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启蒙三书
329900000006

第6章 《三字经》(5)

另一个孩子马上反驳说:“早晨太阳出来时,到处凉气袭人,中午却热得像站在沸水边一样难受,这不是因为早晨太阳离我们远才觉得凉,中午太阳离我们近才觉得热吗?”

说完,两个孩子对孔子说:“孔大人,您给我们评个理,看到底谁说得对呀!”

孔子一时被问得无言对答,没法判断他们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十分失望,笑着对孔子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知识拓展

《论语》

对我们来说,《论语》并不陌生,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论语》共有二十篇,它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作中庸①,子思②笔。中③不偏,庸④不易。

作大学⑤,乃曾子。自修⑥齐⑦,至平⑧治⑨。

注释:

①中庸:《礼记》中的一篇,出自孔子的孙子子思之手,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②子思:孔子的孙子孔伋。③中:中正,不偏不倚。④庸:平常,经常。⑤大学:《礼记》中的一篇,据说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⑥修:修身,指修养自身。⑦齐:齐家,指整顿家族。⑧平:平定天下。⑨治:治理国家。

译文:

写《中庸》这本书的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庸”是永远不变的道理。

《大学》这本书的作者是孔子的学生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读故事,懂道理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孩子跟在后面,哭哭啼啼地闹着也要去。她就哄孩子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妻子刚从集市回来,曾子就准备杀猪。妻子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和小孩子说着玩罢了,你怎么当真了呢?”

曾子说:“和小孩子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他们没有分辨的能力,都是效仿着父母的样子做事,听父母的指教成人的。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学骗人啊!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也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办法呀!” 

说完,他就把猪杀了。

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一直为后代人所尊敬。

知识拓展

《大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作。自唐代开始,韩愈、李翱就十分推崇《大学》,到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对它也是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写《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孝经①通,四书熟。如六经②,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③。

注释:

①孝经:儒家经典,主要讲述孝道的重要性以及各种身份的人如何实行孝道。②六经:通常所说的六经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中《乐》已失传,实际只有五经。这里指《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周礼》《春秋》六部经典。③讲求:仔细研究。

译文:

如果读通了《孝经》,再熟读“四书”,然后就可以读“六经”了。《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周礼》《春秋》六部经典,称为“六经”,应当认真研究阅读。

读故事,懂道理

汉文帝以孝治国

汉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他是嫔妃所生,原本不是太子,后来因为孝顺贤能,而被群臣拥立为皇帝。

汉文帝即位后,有一年,他的生母薄太后病了,他十分体贴地侍奉,从不懈怠。薄太后卧病三年,他每天都去探望,衣不解带地在旁边照顾。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汉文帝的仁孝传遍了四方,感化了所有的官员和百姓。

汉文帝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知识拓展

“十三经”名目

“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十三经”指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周易》《尚书》《诗经》《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①详②。

有典③谟③,有训③诰③,有誓③命③,书④之奥⑤。

注释:

①三易: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②详:详细,周遍。③典、谟、训、诰、誓、命:是《尚书》的六种文体。典,主要用于记载重要史实是经过和典章制度,或某项专题史实;谟,主要用于记载臣下为君主谋议如何治理国家;训,用于记载贤臣训导君主的讲话;诰,主要用于记载君主的政令或君主对臣下的告诫或劝勉;誓,主要用于记载君主誓众之辞,且多为军事行动的誓词;命,主要用于记载君主的册命或某种命词。④书:指《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由孔子选编而成。⑤奥:含义深,不易理解。

译文:

《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合称“三易”,这三部书阐明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

典、谟、训、诰、誓、命,是《尚书》中的六种文体,把用这些文体写成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本道理深奥、内容丰富的《尚书》。

读故事,懂道理

周文王演《周易》

商朝末年,商纣王怀疑西伯侯姬昌(即周文王)不忠,就把他关了起来。文王被囚禁羑里以后,纣王和那些奸臣们还不甘心,暗地派了许多密探严加监视看管他,只要发现他一点过错,就要处死他。

聪明的姬昌,深知自己的险恶处境,每日饭不敢多吃一口,话不敢多说半句,白天背土修狱墙,夜里就着地窖的草席研究学问,表面十分虔诚。饭前跪拜,饭后谢恩,感谢纣王赦命之情,但是他把仇恨深埋在了心底,专心致志地把伏羲八卦推理为文王八卦,用天干、地支,阴阳两分法,又把文王八卦演变为六十四卦。

就在姬昌苦心钻研的时候,巨大的打击来临了。一天,纣王杀死了姬昌的儿子伯邑考,并将伯邑考的肉做成了馅饼送给姬昌吃,以此来考验姬昌对自己的忠心。姬昌想:如果我不吃,纣王肯定会怀疑我。于是,他强忍悲痛,吃下了馅饼。姬昌因此消除了纣王的疑心,被无罪释放。后来,姬昌经过长期的苦心钻研,终于写出了中国历史上较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周易》。

知识拓展

《易经》知识

《易经》是一本关于占卜的书,但是它在解释卦象的同时也揭示了许多人生哲理和事物变化的道理,因此又被人们看做是一部哲理书。《连山》是夏代的易书,《归藏》是殷商时代的易书,《周易》是周代的易书。《连山》《归藏》都已经失传了,如今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

我周公①,作周礼。著六官②,存治体③。

大小戴④,注礼⑤记。述圣言⑥,礼乐备。

注释:

①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武王死后,成王即位,由周公辅佐朝政,由于他的贤德,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强。②六官:《周礼》一书分六部分叙述国家制度的各个方面,为《天官冢宰第一》《地官司徒第二》《春官宗伯第三》《夏官司马第四》《秋官司寇第五》《冬官考工记第六》,其中职责相当于国家机构中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六部。③治体:政治体制。④大小戴:指汉代的儒家学者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⑤述:记录前人的思想。⑥圣言:圣人的言论。

译文:

周公姬旦制定《周礼》,记载了朝廷设立的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各部门的分工情况,保存了当时的政治制度。

戴德和戴圣都编纂整理过《礼记》,他们传述和阐扬了圣人的言论,完整详细地记载了前代的礼乐典章制度。

读故事,懂道理

周公辅政

武王建立周朝后不过两年便生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即位,就是周成王。姬诵当时才十三岁,而新建的周朝政权还不稳固,所以由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辅佐成王掌管国家大事。

周公身为辅政大臣,对年幼的成王教育十分严格,但他身为臣下,在古代奴隶社会里对王是不能过分责备的。他的儿子伯禽是成王的好朋友,两人常常一起玩耍,周公便利用这种关系,当成王做了不好的事情,把伯禽和成王一起找来,当着成王的面严厉责打伯禽。伯禽虽觉得很冤屈,但成王却因此于心不忍,深感惭愧,以后也就自觉地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周公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好结果,周王朝一天一天地兴旺起来。他死之后,成王亲政,继续推行周公的政策,使周朝统治出现了最太平和最富裕的时期。历史把成王和他的儿子康王的统治,称为“成康之治”。这一局面的出现,应当说和周公一生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

知识拓展

大小戴与《礼记》

《礼记》是我国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了先秦的其他典籍。

戴德是戴圣的叔叔,他们两人都编纂整理过《礼记》,分别称为《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今天我们所说的《礼记》,指的是《小戴礼记》。

注释:

译文:

曰国风①,曰雅颂,号四②诗③,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④作。寓⑤褒⑥贬⑦,别⑧善恶。

三传⑨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梁。

注释:

①国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②四诗:《诗经》中“国风”、“大雅”、“小雅”和“颂”四个部分的合称。③诗:即《诗经》。④《春秋》:儒家经典,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国史编写而成,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历史。⑤寓:寄托。⑥褒:褒扬。⑦贬:指出缺点,给予不好的评价。⑧别:区分。⑨三传:解释《春秋》的三部著作,即《春秋公羊传》《春秋左氏传》《春秋穀梁传》。《公羊传》相传为子夏的学生齐人公羊高所写,《左传》相传是孔子同时代人左丘明所写,《穀梁传》相传是子夏的学生鲁人穀梁赤所写。传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注释经书。

译文:

“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这些诗歌都值得后人去吟咏、背诵。

由于周朝的衰落,采诗制度逐渐消亡,《诗经》也走向了没落。于是孔子编写了《春秋》,这本书把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寓含在史实的记载中,引导人们分辨善与恶。

由于《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很不好理解,于是就出现了注释《春秋》的“三传”,那就是《公羊传》《左传》《穀梁传》。

读故事,懂道理

左丘明写《左传》

左丘明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史学家,他从小就博览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古籍,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为以后担任史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出任鲁国史官之后,他开始注释《春秋》一书。在著书的过程中,他翻阅了大量的书籍。他看书从不盲从,而是有自己的主张。一看到有疑问的地方,他就反复查阅资料,必要时还要亲自实地考察。

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左丘明终于完成了一部纵贯二百余年、达十八万余字的《左传》。这本书丰富了《春秋》的资料,与另外两部注释《春秋》的书——《公羊传》和《穀梁传》被后人并称为《春秋》三传。

知识拓展

《春秋》

《春秋》是一本记录鲁国历史的史书,相传由孔子修订。它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一书的语言极为精练,遣词井然有序。但是因为文字过于简练,后人不易理解,所以后来就出现了注释《春秋》的“三传”。

经①既②明,方③读子④。撮⑤其要⑥,记其事⑦。

五子者,有荀扬⑧,文中子⑨,及老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