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331500000080

第80章 赵尚志—令日寇闻风丧胆的抗联英雄

【英雄档案】

赵尚志(1908~1942),著名抗日将领。

籍贯:辽宁朝阳。

英雄历程: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派往黄埔军官学校第五期学习;

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返回东北工作;

1927年和1930年,两次遭到奉系军阀的逮捕入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营救出狱;

1932年年初,负责满洲省委军委工作;

1933年10月,任珠河抗日游击队队长;

1934年2月起,历任东北抗日联军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等职;

1942年2月12日,被逮,壮烈牺牲。

【英雄荣誉】

被东北的父老乡亲称为“北国雄狮”;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人生】

他的名字威震敌胆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北赵”即指赵尚志。

作为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日本关东军曾重金悬赏:谁捉住赵尚志,以“一两骨头一两金,一两肉一两银”来论价。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赵尚志到东北宣传抗日主张,并很快地组织了一支抗日队伍。经过数次与日军战斗后,这支队伍创立了以珠河、宾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赵尚志创建的东北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日军逐渐将他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决定对他组建的抗日游击队进行“围剿”。赵尚志带领抗日游击队采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与日军进行作战,多次跳出日军的包围圈,并在冰趟子对日军进行伏击,击毙日军200多名。

1933年10月,赵尚志领导创建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任队长。游击队创立时,他与战友们发出誓言:“我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回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赴汤蹈火,千辛不避,誓死武装东北三千万同胞,驱逐日寇海陆空军滚出满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

1936年8月,赵尚志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面对日伪军的疯狂“讨伐”、“清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险恶环境中,赵尚志率领抗联部队对日伪军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战斗。他们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远征松嫩平原,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用歌声抵御着饥饿和寒冷,战胜了数不清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半年多的远征中,纵横数千里,作战百余次,打破了日伪军一次次的重兵“讨伐”和“清剿”。

赵尚志指挥的抗日联军与日寇周旋在林海雪原,驰骋在松花江两岸,创造了东北战争史上的奇迹,被东北的父老乡亲称为“北国雄狮”。 赵尚志这三个字曾让日军闻风丧胆,寝食难安。“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关东军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

蒙受不白之冤,不动抗日信念

1932年11月,赵尚志率部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曾攻占过巴彦县城,打下过康金火车站,进行过西征,横扫过北大荒。后因部队遭到大批日军的包围合击被打散,当时主持省委工作的负责人由于此前便对赵尚志怀有成见而借机就做出《关于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议》。

这个决议遭到多数省委委员的反对,然而满洲省委在王明“左”倾错误的指导下,仍然顽固地坚持把赵尚志开除出党。意外遭受这一严重打击,性格坚毅的赵尚志心情也变得格外沉重。尽管如此,赵尚志依然坚定地投身抗日战场。后来,经党组织了解实情,加之赵尚志的多次请求,给予他恢复党籍。

1940年夏,赵尚志以反王明、康生为由再次被错误开除党籍。对此,赵尚志虽然痛苦,但他仍然坚持下来,没有提出任何申辩,忍辱负重,仍率小分队坚持抗日斗争。他对周围的同志说:“我生是共产党的人,做党的工作是我一生的任务,我一天也不能离开党,死也要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上。”

1942年4月12日凌晨,赵尚志被化妆的特务刘德山诱骗,率抗联小分队袭击鹤立县梧桐河伪警察分所,途中刘德山突然向赵尚志开枪。赵尚志虽然腹部受伤倒地,仍立即回击将刘德山击毙。受伤被俘后,在审讯过程中,赵尚志宁死不屈。因伤势过重,被俘8小时后壮烈牺牲。

赵尚志牺牲后,凶残的日军把他的头割下运到长春,把他的躯体扔到冰冷的松花江中。

1982年6月8日,黑龙江省委做出《关于恢复赵尚志同志党籍的决定》。该决定指出:“撤销1940年1月中共北满省委《关于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恢复赵尚志党籍,推倒强加给赵尚志的一切不实之词,恢复名誉。”

【英雄无悔】

赵尚志曾因蒙受不白之冤两次被开除党籍,这对一个共产党人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但他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壮烈牺牲。强者说:“所有的苦难只是上天赋予你与别人不同的成功之路。真相是不能永远被掩盖的,历史会给所有冤枉的灵魂一个公正的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