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幻重生明末当皇帝
3900000244

第225章:朝鲜政变

若要征服中南半岛诸国,必然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尽管中南半岛和中国在陆地上相连,但这年头的陆上交通却不如海运方便。到时候不论人员的派遣,还是粮食的调运,终究是要走海路才行。

在内燃机还未出现的时代,海上交通与掠夺,才是世界的主流。只有内燃机出现后,大陆性国家才能将幅员辽阔的优势发挥出来,诞生出超级大国。

主要还世界交通的问题。

这个时代交通手段无非就是马车和船只,船只运输成本明显要低得多。因此发展海军,是未来的主流。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主要以海军作为体现。

天启三年春季,皇家贸易公司旗下的皇家商行,在蒙古、西藏、朝鲜、琉球、台湾开设了分行,开始垄断与这些地区的商品贸易。

蒙古和西藏,自然不用说了。经过对走私商人的严厉打击,加上守备混成旅的持续严防,走私贸易已经消声灭迹,就算是有一些走私活动,规模也不大。

天启二年冬天,蒙古人因为双边贸易的大规模展开,冬天里的日子都好过了很多。各种商品充足,受灾的蒙古部落也都有粮食储备,还从大明那里获得了一批粮食援助。因此蒙古人在开春后,没有对大明边境进行骚扰和掠夺。

蒙古林丹汗在各部落中的威望,倒是提高了很多。主要还是林丹汗能带领那些蒙古贵族发财,获得足够他们享受的奢侈品。

因为大明的商品价格比较公道,对皮毛等商品的需求量也大。因此蒙古贵族们在开春后。很多都加大了马匹饲养规模。以及绵羊的饲养规模,改变了很多蒙古部落过去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向商品经济的方向靠拢。

这样的商品经济,对于蒙古贵族来说自然是很有利的。但却是加大了蒙古的贫富差距,贫富对比更加明显。而且大量的奢侈品,让蒙古贵族们的野蛮意志受到了一定的消磨。

因为双方此时是盟友,加上这样的贸易改善了双边关系。天启三年开春后,已经有第一批蒙古贵族入境。前往北京城定居。

显然这批蒙古贵族,也是林丹汗准许过来的,也有试探的意思。

“来了十几个蒙古贵族?好!带他们在京城好好玩上一圈,体验了一下我大明衣食荟萃之地。”朱由校听到报告,马上对下面吩咐道。

这就像是后世美国佬对世界各国的富人有巨大吸引力一般,这个年代的大明作为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国家,生活水平远高于欧洲,对蒙古人显然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衣、食、住、行,还有各种戏曲、杂技、舞蹈,还有京城的红灯区等等。都将对那些异族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大明就是一个有钱人的天堂,第一批蒙古贵族来了。日后肯定就会有第二批,第三批。

只要蒙古贵族前来大明定居成为一种风尚,逐步的蒙古就会变成大明的附属。

“还有教育、医疗,也是能吸引那些异族上层阶级的东西,是时候进行一番振兴了。”朱由校心想。

很快朱由校便下令整顿太医院,并在全国广发告示,招募医术高超之士,只要医术过硬,都可以在太医院获得官职。

并且下令太医院招生授课,从全国各地选拔一批有天赋的学徒,进太医院学医。

明代的中医,已经开始出现了一种走向衰弱的趋势,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让人们没有那么多的心思去学医。所以很多人选择走捷径,去学简化过后的八纲辨证,学六经辨证的却是越来越少了。

既然民间的从医人员开始普遍学习八纲辨证,那么就由官方培养学习六经辨证的医师。

只要规模足够大,并且制定出行业标准,持之以恒下去,振兴中医并不是痴人说梦。

那些考不上科举的文人跑去学医,不愿意学习六经辨证,无非就是六经辨证所需时间太长,他们又要赚钱糊口。

那么朝廷出钱进行补贴,解决中医学徒的糊口问题。或者从小培养,招收一批年纪小的学徒,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另外一个就是提高从医者的社会地位,只要医术精湛,都可以在太医院考取官职,领取到一份俸禄,社会地位自然也就上去了。

太医院的药方,此为京城四大笑话,可见之前太医院之前的状态是样了。这次整顿太医院,同样还将淘汰那些徒有虚名的医官。

同时每三个月,在京城开一次中医科试,全国各地的中医都可以前来应试,通过科试的即可获得太医院官职。

太医院的俸禄,也被朱由校提高了一大截,让这些医生可以安心研究学术、授课教学。

明代太医院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给士兵、贫民就诊,医药全部免费。

同时朱由校还开设了太医院门诊部,就当成一家后世的医院来经营,只不过诊金收得比较高。士兵、低保户则可以免费就诊。

太医院日后还可以向其他城市开设医院,太医院的药材全部由皇家商行供应,医院的盈利主要就是诊金,药物价格就是那样,高不到哪里去。

中医绝对不是一个暴利的行业,所以才在后世那么不受待见,不被西方人所承认。就是因为中医用的是天然药材,一旦承认了中医,病人都去看中医了,暴利的西药怎么卖?

毕竟中药的价格,往往是取决于稀缺与否,并不是取决于是谁制造。而诊金是不好剥削的,毕竟中医是一种入门较难的医学,同时人家也不需要依靠医院的设备。被剥削得太惨,大不了走人。自己另起炉灶开个医馆。

因此朝廷让太医院开设门诊部。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一来是让太医院的医师赚些门诊费。二来是给士兵、贫民免费就诊施药,做好社会保障。

教育方面朱由校则成立了师范学院,用于培养蒙学教师,蒙学教材在语文上,还是采用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教材,不过是加入了拼音、标点符号等东西。同时在蒙学中,加入数学教材。

医疗、教育,进行了一番筹划之后。同时在京城加强卫生防疫,并且进行一定的绿化。

这些措施下去,大明对外部的吸引力就可以大大提升了。人都是怕死的,都想要更好的医疗。同样也想让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更希望可以居住在环境好一点的地方。

那些蒙古贵族来到京城,果然就不想走了。一个个根本就没见过有如此天堂般的地方,能享受的花样太多了。

在大明的热情招待下,这些蒙古贵族最后还是走了,回去向林丹汗复命去了。显然林丹汗还没有正式允许其他蒙古贵族到大明京师定居。

林丹汗倒也不傻,他知道蒙古贵族一旦大量定居在大明。这些蒙古贵族很可能会被大明拉拢过去。

这些蒙古贵族回到蒙古之后,林丹汗立即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前往大明定居。但是朱由校并不急。林丹汗能禁止得了一时,长久下去还是没办法的。

皇家商行在台湾、琉球的商行都顺利展开了业务,不过琉球的贸易比较少,就是一些渔货,商行主要向水师供应物资。

台湾的鹿皮、木材、香料产量逐渐增加,从福建招募的工人数量也增长得很快,大片的甘蔗园、稻田正在开辟。

倒是在朝鲜的商行成立得不是很顺利,因为天启三年朝鲜发生了宫廷政变。

朝鲜国王光海君李珲在经过一场宫廷政变后,被其侄绫阳君李倧拽下了王位,一夜之间朝鲜就换了一个皇帝。

坐镇登莱的袁可立收到消息,大感震动,连忙将消息上报皇帝。

朱由校接到消息后,倒是有些幸灾乐祸。

“这就死了?嘿~!”朱由校低笑一声,李珲这个王八蛋,之前和建奴眉来眼去的,大明给他发去圣旨,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最后干脆把大明的使者关在宫门外不见了。

“启禀陛下,朝鲜政变实在不可轻视之,朝鲜作为我大明藩国,发生如此骇人之变,我大明理应进行干涉。”

“启禀陛下,朝鲜王李珲在宫中受戮,这朝鲜实在有些乌烟瘴气。夺权篡位的那个李倧,实在是乱臣贼子,不可轻饶。”

朝堂上一群朝臣纷纷指责这种叛乱行为。

朝鲜文化和大明没不同,几乎就是照抄过去的模板,作为一个‘小中华’,发生宫廷政变这种事情,实在让大明的这些朝臣无法接受。

相比之下,朱由校对这个消息自然是拍手称快了。只是看到一群朝臣这样的态度,连忙把笑容收敛起来,咳咳的咳嗽两声,然后拿着官腔说道:“这李倧确实可恶,朕决不轻饶。传朕旨意,令东江镇总兵立即发兵朝鲜,缉拿乱贼李倧听候发落。”

一群朝臣纷纷惊愕,面面相觑的听着皇帝这个如此果决的旨意。

“陛下,是不是太过……太过草率了?东江军兵力仅三万……”礼部尚书顾秉谦出列向朱由校说道。

“三万足矣!”朱由校打断了顾秉谦的劝谏,然后对众臣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异议?”

“陛下圣明。”众臣纷纷躬身齐诵,对于皇帝这样的处理方法,确实也是无话可说。镇压乱臣贼子,在他们看来完全就是天经地义的,毕竟朝鲜王可是大明册封承认的。

朱由校可不管新上来的这个朝鲜王李倧是否合法,先把朝鲜教训一顿再说,朱由校实际目的只是为了控制朝鲜而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