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331500000095

第95章 董振堂—坚决革命的同志

【英雄档案】

董振堂(1895~1937),字绍仲,中国工农红军将领。

籍贯:河北新河。

英雄历程:

1923年,投入冯玉祥的西北军;

1924年,参与北京政变;

1926年,随冯玉祥国民军进军甘肃、陕西;

1931年春,被调到江西围剿红军,并于12月14日和赵博生等人发起宁都暴动;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

1935年6月,任红五军军长;

1937年1月12日,阵亡。

【英雄荣誉】

毛泽东赞誉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英雄人生】

热血青年投笔从戎

身材魁梧、朴实、热情而憨厚的董振堂,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义和团运动蜂起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从小就目睹了帝国主义传教士在中国领土上胡作非为,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立志要读书救国。

董振堂19岁考入冀县中学,毕业时获得优秀模范学生的称号。接受新思想的他决定投笔从戎,于是他考入了河北保定军官学校炮科学习军事。两年后,董振堂从保定学校毕业,他拒绝了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邀请,直接来到了冯玉祥的陆军第十一师。

1927年,随冯玉祥参加了北伐战争。董振堂率部会同友军一举击溃了吴佩孚的豫鄂联军,战功显著,深得冯玉祥的赞赏,短短几年便由一个见习排长提升为师长。西北军失败后,西北军残部进行改编,董振堂任二十六路军二十五师七十三旅旅长。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中国东北,蒋介石政府实行“攘外必安内”的卖国主义政策,不仅不抗日,反而继续发动内战,将董振堂等部调到江西“围剿”主张抗日的红军。这引起了董振堂和广大官兵的不满。在对苏区的“围剿”中,董振堂经常编造一些假情报应付蒋介石,不肯率部进入苏区。对此,蒋介石将第二十六路军在南昌的留守处查抄,以惩戒二十六路军不肯“进剿”红军。

董振堂在困守宁都的几个月中,面对红军的宣传和革命活动,他看到了中国希望之光。在这种情况下,党派赵博生与董振党联系,董振堂立即积极响应。1931年12月14日,二十六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的指挥下,于江西宁都举行起义。

宁都起义打乱了蒋介石反共内战的反革命计划,壮大了革命武装,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血洒高台壮烈牺牲

宁都起义后,董振堂率部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一名红五军军长。受过多年军事专业训练的董振堂,其指挥作战风格综合了林彪与彭德怀的所长,既认真、细致,又果断、勇敢。在作战样式上,以打防御战见长。长征中,他率领红五军团在打阻击战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1932年6月, 董振堂率红五军团来到赣南后,向老百姓详细了解敌军的情况,询问敌军从哪里来,带来了什么武器等。经过一番认真周密的考虑和部署,他率五军团在南雄水口圩附近阻住了敌军的进犯。

战斗一开始,董振堂亲率四五千名手持大刀的红军战士杀入敌阵。战士士气大振,敌军闻声丧胆,纷纷溃退。 董振堂率五军团乘胜追击,一阵砍杀,一举歼敌3000余人,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933年,董振堂率领红五军团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在黄陂、东陂战役中,五军团与一、三军团密切配合,歼灭蒋介石的嫡系第五十二师、五十九师、十一师等部,并击毙敌师长李明,生俘敌军师长陈时骥。

1935年4月底,红军渡金沙江时,由于部署发生变化,红三军团从仅有6只小木船的皎平渡渡江。董振堂率部在防御阵地一直坚守了9天9夜,连续3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圆满地完成了保障红军主力渡江的任务。

1936年10月下旬,红军2万余人,奉中共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进军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937年1月,董振堂率红五军一举攻占了甘肃高台县城。正当高台人民欢庆胜利之时,敌军马步芳等部约2万余人包围了高台,经过的激战,由于敌众我寡,被迫入城坚守,在敌强大炮火的攻击下,至20日高台终于失陷,董振堂和3000多名红军将士全部壮烈殉难。

【英雄无悔】

长征给我们留下了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等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英雄董振堂就是长征画卷中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腔热血化为征途上的点点风帆,指引着广大将士前进。他从农村苦孩子到国民革命军的中将,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将领,改变来自于对民族的无比热爱和追求真理的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