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331500000027

第27章 刘志丹—平易近人的人民英雄

【英雄档案】

刘志丹(1903~1936),原名刘景桂,字子丹、志丹。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籍贯:陕西省保安县金汤镇。

英雄历程:

1921年,任榆林中学学生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

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

1926年秋,参加北伐战争;

1935年2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5年9月,任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北路军总指挥兼第二十八军军长、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

1936年4月14日,在战斗中牺牲。

【英雄荣誉】

毛泽东同志称他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周恩来同志题诗“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朱德同志称他是“红军模范”;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人生】

农民领袖 闻名西北

刘志丹出生于陕北一个秀才之家,小时候目睹了黄土高原上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惨景,立志改变社会。1925年,黄埔军校毕业的刘志丹,到冯玉祥部队任第四路军党代表兼政治处主任,只有23岁的他在西北军中已是知名人物。

在渭华发动起义被打败后,刘志丹苦心为创建根据地奋斗了七年之久。1929年,他到陕甘边界的桥山,见当地是“三不管”的地方,一些土匪搞几支枪就能在此割据一座山头,便动员陕西省委的党员说:“连土匪都可以在这些地方称山大王,弄得军阀无可奈何,为什么我们共产党人不可以在这里闹革命呢?”

1930年夏天,他拉起一支200人的队伍上了永宁山。当地民谣传唱:“刘志丹练兵石峁湾,要把世事颠倒颠。”不久,在敌军“围剿”中,队伍被打散,刘志丹也被关进监狱,党组织通过疏通关系,他才得以释放。

此后,他三次拉起队伍,三次被打散。1933年5月,红二十六军在南下的过程中,因孤军作战,弹尽粮绝。刘志丹带领十余人冲出重围后,又被困在深山老峪里,靠采集野果充饥。时值盛夏多雨,加之敌人重赏通缉刘志丹,经常派兵搜山,处境十分艰难。

但刘志丹保持了坚定的革命意志,他经常与战友谈心,鼓舞士气。后来他动员大家突围,在通过封锁线时又遭到敌人袭击,大部分同志牺牲了,刘志丹死里逃生,一个人冲出了老峪,历尽艰难险阻,带着几支驳壳枪回到根据地。他不仅返回了陕北,还靠那几支驳壳枪再次打开了局面。

“活地图”的悲壮人生

刘志丹用了一年时间走遍陕北的黄土高坡,通过实地考察,他选中了敌人力量薄弱的南梁山区。为了熟悉陕北的山山水水,他走街串户,翻山越岭,哪一塬哪一村人家多少、窑多少、锅多少,一清二楚,被当地居民称为“活地图”。

由于对陕北地形了如指掌,刘志丹在军事斗争中把游击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陕甘红军的灵魂人物,也成为国民党军队将领眼中的“人精”,国民党很怕与他对阵,于是到处贴告示:活捉刘志丹赏一万大洋。毛泽东听到后说:“古时候陕北出了个李自成,当今又出了个刘志丹,陕北果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 ”

1936年,为了打通前方部队与陕北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有利于我的势态,我红二十八军决定攻占三交镇。3月31日晚,围攻三交镇的战斗打响了。

红二十八军的一团和二团分别从南北两面夹击敌人,三团则作为预备队准备阻击敌人的援兵。然而,由于敌众我寡,战斗进行得很不顺利,部队消耗很大。此时,红二十八军远离主力部队,又是独立作战,对敌情和当地情况并不十分清楚。

为掌握前线战斗进展情况,刘志丹带领几名人员冒着呼啸的子弹,从军部来到战斗进展不顺利的一团前沿阵地亲自观察地形,仔细研究敌情,严密部署战斗。4月14日,刘志丹一直在前沿阵地观察敌情,指挥战士向敌人发起冲锋时。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胸,他当即昏迷过去,神志稍一清醒,就对身边的同志说:“让宋政委……来指挥,赶快消灭…….敌人……”说完这句话就停止了呼吸。

【英雄无悔】

刘志丹临终仍牵挂着指挥部队,消灭敌人,其强烈的使命感令人震撼。使命感是指人对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社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的一种感知和认同。使命感不仅是伟人的事情,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每一个人都被赋予了一些特定的使命,我们的使命感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及这样做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释放生命的激情,加速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