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的陷阱全集
325800000050

第50章 谁动了你的奶酪—职场的陷阱 (3)

陈华就是生活在聚居村里的一名普通“蚁族”。他就读于北京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2004年考研未果,手忙脚乱地毕了业,留在北京找工作。刚开始找工作时手头没什么钱,住宿吃饭是他最大的问题。手里的大部分钱都用来交付房租,有个星期的饭费只花了10来块钱,除了馒头什么都吃不上。这样坚持了两个月,他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推销,底薪800。他的想法具有代表性:“当时有点饥不择食,反正先养活自己再说吧。”先养活自己是“蚁族”最基本的要求。

在北京,这一群体的数字估计有十余万人,他们聚集在房租低廉的京郊,每天像蚂蚁一样汇聚到市中心,傍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京郊的高低床上,为了生存,也为了梦想。不仅在北京,他们也分布在上海、广州、武汉、西安等大中城市。

按照资本的投入及收益来看,高学历应该是高学收入。但“蚁族”的出现呈现了高学历与低收益。可能有人会说,当今大学生就业如此难,农民工比大学生更值钱,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有什么意义?正如几年前的“北大才子卖肉”,这个事例被用来证明人力资本投资其实是一种浪费。事实上并非如此。

2003年的一则“北大才子当街卖肉”的新闻让北大毕业生陆步轩一夜成名。陆步轩于1985年参加高考,当时以高出本科线100多分的成绩考取了北大中文系,是所在县的文科状元。4年苦读毕业后,陆步轩被分配到长安县柴油机械配件厂。遗憾的是,企业几年后垮了,此后,陆步轩搞过装修,开过小商店。几经挫折后,于2000年租房开起了肉店。这个文弱书生从此操起了切肉刀,每天起早贪黑,一年忙到头,交了水电费、房租后也就所剩无几了。

这听起来像个离奇故事,然而这的确是事实,是实实在在发生在古城西安的事实,一位自感“最适合去做编辑词典的工作”的北大才子,由于人生曲折和生活所迫做起了卖肉的生意。后来在各方关注下,终于在长安区档案馆谋得一份工作。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北大才子当街卖肉”之所以成为新闻,说明这类事件是极少数,北大毕业生的薪资待遇、发展前景比一般大学毕业生要强得多。其实,这则新闻的出现不是否认人力资本投资的必要性,恰恰是证明了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将会不断走向退步,因此,学习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投资,比起其他项目,这项投资最有效、最划算、最安全,还将让人终身受益。

所有人都有必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从多方面丰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其实,我们不应放弃一切学习的机会,应该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和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学历只能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可以代表将来,人力资本的投资永远不会到达顶峰。

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对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就是要培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资源,才能让自己具备更牢固的升值与升职资本。

【陷阱提示】 “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为什么职场千里马怀才不遇

我们的周围总是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有着令人羡慕的天赋与才华,却总是在碌碌无为的工作中焦灼不安;他们空有满腹经纶,只能无奈于“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论能力,他们是佼佼者,个中翘楚;他们是人们常说的千里马,却又不得不接受怀才不遇的事实。

王先生原是一个跨国公司的营销副总监,有丰富的营销和管理经验,能力非常强,业绩也很突出。某企业花了半年时间把王先生挖了过来,并任命他为营销总监。新到任的王总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颇有成绩。然而,就在大家普遍看好这位年轻的营销总监时,他却毅然决然地辞职而去。

王先生谈起辞职原因,说到四点:

1.企业不信任,不放权,有总监之名,无总监之实,基本上相当于一般的区域经理,工作无法正常有效地开展实施。

2.在讨论企业重大决策时,视建议为抵触和不服从的表现。

3.推行公司已经认可的改革而危及部分人的利益时,公司领导不支持,甚至将计划放在一边不闻不问。

4.出现小的工作失误时,公司领导对其全盘否定。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王先生尽力将工作做到最好,但最终还是只能带着“怀才而不遇伯乐”的无奈离去。

与怀才不遇相反的情况是“小人得志”。一般而言,在“怀才不遇”的君子眼里,得志的都是小人。“小人”们总是善于拍马溜须,吹喇叭抬轿子。正如王先生辞职原因中也影射出,为什么他的建议被视为抵触和不服从?为什么他的改革无法推行下去?不难想象,公司中总有些小人在领导身边溜须拍马,影响领导的决策。

为什么偏偏这些毫无能力的小人反而容易得志?其实也很简单,没有人不喜欢知音。高处不胜寒,位置高高在上的人也希望有“朋友”,所以,清高的“才子”当然比不过前前后后端茶倒水的“小人”了。

这就是职场中的“劣币驱逐良币”。职场中,春风得意的总是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而真正的有识之士,却吃力不讨好,甚至遭遇被“劣币”排挤的下场。

人生很多时候就是如此,优未必能胜,劣也不一定败,社会生活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比比皆是:挤车的人总能捷足先登,排队的人总也上不了车;大锅饭盛行的单位,年轻力强水平高的人都另谋高就去了,老弱病残和平庸之辈却留下来坐享清福;不贪污受贿损公肥私的人只能吃苦受穷,独善其身的人却成为异己分子被排除出局;社会上泛滥的假文凭不像真文凭那样需要花费无数的心血与才智才能取得,在求职中却能蒙混过关,那么人们怎么还会努力追求真文凭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核心优势和竞争力,也有自己固有的缺点和劣势。才非天生,绝大多数的才能为后天所学,由于天赋等各方面的条件,人各怀有其才,只不过“大才”还是“小才”而已。在大多数情况下,“才”无非是人们谋求生存的一个技能。一般的人,只要不自我夸大所怀之才,又能满足自己的生存状态,就不会常常有“怀才不遇”的感叹。

比尔·盖茨说:“生命是不公平的,但你要去适应它。”是的,“怀才”者也要适应环境,否则只能“不遇”了。如果某一环境确实让自己感到“怀才不遇”,就快速地离开那里,外面的天地无限广阔。所谓“才”,当然也包括了适应环境、克服困难、脱颖而出的能力。

【陷阱提示】 职场中,春风得意的总是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而真正的有识之士,却吃力不讨好,甚至遭遇被“劣币”排挤的下场。

跳槽之前先算一笔账

“跳槽”,即指换工作、换单位。如果你去跳槽,那就说明你放弃了当前工作的收益,并同时放弃了这个机会可能带来的潜在收益,这些被放弃的所有收益就是你跳槽的机会成本。

跳槽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但我们也会发现身边总有一些频繁跳槽的人,他们总是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跳来跳去成“跳蚤”,在跳槽之前,自己有没有算过一笔账呢?

临近年终,视跳槽为家常便饭的许娜又开始考虑跳槽的事了。说起来,许娜的个人资本也算不错:名牌大学财经系毕业,英语六级,口语不错,靓丽的外表。但她的资本使得她总不满足于现状。于是她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研究人才网的招聘信息,如果哪家公司开出的待遇比现在的公司高,那她一定毫不犹豫地奔向那家公司。有好事者偷偷帮她算了一下,结果吓了一跳:毕业三年,许娜已经换了七八家公司,最夸张的时候她一个月连跳两家,其中一次才上三天班就跟老板说再见了。

许娜对那些好几年都待在一个单位,没有跳槽打算的人总是嗤之以鼻:“每个月拿这么一点工资,不跳槽,这辈子能混出什么来!”

其实,如果我们给许娜算一笔经济账,没准她就会重新考虑跳槽的问题了。对于一般人来讲,跳槽的成本与收益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是时间的机会成本。如果想跳槽成功,就要花费时间搜集并分析招聘信息,对市场上的招聘企业作出正确的判断。这个过程中,跳槽者要付出时间、精力等成本,还要承担等待、焦虑、忧虑等心理压力。当信息不明朗时,还会为如何抉择而感到痛苦。

第二是薪资的机会成本。跳槽意味着你放弃本有的薪资,以及因此而可能获得的潜在薪资、福利等待遇。假如你本有的月薪是5000元,加上奖金、补贴和保险等,可能近8000元。如果你不能在辞职的当月找到工作,那么这8000元即是你跳槽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第三是人际关系的机会成本。当你在一个环境里工作,获得的报酬不仅是货币工资,还包括学习锻炼的机会和人脉关系。人脉就是你的资源和钱脉,它同时也是你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的活期存折。

第四是升迁的机会成本。当你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往往很难一下子得到真正重用,尽管在职务或薪资上可能比原来高,但新的单位需要重新对你的人品和工作能力有一段时间的考验。

那我们都会为什么跳槽呢?调查显示:与同事沟通不好、太累、离家太远、被领导批评、男(女)朋友不同意、待遇不合理、工作没挑战、没原因就是不想做,等等,都有可能成为我们跳槽的理由,也让很多企业领导人大伤脑筋。

这种轻易做出的跳槽选择,饱受人力资源专家的批评。且不说,这些年轻的朋友没有想到企业为培养自己所付出的代价,自己的离职将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他们更没有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事业发展做出铺垫。放弃一次事业机会,或许觉得自己还年轻,或许会认为还能有更好的机会。实际上,随意跳槽,不仅对企业是损失,对个人同样是很大的损失。

虽然跳槽有机会成本,但并不是反对跳槽。能够跳槽和允许跳槽其本身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人才只有在不断的双向选择中才能真正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才能产生最大效用。像古时的韩信、现在的唐骏都在一次又一次的跳槽中实现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一下跳槽可能会产生的机会成本,只是提醒职场人士在跳槽之前要通盘考虑和分析,让自己的职业变动决策更加理性、科学和正确,把成本搞清楚了再作决策也不迟。

【陷阱提示】 随意跳槽,不仅对企业是损失,对个人同样是很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