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家庭理财万事通
329000000026

第26章 你的理财思路也该“升级”了

楼市、股市,向来是人们投资的热门话题。曾经,火热的楼市和涨涨跌跌的楼市让几家欢喜几家忧。而今,随着楼市的降温、股市的转暖,我们的理财思路也该升升级了!

理财诊断:

为什么股市调控易,楼市调控难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各地房价均保持着持续上涨的趋势。到2007年、2008年,房价达到了一个周期的顶峰。政府为了给房市降温,抑制房价快速上涨,接连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但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虽然2009年各地房价总体有调整的趋势,但是比起大部分家庭的购买力来说,房价还是处于高位运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政府利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对股市进行了宏观调控,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几个月的时间,就把牛市打回了阶段性熊市:股市下调70%,股市市值缩水严重。这个结果出人意料。

大家可能会问这个问题:为什么政府调控股市容易,却对房市一筹莫展?我们可以将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

1从信息经济角度看,在股票市场,政府处于信息优势,而广大股民和中小机构却处于信息劣势。由此,具有信息优势的政府便掌握了主动权,对股市涨跌能够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房市,信息优势掌握在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手里,因此,处于劣势的中央政府出台的相关调控政策或者到地方上变了味,或者遭遇地方政府阻力无法得到执行。这样一来,调控不力,就导致了房地产市场很难降温。

2我们可以把股市比做关在笼中的老虎,俗话说笼中的老虎好对付,中央政府可以根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直接对股市进行调控,而不需要经过任何中间环节;而房市则是笼外的老虎,中央出台的很多政策都需要通过地方政府去具体执行,如遇到地方政府不积极配合,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很可能就如同隔靴搔痒,难以有的放矢、一针见血地取得实质性调控作用。

3政府对股市进行大力度调控之前,大型的机构往往会通过各种渠道提前得到消息,及时采取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而损失最大的却是大多数股民和中小机构。但房地产市场就不同,房地产商进行投资、开发的资金大多数来源于银行贷款,而且银行贷给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占其对外贷款的很大比例,假如国家出台的调控政策力度过大,造成房地产商经营难以为继,那么将会出现更多银行死账、呆账、赖账,银行吃不消,国家也吃不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对房市和股市的感情是有区别的,所以采取措施的力度也会有所不同,这也造成了调控房市难于股市。

财富指引:

左楼市,右股市,我们应该到哪儿去

“用炒股赚到的钱来买房!”这是某地一个楼盘的广告。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楼市与股市的选择题也摆在面前。

楼市和股市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跷跷板”效应,资金在两个市场之间流动,就会出现一个市场火暴、另一个市场则相对冷清的效应。

随着股市的转暖,市场上也开始出现一种声音:如果股市持续上涨,必将分流投资楼市的资金,股市的回暖可能意味着楼市将要下跌了。

虽然股市会分流楼市的资金,但股市繁荣带来的财富效应,也能给人信心,反过来促进楼市的繁荣,这是所有人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在广告公司工作的余女士,以前也是一名股票爱好者,但从2002年开始她敏锐地捕捉到深圳楼市可能有连续上扬的态势,于是急流勇退,将从股票中抽空的资金全部投向购买商品房。如今,她已在梅林、布吉、罗湖等区同时拥有6套楼盘房产。她认为商品房投资的安全性和高升值是股票所不能及的,“投资的就是人民币升值及房地产的未来升值潜力”。

在深圳楼市异常活跃的背景下,像余女士这种具有投资眼光的市民,卖了股票转身投入楼市的现象非常普遍。

在房价上扬的深圳等国内大城市,很多人都把楼市看成可以短期投资的对象,“买涨不买跌”,投资的热浪逼人。实际上有不少楼市资金当初是从股市出去的。

股市、楼市、债市是市民,也是银行资金投资的三大渠道。在世界范围内来说,目前也只有股市和楼市才有可能在短期内获取超额利润,因此导致大量资金包括银行资金进入股市和楼市。

理财专家认为,房地产是一种流动性最差但保值性较强的投资载体,而股市则相反,流动性最好但保值性较差。这种功能鲜明的投资特性,使二者在吸引资金时,表现出比较强烈的“跷跷板”效应。具体说来,即股市涨了,楼市里的资金就会流到股市里,而股市跌了,股市里的资金也会流到楼市里去,此消彼长,周而复始。

为什么中国的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方向是相反的?首先,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股市是一个资金推动型的投机市场,股市与实体经济是脱节的。在实体经济繁荣的时候,投资回报较高,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部门,这时,股市中的资金就会短缺,于是市场交投清淡,股价就会下跌;相反,在实体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资本出现过剩,股市就出现繁荣。

其次是政策问题。面对房地产、商品价格、股市可能同时疯狂或同陷低迷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风险,国家必须要根据房地产、商品价格及股市的异动效应,用政策引导资金,从一个过热的市场流向另一个过冷的市场。

不过,也有人认为,股市与楼市之间的确有着一定的负相关的关系,即股市上扬会分流楼市投资,楼市攀升会分散股市资金,但两者毕竟是各自独立的市场,各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不会互为主要决定因素,只能说楼市好会从一定程度上加剧股市的进一步低迷,最终决定因素还在于二者自身的市场发展规律。

对于未来楼市和股市走向如何,专家普遍预期,由于国家宏观调控这把利剑及诸多利好投资因素的作用,股市必定被激活。由于决定楼市的最关键因素是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所以,随着居民对住房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楼市短期之内不会迅速走下坡路。

“股市+楼市”夹缝求胜的秘诀

楼市与股市的确都有高额的回报,但同时也存在巨大的风险。那么,在股市和楼市的夹缝中,我们如何求胜呢?股市、楼市都可列入投资范围,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1放长线钓股票

对于股市,市民应树立长期投资的观念,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因为股市短期的涨跌很难准确把握,炒短线风险很大,真正在股市获得稳定收益的人,其实是长期投资者。

以美国股市为例,从1925年至2002年这77年间,虽然有23年处于亏损状态,最低迷的一年,跌幅达43%,但从总体的77年来看,年平均收益率达到了122%。另外,以五年为一个投资周期来看,美国股市最大跌幅的5年,投资损失-12%,而涨幅最大的5年,却有24%的“收成”。

统计还显示,如果1925年你买了1美元股票,到2002年可以变成1775美元,但如果你不进行投资,受通货膨胀的影响,1925年的1美元,到了2002年购买力只有不到01美元,贬值了10多倍。

就1990年起步的中国股市而言,虽然只有19年历史,长期效益还不非常明显,但据统计,如果一个股民从1990年持有股票一直到现在,平均每年约有18%的收益,这个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有闲散资金的市民在这个时候不妨选择业绩好、成长性好的股票,逐步战略性建仓,进行长线投资。

2 楼市仍有投资价值

尽管受大气候的影响,楼市走势仍不明朗,令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但很多专家认为,楼市仍具有投资价值。

受全国各地房价短暂调整的影响,不少市民都在持币等待房价的下跌,房产销售受阻,市场处于博弈状态。所以,房价短期上扬的可能性也不大。

因此,在这种楼市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专家认为从稳定投资角度考虑,投资者可以尝试投资两种类型的房产:一种是投资豪宅,一种是投资二手房,豪宅要讲究环境与品质,而二手房则讲究地段。

闲散资金充裕的市民,可以在大中院校周边、老城区的商业繁华地带投资购买二手房,用于出租获取收益。

从股市到房产,“我”的富爸爸梦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位35岁的男人从股市到房市如何实现他的富爸爸梦。希望对我们普通的家庭也能有所启发。

30岁那一年,想过好点的日子,于是买了《穷爸爸和富爸爸》,看过之后满脑袋只有一件事——投资,于是就集中资金炒股票。这炒股票的生活如同“海上的波涛:有时起,有时落”,加上“我”颇有机构大户风范,运用资金杠杆毫不手软,顺手的时候很快就炒到百万身家。

当时长安奥拓卖6万多,准备买一辆,一个朋友说夏利更好,于是再比较一下。谁知后来一段时间股市走得不好,“我”更因为透支比例较大而损失惨重,百万身家缩水到30几万。“一个奥拓车队没了”。

这个教训一度令“我”更愿意当“穷爸爸”。

但股票市场确实有它的魔力,它令赚钱的人想赚更多的钱,不知退出,它令赔钱的人只怪自己手背,总想着在感觉好的时候抓个黑马咸鱼翻身。

当孩子出世以后,“我”开始考虑增加收益的稳定性,不能让孩子生活在高风险之中。最开始的做法是买储蓄分红型保险,后来发现保险收益少得可怜,几乎不能应付通胀,长远来看,是保障的心理作用大于经济价值,于是改向其他理财方面。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决定买套新住宅。当时的成交价格是80万元,每平方米单价5500元不到。“我”的新房价格迅速上涨,房屋中介的开价在一年左右的时间从90万涨到95万,再到115万,可“我”完全不为所动,因为房屋不仅可以升值,而且有大量外国长期租客,可以带来比较高的租赁收益,而这项收益比较稳定,这正是自己希望寻求的理财方式。于是“我”再投入15万元装修后就以税后10万元的年租金出租给一对外国夫妇了。这么算来,这项投资的净资产年回报率是10%,还不算升值这部分潜在收益。“我”比较满意,也比较清醒:自己不是炒房的,升值收益拿不到,所以就不计算它了。

虽然房产投资的绝对收益率看起来不如股票多,但房产能带来经常性稳定收益。每月有工资之外稳定收入的同时,还能看到不动产的升值,心情不错,也就能更轻松地去开展其他投资操作。“我”发现,没有房产这个方向的投资,自己就当不成孩子的“富爸爸”,所以决定,只要国家房地产政策没有变化到无法继续投资,就将保持目前这样的房产投资规模,不增不减,但可以买新卖旧。以后再有余钱的话也按照这样风险收益平衡的原则,去规划新的投资方向。

看了上面“富爸爸”的故事,您是否也有某些方面的冲动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