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326000000046

第46章 政治军事—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2)

指美国1972年总统竞选期间共和党尼克松政府的非法活动。水门是华盛顿的一座综合大厦,是1972年民主党总统竞选的总部。1972年6月17日,共和党全国竞选委员会派出的5名工作人员企图潜入这里安装窃听器以刺探对手情报时被捕,并引出了一连串共和党竞选的丑闻。尼克松在事件暴露后的初期否认自己以及政府涉及此案,但随后的调查表明,尼克松不仅知道这件事情,而且在极力毁灭证据掩盖事实真相。1974年7月,众议院启动弹劾总统的司法程序,尼克松被迫于8月8日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的辞职总统。

什么是无记名投票

“无记名投票”一词是外来语,出自意大利语“球”。公元5世纪,古希腊、罗马在选举时人们用“球”代替选票进行投票。投票时选民将小球投入一个特制的箱内,并事先约定,球分两色,白色表示同意,黑色表示反对。1884年后,美国也采取这种投票方法,但并不限于小球,有时也用蚕豆或玉米粒代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纸张文字的应用,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无记名投票。

什么是弹劾

弹劾是对政府官吏的违法失职采取揭发和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1640年11月11日,英国国会下院议员约翰·皮姆带领约300名议员来到上院,以下院和英国公众的名义,以叛国罪控告弹劾国王宠臣斯特拉夫伯爵,并促成其死刑,开创了议会弹劾国家官员的先例。1689年以后,下院逐渐以法律形式确立了监督政府、弹劾管理官吏的职能。

后来,弹劾为西欧诸国采用。

监狱探源

监狱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机关囚禁犯人、执行刑罚的主要场所。

然而,在我国古代,囚禁犯人的地方并不叫监狱。在夏朝,监狱被称为“夏台”,或叫“夏宫”。殷代(即商朝)称监狱为“羑里”。羑里,本是一个古城的名字,它的故址在今河南汤阴北。因殷纣王曾囚西伯即周文王于此地,所以“羑里”成了监狱的别称。还有一说,殷朝称监狱为“圉”,而“囹圄”则是秦朝对监狱的称谓。汉朝以后,监狱被叫“狱”,到了明朝后称为“监”,最后才称为“监狱”。

军事武装

何谓“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集中了我国古代兵家的奇谋方略,全计共分六套,前三套是处于优势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之计。

第一套战胜计中六计是:1瞒天过海;2围魏救赵;3借刀杀人;4以逸待劳;5趁火打劫;6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中六计是:7无中生有;8暗度陈仓;9隔岸观火;10笑里藏刀;11李代桃僵;12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中六计是:13打草惊蛇;14借尸还魂;15调虎离山;16欲擒故纵;17抛砖引玉;18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中六计是:19釜底抽薪;20浑水摸鱼;21金蝉脱壳;22关门捉贼;23远交近攻;24假道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中六计是:25偷梁换柱;26指桑骂槐;27假痴不癫;28上屋抽梯;29树上开花;30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中六计是:31美人计;32空城计;33反间计;34苦肉计;35连环计;36走为上。

红军名称的由来

“红军”的名称源自一副对联。1927年“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部队被称为工农革命军。同年11月13日,数万人参加了湖北黄麻起义,部队被称为农民自卫军。第二天清晨,农民自卫军一举攻克黄安县城,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黄安县农民政府。

当地著名书法家吴兰阶兴致勃勃地写下了一副对联:

痛恨绿林,假称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

光复黄安,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

后来这副对联被贴于县衙大门两侧。表示颜色的十个词巧妙地被镶嵌在对联里,其中用红色象征革命部队农民自卫军。从此,“红军”这个称谓便开始使用了。

义勇军的来历

所谓义勇军,是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三省的广大民众和一部分东北军爱国官兵不顾国民党反动当局的不抵抗命令,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救国军、自卫军、总队等各种武装组织。由于是群众自发组织而成的,是一种义勇行动,因此这些武装被称为“义勇军”。

据资料统计,到1932年夏秋之际,全东北的义勇军人数超过30万。从范围来看,在当时全东北的154个县中,有93个县有义勇军活动。可以说,他们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勇敢地站了起来,用自己的生命筑成了保卫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

“冷战”的由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统治集团,将发动战争、以军事对抗形式之外的一切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活动,通称为“冷战”。

“冷战”这个词的第一次出现,据说是在1946年初。当时,美国一位名叫赫伯特·斯沃甫的政治家,在他为某位参议员起草的讲话稿中,首先使用了“冷战”一词。

在赫伯特之后,英国当时的首相丘吉尔在富尔敦演说中,美国的杜鲁门在1947年提出的国情咨文中,都沿用了这个词。

黄埔军校的由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在1924年1月24日国民党一大期间提出创设军校案,并以大元帅令任命蒋介石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1月28日孙中山指定广州附近黄埔岛为军校校址,5月,军校成立,名称为“陆军军官学校”,6月16日举行正式开学典礼。由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国民党党代表。中国共产党曾派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是一个新式的军事学校,学习苏联制度,实行党代表制和政治工作制。黄埔军校为革命斗争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革命的进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的由来

1945年8月11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布了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六号、七号六项命令,在延安《解放日报》第1543号(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二日,即1945年8月12日)第一版公布了命令全文,总标题为“延安总部命令各路解放军向辽吉热察绥等省挺进”,这是我军第一次使用解放军的名称。1946年10月3日,在《解放日报》发表的《为实现一月停战协定及政协决议而斗争》的社论中指出:“蒋介石自顾不暇,在我人民解放军的打击之下,决无办法长久保持他们所占领的解放区城市”。这是我党在报纸上第一次公布“人民解放军”的称号。

1948年,中央军委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的精神,于11月1日发出《通令》,对全军的编制、番号做了统一规定,即团和分区以上各部队,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等。

两伊战争的由来

两伊战争自1980年9月爆发,至1988年8月20日停火,整整持续了8年之久,是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曾导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海湾地区的严重对立,致使海湾局势一度空前紧张,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两伊战争的起因错综复杂,领土问题是导致两伊战争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阿拉伯河的边界划分问题;二是波斯湾入口处3个小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另一问题是1971年伊朗占领了波斯湾入口处的阿布穆沙、大通布和小通布3个小岛,并使之成为可以控制波斯湾出入航道的军事基地。伊朗的行动遭到海湾阿拉伯国家特别是伊拉克的强烈反对。

1988年,是两伊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伊朗在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8月20日,两伊双方实现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新四军的由来

在黄埔军校成立以前,粤军第一师一直是孙中山先生所唯一倚重的武装。1926年北伐前夕,粤军第一师扩编为第四军。在当时的7个军中,以第四军实力最为雄厚,其中共产党员也最多。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第四军出湘鄂,在前线所向无敌,有“铁军”之称。**率领的教导团,在汀泗桥、贺胜桥两个有名战役中,击溃军阀吴佩孚主力,厥功至伟。所以,后来在抗日战争爆发,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将江南游击队改称为新四军,以纪念第四军的光荣历史。

中国十大元帅、大将

十大元帅

朱德元帅 (1886~1976)

彭德怀元帅 (1898~1974)

林彪元帅 (1906~1971)

刘伯承元帅 (1892~1986)

贺龙元帅 (1896~1969)

罗荣桓元帅 (1902~1963)

聂荣臻元帅 (1899~1992)

叶剑英元帅 (1897~1986)

陈毅元帅 (1901~1972)

徐向前元帅 (1901~1990)

十大大将

粟裕大将(1907~1984)

王树声大将(1905~1974)

许光达大将(1908~1969)

陈赓大将(1903~1961)

罗瑞卿大将(1906~1978)

张云逸大将(1892~1974)

肖劲光大将(1903~1989)

徐海东大将(1900~1970)

黄克诚大将(1892~1974)

谭政大将(1892~1974)

肩章的由来

肩章最早是古代侠客义士用来保护双肩,以防冷兵器打击的金属板片。这种金属板片佩带在铠甲和锁子甲之间。

1763年,俄国军队把肩章戴在男式长衣的左肩上,作为隶属于某一团队的识别记号,同时还是一种用来绊住子弹带绳的装备。

从1810年以后,各种肩章便逐渐固定下了各自的颜色,用来戴在双肩上面,成了区别军衔高低和军兵种的符号。

军衔是怎样产生的

军衔,是表明一个军人的身份、地位、荣誉、权力和威望的等级标志。

我国从春秋时期就陆续出现了元帅、将军、校尉的军衔称号,比欧洲国家早了十几个世纪。欧洲军衔最早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国家。产生军衔的主要原因是:构成军队主要成分的农民、自由民、市民、破产骑士,在战斗中立了战功,要求打破出身门第,按劳绩战功取得职位;来自非贵族的指挥官由于没有爵位可以表示自己的身份,没有一种属于个人级别来保障自己的荣誉、地位和待遇,也要求设立一种与职务相称的等级称号。于是,军衔便产生了,并为各国军队所采用和完善,形成了以兵、军士、尉官、校官、将官、元帅为次序的分等设级的世界通行的军衔体制。

军礼

英国女王为欢迎打败西班牙舰队凯旋的海军将士,举行了祝捷大会。在大会上,伊丽莎白一世亲自为有功的将士颁发奖品。当时,为了维护女王的尊严,特别规定将士领奖时,要用手挡眼,以免平视甚至俯视女王。这一动作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军礼。

军乐

军乐产生于公元14世纪的欧洲。14世纪的奥斯曼帝国乌尔汗王第一个建立了军乐队。随着他的军队扩张到欧洲,军乐也就流传到了欧洲诸国。18世纪,波、德、奥、俄等国相继建立了军乐队。

在我国,直到清朝末期才引进欧洲的军乐,在“兴洋务,建新军”时,由袁世凯在天津小站操办“新军”,在军中建立了军乐队。

军乐多是随着步点节拍演奏的,因而节奏鲜明,乐器多以管乐器和击打乐器为主,旋律激昂、雄劲。

为什么要用铅灌制子弹头

不少人总认为子弹头里灌铅是为了能“炸子”,增大杀伤力。其实不然。用铅做弹头,是因为铅的比重比钢、铁、铜都大。在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重的弹头要比轻的弹头飞得远,而用铅灌子弹头,是为了打得远。

什么是师、旅、团、营

师作为正规军的重要建制,首先创立于1873年法国军队,当时明确规定每个师下属两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和两个炮兵连。后来被俄国和其他各国军队所仿用。

旅的名称也来自法语,原意是“一支战斗队”。16世纪瑞典王国固定了旅的编制,并启用了旅的建制,但人数不固定。俄国彼得一世军事改革时最先在步兵和骑兵队里启用了旅的编制。

团是俄语词。14世纪前,团是俄国部队的总称,后来渐渐演变成军队下属的一个战斗队,组建正规军时,团便有了固定的编制,并为各国仿用。

营译自英语,原意是“小或者少”。14~15世纪时,营被称作方块队,并没有固定编制。例如15世纪法国军队的营下属有17个连之多,400名战斗员。彼得一世军事改革时,在俄国组建了营,并规定营下属有3~4个连。后来营的建制也为各国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