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启发人的智慧故事全集
330200000021

第21章 碰运气不如抓机遇,成功只在那一刻(2)

人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总是先有计划,然后付出行动来实施,不要奢望有什么不劳而获的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

在西方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许多年前,一位聪明的国王召集了一群聪明的臣子,给了他们一个任务:“我要你们编一本各时代的智慧录,好流传给子孙。”这些聪明人离开国王后,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完成了一本十二卷的巨作。

国王看了以后说:“各位先生,我确信这是各时代的智慧结晶,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们不会读,把它浓缩一下吧。”这些聪明人又长期努力地工作,几经删减之后,完成了一卷书。然而,国王还是认为太长了,又命令他们再浓缩,这些聪明人把一卷书浓缩为一章,又浓缩为一页,然后减为一段,最后变为一句话。

聪明的老国王看到这句话后,显得很得意。“各位先生,”他说,“这真是各时代智慧的结晶,并且各地的人一旦知道这个真理,我们大部分的问题就能解决了。”

这句话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没有积极的行动,你就抓不住机遇。

机会的发现、利用是以主体的努力为代价的。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曾说:“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头脑的人。”法国细菌家尼克尔说:“机遇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她的人。”不管你等待多久,机会不会自动前来敲门,机会的得来是要靠人们付出艰辛劳动的。企图等待别人为你创造奇迹或期待明天出现奇迹,是不切实际而且必遭失败的幼稚想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成功都是主体努力争取的结果。世上没有救世主,只能靠自己。

从某种意义上说,处处有机会,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只有懂得珍惜它的人才能知道它的价值,只有持之以恒地追求它的人才能受到它的青睐。你付出愈多,你抓住的机会就愈多,你成功的可能就愈大。相反,你付出越少,你的机会就越少,成功的希望就越渺茫。

智慧语珠:

有些人把学业上无建树、工作上无绩效、仕途上不通达,一概归咎于没有机会,还以为自己才华盖世而不遇良机,那只会发“萋蒿隐没灵芝草,淤泥藏陷紫金盆”的感叹,永远也不会尝到成功的甜果!

机遇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1861年,门捷列夫担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在编写新的无机化学教科书的章节时,他遇到了难题,应该按照什么次序排列化学元素的位置呢?

为此,门捷列夫迈进了圣彼得堡大学的图书馆,在数不尽的卷帙中逐一整理以往人们研究化学元素分类的原始资料;他还把所有的元素名称、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分类写在纸卡片上,每天皱着眉头地玩“牌”,夜以继日地思考着……

冬去春来,有一天,他又坐到桌前摆弄着“纸牌”,摆着,摆着,他像触电似的站了起来,然后迅速地抓起记事簿在上面写道:“根据元素原子量及其化学性质的近似性试排元素表。”

就这样,门捷列夫于1869年2月底,发现了化学元素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为世界化学史留下了划时代的一笔。

门捷列夫在63个孤零零的元素中找到了联系和变化的规律,发现了影响深远的元素周期律。对此,很多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的发现和发明,完全得益于偶然的机遇和灵感。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科学发明、创造的成果似乎有时“得来全不费工夫”,但它却是“踏破铁鞋”的必然结果。

正如门捷列夫的回答:“这个问题我大约考虑了20年,而你却认为坐着不动,5个戈比一行,5个戈比一行地写着,突然就行了!事情并不这样!”

如果有的人把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归结到偶然性因素上的话,那么,我们只能说:“如果成功确实有什么偶然性的话,这种偶然的机会也只会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智慧语珠:

有的人一味地把自己的不如意归结为“运气不好”,这只是给自己的疏懒找的借口。他们的大多数人将会说,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机遇,没有人帮助、提拔他们。能够成功的人却不会如此推脱。他们默默地工作,他们不怨天尤人;他们稳扎稳打,他们不指望别人的帮助,他们依靠的是自己。

抓住万分之一的机会

人生就像流水,有的人在一个地方打转转,有的人乘着急流往下游奔驰。你乘着这道流水,也许就在岸边优哉游哉,好几年才移动那么一点点,甚至完全静止不动。随波逐流的落叶,只有听天由命,是无可奈何的。它的前途,完全由风向与流水决定。然而,你却可以自己决定前途,不必老待在静止不动的静水处。你可以向流水中央游去,乘着急流,去寻找大的新机会,你所需要的,就是用自己的力量向着急流游去。

美国旦维尔的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就是一个敢于把握机遇的人。其实,甘布士的经验极其简单,用他的话说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你也要抓住。”

但有不少聪明人对此万分之一的机遇是不屑一顾的,认为这种机遇太渺茫,实现的可能性太小。

约翰·甘布士的看法却不同。有一次,甘布士要乘火车去纽约,但事先没有订妥车票。这时恰好是圣诞节前夕,到纽约去度假的人很多,因此,火车票很难买到。

甘布士妻子打电话去火车站询问:“是否还可以买到这一车次的火车票?”车站的答复是:“全部车票都已售完。不过,若是不怕麻烦的话,可以带着行李到车站来碰碰运气,看是否有人临时退票。”但车站还反复强调了一句,说是这种机会或许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

甘布士依然提了行李,赶到车站去,其坐车的信心就跟买好了车票一样。

妻子问:“甘布士,你要是到了车站等不到票呢?”

甘布士说:“那没有关系,我就当是拿着行李到外面去散了一趟步。”

甘布士赶到了火车站,等了许久,仍然没有发现退票的人,乘客们都川流不息地向月台涌去。但甘布士并不着急,而是在那里耐心地等待,直到距开车的时间只有5分钟,一个女人匆忙地赶来退票,因为她的女儿突然生病,她只好将票退了留下来照顾女儿。甘布士终于等到了一张去纽约的火车票。

甘布士到了纽约,他在一家旅店住下,洗过澡,便坐下来给妻子打电话,说:“亲爱的美莎,我抓住那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了,我很高兴,因为我相信这万分之一的机会也有成功的存在,所以我成功了。”

后来,甘布士成为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他在一封给青年人的公开信中诚恳地说道:

“亲爱的朋友,我认为你们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丝毫不由你主观努力;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完成。”

智慧语珠:

生活中许多人都付出了同样的努力,但是有人成功了,有人却失败了,原因何在?在商业活动中,时机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决定你是否有所建树。抓住每一个致富的机遇,哪怕那种机遇只有万分之一实现的可能性,只要你抓住了它,就意味着你的事业已经成功了一半。

主动寻找机遇

考电影学院是张艺谋生命中一次至关重要的机遇,也是他人生的根本转折点。张艺谋在这一关键时刻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意志和技巧,颇值得我们学习。

那是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开始“文革”后的第一次招生,张艺谋的心一下子热起来,他知道企盼多年的机遇已经来临。但他也意识到,政审可能再次成为他的劫数。可这毕竟是千载难逢的一次机会,他一定要去试一试。

张艺谋争取到了一次去北京出差的机会,带着自己精心挑选的摄影作品,找到了电影学院的招生办公室。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艺术素养令老师们大加赞赏,但是,学校规定招生的最高年龄是22岁,而张艺谋当时已经27岁了。制度无情,先是年龄一项就把张艺谋阻挡在门外,张艺谋虽然多方奔走,却毫无结果。

张艺谋失望至极,但仍未绝望,他属于那种只要还有一点可能和机会便会死死抓住不放的人,他要扭转自己的命运。当时国内正时兴“读者来信”,提倡“伯乐精神”,强调各级领导要重视和认真对待来自基层的各种意见和要求。张艺谋听从一位深谙世事和中共党史的朋友的建议,给素昧平生的当时的文化部长黄镇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还附带了几张能代表自己摄影水平的作品。最终,信辗转到了黄部长手中,颇通艺术的部长认为张艺谋是个人才,遂写信给电影学院,并派秘书前往游说,终于使电影学院破格录取了张艺谋。而且,最使张艺谋倍感幸运的是,他居然莫名其妙地通过了政审和文化考核这两大难关。

然而,好事多磨。在张艺谋读完二年级的时候,校方以他年龄太大为由要求他离校。而此时力荐张艺谋的黄部长已经离休,向谁去求助呢?张艺谋意识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伯乐身上。自己已进入而立之年,更应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所谓的命运,无非就是发现机会和抓住机会的能力。他硬着头皮给校领导写了一封态度诚恳的“决心书”,强烈表达了自己要求继续读书的愿望。再加上爱才的老师多方说好话,校方终于同意让他继续上学。在以后的三年中,张艺谋的摄影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最后终于成为一代“名导”。

智慧语珠:

如果张艺谋没有到北京去报名,如果他没有写信给黄镇部长,如果他屈从了校方的压力,那么我们今天就看不到许多有艺术价值的影片了。

面对机遇,有时候游离不定、模糊不清,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时,只有你主动出击,那你胜券在握的机会就会多一点。

一个机会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詹姆士是一个无名的小文人,一直在为生存奔波。

一天,詹姆士走在街上看见一个人打开一包纸烟,从中抽出一张纸条,随即把它扔在地上。詹姆士拾起纸条一看,那上面印着一个著名女演员的照片。在这幅照片下面印有一句话:这是一套照片中的一张。烟草公司为了敦促买烟者收集一套照片而加上的一句话。詹姆士把这个纸片翻过来,注意到它的背面竟然完全是空白的。

詹姆士立即感到这儿有商机:如果把附装在烟盒子里的印有照片的纸片充分利用起来,在它空白的那一面印上照片上的人物的小传,这种照片的价值就可大大提高。

于是,他找到印刷这种纸烟附件的平板画公司,向经理陈述他的主意,最终被经理采纳。这就是最早的写作任务。

后来,詹姆士的小传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以至于他得请人帮忙。他要求弟弟帮忙,并付给每篇5美元的报酬。不久,詹姆士还请了5名新闻记者帮忙写小传,以供应平板画印刷厂。

最后詹姆士如愿以偿地做了一家著名杂志的主编,成了文化圈中最受欢迎的名流人物。

智慧语珠:

很多机会都是在大部分人的疏忽中悄悄溜掉的。因此,大多数人总是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而少数人善于抓住机遇,即使一件微小的事情都能让他挖掘出成功的机会。所以,在世界上成功的人占少数,而抱怨运气不好的人占大多数。

善于把握机遇的盖茨

比尔·盖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个善于把握时机的天才。在1980年与IBM公司的一次决定命运的会议上,计算机产业或者可以说整个商业领域的未来被改写了。事情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蓝色巨人公司的主管与西雅图的一家小软件公司签约,为自己的首部个人电脑开发操作系统。他们以为这仅仅是向小合同商外购不重要的部件的举动。毕竟,他们做的是计算机硬件生意,硬件才是利润的竞争所在。但是他们错了,世界将要改变。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把他们的市场统领地位拱手让给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

在很大程度上IBM被比尔·盖茨利用了,但是与微软公司的这项签约决定不过是蓝色巨人所犯的一系列错误中最严重的一个,这反映了IBM当时的狂妄自大。一个曾在IBM公司就职的职员把IBM比做前苏联独裁政权,人们向上爬的方法是取悦他们的顶头上司而不是为用户的真正利益效力。所以,机构臃肿、盲目自信的IBM遭遇到充满活力、觊觎已久的微软时,就像把肥硕而昏聩的水牛引到吞食活物的淡水鱼嘴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