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3251900000001

第1章 序言

陕西曾经长时期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历时一千二百多年,差不多占了中国历史时期的三分之一,并因之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主要中心;同时,在陕西建都的周、秦、汉、隋、唐时期都充满了辉煌,这又使陕西成为古代中国强盛时期的集中代表。

开展对陕西历史文化的研究,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事。就资料方面言,虽然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受到特殊重视的国度,历代积累下来的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浩瀚如烟海,其中涉及到陕西的也多到看不过来,然而这些资料基本上是围绕中央王朝的宏观角度而产生的,从地方史的微观角度能够加以利用的并不多,也很不容易。譬如说,我们要知道唐王朝首都长安的情况,是很容易查到很具体的资料的,但要了解当时的陕北、陕南的具体情况,那就很困难,其难度一点也不下于别的地方。这里长安是属于中央王朝史范畴,而陕北、陕南却只能归于地方史。显然,中央王朝史不等于地方史的简单叠加,而地方史也不等于中央王朝史的直接分解,想利用中央史的资料解决地方史的问题是不容易的。此外,从研究的方面说,以往的研究往往偏重于宏观的政治经济文化,而许多很具体的历史文化门类却少有涉及,即使有文章中谈到也比较肤浅和零碎,缺乏系统、深入的专门探讨,高质量的学术专著更为少见。这样,围绕陕西就有非常发达的中央王朝史,非常发达的政治经济军事史,也有很不发达的地方史、专门史;古代许多煌煌史学巨著都出在陕西,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班固都是陕西籍人,但唐宋以后陕西当地人士所修的地方史书、方志,却难于获得高的评价,在全国产生大的影响。质言之,围绕陕西历史文化还缺乏有质量的微陕西可供展开研究的题目应该说相当多,有的还非常有意义,深入研究不仅是拾遗补阙,拣起一门被遗忘的史学缺门,也不仅仅是温故知新,而是其本身就有值得研究的价值。站在史学研究的角度看,研究那些过去少人研究的史学门类,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将那些潜藏着的历史文化资料发掘出来加以研究,甚至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也能有具体的参考作用。用今天的话来说,研究它们就是盘活一种古老的文化资产,让它能够存量变增量,成为促进西部发展的一种动力。举例来说,陕西历史上的森林、植被情况怎样?采伐、破坏的原因何在、程度如何?这就直接关乎到今天的林业建设,关乎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如何实现的问题;又譬如,弄清楚陕西的石窟寺开凿、破坏、保存状况,实际也就是关乎今天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资源调查,是促进我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研究。

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和三秦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的《陕西历史文化丛书》,正是在各种陕西通史、陕西断代史之外的又一套关于陕西的历史丛书。它们是陕西的专门史、偏门史,作者们基本上都是中青年文史研究者,或者其工作与文史研究有关。作者们普遍很年轻,风华正茂,富于朝气,受过正规的基础教育和专业训练,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参与本丛书的编撰,是自身学养与工作经验以及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释放,也是一种检验。其中有人是第一次参加类似的写作,这种处女作就更加有意义。为了发现新人、锻炼新人,本书在制定选题计划时有两个考虑:一是应该选什么角度,二是可能选什么角度。前者是在通史、正史之外的大范围内,偏重于文化角度,特别是物质文化角度的各种题材,只要有益于陕西历史文化的深化与进步,适合广大读者的要求就都可以选;而后者则是哪些人适合写哪种题目,只要有合适的人选就可以确定某个题目,如无其人则可以暂缓。要是有人在我们考虑的选题之外,自告奋勇要承担某个题目,我们是会认真考虑的。这样作,更加有利于发现人才、推陈出新,或者说叫标新立异。总之,在选题方面我们采取灵活的办法。

在写作方法方面,我们没有划固定的框框,为的是鼓励多种方式百花齐放,鼓励多学科交叉和更多进入新生学科、边缘学科,鼓励学术创新和文化创新。现在的历史文化研究,早已不是纯粹的史学研究,而是涉及诸多学科的互相配合、交叉、渗透,也进入到很多边缘学科与新生学科。譬如前边提到的林业史,真要写起来,它本身直接涉及到的起码包括植物、地理、土壤、地质、水文、气象、物候等学科,以及相关的属于人文方面的垦殖、采伐、战争、木材加工利用等,再稍微展开,又会涉及到林中的动物,包括走兽、鸟类、有益的和有害的昆虫等,还有森林受地震、天文变化的影响等,都不是单纯的历史学能够概括得了的。我们希望本丛书在比较宽阔的知识层面,能有各种新的见解,能给人以启迪;在文风上,我们主张写得生动活泼一点,既有较高的学术含量,但又有浅显、优美的文字,让人看起来比较轻松,有所收益,成为一种文化维生素,一种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

从已收到的文稿看,其质量普遍是很不错的,有些甚至出乎我们的期望值。作者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涉及范围很宽,竭思殚虑、用心用力,以很认真的写作态度下笔,字里行间不时闪现出智慧之光和一股股朝气、锐气。当然,个别地方的考虑不周,有些文笔还略显稚嫩,有些资料引用和处理、见解看法未必都妥当等问题也是有的,我们都尽量向作者们指出,以帮助他们修改。但即使如此,由于我们审校水平的有限,完成的书稿肯定还会有瑕疵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望每一位看到本丛书的读者不吝指教。

在本丛书的首辑出版后,我们也将根据读者的反映,不断总结经验,以利提高,争取全丛书的质量愈来愈高,给广大读者奉献一套精美的文化套餐。

是为序。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

200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