者视为CI的第一循环企划作业的结束。但是CI第一循环企划作业的结束,并非意味着这家企业CI计划的终结,在日后对CI导入计划的完善和管理方面,还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1)建立CI发展管理机构

企业CI计划的实施贯穿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而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同时,还需要不时地进行动态调研和发展预测分析,并且需要就CI推进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问题,与企业各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等。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精干的CI推进中心或发展管理部门,逐项具体地受理和负责这些工作。这个机构应隶属于企业CI委员会,直接受决策层管理。

(2)系统的管理和修正

CI设计系统是动态发展、且有生命力的,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诸多不完整和不完善之处。因此,在强化目标管理的前提下,不时加以修正、完善,这是必不可少的。至于CI设计系统的管理和完善工作,通常来说,须在制定网络计划后,由专职机构具体执行。

(3)MI的定点观测

企业导入CI计划后,适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理念实践和贯通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CI计划是否按预定轨迹运转。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理念实践运作情况,应建立企业理念效应观摩和跟踪考察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计划实施的同时,对企业理念在整个企业发展进程中所展示和融会贯通的情况进行调查、观察。

(4)建立评估制度

这里指的评估,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受理CI识别系统设计开发企划的公司专家定期回访企业,对企业CI计划的推展运作情况进行诊断和评定;二是指企业不定期聘请CI专家和经营管理专家对企业CI运作系统和推导绩效进行指导和评价。顶级企业导入CI计划的成功实践表明:精确的评估是评价修正、健全完善企业CI计划的关键性环节之一。

(5)第二次CI计划的导入与实施

在企业CI计划的导入推展过程中,由于受企业内外多种因素的变化、影响,经常有各种新的主题确立、新的概念导入、新的主意提出、新的思路形成。而这些新问题、新情况的提出和发现,虽然一部分可以通过即时修正和完善,适时纳入轨道,但有的则需单项立案,重订计划。单项指标的选择和组合,便形成了新的计划和新的系统,这就进入了CI计划的第二个循环,即企业第二次计划状态。企业第二次计划的导入,是CI计划迈入高水平发展阶段的标志。

第二节 借助外脑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外脑,也有人称之为“智囊团”,是一种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体。 外脑,也有人称之为“智囊团”,是一种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体。他们具有渊博的学问、独到的见地,对于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均有精深的研究,并且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外脑”的形成

“外脑”一词译自英文单词Braintrust,是西方企业界对专家集团的泛称。Braintrust还译做“智囊团”,是一个多学科专家的集合体。Brain指“脑”,trust则含有“信任”、“信赖”、“委托”、“信心”、“相信”等的意思。翻译成“外脑”,能更好地体现其特征。

Braintrust的出现是在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代。当罗斯福担任纽约州长的时候,他的身边聚集了一批很有素养的文人。早期的核心人物有:政治学家莫利、经济学家特格韦尔和对经济造诣颇深的律师伯利。面对美国经济与政府里面表露出来的弊端,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制订方案是他们动脑的基本主题。每当谈话以一种极为兴奋又极使人疲劳的速度进行的时候,罗斯福立即就会变为一个学生、一个盘问者、一个裁判。第一次“百日新政”就是他们在这种兴奋与疲劳中共同用脑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鉴于战前战后经济发展的鲜明对比,美国国民对政府干预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案》不仅规定了总统要每年提出一个经济报告,并且还决定创立一个三人经济顾问委员会帮助总统做好这件事情,这就是“外脑”的前身。此后的历届总统都选择自己中意的高级学者担任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委员或主席。到肯尼迪时代,不仅明确规定经济委员会主席就是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还规定其中的委员由主席选定。

美国政坛的另一个著名人物——基辛格,也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长达八年的两届总统任期内,对美国的内政外交和一些著名的国际问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开政界后,基辛格联合了一些政经两界的著名人士,组建了专为大企业提供国际商务决策性建议的商务智囊团,为推动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商业领域里,发达国家的前进历程中早已镌刻着“外脑一族”的辉煌,许多以预测未来享誉世界的各大财团及多国政府都是其中的代表性团体。例如,德国的工业设备企业公司拥有欧洲最大的运筹学研究组织;常设40多个研究机构的哈佛大学智囊团不仅广泛介入美国的经济事务,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国历史的进程。

二、当今“外脑”的三种形式

对于“外脑”的分类,从这一组织形式发展的历程来看,可划分为创意型外脑、活动型外脑和专业化外脑。

1创意型外脑

所谓创意型外脑,就是专门通过出谋划策来帮助目标公司解决具体问题的外脑。这是外脑产生的最初形式,作为外脑本身而言,较少参与具体运作。他们提供给企业的服务以单纯的创意为主。 创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早就发生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创意,也称之为主意、点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早就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区别仅在于方向不同、深浅不同而已。曾几何时,“创意”这一词汇是媒介常用词汇中的“新宠”。从表象上看,“创意”之热门,与企划大师们的出名直接相关;从社会心理形成的机制上来看,这又与许多缺乏资金而又渴求致富的人们的心理投射密切相关;而以“外脑”行业的眼光来看,“创意”的热门,在根本上肇始于市场竞争加剧之后,广大企业急于迅速提高经营管理行为质量的需要。

“创意”在产品发明和技术革新的过程中是早就存在,早就被接纳了的。而且,人们也已经在这个意义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对此,只要对科学技术的历史,尤其是近现代人类科技发明创造的几个高峰阶段稍做回顾,就不难明白。特别是,“创意”不仅以其在生产技术意义上广阔的应用性奠定了它存在的价值基础,而且它本身既获得了多种学科的支持,也逐步发展成一套完备的体系。

1920年之后,在美国产生了一门创造学(Creative Study),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思维开发,以及产品开发技术革新的实用性与有效性。企业界对此反响强烈。将其发扬光大并推向兴盛的,是二战以后的日本。日本政府在战后的基础教育中,大力在小学生阶段推行创造教育。日本人在企业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中,对创造技法作了应用性极强的总结与提炼。

而创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创造性,正是由于它的新奇和独到之处,才能发挥其突出的功效。如果用到产品研制与开发上,往往也能起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但是,创意从技术研究开发行为到市场交换行为的变化是深刻而复杂的,它所牵涉的因素十分庞杂,因而往往会受制于各种外部环境的制约。

因此,作为创意型外脑而言,他们必须对市场有精深独到的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创意才能切实地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同时,由于较少地参与企划活动的实际运作,往往局限性较大,参与双方都应对此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2活动型外脑

“活动型外脑”通常指那些善于利用各种活动来制造商机的企划人或专业公司。有许多所谓“外脑”擅长于此,他们的出现是市场的需要,由于大型活动往往容易产生轰动效应,因而,相当多的企业对“活动”抱有颇为厚重的期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活动”这一形式的大力开展,并不是始于市场经济。很早就有那么一族所谓“玩活动”的人,他们有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加上一些临场的构思和所能调动的社会资源,往往能通过举办各种社会活动来制造商机。只要善于理解和把握各种人物与机构的需求,社会活动往往能够给设计者和主办者带来意想得到和意想不到的成功。以致每个时代、每个阶段、每个地区,都会有那么一些精于此道的“高能分子”。许多人以此为乐。那时候,往往并没有把“活动”与企业需求、市场交换联系起来。很多企划大师的企划生涯中,也有过这样的阶段。对此,在一些相关的书籍中,曾做过这样的反思:“这些活动从形式上看与公关实务中的专题活动(Event)极为相似,但在实质内容上,缺乏现代公关所强调的主体意识和公众意识,没有明确的服务对象与传播目标,在形成社会组织与公众双向对称的交流方面仍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