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作风就是战斗力
327500000011

第11章 作风之统一:统一行动,服从铁的纪律(1)

从《爱民歌》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858年(咸丰八年),曾国藩在江西建昌营中亲自编写了一首《爱民歌》。其歌云: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

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生。 

第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 

莫拆民家搬砖石,莫踹禾苗坏田产, 

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 

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 

莫进城市进铺店,莫向乡间借村庄, 

无钱莫扯道边菜,无钱莫吃便宜茶, 

更有一句紧要书,切莫掳人当长夫。 

第三号令要声明,兵勇不许乱出营, 

走出营来就学坏,总是百姓来受害, 

或走大家讹钱文,或走小家调妇人。 

爱民之军处处喜,扰民之军处处嫌, 

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

当时湘军与太平军相战甚酣,曾国藩写《爱民歌》的目的,就是以此约束、教育湘军官兵,加强纪律性,以赢得民心、提升作战能力。今人在谈到太平天国的失败时,往往喜欢强调地主阶级的残忍本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却忽略了双方军队的差异,尤其是曾国藩所带领出来的湘军的可取之处。

清朝中叶,政府腐败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兼之地方起义不断,老百姓饱受其苦。当时民间流行这么一句话:“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谁来都是纪律败坏,百姓遭殃,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太平天国虽说有其可怜、可感的地方,但其实跟土匪流寇没有多大差别,一样烧杀劫掠、到处裹胁,可悲又可恨。曾国藩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从湘军的军纪抓起,改善官军形象、提高战斗力的。练兵时,曾国藩更是“每逢三、八操演集诸勇而较之,反复开说至千百语,但令其无扰百姓”。为了使大字不识一个的士兵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些东西,他把它们编成了歌谣,除了前面所提到的《爱民歌》之外,还有《保守平安歌三首》、《水师得胜歌》、《陆军得胜歌》、《解散歌》等。正是凭着这样的方式,湘军越打越大、越挫越勇,终于推翻了太平天国。抛却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不谈,我们不得不承认曾国藩在治军方面的确是个人才!

蒋介石非常钦敬曾国藩,自认是曾氏的私淑弟子。毛泽东则在1917年表示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在延安,毛泽东还向一些干部提议阅读《曾文正公家书》。据专家考证,毛泽东后来向曾国藩学习,在革命的实践当中逐渐发展出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

(一)一切行动听指挥;

(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三)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

(一)说话和气;

(二)买卖公平;

(三)借东西要还;

(四)损坏东西要赔;

(五)不打人骂人;

(六)不损坏庄稼;

(七)不调戏妇女;

(八)不虐待俘虏

可以说,这几条规定都很具体、很生活化,但也就是这些有针对性的强制规定加强了部队的纪律性,赢得了民心,提升了战斗力,为最终的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本人也多次表示道:“无论在军队或在地方,党内民主都应是为着巩固纪律和增强战斗力,而不是削弱这种纪律和战斗力。”“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纪律,党就无法率领群众与军队进行胜利的斗争。”“必须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执行政策,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全军一致,不允许任何破坏纪律的现象存在。”以至于到了今天,全国各地还在流传着我军纪律好的故事。

1936年3月20日凌晨。驻坝海的红军要起程。当一位战士持火把去喂马时,不慎点着屋角稻草,即刻,火随风势延及茅屋,烧毁民房20多间。红军及时道歉,安抚灾民,还把马驮着的大洋,三五十不等,依据灾情轻重发放,赔偿损失。红军走后,灾民很快盖起新房,搬入新居。此情此景,令人永世难忘。“天还很不明,火烧坝海营,红军要起身,赔了一驮银。”这首至今流传在当地的民谣,忠实地反映了这一感人的故事。

遵义县新民镇汇民村青山寨村民组,有一座最引人注目的“红军坟”。1935年1月红军渡过乌江后有一支小部队来到了青山寨,其中的3名红军战士长眠于此。70余年来,这3位无名的红军烈士静静守候在青山寨村口,无言地见证着这个小山村的变迁。 

87岁的村民邓少华说,当年红军来到青山寨时自己已经16岁,来的红军人数并不多,只有几百人,在寨子里宿营一晚后,第二天就赶往附近的团溪去了。他自豪地说,当晚一些红军还住在自己的叔叔家,自己还给红军煮过饭。

邓少华回忆说,红军不乱拿群众的东西,无论走到哪户人家,任凭怎么劝也不肯吃农民的东西。红军来后,立即在寨子里的祠堂开会,宣传革命政策,并打开地主的仓库,将粮食分给穷苦的农民。青山寨宿营的那晚,红军把地主家的仓库打开分粮后,将地主家的肥猪也拉来杀了和农民一起分吃。当得知有一头猪是佃户的时,立即用两斗谷子赔偿了这家佃户。“红军确实是爱护穷苦人的队伍!”70余年前的往事让邓少华感慨不已。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也只有这样的军队,才可能是宣传队和播种机,才可能带领全国人民一起取得革命的胜利。

其实早在我国春秋末期,孙武就在其《孙子兵法》一书中指出战争中比较致命的六种情况,“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即双方所处态势相当,却以一击十,导致士兵望风而逃的;士卒强悍而将吏懦弱的;将吏强悍而士卒懦弱的;部将怨怒,不服从指挥,遇敌擅自交战,导致全军崩散的;将领不能严格约束部队,部下不守法纪,行阵混乱的;将帅不能准确地判断敌情,却以少击众,以弱击强,行阵又无精锐的前锋。其实这些都是纪律不够严明所导致的结果,“将之过也”,“败之道也”。后人览此,不可不察!

张瑞敏:不准在车间大小便!

同样是被迫走入现代化进程的东亚国家,晚清的军队为何打不过日本这个蕞尔小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和历史学家唐德刚先后谈到了这么一个故事:甲午战争之前,中国海军的力量比起日本来,差不多是倍上加倍,中国兵舰曾气势昂昂地开到日本去示威。当时日本人气在心里。有一个横须贺钲宁府参谋长叫东乡平八郎的,劝大家忍耐一下,他说,中国海军不足怕,不久就可以把这口气争过来的。人家问他何以见得,他回答说,中国兵船的大炮上晒着裤子,纪律如此,士气可知,虽有一二名将,何能为力?

这个日本参谋长眼光果然独到,而陶行知也对此评价道:“兵船的大炮上晒裤子,这就反映着主帅糊涂,将士放恣,全军紊乱。甲午战争日本所以胜、中国所以败,这并不冤枉。”

纪律不严,国家必败——这便是血和泪的教训!

张瑞敏刚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也就是后来的海尔)的时候,公司除了产品充满缺陷之外,员工的纪律性也很差,以至于他要出台个“不准在车间大小便”的规定!这个规定在今天看来或许已经显得有些可笑,但它却也折射出海尔当年的荒唐与艰辛。庆幸的是,海尔咬紧牙关挺过来了。如今,纪律已经融入海尔每个人的血液中,成为一种企业文化。海尔的员工很少有迟到的,有的员工未能赶上班车,便会毫不犹豫地“打的”赶去。这被员工看得很平常,因为如不及时赶到,便是违反了纪律。

海尔在兼并其他公司之后,也是凭借着强大的纪律约束保证了扩张的胜利成果,并征服了人心。在张瑞敏看来,由众多大公司集合起来的集团运作,需要一种有纪律的计划和行动,以便统一面对市场,实现卓越经营。员工要有集体荣誉感,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而且是心悦诚服的服从。这些最终都是靠严明的纪律来实现的。

现在空调总公司一位干部这样回忆他的心路历程: 

1991年12月20日那天,海尔集团成立大会在黄海饭店召开,我是同厂里的其他代表一起走进会场的。说实话,当时心里就很不痛快,不少人都认为我们厂好歹也是一个拥有800多人的公司,心里自然有些情绪。同时来到会场的还有冷柜厂的员工代表。但是在听完张总裁讲话后,心里多少有些踏实了。当时,还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冰箱厂的部分代表也来到了会场,他们身穿有“青岛海尔”字样的工作服,整齐地坐在会场里,就像军人开会。这景象,我们从没见过,当时就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在以后的日子里,针对企业管理松散的状况,厂里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管理措施,抓现场的、抓纪律的、抓管理的……

公司悄悄地发生着变化。1992年工厂就开始扭亏为盈,当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全厂为之欢呼。在效益面前,许多爱发牢骚的人,开始埋下头来实干。“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用户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和质量“精细化、零缺陷”等诸多海尔理念已开始在员工心中扎根。

如果当时的空调厂任其发展下去,人心涣散,兵无战心,毫无市场意识,对空调行业的爆炸式发展充耳不闻,那很快就要被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所淘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真是这样,我们厂恐怕早就不存在了,我们员工也得有一部分成为下岗工人,一月“享受”120元的工资。空调厂原先的一些“邻居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还是用数字来说话。1996年1至11月份空调厂产量超过35万台,而加入海尔以前年产量最高不过5000台,整整是原来的70多倍。员工收入也翻了10倍。产品质量自从纳入OEC管理模式,一举通过国际ISO9001认证,产品出口海外。

这简直像一场梦,空调厂从原来的20多亩地,一下子跨入了中国家电最大的成片开发生产基地——海尔园,人员素质也完全改变,整个空调厂来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脱胎换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公司。这便是纪律的神奇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