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秦始皇出巡记
3251300000007

第7章 “一步登天”鸣得意

峄山,又名绎山,邹峄山,位于今山东邹城市南部。海拔582米,占地6平方公里,周长10公里。传说远古时候,女娲补天时,剩下一大宗七彩石,到处乱滚,危害人间,女娲便将乱石堆起,成为今天的峄山。因此,峄山才具有今天“怪石万迭,山无土壤,积石相连,络绎如丝,故名峄焉”的地貌景观。

根据地方志史记述和民间传说,可以大致勾勒出秦始皇登峄山的路线。他是从峄山南麓下的峄山村乘羊车登山,通过羊车故道,过险腰,爬祖龙洞,攀太平树,越插天石,最终登上峄山主峰五华峰。

羊车故道,又称“御路岭”,在峄山南麓,是峄山山门正东的一道土岭。故道大约有1里的路程。三代地理书记载:“秦始皇乘羊车登峄山。”羊车“络带门帘,皆绣瑞羊”,是古代一种制作精美的车。这里曾立有“古今名山”的石碑。道北有峄阳书院,道南是子思书院。

祖龙洞,又称居龙洞,在五华峰插天石前。为峄山著名的“九龙洞”之一。相传因秦始皇登爬过此洞而得名。祖龙洞,东西走向。洞中多石缝,乱而短狭,又有迷魂洞之称。洞内西向刻石有“不敢不跼”四个字。《邹县志》记述:“居龙洞甚低小,入者必着单衣以腹履地。如蛇行状,上探海石以观日出,或转登五华山,饱览小鲁古风。”

太平树,在祖龙洞东北出口处。祖龙洞东北出口号称“通天玉井”,这里只能容一个人站立。洞口上立有一棵树,此树叫太平树,也叫救命树,相传为八仙之一韩湘子的笔毫坠落而成。传说秦始皇爬出祖龙洞后,已经精疲力尽,但他咬咬牙,用尽全身的力量,才攀上太平树后而登上峄山的顶峰。

关于秦始皇在峄山活动内容的记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在地方志叙写中,宋、明、清等几代当地封建官员们苦苦考证,体现出言之凿凿的良苦用心;而在《史记》等历史文献的记载中,不仅寥寥数语,还遗漏了峄山刻石铭文,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古的文化之迷。另外,至今仍流传着几个有关秦始皇登峄山的故事。它们或口气嘲讽,或荒诞可笑。其中“一步登天”的故事反映了峄山刻石铭文的形成过程。

秦始皇打死鹦鹉陇客。插花石,在舍身台正南百米处。插花石上有仙架,架上有一名石,形状像一只跃跃欲飞的鹦鹉,称做“鹦鹉石”。鹦鹉,名叫陇客。传说秦始皇东巡时,把它带到了峄山。秦始皇走到插花石前,随身的鹦鹉陇客突然鸣唱道:“峄山仙丹得不到,空跑一趟累死我。”秦始皇又气又恼,一巴掌打死了它。仙人为之不平,将鹦鹉之灵带走,却将它的形体点化在插花石上。

秦始皇饮甘泉圣水。在五华峰下,有一“甘露池”石坊,建于嘉庆元年(1796)。大小四人合围,深2米余。池底壁间有一石缝,水从中涌出。相传千人饮用,始终如是。传说秦始皇登上峄山顶峰后要喝水,丞相李斯命随从人员取此泉水让秦始皇饮用。秦始皇饮后大为高兴,称此水为“圣水甘露”。当年,司马迁“乡射邹峄”时,感遇风寒,饮用此水后,立即却病,精神陡增,才一鼓作气登上了峄山。

秦始皇一步登天。五华峰,是峄山主峰。极顶曾有“一步登天”石刻。山体由五块巨石抱立而成,极其陡峭。其中,最高最险的一块石头叫做插天石,顶部窄如刀刃。相传,秦始皇登峄山至此,心中有些犹豫。丞相李斯担心发生意外,婉言劝阻秦始皇不要继续往上攀登了。但是,赵高心存不轨,极力主张秦始皇登上峰顶。他说:“峄山小山,不临绝顶,何以成游?皇帝英烈,威镇四海。小山不登,难服天下。”赵高的这番话,激起了秦始皇逞强好胜之心。赵高接着说:“皇帝放心,丞相自有万全之策,可保万无一失。”李斯无可奈何,只得制定了人梯、吉祥毯等安全措施,同时,还给了秦始皇一个“锦囊妙计”。秦始皇爬过祖龙洞,踩着由武士搭成的人梯,向插天石攀登时,上看天高云淡,无依无靠,下看渊深石怪,眩目惊心,心中有些害怕。这时,传来赵高的呼声:“请圣上展阅锦囊!”秦始皇从怀中取出锦囊,打开一看,原来上书“一步登天,立成神仙”八个字,令他啼笑皆非。秦始皇心想,如半途而废,会让天下人耻笑。于是,他横下一条心,双手撑住石壁,纵身一跳,终于攀上了插天石。秦始皇站在高高的绝巅石上,不禁兴致勃发,吟唱起来:

追忆往昔,分土为邦。

以开争理,攻战日作。

流血于野,莫能禁止。

寡人主国,壹家天下。

兵不复起,黔首康定。

秦始皇在激动中向前猛跨一步,做了一个横扫天下的姿势,不料脚下一滑,仰面摔倒,从峰顶上掉了下来,幸亏下面有吉祥毯接着,才没有摔入深渊。

事后,李斯把秦始皇登峄山的吟唱加以整理、润色成文,即峄山刻石铭文,以小篆书写,命人“勒铭山岭”。

小鲁台,在冠子峰下,是孔子当年登临峄山的遗迹。取孟子所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之意。“小鲁石”三字,为元赵孟頫所书。五华峰与冠子峰东西对峙。相传,秦始皇登峄山时,听说孔子也曾经到过此处,随即命人攀上绝崖,费尽心力,雕凿石屋,意思是要高过孔子。冠子峰顶背阴处有几间石屋,传说就是秦始皇当年雕凿留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