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败走中国
326300000006

第6章 雅虎中国:美籍华人征战中国 (1)

在新浪、搜狐刚问世时,雅虎就进入了中国市场,但它从来都没有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场上的一流厂商。2005年8月,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获得雅虎10亿美元投资,并享有雅虎品牌、技术在内地的独家使用权,雅虎则获得阿里巴巴40%股权及35%董事会投票权。但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雅虎中国仍是步履蹒跚。

三大门户时代:注意力经济

在正式进入中国内地之前,杨致远已经做了中文网站。1998年5月4日,雅虎开通其第13个非英语站点——中文雅虎,这是所有雅虎中文站点的前身。1998年,经贸部电子商务中心下属的国富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和雅虎达成合作,由国富通帮助雅虎开展在华业务,并因此成立项目部以负责雅虎中英文广告业务在内地的独家代理。同年,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华渊资讯公司合并推出新浪网,搜狐网成立才2年,网易也就1年,此时大家都还不成熟,鹿死谁手还是个未知数。

新浪诞生后不久,科索沃危机爆发,1999年3月26日,新浪网推出“科索沃危机专题”,吸引了大量网民。新浪网对科索沃战争的及时报道,成为最成功报道这次危机的中文网站。一个多月后,新浪网又在国内率先报道“北约导弹击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瞬间访问达到平时的5倍以上,新浪自此一炮走红。全国大部分网民开始养成“看新闻上新浪”的消费习惯。网民对新浪的认可,使其取代雅虎中国门户登上了中文第一门户的宝座。

我们来看一位新浪网编辑对早期工作的回忆:“加入新浪后,我的生活是翻天覆地、没日没夜,整个世界似乎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接二连三的事件让人喘不过气来。我参与的编辑工作,从‘克林顿绯闻’、西南航空坠机事件、‘两会’报道到后来的‘科索沃战争’,后者的报道让新浪网走进全世界的眼球里,尤其是‘中国驻南使馆被炸事件’的专题。每个人每天的生活似乎都在打仗,这是一场气势磅礴而持久的大仗,一场最终取得辉煌战果的大仗。

“随着新浪网的壮大,新浪的新闻资讯已经不满足原来单一的新闻、体育、财经等的划分。我也从1999年3月开始参与科技、文化、生活频道的制作,并从1999年8月正式负责文化娱乐新闻,主管新浪生活娱乐频道的新闻采编、专题策划等,策划推出了如‘新浪文化娱乐周刊’,‘年度十大娱乐绯闻’等专题。尤其是1999年11月,根据《中国青年报》刊登王朔的《我看金庸》一文在国内率先推出了‘王朔金庸对话’专栏,让更多的网民参与了讨论,使这一话题在国内媒体圈引起了更大的波澜。很多媒体如《北京青年报》、《精品购物指南》、《成都商报》都转载了不少网友对此事的评论。”

与此同时,雅虎中国只有几个人在维护新闻,因此新闻频道的首页新闻数量少得可怜,而国内的门户网站成百上千的编辑像流水线上的工人那样大量地生产着新闻。虽然雅虎在图片编辑方面做得很出色,但中国的网民似乎更愿意选择接受国内门户海量新闻的文字信息轰炸。互联网经济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网民认可哪个网站,商家就会在哪个网站投放广告。当时如果一个客户要在两个网站上登广告,新浪肯定会是其中一个,另一个则在搜狐或者雅虎中挑选。

雅虎中国第一任总经理张平和接受的任务是把雅虎全球成功模式复制到中国,因而雅虎中国在本质上仍是雅虎网站的汉化版:新闻频道是美国雅虎的汉化,汉化的邮箱、雅虎通、雅虎相册、雅虎公文包、雅虎聊天室和英汉字典等。但这和当时中国网民的心理需求相距甚远,《IT时代周刊》对此有篇精彩的分析:“美国信息化相对发达,网民面临的问题是找到需要的信息,所以雅虎在美国采用目录分类式的网站导航很符合美国国情。但在中国,网上信息资源缺乏是初期的网民面临的首要问题。”雅虎美国总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雅虎全球都这样(做目录分类)成功了,中国为什么不行?”

当新浪、网易和搜狐都通过短信和游戏等服务获得大量现金流的时候,雅虎却成了旁观者。杨致远事后总结时承认,中国人的短信收入模式和国外的有很大差别,这也难为国外互联网从业者理解。

下面是2000年5月《北京晨报》的一段采访内容:

“互联网就是一种文化,它是给本地人看的。”张平和认为,土生土长、没有留洋背景反而是他的优势。基于这种思想,张平合一再给他的下属灌输这样的理念:“我们要办成中国的雅虎,以后所有的有关中国的内容都能在雅虎中国上找到,而不仅仅是雅虎在中国的一个分支机构。”

但由于很难把中国市场的声音传达到总部,张平和这个十分了解中国市场的职业经理人眼睁睁看着自己被一个个国内门户网站赶超,无奈之下他只好挂冠而去。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中国成了跨国公司争夺的要地,此时的雅虎也开始对中国市场认真起来,考虑在这里夺回与自己全球互联网老大相称的市场地位。

3721时代:将帅不和

雅虎总部选择了收购法来改变雅虎在中国4年来委靡不振的尴尬状态。在中国台湾,雅虎并购门户网站奇摩公司的案例已经获得了成功。

当时进入杨致远视野的主要有百度和3721,相比之下,后者更合胃口。百度虽然技术不错,但其创始人李彦宏更希望能单独上市,他向雅虎要价15亿美元。而3721的周鸿祎要价相对便宜,为12亿美元,且杨致远对3721的赢利能力也相当满意,2003年,3721收入达到2亿多元人民币,利润约6000万元。3721的价值并不仅在于它的网络实名,它还有更宝贵的30万中小企业客户,这和雅虎在全球用户目标的定位一致,未来最有潜力的业务——搜索、电子商务、宽带服务、企业邮箱、企业即时通讯、竞争情报等无一不是中小企业将占据主角地位。至2003年,雅虎50%的收入都源于中小企业客户。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往往企业信息化程度不够,对互联网的认识更是有限,3721花大力气建立、维护的4000家渠道商体系就具备了极高价值。雅虎在中国建立这样一个规模的代理渠道来推广自己的业务自然是艰巨而又可怕的,所以雅虎对3721“一见钟情,一拍即合”。

但周鸿祎要想全部拿到这12亿美元就得满足杨致远提出的条件:雅虎先行支付总收购金额的50%,余下的部分依据周鸿祎带领雅虎中国取得的业绩给付。第1年雅虎中国要创造1000万美元的纯利润,如果完成,雅虎方面将再付25%;第2年雅虎中国需要完成2500万美元的纯利润,这样3721股东才可以拿到剩下的25%。

2004年3月22日,意气风发的3721公司总裁周鸿祎正式成为雅虎中国总裁。这时的周鸿祎豪情万丈,他说:“雅虎中国要做世界最好的搜索!我们的竞争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Google。”

周鸿祎向来就是个充满激情的人。他在读研期间就“不务正业”,编过游戏软件、杀毒产品,为了卖自己的产品还开过两家小公司。1995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周鸿祎加入方正集团,从程序员做起,由项目主管到部门经理、事业部总经理,最后做到方正研发中心副主任。1998年10月,周鸿祎成立国风因特软件公司,技术团队来自方正。公司网站叫3721,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意思。当时公司只有五个人,周和同事找了套便宜房子,并自己做饭以节省开支。

到2000年初,周获得第二笔风险投资,日子才明显好过起来。“坚忍不拔最重要,不服输的性格对我最有帮助。你看中国互联网这些公司,坚持下来的结局都不错。”周鸿祎后来回忆说,“我所见过的成功创业者个性都非常强烈。‘偏执狂生存’,猥琐的人很难有领导力。”

周鸿祎还要求他的员工也像他一样充满激情,拼命工作。他凶猛地推行每一个新计划,要求“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周鸿祎随时监控各部门流程,不辞劳苦。他不喜欢上班时间开会,因为他觉得那样耽误工作,是“集体偷懒”,于是大家经常折腾到半夜;他妹妹曾负责客服,会上常被轰炸,给训得眼圈发红。

周的强势由此可见一斑,他对并购后的设想是“继续以自己的思想发展3721”。把自己原来200人的团队带过来后,周鸿祎一上任就对雅虎中国大刀阔斧实施改革。雅虎中国开始在电子商务、即时通讯、搜索、邮箱领域重拳出击。2004年6月8日,雅虎中国推出新版即时通讯软件“雅虎通60中文版”。2004年6月21日,雅虎中国独立的专门搜索网站“一搜网”上线。2004年7月26日,雅虎在中国第一个把免费邮箱做到1G容量,把邮箱升级到G时代。他还砍掉了一些雅虎不擅长的频道,面向城市白领主推房产、汽车、娱乐、体育等内容。周鸿祎并不理会雅虎总部坚持做门户的想法,只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在邮件和搜索上,这种激烈的态度让他赢得了“雅虎野蛮人”的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