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狼性生存法则
328600000075

第75章 民族与社会发展的狼性启示(5)

企业如此,对于国家也是一样,即使是在顺境当中始终都要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不是来自内部的压力,也不是单纯的外部环境影响,而是一种发展的心态,如求生存就好像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会掉进窟窿。危机意识可以让我们知道怎样去务实,怎样去创新、怎样去求变,而不至于屈居人后。

事实上,求生存也好,求发展也好,逆境也好,顺境也好,都如履薄冰。但是只要我们时刻保持这种危机感的心态,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那么逆境中会转危为安,顺境中为把危机消灭于萌芽之中,更上一层楼。

在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社会当中,没有人相信眼泪,也没有人怜悯弱者。有人认为在顺境当中还把自己弄得“神经紧张”是一种杞人忧天的做法。实际上,没有危机感本身就是一种危机。人在顺境的时候,尤其要有危机意识。要居安思危,就要多想想我们的工作水平跟他国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多大差距?能否有较大提高?有没有欠缺?特别是要抛弃所谓的大国“优越感”。现在的国宝和社会,在衡量一个国家的时候,并不把所谓的“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作为主要的标准,而是把国家实力当成唯一的衡量标准,而应对危机的能力国家实力当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认真想想自己有哪些先天不足和后天缺陷,并针对其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早调整对策,采取整改措施,向最好的学、与最强的比、往最高处攀。密切结合自身实际,依靠成熟、稳健、理性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进步,以适应更为严峻的国际竞争。

我们没有理由盲目乐观,更没有理由悠然自得,必须增强危机意识,从本国工作的点滴做起,踏实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把握现实,使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现在,很多人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富即安,沾沾自喜”的心理,这是缺乏危机意识的典型表现。我们一定要克服这种心理,正视危机,增强危机意识。这样,危机到来时,我们才不至于措手不及,处理问题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忧患意识和希望同在。没有希望就没有忧患意识,没有忧患意识就没有希望。只有固步自封、自以为是、不求上进者才没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危机是催人创新创业创优的最大动力,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的国家,永远充满希望,永远前进。

狼一样的忧患意识

有经验的猎人都说,狼的鼻子是最灵敏的,它们不仅仅能闻出同类或者猎物的气息,甚至能闻出“危险的味道”。这一点主要得益于狼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艰苦的环境和激烈的生存斗争,使狼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都保持着高度的敏感。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这样。因为忧患意识是人的理智的反映,是智者智慧的表现。越是清醒、明智的人,就越能预见前进道路中的困难、危险,发展中的危机。“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视祸于未萌”。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把一切困苦、矛盾、危险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源远流长,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时代。历时数百年的殷是如何灭亡的呢?小小的周国何以能取代大殷商而统治天下呢?长治久安的秘密在那里呢?这些疑问引起了当时的统治者及知识分子的关注,他们不断总结这一历史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忧患意识”。

周人推翻了殷人的统治,成为新的胜利者;然而它没有像一般胜利者那样趾高气扬,忘乎所以,而是表现出《易传》所说的“忧患”意识。表明当事者对吉凶成败具有深思熟虑的远见,表明当时的人们面对事物产生了责任感,也就是精神上开始产生了自我反思。显而易见,周代建国者对殷革夏命以及周革殷命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他们当时的心态,正如《诗经》所形容的: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人类生息繁衍在地球之上,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各种必要的条件。同时,也有降灾肆虐的另外一面。特别是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极大地加强了自然力量的破坏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然灾害正是对人类破坏自然生态的一种报复和惩罚。可惜的是,自然灾害过去之后,人们往往好了疮疤忘了痛,为了暂时利益、局部利益而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依然到处可见。

日本是一个岛国,地震频发,各种资源严重匮乏。这种客观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日本人强烈的忧患意识。

下关是个港口城市,有几条航线可以直达我国的上海、青岛、大连等城市。出出进进的船依然很多,有不少是来自中国的货船。这些船运来的大多是山西和东北的优质煤。

但是,另人惊讶的是,他们进口我们的煤现在并不用,而是用巨大的混凝土盒子,把运来的煤装进去密封起来存放到大海里。这些年存放起来的煤,已经相当于一个中等煤田了。

这还不是最令我们震惊的。日本煤田很少,他们买了煤存放起来慢慢用可以理解,但是,我们都知道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比我国高好几倍。而且,木材不像煤,用完了就没有了,它可以再生,伐一些,再栽上,几年过去又成材了。但日本人不这样想,他们严厉禁止砍伐木材,却大量从我国进口木材。

北海道的札幌港口同下关一样繁忙,看到有很多船是从大连来的,装的都是我们东北的原木。而站在札幌的一个制高点上极目远眺,我们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甚至就在港口卸木材的岸边,那些比运来的原木还要粗的大树毫发无损地站立着,一车车木材从那一排排茂盛的大树边上通过,运到他们的城市里。

日本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担心一旦有一天,资源短缺了,这些储备起来的能源就是他们的救命草。日本人的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确实让我们的某些国人汗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一句人人耳熟能详的警语。然而,仔细思索这句话的涵意,不免令人疑惑:为何不作长远考虑,很快就会面临危机?反而应该是今天不长远思考,未来便会爆发危机。

再深入思索,就会令人豁然开朗。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指,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肇因于以前没有深思熟虑的作为;同样的,今天的作为如果未经长远的深思熟虑,未来必会尝到苦果,这就是要求我们要有忧患意识,有危机感。具“危机感”并不代表要保守、退却,而是要具有企图心。在积极审慎的心态下,就能达到犯最少的错误,累积最大成就的境界。

虽说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然而凡事应有个尺度,切不可杞人忧天,终日忧心忡忡、无端悲愁。即使生活中确实发生了令人烦恼、焦虑的事情,我们也应振作精神、积极面对,而不该整天闷闷不乐地就此消沉下去。

树立忧患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但问题的在关键是要树立一种什么样的忧患意识。是低级的害怕心理,还是理性的忧患?回答当然是后者。但树立高级的忧患意识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实中,不是有很多人在预测形势发展时,谈到有利因素时则是盲目乐观,形势一派大好;一谈到不利因素时则唉声叹气,情绪悲观,前途暗淡,茫然不知所措,不能把握“安”与“危”的辩证关系。

从正确的忧患意识的本质看,“安”应该是事物发展的主流,而“危”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经过科学的防范是可以避免的。

对潜在危机的预感和先觉是忧患意识的成因之一。具有忧患意识就必然具有超前的忧虑和警觉而显示出其真知卓见。在升平时代,当人们如醉如痴地欢庆胜利和成功的时候,不会去参加凯旋者的鼓噪和欢呼,而是安静地徘徊沉思于寂寥之处,沉思那隐藏在成功与胜利之后的危机端倪。不会没有浅薄的陶醉感,而会为超越现状、获取更可靠的成功而忧思甚至痛苦。在表面莺歌燕舞的虚假繁荣和胜利之时,独具卓识,透过眼花缭乱的珐琅质似的光辉看到了事物背后的危机和衰朽,忧患意识使之警觉和清醒。

真正拥有忧患意识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在真正危机爆发时,忧患者处变不惊,不为自己不幸而言中的预言家式的先觉而漠视、嘲笑愚昧,而是积极地参预,竭尽忠诚地疗救时弊,挽狂澜于既倒,救危亡于燃眉。正视危机,研究危机解决危机,具有一种严肃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

人欢我忧,人醉我醒,人乱我稳,人退我上——这就是难得的忧患意识:在成功时冷静,在危机的潜伏期洞察,在危机爆发时挺身而出奉献疗救之策。

多些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才能正确认识形势,正确认识差距,应对挑战,才能紧紧咬住目标,呕心沥血,奋斗不止,攻坚克难,争先进位。

和谐社会,崇尚秩序

狼的世界,向来都是秩序井然,不会有杂乱无章地奔跑,不会有纷争不断的战斗。狼族做任何一件事,追求任何一个目标,都是有序无策划、安排的结果。

秩序是社会的第一法则

狼族深深懂得:秩序是生活的第一法则。没有秩序,就猎不到猎物;没有秩序,生活就会混乱。狼且懂得这个道理,人类亦应如此。

秩序是作为一个群体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秩序是一种行为规范,秩序用于明确责任和义务,秩序混乱必将导致颓败。秩序是一个群体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并完善的产物。秩序对于群体的每一份子都应该是一视同仁的,不应该出现特权和规避的情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其中一些是以社会公德的形式制约人的言行举止,而更多的则是一规章制度的形式强制性要求遵照执行的。

包公的故事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公正不阿、铁面无私已成为包公的专有招牌。社会是多样性的,人也是多面性的。人们赞颂包公,但未必真的也都乐意接受包公。经常有这样的情形:首先犯规或经常犯规的恰恰是制定制度的。所以,理想的状况应该是一有制定制度的,二有执行制度的,三有监管制度执行情况的。为什么会出现领导违规,就是因为监管机制不完善的缘故,为什么会出现有章不循的情形,执行不力是关键,根子还是监管不严。

有法不依,不如无法;有章不循,何必规章。我们不仅仅要制定规章制度,完善规章制度的建设,我们更要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反馈。无论谁,要求别人照章办事时都觉得理所当然,而自己被要求照章办事时,就可能会心理不舒服。但是,既有社会,就必须有秩序。以一部分无视秩序的人的不舒服来换取更多的循规蹈矩的人的愉快,这就是秩序。

我们呼唤秩序,为建立秩序和维护秩序而努力,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当到了人人都能自觉地遵守社会秩序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时候,秩序就不再是一种约束。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在一个秩序分明的社会中远比他在一个秩序混乱的社会中要生活得愉快得舒服。

我们赞赏那些道德水准高尚的人,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代表了社会的前进方向,因为他们的言行举止维护了社会公众的秩序。这些人有时候可能不能被周围的人理解,很多时候也可能过得并不愉快,但是,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的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风气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