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幻重生明末当皇帝
3900000435

第314章:官场大换血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在大明于印度地区进行扩张的时候,在美洲西海岸的殖民地扩张,也发生了一场战争。

不断扩大的据点,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发生了矛盾,双方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战争,住在在美洲西海岸的明军成功击败了十几个大小部落联手的印第安联军,并将这些部落驱逐。

金山湾地区,自此完全被大明占领。

不过在这里的移民速度却比较缓慢,天启十二年只从本土送来了三千多人,金山湾的大明百姓只有五千多人,外加两千多名士兵。

当前大明的海外移民主力,显然并不在美洲西海岸,而是在南洋与澳洲。南洋地区还有很多岛屿没有开发出来,澳洲同样只开发了沿海地区,内陆草场只开发出了一小部分。

移民速度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主要还是海上运输力量不足造成的。也不完全是帆船不够,而是船的吨位、运输效率等方面出了问题。导致很多大宗商品在付出运输成本之后,就不太划算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明只能选择放缓移民速度。同时大力发展蒸汽船,天启十二年第一艘两千吨级的蒸汽船也成功下水,发展速度可谓神速,但是两千吨级别的蒸汽船,实际上运力和两千五百吨的帆船也差不了多少,还不足以大规模的从海外将煤矿、铁矿之类的大宗原材料大量的运回本土。

朱由校要求造船厂造出更大的蒸汽船。

海外殖民地的军事行动则依旧在持续不断,除了印度和北美的明军发生了战争,在南洋和澳洲的明军同样也在忙着对付那些土著。

各种小规模的军事行动非常频繁,大规模的战争也只有入侵印度,军事开支方面还不算太大,保持在一个负担比较低的水平上。

最大的军事开支还是新式装备的制造方面,第一批十万支新式步枪的订单已经在不断生产。

机枪方面的订单则达到了六百挺。

铁路也在修建,一切都在为亲征蒙古做着准备。

锦衣卫的情报人员经过一番坚苦的刺探之后。终于是确定了建奴余孽确实正盘踞在伏尔加河下游,并且吞并了土默特部蒙古。实力有所恢复。

得到了确切情报的朱由校,终于是正式下定了灭掉林丹汗的决心,这家伙太不上道了,显然还没有完全吸取上次的教训,心里依旧想着要和大明为敌,可谓狼子野心。只有消灭掉蒙古政权,才能彻底解决掉这个祸患。让中华不再沉沦于异族之手。

而在经济方面,对印战争的胜利,成立了接下来的一个增长点。印度市场已经打开,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这个时代的印度,人口达到了1.5亿,每个人都要穿衣服,都需要纺织品,这市场是多么的庞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意味着纺织品出口可以持续增长。同时钢铁以及其他商品的试产。也将出现了巨大的增长。

当然,印度情况复杂一些,土邦比较多。商品暂时还不可能只经过一道关税就卖遍印度全国。很多商品可能在路过一些土邦的时候,会被重复的收取多次过路费。这样的情况也大明在印度能掌握的商品市场变小了许多,但其市场依旧是非常巨大的。

杨国瑞针对印度市场的变动,在天启十二年秋季便组建了一直庞大的船队,装满了各种商品运往印度,船队中装载了大量的纺织品。

同时杨国瑞向朱由校提议,“陛下,臣以为既然成立了孟加拉省,大可在孟加拉省成立纺织厂,然后在印度收购棉花。将印度的棉花再孟加拉省纺织成纺织品再卖回去,如此一来效率就高多了。否则要将印度的棉花运回本土,再把纺织品运往印度,需要较大的运力。”

“此事需要仔细考虑。”朱由校有些犹豫,毕竟纺织业是等工业是不想向外转移的。尽管孟加拉地区已经被归入版图,属于大明的一个省份,但那里的印度人比较多,人工成本必然很低,在当地发展纺织业显然是利润巨大的,但也可能造成一定的市场问题,容易影响到本土纺织业的发展。到时候谁都跑到孟加拉去开纺织厂,都找印度工人,本土纺织业发展个屁。

后世中国崛起充分证明,一个国家不要过早的丢掉一些基础工业,何况这年头纺织业还是支柱产业。

得知朱由校的忧虑之后,杨国瑞建议道:“孟加拉省的纺织业可以只负责生产印度和周边海外市场所需的纺织品。本土纺织品需求依旧在本土生产,距离本土比较近的海外市场,也依旧由本土纺织厂进行生产。如此一来,也不会影响太大,而且利润颇为丰厚。”

利润确实很丰厚,如果用上先进的纺织设备,再加上低成本的劳动力来发展纺织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那利润确实给力。

“那就在孟加拉省设立国有纺织厂吧!”朱由校最终同意了,随后补充道:“钢铁冶炼要放在本土。”

“臣遵旨。”杨国瑞告退后,随即对产业分布进行了调整。

此时大明的纺织业发展趋势无非就是保留北方纺织工业的同时,新增产能开始向南转移,为南方百姓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为改革做一些铺垫。

能够向南转移的工厂,都是国有企业的工厂。民企在南方,还购买不到蒸汽机。这个时代的经济模式,是属于工厂主的。发展工业拥有巨大的利润,因为技术进步很大,成本也比较低,竞争又不强烈,海外市场无法广阔。

最大的工厂主,依旧还是国有企业。民企工厂虽然多,但规模上完全无法和国企相比。

朱由校允许轻工业在大明本土之外的省份发展,但并不允许冶金业之类的产业放到关外远离本土之外的地方发展,一旦这些地方造反了,要么被攻占了。那么大明可就亏大了。

掌握基础工业,掌握工业体系。才是保障大明比其他国家更加强大的关键。科技越发展是越复杂的,那些无法跟上时代的国家,都将沦为打酱油的国家。

一个强大的国家想要保持下去,并且成为世界霸主,关键还是看能不能熬。能不能熬的关键,还是看百姓是否勤劳。

如果日子太好过了,自然而然会出现懒惰心理。

后世欧洲人之所以衰弱。就是因为太懒了,在中国的竞争之下,已经逐渐沦为三流国家扎堆的地方。

大明要能熬,就必须做好宏观调控,在保障好基本生存权的前提下,又不能让整个社会的人感觉不要做事就能有饭吃,可以整天到处吃喝玩乐,将快乐完全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痛苦之上,那么用不了多久就会腐化。

所以朱由校在工业发展上。高级的要发展,低级的也不丢。对外掠夺的利益,都是用在国家建设上。把民资大量排除在多外掠夺利益的门槛外。

并且通过宏观调控的模式,让内部百姓处于一种竞争的状态。将财富和地位分配给那些愿意吃苦上进的人,那些不愿意上进的群体,反正国家只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

中国人本身就擅长竞争,不像海外异族那样好吃懒做,又不擅竞争。华人在世界各地能混得开,就是因为擅长竞争,肯努力,能吃苦。

而一潭死水的国家,就是因为内部竞争出现了问题。有本事的上不去,辛勤劳动的人挣扎在温饱的问题上。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个国家就出问题了。

反之,一个国家的人们不用怎么工作,就能够过上很好的生活,整个社会的懒惰风气不断滋长,这样的国家也会出问题。

如今朱由校搞的宏观调控,就是搞好财富分配,让那些付出汗水的百姓能够收获到劳动果实。

工人待遇是要提高的,但必须付出相对应的劳动时间和工作量。

此时新政地区的工人待遇经过宏观调控,每个月的工钱已经调整到了5元左右,而工作量比较大的码头、工地工人,一个月的工钱则达到了8元以上。

工人待遇的提高,顿时在北方新政各省加快了城镇化速度。大量农民愿意转变为工人,并出让自己的土地。

圈地运动的速度开始加快,国有农业公司在银行贷款的支撑下,开始大量圈地,并建设农业生产设施。

至于民资农业公司,此时已经有不少陷入了债务危机,因为扩张得太快,导致欠了银行一屁股债,要是还不起钱就要破产,资产就会被银行收走,然后进行拍卖处理。但是在这个掐死了贷款的情况下,还有几个民资企业会出较高的价钱购买这些农业公司的资产?

最后无非就是被国有农业公司买走这些资产,从而完成农业公司之间的土地兼并。

在对民资进行收割的时候,国企就开始发挥出保就业的功能了,不像二战前美国财团的收割活动,造成了数千万美国人民失业,上千万人被饿得皮包骨。

同时改革的深入,也切断了很多利益集团的利益输送脐带。处于社会中上层的阶级,日子变得不是那么安逸了,像过去那样坐在家里不用做事就能弄到钱的生活,也逐渐远去。

另一方面,没有勋位的商人在婚嫁、生活中的规格限制,也让社会风气稳定了一些。浮华的社会风气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各省司法部门也在天启十二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司法网络,治安系统也遍布新政各省各乡镇地区。

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已经快速上升,达到了大明开国以来最强的阶段。官场整顿则是这些年一直持续的动作,不断补充新血液、淘汰不作为官员,惩治贪污**官员的风气越来越严。

汉皇党发展迅速,因为吸收了大量的新血液,已经成为了新政地区绝对的政治主导力量。

上到封疆大吏,下到基层公务员,到处都是汉皇党的身影。

传统的政治党派正在快速瓦解,什么东林党、齐楚浙党,如今在朝堂上已经不见踪影,不是被收编到了汉皇党,就是被排挤了出去。

汉皇党制定的新的游戏规则,要想加入游戏,必须遵守这个规则。这个风暴正在向地方蔓延。

汉皇党开始大肆排斥、打压异己,天启十二年新政各省官员出现了较大的变动,那些不属于汉皇党阵营的官员纷纷落马、辞官。过去那些官员,没几个底子是干净的。

有些说是底子干净的,实际上都是商人阶级出身,而在改革之后,经商不能为官,这群官员已经被首先踢出了官场。剩下那些没有商业背景的官员,除了少数真正清廉的官员,真没几个底子是干净的。

于是在外人看来,天启十二年的反腐风暴极为猛烈,大批官员因为被查出了贪腐,过去的那些陈年旧事被扒了出来。实际上这些官员都是非汉皇党的官员,要么是能力太渣,要么就是理念不同。

政治理念的不同,代表的利益阶级不同,是造成党争的根本原因。既然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只有把另一派彻底打倒。

政治,向来就是争权夺利。

以朱由校为首的汉皇党,在天启十二年全面露出了獠牙,在新政各省官场攻城略地,大肆排除异己。

那些加入汉皇党的官员,也有被查出贪腐的,但比较少。会被查贪腐的,都是那些加入汉皇党之后还搞贪污的,被查出来之后,连带那些陈年旧事也一样被扒出来算账。

如果加入汉皇党之后不再继续乱搞,朱由校基本上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前那些不干净的底子就当没看见。

就好像是诏安土匪一样,以前杀人放火不追究了。但诏安之后还敢到处杀人放火,按就是大罪了。

朱由校在亲征蒙古之前,需要完成新政地区的中央集权。所以汉皇党加快了清理官场的速度。

党内可以有不同的声音,但这种不同的声音是在党内规章制度里走的。汉皇党相当与是给那些官员制定了大原则,类似于一家公司的规章制度,朱由校则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不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的员工,自然是要裁撤掉的。

为了中央集权,天启十二年的新政官场,正在进行一场大换血。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