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326000000010

第10章 品牌档案—历久弥新的金字招牌 (1)

中华老字号

五粮液

清朝时期,年羹尧兼理川陕两省总督,挪用为云贵两省所筹的饷银,在四川钻探盐井,广开酒坊,不少陕西酒商来到水质、土壤、气候都宜酿酒的宜宾筑窖酿酒。20世纪初,酒商邓子均经过探索,采用红粮、大米、糯米、麦子、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酿造出了香浓味正的“杂粮酒”,并以“春花”二字命名。后来,邓子均为扩大销路,携“春花”酒数瓶前往团练局长雷东恒家。在宾客席上开瓶细品,一致认为色味均佳,赞美不已。但都认为此酒以“春花”名之,俗而平,即让团练局文书杨惠泉重新取名。杨惠泉询问了酿酒情况,觉吟片刻说:“此酒用五种粮食酿成,就取名‘五粮液’吧!”从此,这种“杂粮酒”便以“五粮液”之名享誉世人,流芳至今。专家们赞美五粮液:“香气悠久,口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称”。

女儿红

“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源于晋代“女儿红”的故事千年流传。

“女儿红”酒原产于绍兴,旧时当地人家生了女儿,将酿酒埋于地下,到女儿出嫁那天才取出招待宾客,并作为陪嫁随女儿到婆家,故此酒极为珍贵。这便是“女儿红”名称的由来。后来,生男孩时也酿酒、埋酒,盼儿子中状元时庆贺饮用,所以,这酒又叫“状元红”。

“德聚全”

“全聚德”烤鸭店创建于清朝同治三年(1864),创办人杨全仁在北京以经营生鸡生鸭为生。1864年,杨全仁买下了前门大街一家濒临倒闭的“德聚全”干鲜果铺,开始经营烤鸭和烤驴肉。开业前,一位风水先生围着新店转了两圈后站定说:“这是块风水宝地,前程不可限量,只是此店以前甚为倒运,要想冲其晦气,除非将‘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称作‘全聚德’,新字号才能上坦途。”

杨全仁一听,正合心意,一来自己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意为聚拢德行,可以标榜店铺做买卖讲德行。于是请当时的书法家钱子龙书写了牌匾,闻名中外的老字号“全聚德”就这样诞生了。

天福号

相传在清朝乾隆三年,山东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人刘凤翔带着做酱肉的手艺来京谋生,与人合伙开了一家煮肘子出售的小店。后来,刘凤翔一家单独经营此店。但是刘家比较穷困,连一块牌匾都置办不起,只好到集市上买了块旧匾挂上,匾上的题字就是“天福号”。刘凤翔的儿子也在店中帮忙,一次他帮着看锅煮肘子时,没想到睡着了,待他醒来一看,肘子肉已塌烂在锅里。恰逢一位官员由此地经过,将肘子买去了。这位官员吃后觉得味道很好,第二天又派人来买,并且指明要昨日买走的那种。刘家之子据实对父亲讲明事情缘由,刘凤翔喜出望外,照儿子“失误”之做法,精心制作出了一种风味独特的肘子。从此“天福号”很快在官场上出了名,并且传扬开来了。

王老吉

王老吉凉茶创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约170年历史,具有“凉茶始祖”的美誉。清道光年间,广州爆发瘴疠,疫症蔓延。王老吉凉茶创始人王吉为挽救患者,不惜以身试药,研制出一种凉茶配方,不仅解除了乡民的病痛,也帮助乡民躲过了天花、疫症等灾难。从此王吉声名大振,被文宗皇帝召入皇宫,封为太医院院令。咸丰三年,王吉在广州开设凉茶店,命名“王老吉”。

荣宝斋

荣宝斋是我国北京地区的一家闻名于海内外的专门经营书画的老字号店铺,已经有约300年的历史。相传在清代初期,一位姓张的人家在北京西琉璃厂附近开设了一家店铺,取名“松竹斋”,专门刻印一些宫廷官员和士林需要的小型印刷品。后来因为店主经营不善,营业亏损,在清朝光绪二十年时,店主将本店更名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店主用其字,取其意,表达了一种期望自己的店铺能够从此兴旺发达的心愿。果然事遂人愿,荣宝斋日渐一日扬名于外,并且博得了儒士墨客的垂爱。

瑞蚨祥

瑞蚨祥是一家专营绸布、皮货等高档商品的老字号,创办于清朝光绪年间。瑞蚨祥创始人叫孟鸿升,是孟子的后裔,济南府章丘县旧军镇人。他以经营土布开始,后来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增加了绫罗绸缎、皮货等高档商品。“瑞蚨祥”的名称据说是引用了“青蚨还钱”这一典故。“蚨”是远古时期的一种神虫,一母一子,孩子出门时,母亲将血抹在孩子身上,不管它飞到哪里都能飞回家,飞回母亲的怀抱。青蚨代表古代的铜钱。当年的老板为店取名瑞蚨祥,就是希望借祥瑞的吉祥意味,加上能带来金钱的青蚨,瑞蚨祥能财源滚滚。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就是瑞蚨祥提供的。

东来顺

东来顺创建于1903年,以经营独具民族特色的涮羊肉驰名中外,素有“食之精粹”、“国之瑰宝”的美誉。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东来顺创始人丁德山来到刚刚开业的东安市场,在离北门不远的东边摆了个小饭摊。后来,他用积蓄下来的钱,在原摊位盖了个棚子,挂上了“东来顺粥摊”的招牌。东安市场在东华门外,属内城的东城,丁德山住在东直门外二里庄,这一连串的“东”,搭上“旭日东升”、“紫气东来”的大吉大利,他认为是他顺利立业的根源。他很看重“顺”,只要一切都顺,“买卖”必然“财源茂盛达三江”,因此起名为“东来顺”。后来,东来顺经过粥摊、粥棚,进场子进座,这才建成了清真饭馆。1914年,新开张的东来顺增添了当时北京城时兴的“爆、烤、涮”羊肉,正式更名“东来顺羊肉馆”。

稻香村

稻香村创始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取曹雪芹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稻香村为名,是目前苏州生产经销苏式糕点历史悠久,最为著名的专业店(厂),也是较全面继承和发展苏式糕点的最有代表性的商店(厂),因其制作技艺高超,并以兼营苏式野味而闻名。1926年8月31日《苏州明报》刊载稻香村新屋落成广告称:本号开设苏城玄妙观前洙泗巷东首,百有余年,因扩充营业,仍在原址翻造高大洋式门面。值此新屋落成之际,特加“禾”字商标。但据1914年《江苏省实业行政报告书》载,稻香村创设年代为同治三年(1864年)。而成稿于1931年的《醇华馆饮食脞志》则说:“稻香村店主姓沈,洪杨之役避难乡居,曾设茶食于阳澄湖畔之某村,生意尚称不恶。乱后归城,积资已富,因拟扩张营业,设肆于观前街。”以上记载各执一说,难于详考。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代代相传,“南店北开、南味北开”,很快在北方几十个城市开花结果,风靡一时。但遗憾的是,同根、同源、同门的“稻香村”,至今仍在同一品牌下,在几十个城市各自为战。

有关稻香村的店招,也有不同说法。据店中过去的传说,店主王秋根,祖辈喜看《红楼梦》,后来从《红楼梦》中受到启示,又联想到茶食糕点的原料都是稻麦,所以决定取名 为“稻香村”。但在《醇华馆饮食脞志》中却说:店主沈姓……设肆于观前街,奈招牌乏人题名,乃就商于其挚友,友系太湖滨莳萝卜之某农,略识之无,喜观小说,见《红楼梦》大观园有稻香村等匾额,即选此三字,为沈店题名。

现稻香村生产糖果、炒货、青盐蜜饯和兼营的西式糖果、饼干、罐头食品、乳品、饮料等,还经营有自己传统特色的茶食糕点共22个大类,130多个品种,其中常年品种70个,时令品种60多个,时令品种随四时八节时令变化而变换,获奖名牌产品十个。

老凤祥

始创于1848年的老凤祥银楼,是中国珠宝首饰业传承至今历史最悠久的世纪品牌。“老凤祥”三字包含两层意义,“老”是表示资历深厚,足以让人信赖;“凤祥”则是女性至美的象征,并喻示它给人带来吉祥如意。

六必居

“六必居”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号之一, 创始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六必居”起初只是卖酒,因为在酿酒时必须具备“黍稻必齐,曲蘖必时,谌炽必诘,陶器必良,火齐必得,水泉必香”六条标准,故名“六必居”。

据说“六必居”三个大字,是明朝宰相严嵩的手迹。当时严嵩的家人常来此买酒,时间长了,六必居店主与严嵩家人混熟了,便请他代求严嵩题块匾。家人又怕严嵩不写,便求严嵩夫人帮忙。夫人也怕被拒绝,就天天在严嵩面前反复练写“六必居”三个字。

一天,严嵩回家见夫人又在那里书写“六必居”三字,字写得歪歪扭扭,一气之下便拿起笔来,浓墨写下“六必居”三个字。严嵩的家人将它送到六必居,店家如获至宝,立即制成匾挂在店中。后来,六必居增添了酱菜作坊,并逐渐转为以经营酱菜为主的酱园。如今,它积几百年之经验,以独特的方法腌制酱菜,清脆适口,味鲜香甜,这一老字号也闻名中外。

同仁堂

同仁堂是医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同仁堂原为中药铺,它的创始人乐尊育是浙江绍兴人。乐尊育明朝末年来京行医,住在大栅栏的一个客栈里。清康熙八年(1669)改串铃行医(走街串巷看点小病)为坐商兼行医,并将所住客栈取名为同仁堂,此为同仁堂之始。

自雍正元年(1721)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狗不理

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城边侯家后一带有一个专卖包子的小摊,小摊掌柜的名叫高贵友,小名“狗子”。因他做的包子味道好,买包子的人自然也就多。由于他一个人连做带卖实在忙不过来,所以就琢磨出个快速售货法:在摊头放一把筷子,一摞粗瓷碗。谁要买包子时,就把钱放在碗里,再把碗给他,他看钱给包子,自始至终不发一言。于是人们就笑话他说:“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后来,好事的街坊们就把他的包子店取名“狗不理”,把他制作的包子叫做“狗不理包子”。

王致和

相传清康熙八年,由安徽来京赶考的王致和榜上无名,无奈只得在京暂谋生计。王致和幼年曾学过做豆腐,于是便以做豆腐维持生计。有时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发霉,无法食用,但又不忍心废弃。王致和就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放在缸里用盐腌制。后来,王致和蓦地想起那些腌制的豆腐,赶忙打开缸盖,豆腐已呈青灰色,一尝,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送给邻里品尝,都称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