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早领悟,早幸福
328300000047

第47章 写意生活,享受和谐人生(4)

幸福顿悟:

美学大师朱光潜说:“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具活力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智者们倚仗着对生活的这份领略,永远地保持着心灵的充实。

坚守自己的生活田园者最幸福

1845年的春天,28岁的梭罗放弃了物欲的羁绊,向作家阿尔柯特借了一柄斧头,独自走进瓦尔登湖畔的森林深处。在那里,他买了一些必备的用具,以自己的劳动砍伐了许多白松来做他的建筑材料,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梭罗即修建了一座小小的木屋,从此开始了自己离群索居的生活。刚刚搬进这座朴素的新居,梭罗即在自己的日记中喜悦地写道:“那是愉快的春日,人们感到难过的冬天正跟冻土一样在消融,而蛰居的生命开始舒展了。”

在瓦尔登湖畔,梭罗每天开荒种地、打猎和伐木。他过着近似原始的、极其简朴的生活,以便认真观察和体会人生的真谛。每天,他都要把自己回归自然以后的观察和体验,以及思考、感触写在日记中。就这样,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独自生活了九百二十天。而后,他走出森林,重新回到城市。不久,他出版了根据自己在小木屋里写下的那些笔记整理的散文集,题为《瓦尔登湖》。

成千上万的读者羡慕那样的生活,却很少有人去尝试。其实,唯有坚守着自己心灵家园的一片纯净,为了内心的渴求而努力地坚守着自己的生活,不轻易放弃,生活才会有希望,才会有生气。

塞林格是美国享有盛名的小说家,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总销售量已超过千万册。

若换上其他一些人,或许会是穿华衣、吃美食、坐豪车、娶名妻,极尽张扬。然而,塞林格走的却是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他退隐到新罕布什尔州乡间,在河边小山附近买了90多英亩土地,在山顶筑一座小屋,周围种上许多树木,外面拦上六英尺半高的铁丝网,网上还装有警报器。每天八点半带了饭盒入内写作,下午五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不准打扰他,如有要事,只能电话联系。

平时,他深居简出,偶尔去小镇购买书刊,有人认出他,他马上拔腿就跑。他不喜欢过多的社交,有人登门造访,得先递上信件或便条;如果来访者是生客,就拒之门外。他更不喜欢自造舆论,成名后,只回答过一个记者的问题,那是一个16岁的女中学生,为给校刊写稿特地去找他的。

塞林格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个人在没有能力获得享受时主动放弃享受,并不是一件怎么了不起的事,难就难在当享受唾手可得,却不向它投降,自觉地坚守自己的生命目标。

幸福顿悟:

只有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有的人常被现实打败,而有的人则勇敢地站起来,坚守着继续生活。

投身大自然,放飞心灵的风筝

现代人大多生活在大都市中,平时接触的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人流。我们远离大自然,完全生活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森林中,时间长了,就会有许多的烦恼。城市污浊的空气和浮躁的气氛对我们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利用闲暇走出城市,走进自然,相信你一定能收获很多。

某地有个远近闻名的长寿村,那里环境幽美,树木茂盛,空气清新,泉水甘甜。据说,当地一个小村庄,10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50多人,下地干活的八旬老翁屡见不鲜。

一位健康专家到那里作了深入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这儿之所以生病的人少,长寿的人多,全都是大自然的恩赐。

大自然是造物主赐给人类的最高享受,谁能与大自然亲近,谁就能拥有健康。所以,希望你能把休闲的地点更多地放在大自然里,而不是咖啡厅或其他聚会场所。

大自然是这个世界的营养,我们所有人的身心都需要它的滋补。当人走出了野蛮状态,同自然有了分隔,开始从文明的高台上远眺自然,或偶尔离开人群步入林莽,走出城市而奔向远郊的时候,才会对它产生神往和惊叹。这是人对自身宿世足迹的追忆,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心态。对生活在荒野之外的现代人来说,荒野的美感冲动主要是人皆有之的新奇感,是暂时摆脱了日常生活状态的轻松心情,也是城镇居民需要花钱去买的奢侈享受。

大自然的魅力在于它巨大的生命力。越是原始的地方,我们越是感觉到生命力的强大。大自然的神奇,可以让人真切体会到生命的渺小和珍贵;大自然的美丽,可以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美好。所以,生活中当你感到烦闷时,不妨背起行囊,一个人独自去游山玩水,到大自然中放逐自己。

置身大自然,迈步山水间,任我心自由自在地驰骋,让人在物我两忘的意境中,将天地万物置于空灵之中。这是何等的快意、何等无拘无束的心境啊!罗素曾经说过:“我们的生命是大地生命的一部分,就像所有动植物一样,我们也从大地中吸取营养。”当你走进大自然,投入它那宽广的胸怀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似乎都有灵性,都会抚慰你受伤的心灵。

幸福顿悟:

快乐的生活需要用心去发现,到山水中放逐自己吧,放逐那束缚已久的心灵,让大自然去洗涤心中的不快、烦忧。

每天都可以是好日子

有首古诗说:“但愿此心春长在,须知世上苦人多。”现实中真的是有许多人感到自己活得很辛苦,生活中没有一点乐趣。正因为世人心中无“春”,所以才无快乐可言。其实人生是快乐的,只不过快乐深藏于心,不容易为人所发现而已。

荣启期在泰山,优哉游哉,鼓琴而歌,孔子路过,就问他为何这等快乐?荣启期回答道:“天生万物,惟人为贵,我得为人,何不乐也?”正如荣启期所说,生而为人即是一种快乐,快乐是人生的主题。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以饱满的热情去对生活,就能快乐度过每一天。许多人抱怨生活太清苦,许多人到外界去寻求快乐,而对身边的美景熟视无睹,其实只要用心生活,身边就有感动你的美景。

在一个月朗气清的圆月之夜,一位高僧对弟子们说:“十五以前的事情莫问,十五以后的事情,大家请说一句试试看。”

不等别人开口,高僧便满怀深情地说:“日日是好日。”

天天都是好日子,每时每刻挖掘快乐之源。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代表着一种开朗的生活方式,显示了一种健康的人格心理。有了这种心态,还有什么能够将你困住?

“日日是好日”的境界就是能够让你保持一种安详快活的心态。

我们所拥有的只是今日。当下的一刻,永远不再,但可以及时把握。珍视此刻,踏踏实实度过今天,如此“念念今日过今日”便能“日日是好日”。不管季节晴雨,遭遇悲喜,只要脱离了执著、算计、企图等对未来的贪念,只管把今天过好,那么,日日是好日的理想就很容易实现。

晴时爱晴,雨时爱雨,有乐乐乐,无乐也乐。

幸福顿悟:

快乐是生活的主题。用心去体会,以饱满的热情去回馈生活,则日日是好日。

生活的幸福需用心品味

艺术大师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同样,生活中本就时时刻刻充满了幸福,这幸福来自于生活的细枝末节,只要用心去品味,幸福同样有色香味,同样可观可闻可吃可品。

有个人在路上行走,迎面而来的花贩请他买一束花。

“不要。”

“难道你不想为你心爱的人买一束吗?”

“算了吧!我已经结婚了。”

一辆公交车驶过乡间,车上的乘客看见农庄前院有一大群鹅,正兴奋地抬着头张望。公交车风驰电掣地驶过,司机按了三下喇叭,这时鹅群纷纷扑翼嘎嘎叫,表示热烈的欢迎。

有人好奇地问司机:“这些鹅是在等你吗?”

“是的,”他说,“每天早上它们都在那儿,我对它们按喇叭,它们向我叫。这样,我整天都会很开心。”

一个对婚姻绝望的女子厌烦了现有的琐屑生活,但她一直对其祖母的幸福和谐生活充满好奇。有一天她终于忍不住打开了祖母的日记,原来里面记录着祖父为她洗了多少衣服,吻过她多少次,帮她洗过多少次脚……

其实,生活是由一件件的琐碎之事连缀而成的,在这根线上的点点滴滴都融会着幸福的纽扣。细品着细琐的每一点每一滴,你都会觉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品味生活要多想些美好之处。因为生活毕竟不是只有鲜花,也不会时时充满阳光。我们要想成功地走出郁闷和哀愁,就要多想想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从中品味幸福。

幸福顿悟:

生活是被幸福包裹着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我们就能常常感受到幸福时光。

人生自由最幸福

某大型机械化养鸡场里,一个个大房间里排列着近百个小笼子,每个笼子里都有两只产蛋鸡。

笼子很小,母鸡在里面根本无法转身。鸡笼前面的自动传送带给它们送来食物,后面的传送带则带走它们刚下的鸡蛋。

一位参观者发现不远处有十几只四处游荡的鸡,一个工作人员正在撒米喂它们。

“你是想把它们引回鸡笼吧?要帮忙吗?”他问工作人员。

“谢谢,我不想抓住它们,”那个员工对他说,“我们有意让这几只鸡自由活动,关在笼子里的那些家伙如果看不到几只自由的鸡,会由于神经过度紧张而停止产蛋。如果没有这几个‘逃跑’分子,其他鸡最终会放弃希望,甚至死掉。” 这些鸡让人们意识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这些笼子里的鸡是多么相似。多少人一生都生活在笼子里,渴望看着别人去历险,追求梦想,享受自由。

大诗人裴多菲曾放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西方一句谚语说,“自由的乞丐,比囚禁的国王幸福”。生活中,要想一身自由、轻松,须懂得及时舍弃许多不必要的欲望重负,金钱、地位、名声、应酬、面子……日复一日地追逐,当然失却了自由,而倍感辛苦疲惫,心力交瘁。

生活得自由自在,才是真性情真幸福。

幸福顿悟:

外界的许多东西,常成为限制和束缚我们自己的锁链。拥有自由的生活,才等于拥有幸福。

何不潇洒走一回

历史上,嵇康诗酒风流,常以琴自娱,他“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在刑场上,他神情自若,弹终一曲《广陵散》,方从容赴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丢下官印,归田园居;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活得潇洒才有快乐,潇洒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潇洒自如,有的人过于拘谨不会潇洒,有的人做过了头,不懂潇洒。

生活中,有人把潇洒理解为穿着新潮,谈吐倜傥,举止干练飘逸。其实,这仅是浅层次的认识。真正的潇洒,应该是指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顺境不放纵,逆境不颓唐的超然豁达的精神境界。古今名人中,能真洒脱者,大有人在,唐朝诗人刘禹锡,因革新遭贬,他不为压力所阻,仍以顽强的精神与政敌相抗争,写出“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乐观诗句,他以潇洒的态度,超过“巴山蜀水凄凉地”,坚守“二十三年弃置身”的人格,终于迎来了仕途上新的春天。

名人有名人的潇洒,伟人有伟人的快乐。一位伟人说过,“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伟人的乐乃乐之大家,有如范仲淹所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于我辈平常的小人物,面对复杂多变的人生,自然也要有大境界才能包容得下,另外,更需要有平常的心境,快乐才能常住。

有这样两句歌词:“何不潇洒走一回,真心真意过一生。”这可谓追求幸福者的圭臬。

幸福顿悟:

笑对生活中的浮沉得失,不计蝇头小利,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潇洒。它是一种态度,一种空灵,一种豁达,一种智慧。第十八章 懂得灵活地处世是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