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智商潜能激发(婴幼儿1-2岁)
3253200000004

第4章 语言智慧的开发与培养

儿童的语言,不是成人教出来的,是逐渐发展而来的:某个时期只会说一些简单的音节,而后可以开口说音节复杂的词,直到最后终于掌握整个句子和语法——这就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普遍过程。

(一)语言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孩子的语言发展,一般都经过发音、理解、表达三个阶段。孩子从开始发音、学说一个词、到会说一句话的过程中,应将每一阶段语言发展的特点结合起来,以利于进行培养孩子的语言发展。

1.出生第1年

这是婴儿学说话的准备期,婴儿反复地自我发音。

接近1岁时,逐步能听懂某些词意,并开始模仿最容易发音的几个词,最先学会的词是“妈妈”——这几乎是世界上大多数的婴儿开始说的第一个词。这时期,父母应尽量逗引孩子练习发音,用说、看、摸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孩子模仿发音,如:模仿“饼饼”的词音时,可以一边教说、一边拿出饼干给他看,还让他用手去拿饼干吃,使他懂得词意,为后期学说话的阶段打下基础。

2.1 岁到1岁半

这是“被动的”言语活动期。其特点是:听得多、说得少、理解多、表达少。

孩子的语言表现是:以词代句、一词多意,如:说“妈妈”这个词代表一句话,却有多种不同的意义,可能是“我要妈妈抱”、也可能是“妈妈不要走”或是“妈妈给我玩具”;而有些词发音太难,孩子常常以音代词、重叠发音,如:以“嘟嘟”声代表汽车、“喵喵”声代表猫、“嘎嘎”声代表鸭子;由于孩子掌握的词少,所以也常以动作来补充语言的不足,如:要戴帽子出去玩,就说“帽帽”,并拍拍头,指着大门。

这时期孩子的语言发展,一般能掌握100个词左右,但是每个孩子说出的词的多少不一、差距很大:多者可达2000个词左右,少者只能说几个词。孩子说话少,并不完全是语言发展落后,而是这些孩子开口较晚,而且他能将听到的话都储存在大脑里,在以后会突然开口,并且非常爱说话、辞汇增加很快,甚至在短期间超过一些讲话早、说话多的孩子。孩子运用的词,一般都是名词,只有少量的动词。

父母在孩子开口学单词并积极理解语言的时期,应该利用各种机会与孩子交谈,让他多听、多看、多理解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的名称,如:衣、裤、菜、饭、奶、蛋、花、树等;理解各种动作,如:坐、走、抱、拿、吃、玩等;理解父母对他的要求,如:张嘴吃饭,坐盆小便,摔跤爬起等;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成人发音,运用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这时要多用实物、玩具、图片,来启发孩子学语言。

3.1 岁半到2岁

这是从“被动”转向“主动”的语言活动期。孩子非常爱说话,整天叽叽查喳说个不停,表现得积极主动。

这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学会说简单句,一般由3~5个片语组成,语句结构多为名词和动词,由主语与谓语组成,如:说“妈妈上班”、“宝宝吃饭”;有时语句不完整,句子只有谓语和宾语,没有主语,如:说“买糖糖”、“没有娃娃”;有时“偷工减料”省去句中的词,如:说“宝宝车车去”,意思是宝宝坐车子去、省去“坐”字。

4.接近2岁时

这时孩子语句中出现了少量的复合句,如:“妈妈给我笔,明明画画”,“下雨,宝宝不出去”——这时语句中增加了少量的副词、形容词和代词。

这时期,孩子学语言的积极性很高,对认识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强烈,父母应因势诱导,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已学会的词句以外,还可以为孩子讲故事、朗诵儿歌、看图讲述、在游戏中对话表演,培养孩子用已掌握的简单语句讲述自己的印象,说出故事、儿歌、图片中的简单事物,并且让孩子多接触自然和社会环境,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启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孩子说话。

此外,父母应为孩子在学语言上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增加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并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发音要正确、口齿清楚、语言完整、语法合理,使孩子易理解、易模仿。

(二)语言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方法

培养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教孩子正确发音、教孩子学习巩固辞汇、教孩子练习短句、鼓励孩子进行连贯性语句表达等四个方面着手。在培养训练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发音要标准,尽可能用标准普通话来教孩子,这对孩子将来识字有很大的益处;对于孩子发音的错误,千万不要取笑和模仿,应及时纠正,否则孩子的错误读音一旦成型,纠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了。

另外,父母还应注意不要有意去强化孩子的儿语!因为儿语本身并不符合语法规范,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容易被人理解,如果一味强化孩子的儿语,势必会影响孩子言语的发展,使孩子语言贫乏,影响他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发展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很多,但要做到既生动有趣、易被孩子接受,又符合语言规范,的确需要一定的艺术。接下来将介绍一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希望家长能配合幼儿的个体情况,有选择地采用。

1.模仿学习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口语老师。家长应该用标准清晰的语言、合适的速度,教孩子说话,让孩子模仿学习,并有意识地及时纠正孩子的发音错误,注意语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也可以让孩子模仿、学习电台播音员等口语标准的人。

一般来说,孩子语言的正常发育情况是:在12个月左右,能用简单的用语表达自己的要求,会主动叫爸、妈;15个月时,开始正确用语;18个月时,可以模仿学习,例如:爸爸一手拿着狗的卡片,另一只手指着卡片上的小狗问宝宝:“宝宝,小狗怎样叫?”然后爸爸耐心引导孩子说:“小狗,汪汪汪地叫。”

2.亲切交谈

父母自由、亲切地与幼儿谈话,是培养孩子口头语言能力的一种较好方式。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知识程度和生活经验,选择较为适当的、而且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地同幼儿交流,要按幼儿口语程度的发展情况进行引导。

3.情景引导

父母可以根据某些具体情景,因地制宜地选择话题与孩子交谈。例如:最初教孩子说话时,你可以把某些色彩鲜艳能引起孩子兴趣的或孩子平时经常接触的东西,呈现在孩子面前让他注视,同时用标准语言说出物体的名称;也可抱着孩子在屋里走动,让他看屋里的东西,同时缓慢而清晰地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这是桌子,那是电灯”等,耐心地教导孩子;在给孩子喂饭时,也可以教孩子说各种菜的名称,并在饭后问孩子吃了什么等,让他对所学的语言辞汇进行巩固。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用心发掘,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训练孩子口语的材料。

4.游戏中练习

幼儿都喜欢玩游戏。游戏中的问答和自言自语,都是孩子练习口语的好机会。以下介绍几种练习口语的游戏方法。

(1)绕口令

这是一种游戏儿歌。它通常由语音相近而容易混淆的字、词、句等组成,内容较为简单、通俗易懂。该游戏要求发音准确清楚,不读错字,不念走调,而且还有一定的速度要求。让孩子绕口令,不仅有利于孩子口头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且能锻炼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和清晰度,锻炼孩子的认识记忆能力。

家长培养孩子的口语能力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教孩子绕口令。开始时,父母应该先清楚地把绕口令念一遍,对于一些关键字还可以单独教孩子跟读,然后让孩子跟着念,并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加快速度,直到孩子能正确流利地背下来为止。此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跟广播或电视中绕口令节目的主持人进行练习。

(2)找词游戏

具体做法是:家长找出一个关键字,让孩子寻找相关的词。家长要特别注意选择孩子比较熟悉的字,而且要求该字有较大的搭配性,如:家长找出“车”字,让幼儿找出与“车”相关的词——“小汽车”、“火车”、“公共汽车”等。这种游戏能丰富孩子的辞汇,培养孩子的联想性思维能力。

(3)词语接龙

以第一个词为基础,按所有词首尾相连的原则,组一词串,如:第一个词为“天空”,则可接“空气”,再往下接“气球”、“球拍”等。该游戏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口头语言能力,还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家长应注意尽量选择一些容易接字的词,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顺利进行,并注意在游戏中有意识地教孩子一些新词,让孩子在巩固原有辞汇的基础上不断学习,从而去掌握新的辞汇。

5.通过故事、传说等文艺作品发展语言能力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家长可以讲一些通俗易懂、内容丰富的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等,并把故事中的新辞汇拿出来为孩子讲解,让孩子在听的过程中增加辞汇量。对于孩子爱听的故事,家长可以多讲几遍,让孩子熟记、复述,并在孩子复述的过程中,及时、耐心地纠正其用词和发音的错误;或者由父母讲一个故事的开头,让孩子接着往下编,并注意引导孩子尽量把故事编得合情合理,以培养孩子语言的逻辑性、用词的准确性、口齿的连贯性。

家长还可以选择一些短小精巧、形象生动、文字规范、易于记忆的儿歌,来教孩子背读,而且读的时候要注意口齿清楚、语调优美、感情充沛,也可以朗诵诗歌让孩子听、记、模仿(文艺作品,能大大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有利于良好个性品格的形成)。孩子若能经常练习,就会变得口齿伶俐、能言善辩。

6.利用艺术作品发展语言能力

家长可以利用电影、电视作品、图片、画册等艺术作品,来培养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

(1)让孩子看电影、电视作品

学习模仿作品中的人物对白,教孩子背台词;看过之后,教孩子学习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节。

(2)不可忽视传统的教育手段——看图说话

家长可以提供孩子一些图片,教孩子根据画面来编故事,或者让孩子口述介绍画面的内容,或者让孩子自己编排画面,把几幅有一定联系和相关内容的画颠倒顺序,自编自述故事。

看图说话最好的教材是连环画。连环画,本身就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且情节大多通过画面反映出来,可让孩子边翻阅连环画、边自言自语地编故事情节。如果孩子编得正确、合理,家长应该经常给予赞扬,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若时间长,孩子就不再满足于只看画面了,他也会对图画下面的文字发生兴趣,于是看图说话就可转化为看图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