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早领悟,早幸福
328300000018

第18章 以信念的烛光点燃成功的圣灯(2)

一个人相信自己是什么,就会是什么。一个人心里怎样想,就会成为怎样的人。相信你是个强者,你就可能是个强者,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心理蓝图”或一幅自画像,有人称它为“自我心像”。自我心像有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它的运作结果。如果你的心想像的是做最好的你,那么你就会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看到一个踌躇满志、不断进取的自我。同时,还会经常收听到“我做得很好,我以后还会做得更好”之类的信息,这样你注定会成为一个最好的你。

幸福顿悟:

相信自己,创造最好的“我”,幸福、成功将悄然而至。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哲人说,对于不利用机会的人,时机又有什么用呢?一个不受胎的蛋,是要被时间的浪潮冲刷成废物的。

1921年6月2日,电报诞生整整二十五周年。美国《纽约时报》对这一历史性的发明,发表了一篇简短的社论,其中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现在人们每年接受的信息量是二十五年前的五十倍。

当时,对这一消息,美国至少有十六人作出了反应。那就是,创办一份文摘性刊物,让人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尽快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十六人中,有律师、作家、编辑、记者,甚至还有一位名叫瑟·麦卡锡的国会议员,他们都认为这类刊物必定有广阔的市场。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都到银行存了五百美元的法定资本金,并领取了执照。然而,当他们到邮电部门办理有关发行手续时,却被告知该类刊物的征订和发行暂时不能代理,如需代理至少要等到明年中期选举过后。

结果,其中的十五人为了免交执业税,向管理部门递交了暂缓执业的申请。只有一位叫德威特·华莱士的年轻人没有理睬这一套,他回到他的暂住地——纽约格林尼治村的一个储藏室,和他的未婚妻一起糊了两千个信封,装上征订单运到邮局寄了出去。

自此,世界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就诞生了。到2002年6月30日,他们创办的这份文摘类刊物——《读者文摘》已拥有十九种文字、四十八个版本,发行范围达一百二十七个国家和地区,订户一亿人,年收入五亿美元。

这就是有信念与否、创造机会与等待机会的巨大差别。当机会呈现在眼前时,若能牢牢掌握,十之八九都可以获得成功;而能克服偶发事件,并且替自己找寻机会的人,更可以百分之百地获得胜利。

幸福顿悟:

英国的培根曾说:“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机会等于信念加毅力,这也是人生成功的秘诀。

可以输给别人,但不能输给自己

在生活的艰难跋涉中,我们要坚守一个信念:可以输给别人,但绝不能输给自己。很多时候,面对恶劣的环境,面对天灾人祸,面对尔虞我诈,是我们在心理上先否定了自己,是我们自己选择了放弃,选择了失败。

在某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提议,每人使用最简短的话写一篇“自传”,行文用句要短到甚至可以作为死后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铭。于是乎大家凝神苦思,伸纸命笔。

一个愁云满面的青年,交给巴尔肯一纸通篇只有3个标点符号的“自传”: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和一个句号“。”。

巴尔肯问他是什么意思,年轻人苦笑说:“一阵横冲直撞,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略一沉思,巴尔肯提笔在这篇“自传”的下边有力地画了3个标点符号:一个顿号“、”,一个删节号“……”和一个大问号“?”。

接着,博士用他那特有的鼓励口吻,对这位自暴自弃的青年说:“青年时期是人生一小站;道路漫长,希望无边;岂不闻‘浪子回头金不换’?”

生活中,打败你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你自己。

一个不输给自己的强者,他是不忘自己的人生权利,在困境中也能选择积极心态的人;他是能正确对待失败,永不放弃的人;他是有傲骨而没有傲气的,看重自己做人的尊严胜过自己生命的人;他是能尊重、宽容、善待朋友,知道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应怎样对待自己的人;他是能驾驭时间,高质量利用时间和能跟时间赛跑的人;他是对财富有正确的理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人;他是理解爱情真谛,拥有强大情感支撑的人。

幸福顿悟:

其实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坚定了必胜的信念,不输给自己,命运总有一天会向你低头。

“不可能”是机会的代名词

一个信念可以造就一段传奇,一个信念可以把常人眼中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1485年5月,哥伦布到西班牙极力游说:“我从这儿向西也能到达东方,只要你们拿出钱来资助我。”当时,没有一个人阻止他,也没有人刺杀他,因为当时的人认为,从西班牙向西航行,不出五百海里,就会掉进无尽的深渊;到达富庶的东方,是绝对不可能的。

不料,在他第一次航行成功,第二次又要去的时候,不仅遇到了空前的阻力,而且还有人在大西洋上拦截,并企图暗杀他。至于原因,非常明确,因为沿这条航线绝对能够到达富庶的东方,他再去一回,那儿的黄金、玛瑙、翡翠、玉石、皮毛、香料,就会使他富比王侯,不可一世。

在法国,一位小男孩创办了一个专门提供玩具信息的网站。当时,没有一个人把他放在眼里,没有一家同类的公司与之为敌,也没有哪家行业会来找他签订行业约束条款。他们认为,那个网站只是一个孩子的游戏,成不了什么气候。谁知结果却出人意料,这个小男孩不仅把网站做大了,而且在他十几岁时,就通过广告收入,成了法国最年轻的百万富翁。

可见,“不可能”的另一面,即为“机会”。

因为不可能,必然谁也不去关注,谁也不去攻击,谁也不去设防;再者,不可能实现的事,一般都没有竞争对手,第一个去做的人正好可以独自乘虚而入。

另外,一般人认为不可能的事,肯定是件十分困难、甚至是难以想像的事。因为太难,所以畏难;因为畏难,所以根本不去问津。不但自己不去问津,甚至认为别人也不会问津。可以说,世界上真正的大业,都是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完成的。在人类一步步从过去走向未来的过程中,不可能的事,一件还没有发现。

幸福顿悟:

唯有信念坚定的强者,最爱人们眼中的“不可能”,因为其中潜藏着无数的机遇。

坚持与否,决定着你的历史

能够坚持自己信念的人,永远不会被击倒,他们是一群人生的胜利者。

一天,70多岁的湖达·克鲁斯太太突然产生了一种想要登山的念头。人们都认为她疯了,那么大的年纪,不知道还能活多少年,何必再去冒险呢?

她没有理会别人的话,因为她认为,只要她想做的事情,就不会办不到。

老太太开始学习登山了,每天坚持锻炼,风雨无阻。不管锻炼有多苦、多累,她都没有放弃。最后她不仅成了一名真正的登山队员,而且还以95岁的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的最高年龄纪录。

95岁的老太太尚可凭心中的勇气登上富士山,那我们还有什么做不到呢?

著名“影帝”周润发在从事影视专业以前,曾是美丽华酒店的服务生,干的就是替客人搬行李、擦车的活儿。有一天,一辆豪华的劳斯莱斯轿车停在酒店门口,车主人吩咐一声:“把车洗洗。”周润发那时刚刚中学毕业,还没行见过世面,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车子,不免有几分惊喜。他边洗边欣赏这辆车,擦完后,忍不住拉开车门,想上去享受一番。这时,正巧领班走了出来,“你在干什么?”领班训斥道,“你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和位置?你这种人一辈子也不配坐劳斯莱斯!”受辱的周润发从此发誓:“这一辈子我不但要坐上劳斯莱斯,还要拥有自己的劳斯莱斯!”周润发的决心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这成了他人生的奋斗目标。许多年以后,当他红遍天下风光十足时,一连买了五部轿车!如果周润发也像领班一样认定自己的命运,那么,也许今天他还在替人擦车、搬行李,最多做一个领班。

生活中,唯有坚持的人,才坚信幸福与奇迹的存在。

幸福顿悟:

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往往只能拥抱失败;如果在困境中坚持,常常会获得新的成功。

人生并非由上帝定局,你也能改写

许多时候,不同的信念造就不同的生活。它如同救世主,左右着我们的命运。

1985年,美国女孩辛蒂还在医科大学念书,有一次,她到山上散步,带回一些蚜虫。她拿起杀虫剂为蚜虫去除化学污染,却感觉到一阵痉挛,原以为那只是暂时性的症状,谁料她的后半生从此陷入不幸。

杀虫剂内所含的某种化学物质使辛蒂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使她对香水、洗发水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一切化学物质一律过敏,连空气也可能使她的支气管发炎。这种“多重化学物质过敏症”,到目前为止仍无药可医。

起初几年,她一直流口水,尿液变成绿色,有毒的汗水刺激背部形成了一块块疤痕。她甚至不能睡在经过防火处理的床垫上,否则就会引发心悸和四肢抽搐。后来,她的丈夫用钢和玻璃为她盖了一所无毒房间,一个足以逃避所有威胁的“世外桃源”。辛蒂所有吃的、喝的都得经过选择与处理,她平时只能喝蒸馏水,食物中不能含有任何化学成分。

很多年过去了,辛蒂没有见到过一棵花草,听不见一声悠扬的歌声,感觉不到阳光、流水和风。她躲在没有任何饰物的小屋里,饱尝孤独之余,甚至不能哭泣,因为她的眼泪跟汗液一样也是有毒的物质。

然而,坚强的辛蒂并没有在痛苦中自暴自弃,她一直在为自己,同时更为所有化学污染物的牺牲者争取权益。1986年,她创立了“环境接触研究网”,以便为那些致力于此类病症研究的人士提供一个窗口。1994年辛蒂又与另一组织合作,创建了“化学物质伤害资讯网”,保证人们免受威胁。目前这一资讯网已有来自32个国家的5 000多名会员,不仅发行了刊物,还得到美国、欧盟及联合国的大力支持。

她说:“在这寂静的世界里,我感到很充实。因为我不能流泪,所以我选择了微笑。”

许多时候,上天安排的厄运并非故事的结局,以你的信念作笔,你完全可以改写!

幸福顿悟:

信念决定命运。不能流泪,就选择微笑吧。上帝也无法左右你的幸福。

专注、执著,幸福之本

专注、执著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忘情和忘我的投入。一位伟人说,一个人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可是,并不是任何人的一生都能做好一件事,这里边固然有诸如才智、环境、机遇等方面的因素,但主要还是缺少对所追求事物的投入。

这世上,专注者往往默默无闻,普通得如田野里耕作的农人和车间里生产的工人,谦卑得如郊外的草树、如山谷里不为人知的流水。但是,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具有献身精神,能够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其中。

学者梁实秋曾断断续续用30余年的时间独自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工作,投入了几乎半生的精力。开始,梁实秋共物色了5个人担任翻译,他和闻一多、徐志摩、陈西滢、叶公超,计划5至10年完成。后来,另外四人临阵退出,梁实秋便一个人把任务承担下来。人生的遭遇是任何人都难以预料的,他在抗战爆发前完成八部莎翁剧作的翻译工作。“七七事变”后,为了躲避日寇的通缉,他不得不逃离北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继续进行对莎翁剧作的翻译。抗战胜利后,梁实秋回到北京,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课余之暇,他依然坚持莎翁剧做翻译工作。1967年,由梁实秋独立翻译的莎士比亚37种作品的中文译本全部出齐,在国内大学界引起了轰动。梁实秋回忆说:“我翻译莎氏,没有什么报酬可言,穷年累月,其间也很少得到鼓励……”梁实秋的成功,得益于他对这一工作的执著精神,得益于他一心一意的投入。任何事情都需要投入,要想成就大事就更是要锲而不舍地投入。

专注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情,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投入,是“十年磨一剑”的等待。所以,荀子在《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古今成大事者,大抵都具有这份执著精神。

幸福顿悟:

执著的信念,能帮助我们挖掘出深藏在自身的无穷力量。让我们铭记爱因斯坦的名言: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出自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而是出自对人和对客观事物的热爱与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