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魅力女性金言
327000000007

第7章 人生是一种态度 (6)

如果保持开朗的心境不那么容易做到,你就和乐观的人交朋友吧,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会感染你,使你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开朗了。另外,你可以尽量展开一些有益自己心境的联想。一位好朋友出了车祸,车子全毁了,幸好人没事。大家都在惋惜他那部昂贵的车子,他却很开心地说:“太好了,这几年缴的保险费全收回来了!”

你可以先从发现自己的优点开始。每天想一两个你擅长的事或你曾做过的最成功的事。有了信心之后,就不会因为惧怕失败而处处放不下,然后唉声叹气,老往坏处想,弄得自己死气沉沉。

充分运用笑话也是一个好方法。一个很少哈哈大笑的人,会越来越没力气,心情越来越沉闷。平常能够多多充实头脑中的笑话,不但能讲给别人听,还可以让自己开怀大笑,是个很好的增氧运动。

听一些可振奋人心的音乐也很不错。有空多找些轻松、活泼的音乐,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活动起来。

卡耐基说:“我们也可以从关注自己的心灵做起。”我们要学会换一种眼光欣赏人生,反正事情不能十全十美,为什么我们不过得快乐一点?悲伤的情绪让那些先天爱生气的人去发挥吧!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们要重新学会如何感动、如何爱别人、如何不去计较那些反面的事情,这样我们的每一天都可以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充满了光明和希望。

要记住,快乐不只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实践。

快乐是成功人生的第一步!

◎?"走出悲观的阴影

卡耐基说:“当你在面对困境,选择了第三条道路的时候,你首先要面对的,不是困境本身,亦不是外来的压力,而是你自己。”

首先,应该承认,遭受困境是一种痛苦,它不仅使你处于对你发展不利的环境之中,对你的人生亦是一种打击,甚至是一种否定。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但他的人生却是一开始便遭到了“否定”。

他出生于一个因生意失败而贫困潦倒的家庭,生活的艰辛只给他增加了磨难,而别人的否定却是他最大的困境。

爱因斯坦在三岁时还不会说话,他的父母甚至担心他是一个智力低下的低能儿。在六岁入学以后,同学们都看不起他,认为他是个傻子,而他的老师,亦毫不客气地指出他是一个“笨头笨脑的孩子”。而这个“傻孩子”,正如他们所料的在第一次参加大学入学考试时落榜了。

但最后爱因斯坦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别人把原因归结为勤奋,而他自己却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研究问题罢了。”正是这种对知识的追求,对未知事物的寻根究底使他战胜了自己心理上的阴影,驱除了别人对他否定的不良影响。并以此走出困境,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但可能在大家眼中,它只是一个逆境成材的正面例子,或是把它当做艰苦奋斗,积极探索的楷模,往往忽略了它的另一重要意义,那就是:别人的否定与现时的困境只是相对于前面的情况而言,你完全有可能改写历史;另外,别人对你的评价,亦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客观,你要改变现状,走出困境,关键在于树立起自己的信心。

卡耐基认为,有些人因为成绩暂时的落后,或是工作上的不顺心,或是爱情上的不如意,便产生了一种挫折感,便因此而否定了自己、否定了人生,这是完全没必要的,亦是非常错误的。这分明是自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如果因此而沉沦不起,是非常可笑的。

另外,还有一些人确实是遇上了棘手的问题,陷入了难以脱离的困境。他们亦因为困难太大而就此却步。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尝试了,你可能还有百分之零点零零零几的机会,但你不尝试,你一点机会也没有。但即使你尝试了,却没有一种坚强的信念,对自己首先失去了信心,我想,还是不要试的好。

绝境逢生的事在历史上都并不少见。卡耐基说:“走出困境的第一步,走出心理的阴影,便是走出困境的前提。”

明确人生的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人生价值的基本特征

卡耐基认为,人生价值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一生的全部生活实践对自我、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意义。

由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归纳出人生价值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自我价值是人生的社会价值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自我与社会相统一的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作用和贡献,包括物质和精神财富上的贡献。贡献的大小,同一个人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态度相联系。二是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内在价值是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德行在尚未发挥其作用之前的潜在价值。外在价值是人通过实践活动,将内在的知识、能力和德行发挥出来,创造出社会财富。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努力将内在价值转化为外在价值。三是现有价值和应有价值。现有价值是实际存在的人生价值。应有价值是随着人生发展可能实现的最佳价值。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不断总结现有价值的经验教训,并以此为起点,为实现应有价值而努力奋斗。

人生价值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a人生价值的本质特征是个人行为与社会需要的统一

衡量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有价值,其主要标志就是看他个人的行为是否有益于社会,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对社会和他人没有什么意义,有他不多,无他不少,那么他的人生就没有多大价值。如果一个人的行为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那么他的人生就是一个负价值。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能给人民群众带来幸福,有利于社会的发展,那么,他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人生。由此可见,人生价值完全取决于个人行为与社会需要是否统一。

b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是创造和享用、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在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中,既创造价值,又享用价值;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创造价值和享用价值相互依存,不享用价值就不能进行创造。在人生全过程中,人既是价值物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物的享用者。就业前和退休期的人是享用价值,在职期是创造价值。从创造的角度看,人是手段;从享用的角度看,人是目的。人生价值就是创造与享用、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c人生价值的评价是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统一

人生的价值不仅在质上存在有价值、无价值、负价值的区别,而且在量上也存在着大小的差别。评价一个人的人生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主要根据他对他人和社会的用处、贡献程度和范围来确定。由于人生价值的评价是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统一,那么对人和事物的评价应坚持质量并举的原则。有人认为,人生价值只有质的差别,不能有价值大小的差别,如果承认人生价值有大小,那就否定了人的平等权利,否认人的价值有量的大小之分, 既不符合辩证法,又不符合客观事实。人们对那些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劳动者应予以尊重,社会也应给予他们更高的荣誉和奖赏,而对那些劳动、工作较差的人应予以批评和惩罚。

◎?"正确把握自我价值

卡耐基认为,人生价值问题是在讨论人生理想和人生道路基础上,对人生意义的反思。如果说关于人生道路的讨论偏重于人生经验的话,那么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将偏重于深层的理性方面。

自我价值是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刻理解人生价值的含义,就要首先了解自我价值。人生的价值,在个体的人生过程中,首先是作为自我的价值表现出来的。“自我价值”这一用语,按其本来的意义,是指自我对自己本身的肯定关系,即自己满足需要的关系。

卡耐基认为,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而是作为一定的社会关系而存在的,也就是“人这个物种的表现形式”,即作为社会的化身存在的。在卡耐基看来,不应当把个体的自我同社会分离开来。个体只是社会存在物,尽管个体生活的存在方式,必然是人类生活的较为特殊或较为普遍的方式,但人类生活必然是特殊的个体生活。

不仅如此,自然人的本质也不可能是人同自然的关系规定的。在卡耐基看来,自然人的本质只有在同社会的关系中才能存在。因为自然人也要生活在社会中。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存在的基础”,“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人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从这种观点出发,卡耐基不是抽象地谈论自我,而总是把自我看做是一定社会关系中活动的个人。因此,“自我价值”这个概念,也就意味着个人价值或个人的自我价值。

作为个人的自我价值,并非是单单针对自我的绝对价值,即不是自我对自我的关系、自己满足自己需要的价值,而是自我与社会相关联的价值。在这里,当然也可以分析个人的“自为价值”、“为我价值”或称“反身价值”,但如果离开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就无法谈论这些价值。卡耐基说的真正现实的人的存在,就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直接体现他的个性的对象如果是他自己为别人的存在,同时是这个别人的存在,而且也是这个别人为他的存在。”卡耐基认为,作为社会关系中存在的人,其个人的自我价值并不是孤立的自我对自我的价值,而是自我价值满足别人的需要而存在的。在这个意义上,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过程,就是劳动、创造和贡献于他人和社会的过程。劳动、创造、贡献,是自我价值的表现形式。

卡耐基说,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与作为客体的人满足这种需要的关系。在这里,主体就是他人或社会,客体就是为他人和社会做出的劳动、创造和贡献的个人。个人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就是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的关系,即相对价值关系。对于个人来说,谁的人生活动符合这种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谁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贡献大,价值就大;贡献小,价值就小;没有贡献,就没有价值。如果损害他人和社会,破坏他人和社会生活,就只有负价值,要被他人和社会所否定。

个人要为社会做贡献,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卡耐基认为,个人的自我价值就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以及人们对他的社会评价,这种评价往往通过荣誉、奖励的形式赋予个人以社会意义。

个人的自我价值,不是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过程实现的。因此,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做贡献,为他人和社会服务,才能获得和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个人如果不把自己同社会、他人联系起来,只是囿于“自我”的封闭圈,那就不但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势必陷入自我孤独、空虚的状态中,产生心理分裂,感到欲求而不得的失意。这就是说,个人要获得和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冲出“自我”的封闭圈,走上广阔的社会生活,通过各种正当的职业劳动和创造,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把兴趣和责任结合起来

社会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的人都不可少。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是对社会对自己有益,就是可选择的。这就涉及一个价值的取向问题。在社会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有些工作即使对个人没有多大好处,也是应该选择的。在社会、国家、集体需要的情况下,不必过分迁就个人兴趣。个人兴趣在个人自身利益方面可能有正当理由,但与社会需要比较起来,毕竟是个人的事情。再说,兴趣、爱好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学习,培养得到的,因此也都是可以改变的。事实上,一个人在一生中总要依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几次兴趣。如果固执于自己的兴趣而不能随机应变,常常会失去发展的良机,封闭竞争取胜的门路。俗话说:“推推不成,拉拉看”,“行人身后,别有洞天”。当你按照原有的兴趣做下去,已不能取得成就,甚至举步艰难时,就应该跳出困扰,置身其外,利用有利的条件,培养和发展新的兴趣,这样,就可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价值取向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责任?正确地对待这个问题,应该是把二者结合起来。而这两者是有矛盾的,而且在实际选择中经常会有冲突。例如,责任性强的工作常常没兴趣,而对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又觉得社会价值太低。要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心,包括对社会、对家庭、对朋友、对个人的责任,使个人兴趣力求适应自己和社会责任。如有矛盾和冲突,以自己应负的社会责任为准,调节个人兴趣。这就是说,要按照“应当如何”的要求,做出个人的价值取向。

强调按照社会要求做出价值取向,这是就一般要求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