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生胜于治病
325000000030

第30章 在民间发展起来的特色养生方法 (2)

饮用药茶时,还有几个事项需要注意:

1)沏茶用具(包括茶壶、茶杯)应用陶瓷制品,不用金属制品;

2)沸水沏茶会加重茶水的苦涩味,破坏茶叶所含维生素C,用70℃~80℃水沏茶较合适;

3)常洗茶杯,清除茶垢;

4)不宜喝头遍茶、霉变茶;

5)饭前、饭后半小时以上饮茶。

6)切记服药不能用茶水,会破坏药的性能或化学反应对身体带来伤害。

音乐养生

早在音乐产生的时代,人们就已经知道了音乐能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治疗某些疾病。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也认为,音乐有助于人们健康,恢复内心的和谐。中世纪西方各国的天主教堂,都曾用圣歌来治疗疾病。中国古代典籍也常常谈到音乐对精神的治疗作用,《春秋》记载有用音乐为人治病的情况,《乐记》中说“乐行而伦清,耳聪目明,血气平和”。

现代的很多思想家、音乐家和教育家也都十分重视音乐的社会作用,指出音乐可以改变人的情绪。一个人如果从小就热爱一些健康优美的音乐,对他身心、性格的形成以及精神境界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好处。

目前,世界上音乐治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用柔和、优美的音乐安抚烦躁不安或受压抑的精神疾患。这类音乐也可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等。像舒曼的《梦幻曲》、舒伯特的《小夜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圣桑的《天鹅》、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等都有这方面的功效。

二是用轻快的音乐鼓舞和振奋精神。可以治疗精神痴呆症、老年性退化麻痹症、消极自我封闭症等。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和《西班牙舞曲》、萨拉萨蒂的《吉卜赛之歌》、贝多芬的《F小调(热情)奏鸣曲》和《第五(命运)交响曲》、门德尔松的《春之歌》等音乐都能起到良好作用。

三是将不同性质的音乐先后演奏。释放患者的精神压抑,转变人的心理状态。如对患狂躁性精神病患者先播放强烈的音乐使其产生共鸣,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序曲》、乔治·埙内斯库的《罗马尼亚狂想曲》、肖邦的《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柴可夫斯基的《那不勒斯舞曲》等。然后逐渐转换为平静的音乐,使患者安定下来。如播放托塞里的《小夜曲》、李斯特的《爱之梦》、德沃夏克的《念故乡》、巴赫与古诺的《圣母颂》、德彪的《月光》等。

四是通过患者演奏乐曲或参加演唱,使其恢复自信和平衡感,再通过合奏训练使其逐步恢复集体意识,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德国现代音乐家阿多诺说过: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能增强人自信感,使人在合唱中恢复集体意识和奔向光明未来的决心。如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和《降D大调(雨滴)前奏曲》、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波隆贝斯库的《叙事曲》等。还有合唱曲目,包括海顿的《牧羊女》、韦伯的《猪人合唱》、舒伯特的《圣母颂》和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等。

五是将音乐作为一种背景。在公共场所,如加油站、医院、工厂、旅店、酒楼等场所播放,可以改善环境气氛,以提高工作效率。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汽车城底特律以前许多的加油站经常排长队,加油者常常因等待加油,心急火燎而发生吵闹。自从在各加油站播放一些古典音乐和轻音乐后,这类吵闹现象大大减少。实践证明,音乐对缓解紧张气氛和调整人的情绪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在我国,音乐疗法也逐步开设推广,如气功疗法配以古琴音乐伴奏,使病人在音乐中得到治疗。现在许多气功引导术,都录制了音乐磁带,在语言信息诱导下引导意念活动,进行调心、调体、调息的同时,运用音乐疗法的功能,使人进入自然放松的安详状态,使身心得到调整,达到祛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目的。

书画养生

古今史实证明,习研书法可使人健康长寿,那么,怎样正确利用书法,让它真正成为养生保健的方法呢?

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习书观念。把书法作为职业只是少数人的事,对于大多数人,特别是老年人来讲,练习书法主要是为了休闲、健身与养性。所以,应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增进健康、养生益寿为主,而不能有太多的功利思想。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习书方法。练习书法不仅要展纸挥毫泼墨,还要用心、用神、用气。每日临池握笔,开卷书写,必然端坐凝神,专心致志。写字时头正、肩松、身直、臂开、足安;执笔时则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肘起。一身之力由腰部而渐次过渡到肩—肘—腕—掌,最后贯注到五指,运行于笔端。

最后,要重视书法的教育功能。书法的教育功能首先体现为人格塑造。俗话说“字若其人”,人品与书品互相体现。心正之人,书体端庄,高雅秀灵。字里行间体现出其高尚品德。要做一个好的书法家,必先做一个堂堂正正之人。

在书法学习中,不管临摹还是创作,只要精神专注,一丝不苟,都有利于培养自身品质,让人的精神意识自然地融到点线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心理与生理的提升,调节人的情绪与耐性,并进而影响到人的品格与性情。

书法能促进健康长寿,但应掌握“适时适度”的原则。过于劳累或过于追求成就,都会因疲劳伤身,得不偿失。

中医认为五色归于五脏,而且颜色与人的情绪、心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研习绘画技巧有助于养生,可使人健康长寿。

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书画养生应注意的方法:

修身养性。在临摹图画时要选色彩鲜艳、造型美观、格调清新、内容健康的图景,这会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排除思虑和寂寞无聊感。

练身练脑。绘画时人们大多是站着,而想要画好画儿,就需要整个身体协调一致,肩、臂、肘、腕、指必须一致,这就是练身。一幅作品首先要经过认真的构思,巧妙的立意,再用纯熟的技法创造出一个新天地,这就是练脑。

调节情绪。大脑中的网状结构能决定人们对颜色的反应,当人们看到红、橙、黄等暖色时,血压会上升,脑波活动增加,呼吸加快,出汗增加。颜色还可能激发释放出激素或神经递质,这些物质会交替影响人的情绪。所以,人们在创作具有美感的书画的同时,也是一个自身解郁的精神调节活动,是对自己不良情绪的一种释放过程。

花草养生

袁枚是清代的“文星”,也是“寿星”,他40岁时因官场失意,归乡江宁小苍山,筑园林“随园”,从此爱上花草,过上了“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的生活,宠辱皆忘,“八十精神胜少年”。可见,养花对调整心态、促进健康有重要作用。

很多注重养生的朋友,都善于用花草来怡情。那么,花草和长寿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古人说“乐花者寿”是有道理的,很多长寿者,都生活在山清水秀、芳草鲜美的大自然的“花园”之中。而生活在深山或者农村的老寿星往往比城市里要多。

如此说来,近花之人,长寿的秘密在哪里呢?

花能够使人心理愉悦,养花可以说是一种心理调节剂。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态是长寿的重要保障,患得患失,心理失衡,会影响身体健康。当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养花、赏花之中的时候,会转移注意力,产生新的灵感。

养花还能让大脑保持兴奋。经常养花、赏花,可使大脑处于舒展、活跃、兴奋状态。不同色彩的花草,有着不同的效果。白、青、蓝色使人产生舒适、清爽之感,黄、橙、红色给人以热烈、兴奋、温暖的感觉。至于花香,则更有宜人之奇。如郁金香的香气沁人心脾,茉莉花的花香使人神经松弛、神志安宁等。

养花能够增强人的免疫力。多数花卉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多种有害气体,并吸附粉尘净化空气。如兰花、仙人掌等,可有效净化空气;吊兰、鸭跖草等,可吸收甲醛、苯等有害气体。有些花卉的气味还有驱虫、杀菌、消毒的功能。而且花养得多了,也算是一项体力活动,因此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

不管你是生活在安静的乡村,还是生活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城市,家庭养花都是养生的不错选择,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讲,养花能延缓体质、思维、记忆力的衰退,从而达到长寿的目的。

旅游养生

每次长假,各大景点人山人海,旅游成了人们节假日里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其实,旅游不仅能够使人玩得尽兴,而且它还具有养生的功效。去旅游之后,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而且能使人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中。

中医认为,旅游分为静游、动游、怒游、思游、悲游、险游等类别。

静游:对机体能量的消耗较小,如欣赏园林风光和小桥流水、泛舟湖泊、品茗赏月等。静游适合中老年和体质较弱者。

动游:对机体能量的消耗较大,如登山、涉水、长途旅行、漂洋过海等。动游适合于青壮年人和体力较好者。

怒游:凡能导致人们产生情绪起伏的旅游活动称为怒游,如游览杭州的岳武坟、河北的卢沟桥、北京的圆明园旧址等,均能激起人们的情绪变化。根据中医五行治病原理,怒游适合于思虑过度、情绪郁结的病人养生。

思游:凡能引起人们怀古思绪的旅游称为思游,如观游赤壁遗址,往往能激起人们思古的幽情,即使是一般的大自然美景,也能引起人们的遐想和深思。思游具有镇静作用,适合于患有恐慌症的人。

悲游:凡能引起人们悲伤情绪的旅游活动称为悲游。秋季,万物萧条,大地由青绿变为枯黄,观之有悲秋之感。悲游具有制怒平肝作用,适合于情绪易于激愤者。

险游:凡能导致人们产生惊恐情绪的旅游活动称为险游,如游览巴东的风都鬼城;登临黄山的奇峰险景等,皆属此类。险游具有镇心降火的作用,能调节过度兴奋的情绪,适用于心火过旺者。

俗话说触景生情、情随景变、人景交融、浑然一体,下次旅游时,记得选择适合自己的出游方式,使心神与尘世形成某种和谐,从而渐渐升华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那么长寿就孕育在如画的风景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