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早领悟,早幸福
328300000063

第63章 在亲情中品悟幸福的温馨(3)

人是最善于索取的动物,在亲人无私的爱护下,我们渐渐觉得父母所做是理所当然,在接受时逐渐变得心安理得。朋友,请不要漠视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辛劳,更别忽略了父母那颗默默奉献的心。

幸福顿悟: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的最美好的人,就是母亲。

任何时候,都不要遗忘简单的问候

你读过下面这封信吗?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最近很忙□,一般□,空闲□;

我的功课优秀□,中等□,差□;

最近一次考试成绩90分以上□,60分以上□,不及格□;

身体很棒□,有一点不舒服□,很不好□;

我准备在暑假□,寒假□,明年□回家……”

这封信的最后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孩子,我们知道你没有时间写信回家。现在,请你花一点点时间,在前面的空格里选择你目前的状况,画个‘√’,寄回给我们。信封我们已经写好并贴了邮票,随信附上。孩子,我们老了,不知道还有多少时间,不要让我们久等。非常想念你的爸爸妈妈。”

看到这里,想必你已明白这究竟是怎样一封信了。透过这封不寻常的家书,我们似乎能看到白发苍苍的父母殷殷企盼的眼神。他们知道子女们忙于学习、事业或是生意,他们并不奢望子女们常回家看看,他们仅仅需要的是温情的牵挂和问候,哪怕只言片语,对于他们,也是莫大的慰藉。

一封家书,一个电话,一个短信,也足以承载一份浓浓的牵挂和关爱,也足以让父母的疲惫、烦忧,甚至病情减轻,消散。

幸福顿悟:

儿行千里母担忧。时常给父母以问候,虽简单却蕴含着幸福的意义。

父母渴求的并不多,要常回家看看

一位知名学者曾写下这样的文字:

当你一岁的时候,她喂你吃奶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地哭着;当你三岁的时候,她怜爱地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一盘她做的菜扔在地上;当你四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下彩色笔,而作为报答,你涂了满墙的抽象画;当你五岁的时候,她给你买既漂亮又贵的衣服,而作为报答,你穿着它到泥坑里玩耍;当你七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球,而作为报答,你用球打破了邻居的玻璃;当你九岁的时候,她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你常常旷课并不去练习;当你十一岁的时候,她陪你还有你的朋友们去看电影,而作为报答,你让她坐到另一排去;当你十三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把头发剪了,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当你十四岁的时候,她付了你一个月的夏令营费用,而你却整整一个月没有打一个电话给她;当你十五岁的时候,她下班回家想拥抱你一下,而你作为报答,你转身进屋把门插上了;当你十七岁的时候,她在等一个重要的电话,而你抱着电话和你的朋友聊了一晚上;当你十八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得流下眼泪,而你跟朋友在外聚会到天亮;当你十九岁的时候,她付了你的大学学费又送你到学校,你要求她在远处下车怕同学看见笑话你;当你20岁的时候,她问你:“你整天去哪?”而你回答:“我不想像你一样!”;当你23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家具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对朋友说她买的家具真糟糕;当你30岁的时候,她对怎样照顾小孩提出劝告,而你对她说:“妈,时代不同了。”当你40岁的时候,她给你打电话,说亲戚过生日,而你回答:“妈,我很忙没时间。”当你50岁的时候,她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而你却在家读一本关于父母在孩子家寄身的书;终于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该做却从来没做过的,它们像榔头一样痛击着你的心……

许多时候,我们对抗着、逆反着、叛离着父母,长大了,又因为懒惰或是一心追求名利,慢慢忽略了亲情,忽略了一日比一日年迈的父母,忽略了双亲望眼欲穿的牵挂。千金散去还复来,亲情逝去永不返。年轻时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记了父母已经黄昏迟暮。说不定哪天,我们正为不失掉一次赚钱的机会而忙得天昏地暗的时候,却惊悉自己永远失去了至爱的亲人。所以,天下儿女们,找点空闲,常回家看看吧!或是认真地写封信,告诉双亲:“好想你们!”这些许的点滴将会使他们获得莫大的慰藉和满足。否则,“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世上最痛彻心扉的愧疚和遗憾。

幸福顿悟:

父母是为你付出最多的人,也是你永远的牵挂、心灵的港湾,所以千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觉得珍贵而悔恨不已。幸福,需要常回家看看。

关爱家人,需要行动

母亲节那一天,有位忙于事业、很久没回家的青年在花店门口停了车,他打算向花店订一束花,请他们送去给远在故乡的母亲。

青年正要走进店门时,发现一个小女孩正坐在路边哭泣,便走到小女孩面前问:

“孩子,你为什么坐在这里哭?”

“我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可是我的钱不够。”孩子说。青年听了感到心疼。

“这样啊……”于是青年牵着小女孩的手走进花店,先订了要送给母亲的花束,然后给小女孩买了一朵玫瑰花。走出花店时青年向小女孩提议,要开车送她回家。

“真的要送我回家吗?”

“当然啊!”

“那你送我去妈妈那里好了。可是叔叔,我妈妈住的地方,离这里很远。”

“早知道就不载你了。”青年开玩笑地说。

青年照小女孩说的一直开了过去,没想到走出市区大马路之后,随着蜿蜒山路前行,竟然来到了墓园。

然后,小女孩静静地把花放在一座新坟旁边,她为了给一个月前刚过世的母亲献上一朵玫瑰花,而走了一大段远路。

感动之余,青年将小女孩送回家中,然后再度折返花店。他取消了要寄给母亲的花束,而改买了一大束鲜花,直奔离这里有五小时车程的母亲家中,他要亲自将花献给妈妈。

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了忙碌,虽有孝心,却大多以礼品、金钱替代。孝心不是仅靠嘴巴,它最渴求的是行动。

幸福顿悟:

一个行动,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行动,也比那些美丽动听的夸夸其谈、花花绿绿的钞票强千百倍。

来不及报答,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的良知,很多人为自己没有机会侍奉父母而引以为终身的遗憾。

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生命是母亲给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终前吃的还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季羡林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季先生的家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他的家更是贫中之贫。离开家几年,成为清华学子的他,突然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赶回家乡,“看到母亲的棺材,伏在土坑上,一直哭到天明。”季羡林先生在文章中写道:“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萧乾先生在回忆母亲时说:“就在我领到第一个月工资的那一天,妈妈含着我用自己劳动挣来的钱买的一点儿果汁,就与世长辞了。我哭天喊地,她想睁开眼皮再看我一眼,但她连那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在接受杨澜采访时,杨澜问:“如果当初您不到美国读书的话,会怎样呢?”她本以为崔琦会这样回答:“如果当初我不到美国读书,那我很可能现在还在河南农村种地。”但崔琦说的是:“如果我那时不出国,我的父亲就不会在三年困难时期饿死!”说着,他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当我们理所享受着父母给予我们的一切舒适条件时,是否应当思考一下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善待自己的父母?

当代女作家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中说:“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朋友,从今天,从现在起,善待父母吧。千万不可让眼泪、悔恨啃啮无处报答的孝心!

幸福顿悟:

与其为逝者痛哭,举行盛大丧礼,不如在他在世时,及时尽一份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