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跟刘太医学养生
331900000049

第49章 性情养生:锻造延年益寿的“内丹” (4)

第十四章 性情养生:锻造延年益寿的"内丹" (4)

待人以仁,善者长寿

性既自善,内外百病悉不自生,霍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经也。

最近,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的专家跟踪调查了加州阿拉米达县的7000位居民,与此同时,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也对2700多人进行了14年的跟踪调查,三所大学提出相同结论并向世人宣布:善恶影响人的寿命。

研究人员在以“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为课题的研究中惊讶地发现:一个乐于助人且和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在男性中尤其如此;相反,心怀恶意、损人利己、和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其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至2倍。不同种族、收入高低、体育锻炼以及生活作风都不能影响这个具有普遍性的正确结论。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在《先天后论》中写道:“欲寿,惟其乐;欲乐,莫过于善。”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写道:“性既自善,内外百病悉不自生,霍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经也。”简明地道出了与人为善、快乐与养生之间的关系。

善良正直的人,与人相处时心地坦荡,遇事出于公心,凡事为大家的利益着想,没有私心,这样便心无烦忧,吃得香、睡得好,能促进体内分泌一些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程度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肌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健康长寿。

在我国现当代文学界,提到叶圣陶叶老,人们无不钦佩他的高风亮节。叶老1894年出生于苏州一个平民家庭。他从1912年起就从事教育工作,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于1988年2月16日去世,享年94岁。

叶老为人宽厚仁慈。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身上兼而有之。”他对人一向坦诚,为朋友们办事尽心竭力,实在办不成的也要向朋友解释清楚,绝不推诿。他热心助人,乐于提携后进。20世纪20年代他以长篇小说《倪焕之》蜚声文坛,后任《文学周报》和《小说月报》等期刊的主编,这一时期他扶植了一大批文学青年,如茅盾、巴金、丁玲、施蛰存、戴望舒等,他却从不以老资格作家自居。

叶老为人豁达,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当他发现中小学的语文教材的质量需要提高时,就把主要精力转向了对语文教学的研究。虽然这种繁重的工作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但他却不在意。

叶老的这些美好品德有助于消释心中的块垒,使他心胸开阔,能容人、助人和体谅人,自然就排除了不必要的干扰,保持了泰然的心境,从而坦然地面对生活,和善地对待人生,总是保持平和、愉悦的心境,保持身心健康。由此可见,张景岳所说的“唯乐可以养生,欲乐者真如为善”确实有道理。

功名利禄,过眼云烟

功名算什么,君不见“当年笏满床”如今“陋室空堂”,什么“歌舞场”,不也处处“衰草枯杨”;雕梁蛛结网,红绡白骨藏;利禄又怎样,“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傍”。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红楼梦》中一首《好了歌》道尽人生虚无。不可否认,歌中弥漫着一种消极的处世心态,但也并非完全不可取,其在对待功名利禄上的“消极”态度就值得我们借鉴。

世人都知功名好,一朝富贵,不仅衣食无忧,而且光耀门楣,名满天下;世人都知利禄好,钱能生钱,金银满屋,享乐无穷。于是,为了功名利禄,人们摸爬滚打,数年寒窗,几番经营,最后功成名就,利得禄满,可惜福祸无常,一旦得祸,功名利禄顷刻可灰飞烟灭,宛若南柯一梦。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他喝醉酒,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忽然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他也成了宰相。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一怒之下把他的孩子抓起来,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醒来后的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淳于棼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功名算什么,君不见“当年笏满床”如今“陋室空堂”,什么“歌舞场”,不也处处“衰草枯杨”;雕梁蛛结网,红绡白骨藏;利禄又怎样,“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傍”。“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我国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启功老先生一生淡薄名利,他学识渊博,胸襟博大,谦虚而幽默。这从他在66岁(1978年)风头正劲时就给自己撰写的一篇《墓志铭》中可以清晰看到。铭文曰: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以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静坐,静心敛神

刘氏箴言:不知闭气,焉能长生。

心态不平静的人,容易发生应激反应。

郭沫若,这位我国现代文学巨匠,享年86岁。郭老的长寿得益于“静养”。1914年初,他东渡日本,由于急躁和用脑过度,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心悸、乏力、睡眠不安。后来,他偶然在东京旧书店里买到一本《王文成公全集》,读到王阳明以“静坐”法养病健身故事后,便开始试着学起来。每天清晨起身静坐三十分钟,临睡时也静坐三十分钟,不到半个月,奇迹产生了。他的睡眠大有好转,胃口也恢复如常,尤其是精神上彻悟了一个奇异的世界。从此,“静坐”一直陪伴他度过漫长而又曲折的一生。“静坐”使郭老从弱者变为强者,并赢得了高寿。

静坐来源于中国与印度这两大文明古国。我国的静坐起源于导引之术(打坐、吐纳、行气、气功等),印度的静坐源自“瑜伽”,二者异曲同工,都是按一点光要求闭目凝神静坐,全身放松,达到入静,逐步进入超觉状态,以达到养生养性的目的。

中国历史上的女皇武则天,总揽朝政达50年之久,日理万机,却一直耳聪目明,思路敏捷。究其因,这与她在感业寺当了3年尼姑,潜心钻研“盘膝静坐”不无关系。晚年的武则天,朝政之余,经常身居深宫,瞑目静坐,纵然国事千头万绪,只要是静坐练功,就会身心不动,神智明清,81岁而终,算得上是寿星皇帝了。

刘太医指出,心态不平静的人,容易发生应激反应。我们静坐一方面可以放松身心,另一方面,也会不自觉地减缓呼吸频率,这和刘太医强调我们需练习的闭气功相似,可以提升痛阀(即疼痛承受上限),避免应激反应发生。因此,静坐也是练习闭气功的一种方法。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我们静坐时,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心率、呼吸缓慢,脑电波也平缓,高度有序,基本代谢降低,但免疫功能增强,全身小血管舒张,血中肾上腺素与其他紧张激素下降,大脑皮层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皮层功能同步化增强,神经功能协调统一,这对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及延缓衰老相当有效。

静坐养生属于静养的一种。静养的思想源于老庄道家学说。《道德经》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其根曰静,静曰复命。”老子说:“静漠恬淡,所以养生也。”老庄学派的清静主张,虽有消极的一面,但在摄生保健养性方面却有可取之处。因万事万物,感传于心,心神日理万机,常常处于动而难静的状态。如果心神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乱而不定,必然扰乱脏腑,耗伤气血,轻则招生疾病,甚则催人衰老,减短寿命。所以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故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强调“养静为摄生首务”。

刘太医提醒您:静坐的方法

先要选择一个幽静的处所,保证无人骚扰。然后调整坐姿,可以散盘、单盘、双盘,左右脚上下不拘。两掌也上下相叠,两大拇指轻轻相抵,然后肩膀放松,颈部打直放松。微闭双眼,舌抵上腭。全身肌肉放松,进行腹式呼吸。

恬淡世事,养性者寿

刘氏箴言:知其变,守其平。此乃长寿心境。

《神雕侠侣》中说古墓派玉女功养生修炼有“十二少”、“十二多”,即 “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不然,“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殆,多恶则憔煎无欢。”小龙女被困崖底,秉持“十二少”修炼,十六年容貌不变。

“十二少”和“十二多”其实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出的养生法,孙思邈指出,若不按“十二少”养生,就会变成为“十二多”,给生命带来损害。

“十二少”和“十二多”几乎囊括了养性养生的所有观点,是养性养生的精华所在。“少思,少念,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告诫我们要节制情绪,淡然处之;“少事,少语”建议我们要谨慎言事,不计得失,且糊涂一把。“少欲,少好,少恶”则要求我们清心寡欲,乐观知足。总之,它提醒我们情绪活动不要太过,欲望不要太多,避免波动过激,维持平静的心态,是养生养性的一剂良药。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副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刘纯提出的“知其变,守其平”,静观其变的健康长寿心态亦是如此,因为“知其变”,所以能避免七情不节,做到淡然处之;因为“知其变”,所以能乐天知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能“守其平”,所以才能淡看得失,吃亏亦觉是福;因为能“守其平”,所以才能视功名利禄如过眼云烟。“知其变,守其平”,静观其变,才能恬淡虚无,与世无争,精神内守,气血调和,邪无所容,百病不生,所以能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