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331500000061

第61章 邹韬奋—爱国志士 民主先锋

【英雄档案】

邹韬奋(1895~1944.),原名邹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中国卓越的政论家、出版家、著名的新闻记者。

籍贯:福建永安。

英雄历程:

1917年,入读电机工程科,后放弃转考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

1921年7月,在圣约翰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

1921~1931 年 ,负责《生活》、《时事新报》编务;

1932年7月 ,建立生活书店;

1933年 ,当选为执行委员;

1933年7月 ,流亡国外;

1935年8月,由美归国,创办《大众生活》周刊;

1936年,鼓动抗日遭逮捕;

1941年2月,去香港恢复《大众生活》周刊;

【英雄荣誉】

毛泽东同志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周恩来同志曾说:“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人生】

弃理从文的爱国志士

邹韬奋幼时便由父亲“发蒙”读“三字经”,这种教育与熏陶培养了他坚实的文学基础。在父亲“实业救国”观念的推动和影响下,1909年春,邹韬奋考取了福州工业学校,读机电工程科。父亲希望他“将来能做一个工程师”。

但邹韬奋认为他的天性“实在不配做工程师”。他在福州工业学校,虽然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但终因对数学、物理一类的科目不感兴趣,未能遂父心愿——实现做工程师的梦想。1919年9月,邹韬奋破格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三年级学习,开始了他人生之路的一大转折。

邹韬奋毕业后立志进入新闻界,1926年,他担负《生活》周刊编辑责任,得以从事自己梦寐以求的新闻出版工作了。

《生活》周刊自邹韬奋接办的那一天起,就敢于同邪恶、黑暗势力作斗争,对于社会上的贪污腐化等现象,不免要迎头痛击,予以无情的揭露和批判。邹韬奋还注意联系群众,抽出时间仔细阅读、答复读者的每一封来信,并认真反馈读者信息。由于《生活》周刊文字朴实、亲切自然、贴近生活,又敢于面对现实、伸张正义,成为群众倾诉衷肠的热心伙伴。很快,它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任和热爱。

在邹韬奋主持的7年里,《生活》周刊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刊物一跃发展成为“风行海内外,深入穷乡僻壤的有广大影响的刊物;发行量最高达到15.5万份,创造了当时期刊发行的新纪录”。

为满足日益扩大的读者需求量,邹韬奋又在原来经营规模的基础上,成立了“书报代办部”,专办读者服务业务,以后逐步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分支店及办事处达五六十处之多的生活书店。久而久之,在邹韬奋的经营下,它渐渐变为“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

韬光养晦,坚持奋斗

韬奋是他后来主编《生活》周刊时所用的笔名。他曾对好友说:“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韬奋”不仅意在自勉,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邹韬奋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懑和悲痛,接连在《生活》杂志上发表文章,痛陈国事,以犀利的笔锋对国民党当局的妥协退让政策及其卖国行径进行猛烈抨击。另外,他还积极支持各地的爱国运动,并以实际行动奔走呼喊。

邹韬奋的爱国民主言行,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仇视和忌恨,邹韬奋及《生活》周刊遭遇迫害,他不得不流亡出国。邹韬奋此次出国还有一个重要目的:考察“世界的大势怎样?”“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

他一路奔波,不辞辛劳,先后考察了意大利、瑞士、法国、英国、德国、苏联和美国,搜集了大量宝贵材料,并就沿途中的所见所闻,作了许多心得笔记。经过反复的学习、思考及研究,经过漂流海外两年的实地考察和参观学习,邹韬奋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正当邹韬奋远在异国为国家和民族前途忧思竭虑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逐步深入华北腹地,他毅然决定回国。随后,在上海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

邹韬奋及《大众生活》的正义言行,再度激起国民党政府的惶恐。他们又使出种种计谋,扼杀《大众生活》。一方面,对邹韬奋本人进行人身攻击,四处散布谣言,诬陷、诽谤邹韬奋;另一方面,严格限制《大众生活》,禁止它在各地发售及从邮局邮寄。国民党政府还接连派出政坛说客,拉拢、利诱邹韬奋屈从就范。对于这些软硬兼施的卑劣行径,邹韬奋义正词严,予以了无情反击。

1936年2月29日,《大众生活》被国民党政府查封,邹韬奋决定暂往香港。为了能够公开发表抗战救国主张,传播各地信息,他和好友金仲华一起,着手筹办《生活日报》。该报问世后,积极宣传抗战救亡思想。《生活日报》发行后不到两月,影响极其深远,有力地推动了西南的爱国救亡运动。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香港失陷,邹韬奋前往东江、苏北抗日根据地。不久,邹韬奋不幸患耳癌逝世。

【英雄无悔】

邹韬奋在思想言论上,绝不肯做仰人鼻息的传声筒,他只会仗义执言地讲真话;在行动上,他更不会在高压下去作低三下四以致摇尾乞怜的检讨,哪怕他只剩下最后一息,也会藐视着群小,昂首阔步地往前走去。邹韬奋不屈强暴的革命风骨,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