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3250900000002

第2章 严复的忧国之心

严复是出身于医学世家,自小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1866年,他考入了马尾船政学堂,主要研究学习驾驶技术。5年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之后的严复在军舰上工作。1877年至1879年,严复被派到英国留学。他先进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就读。在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他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了大量关于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的书籍,并且十分赞同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此时他的爱国忧国之心便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1879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堂任教习。1889年被选用知府衔,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总教习(教务长)。后升为会办、总办(校长)。

回国之后的严复于1905年任皖江中学堂(今芜湖第一中学)的校长一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他的中西文化比较观日渐成熟,开始进入自我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国的“本国特性”,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如果真如他所想,那么国家的未来不敢想象。

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担忧,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理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举动可谓是为了祖国的将来煞费苦心。

民国四年,严复参与了袁世凯帝制运动,是筹安会的发起人,而后声名受损,地位岌岌可危。严复在1920年远赴福建过冬,1921年10月27日在福建去世,享年68岁。他的著作有《严几道诗文钞》等,著译编有《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

我们可以从严复的身上看到一点,爱国高尚之人,必定都是好学善于思考的人。他们会因国家大事而担忧,在担忧的同时不忘利用学习的武器武装自己。帮助自己的国家尽快走出困境。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体现,而并不是口口声声说着爱国,却什么都不学,什么都不做。严复将西学引入中国,他力图将其发扬光大,并不是想要帮助外国人传播他们的文化或者科技。他是要让中国人民在学会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更深入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才会在未来世界的舞台上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