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332300000044

第44章 挣脱心理病症的烦扰 (3)

社会心理因素也是引起强迫症的重要原因,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均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尤其对于正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这一因素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生理发育迅速,在与竞争激烈的社会交往中出现不适应现象时,可引起强迫症状的产生。工作紧张、家庭不和睦及夫妻生活不尽如人意等可使患者长期紧张不安,最后诱发强迫症的出现,症状的内容与患者面临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意外事故、家人死亡及受到重大打击等也使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诱发强迫症的产生,症状的表现形式与精神创伤有直接的联系。

精神因素也可能诱发强迫症。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强迫症患者的性格大多胆小怕事、过分细心、谨慎,内心深处有一种潜在的不安全感。强迫症的产生往往与紧张性事件的刺激有关,如某个人看到任何一张纸都忍不住想看看上边写了些什么。强迫症的产生有时是为了排斥其他想法,希望自己不要想某件事,所以只好让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占据时间和思想,这就引发了强迫症。

强迫症的心理疗法

“强迫症”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能否勇敢理智地面对它,战胜它,让它再也“强迫”不了你。如果你有此决心,请你不妨根据自己的情况试试以下几种自我心理疗法。

1调整心态,重新定位自我

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观、处事原则,你是否对自己和他人的某些方面过分要求完美,这种唯美的心理是引起强迫症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方法是对人对事不必苛求,凡事留有余地,这样才能感受人生的幸福。

2转移注意力

当出现强迫症状时,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例如,一出门就检查门锁,怎么克服这一症状呢?可有意把时间安排得紧一点,如果平时上班需在路上花30分钟,那么现在就留20分钟,因为时间紧,出门前先用心看看门锁,出门后注意力都集中在赶时间上,也就没工夫去想其他事情了。

3内外结合减压法

首先,找到可以倾诉的朋友,说出自己的紧张情绪,把痛苦发泄出来。说出恐惧,也就降低了恐惧;说出紧张,也就缓解了紧张。其次,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团体活动,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在活动中同大家多交流,通过从事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可以解除生活的单调乏味,减轻生活压力和紧张情绪。

4刨根究底法

意识到造成心理疾病的真正原因,有助于症状的消除,所以你可以依靠自己或亲人从以下几条线索来探究童年的创伤性事件,如,幼时受过的伤害性事件(毒打、诱拐、诱奸等)、幼时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性事件(如使人致残、死亡,使财物严重受损)、幼时与你最仇恨的人和你最歉疚的人在一起生活的经历。

同时你还应该探究症状的最初起因和隐藏的含义。

5满灌法

即尝试一下子接触你最害怕的东西。比如,你有强迫性的洁癖,请你坐在一个房间里,放松,轻轻闭上双眼,让你的助手在你的手上涂上各种液体,而且努力地形容你的手有多脏。这时你要尽量地忍耐,当你睁开眼,发现手并非你想像的那么脏,对思想会是一个打击,即不能忍受只是想像出来的;若确实很脏,你洗手的冲动会大大增强,这时你的助手将禁止你洗手,你会很痛苦,但要努力坚持住,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焦虑会逐渐消退。

6系统脱敏法

先学会放松的方法,然后由易到难列出强迫性行为的次数和激怒情境,再对每种情境下的强迫行为逐渐进行放松脱敏。就洗手癖而言,应一步步地减少洗手时间,增加脏物的刺激量,依次执行下去。

7当头棒喝法

当你开始进行强迫性的思维时,对自己大声喊“停”,或给助手信息让他喊“停”,但要注意信息要给得及时。当你在自疗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请别忘了向你身边的朋友或心理学家寻求帮助,大喊一声“我不要受‘强迫’”!

强迫症的纠正主要依靠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任何事听其自然,不要对做过的事进行评价,要学会自己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减少不确定的感觉。比如,担心门没有关好,就让它没关好;课桌上的东西没有收拾干净,就让它不干净;字写得别扭,也由它去,与自己无任何关系。开始时可能会由此带来焦虑的情绪反应,但由于患者的强迫行为还远没有达到强迫症的无法自控的程度,内心的不完美感和不安全感还没有达到极致,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自己意志的努力,会逐步建立自信,强迫的症状是会消除的。

有的人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身体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怀疑自己患上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但与其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对疾病的解释或客观检查,常不足以消除他的固有成见,整个心神被对疾病的疑虑和恐惧所占据,给自己徒添不必要的烦恼。世上万物都有它的规律,疾病也是,只要相信医学机理,相信自己身体的健康,就可走出疑病的焦虑怪圈。

疑病症的成因

生病看医生,这是正常现象。可是有的“病人”反反复复看医生,却始终查不出是什么病,这就令人费解了。其实,这种人确实有病,只是他的病不是在身上,而是存在于思想上、精神上。这种病叫做“疑病症”。他们经常的表现可概括为疑病性烦恼、疑病性不适感和感觉过敏,疑病观念,对自身健康过分关注。

有疑病症的人对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警觉,身体功能任何微小变动如心跳、腹胀等都会引起他们注意。而这些在正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变化,却使他们特别关注,不自觉地加以夸大或曲解,成为患了严重疾病的证据。在警觉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一般轻微的感觉也会引起患者明显不适或严重不安,感到难以忍受,从而使患者确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疑病症患者通常以身体的某个部位、某系统、某脏器有某种不适或疼痛证明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并不断加以强化,企图用各种办法以获得别人的同情。

疑病者可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惶惶不安,反复要求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并对检查结果的细微差异十分重视,认为这种差异“证实”了自己疾病的存在。对于别人的劝说和鼓励不是从正面理解,常认为是对自己的安慰,更证明自己疾病的严重性。患者受疑病观念的驱使,东奔西走,到处求医,寻求“最新”诊断。做了大量不必要甚至是重复的检查,对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常感到不满,而对于偶然出现的“阳性”结果虽认为抓住了“证据”,但也常感到怀疑。

疑病者的注意力全部或大部分集中于健康问题,以致学习、工作、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常受到明显影响。

胡翔是一家科研单位的技术员,平时对身体健康较关注,一旦觉得什么地方不舒服,便要找医书杂志对照研究一番。有一天他在图书馆一本科普杂志中,看到一篇短文,叙述喉癌的早期症状,以帮助病人及早发现并治疗。当时他正好患感冒,嗓子有点发炎。他觉得自己的症状与书中所述很相似,便疑心自己是否得了喉癌,心情非常紧张。次日就到单位门诊部检查,医生诊断为风寒喉炎,并说吃点感冒药就会好转。胡翔吃了几天药,嗓子炎症果然消失了,这才放下心来。可是时隔不久,他突然发现自己身上蚊咬处有些红肿,又非常紧张,认为这是一种不祥之兆。马上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这是虫咬皮炎,无须特殊处理。

对这样的诊断胡翔很不放心,又到医学书店翻阅有关皮肤科的书籍。查到这样几句话:“痣”,若发生色素沉着、皮损迅速增殖、脱毛、疼痛等现象时,说明有癌变的可能,应提高警惕。他看后很焦虑,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疙瘩已经癌变了。于是丢弃工作,到处求医。他去过的所有皮肤科,医生均诊断为皮炎,但他都不相信。起初他常与医生争辩,后来渐渐改变了策略,为了得到更多的检查,他表面上装作恭恭敬敬,表示要听医生的话,而用拐弯抹角的方式,一再请求医生给他做个小手术,把疙瘩取出来做病理化验,以解除其“疑虑”。没办法,医生只好按其要求做了,结果当然不是癌变,但他内心仍不放心,并认为红肿消失了,疙瘩没有了,可能是癌的转移和扩散,就这样他疑神疑鬼,整日惶惶不安,简直闹到不能再活下去的地步。

后来,胡翔在心理医生开导下,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挫折故事,在成长过程中,总怕发生不幸,自己“画虎”吓自己,结果给心理平衡造成了危机。明白了疑病的科学,胡翔才从疑病的苦海中跳了出来。

疑病症有的是由于亲友或熟悉的人患病,或由于曲解了医生的言语和医学知识,或由于误信了不正确的科普宣传,产生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过度关注和担心,误以为自己生了重病,如担心自己患癌症、心脏病或艾滋病,以致把轻度的身体不适、正常的血管跳动和骨骼隆起以及含糊的检查资料作为患病证据,虽多次检查结果正常和医生的一再解释都不能使疑病本人解脱。

疑病症患者病前个性多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自我中心、自怜和孤僻,常有过分关注自身健康,要求十全十美或固执、吝啬、谨慎等性格特征。约30%的患者是由躯体疾病后衰弱状态而促发,也可由于环境的变迁、个体生理、心理条件的改变,如月经初潮、绝经期等的疑虑因素造成。自我暗示或条件联想,如见友人死于心肌梗塞,使患者对自身轻微胸痛过分关注,或婚外性交后染上性病而产生焦虑与恐惧等也会诱发疑病症。

心理社会因素的强化作用在疑病症的持久方面起一定作用。如婚姻的改变,子女的离别,朋友交往减少,孤独,生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缺乏安全感,均可成为疑病症的诱因。有一部分患者系医源性的。一些不负责任的医学科普杂志危言耸听、哗众取宠之言论,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引起患者的多疑,或个别医护人员轻率武断的议论判断,或者医生做出诊断不确切,反复令患者做各种检查,则易造成患者产生怀疑患有某种疾病的信念。

疑病症的心理疗法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疑病症者应学习必要的医学知识,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自信心,积极采取行动战胜“心病”,合理安排休息与生活,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改善社会生活环境,则可以摆脱疑病症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