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444800000064

第64章 主持人语言的误区与克服(4)

这种新闻节目主持人抓不住大的语言单位的主次关系,同时有声语言中又少有声音高低、强弱、明暗、刚柔、虚实、断连及语气节奏方面多层次的、丰富的对比变化。虽然这种“动了情”的腔调句句都有小的波澜起伏,实际效果却显得很平淡,恰似“吹皱一池春水”。当然,“吹皱一池春水”也不失为一种语言样式,然而这里指出的“念调”,由于播得拘谨,不潇洒、不舒展,那些小的波澜呈现出太多的“似曾相识”的听觉印象,因而很难拨动听众的心弦,很难引起共鸣。另一方面,由于某种句子处理上的“雕虫小技”用得过于频繁,结果,使语言失去了其自然大方的光彩和活泼多变的生活气息,听众味同嚼蜡。简言之,这种新闻节目主持人是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费力不讨好。

二为“稳调”。具体表现是多停少连,中速行驶,等速前进,语势单一。

“稳调”在一些比较懒散的人中有市场,他们事前不备稿,因而在播音时见词组便加以顿挫,借此间隙瞄一眼后面的语词。这样做,一般说,出错的可能性自然会减少,保险系数会随之提高。然而,这种心中无数,顾及单位很小的语言反应,往往只是字音与字形的一一对应,很难形成积极连贯的思维和含义深刻的语流,表现不出文字的本来意义和特殊、强烈的感情。

有的新闻节目主持人觉得播得太快会影响听众的理解,为了求稳,显得操练有术,播音时不管长句、短句,不管句子间是何种逻辑联系,关系是紧密还是疏松,也不管应该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及内心节奏的变化,句与句之间总是四平八稳,一板一眼,不紧不慢,中速行驶,等速前进。稳调还有一个病症是语势单一,而且,多为“拱桥形”。即句首低起,句腰一拱,句尾落下,且起伏度很小,语势平平淡乏味,令人昏昏欲睡。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

大连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一篇广播稿,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富裕起来的得胜乡农民,1981年购置全套铜管乐器,成立了一支乐队,每当农事忙完,他们就走乡串村演出,先后演过250多场,活跃了农民文化生活。

上面这句话,由七个语言片断串连而成,中间有六个逗号。持固定腔调的播法,就可能播出七个“拱桥形”语势,而且逗号停顿时间一致,显得死气沉沉,了无生气。

像上面这种情况是最容易解决的,稍微动点脑筋,便可以从内容的联系上把七个语言片断分为两组,前三个片断是说成立了乐队,后四个片断是说乐队的活动。这样,句子间的疏密关系就清楚了,播起来,关系紧密处有逗号也不必停,完全可以连起来说下去;而区分两组意思的逗号就要停得稍长些。如此处理,自然流畅,语言内容和层次一听了然。同时,还要根据语言目的和语气变化态势。如第一组可以起得较高,突出“富裕起来的”农民的追求,接着稍有下落,而后又向“成立乐队”推进,“乐队”的末一音节并不落下,却保持一定的高度。接下来的四个语言片断,可以呈一个大拱型的语势,而不是四个小拱型,为突出农民乐队活动的意义,可在最后一个逗号后有较长的停顿,并把“活跃”二字做提高放慢处理,从而与前边一组形成大的语言单位,把农民乐队的背景交待得清清楚楚。这样一来,听众就能从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停顿的音调中把握听的要点和关键。

三为“唱调”。具体表现是拖腔拉调,高低起伏自成模式。

“唱调”与“稳调”就像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兄弟,操“唱调”的人套用“句子未完,停顿前要扬起”的处理方法,不加分析地“逢逗必扬”,而且这个扬起的音节还被着意加重、延长,有的还发生了较大的声调扭曲,末尾添上个上扬的小弯,如“……进行谈判”,判是去声,又在句尾,自然读出即可,而有唱调癖者,偏读成[535]的调值。

他们唱的习惯适用于所有句子,尤以虚词为重。即遇到“的、着、过、在、对、把、让、为、从、自”等介词或“个、种”等量词,总有一个懒洋洋又颇为自得的拖腔拉调。这样一来,语言中的抑扬顿挫全有了一种不合情理的“规律”,成了一种模式。形成这种习惯的人改起来相当困难,虽然经人指出,自己也明白这个唱调不好,但一拿起稿件,往话筒前一坐,不由自主地就扯起个小调调,不管内容,不顾受众地“唱”将起来,令受众哭笑不得。

二、节目主持人的“固定腔调”

我们把主持人的“固定腔调”称为“主持人调”。

“主持人调”的初期表现为矫揉造作。为了“亲切”,不少主持人模仿港台普通话,虽然不及某些歌星那样明显,但普通话中的轻重格式、轻声等语音表现却有被“港台味”取代的趋向。最常见的,是那一声“听众朋友”,纯正的、大大方方的普通话,“友”在这里读轻声。轻声,我们都清楚,其发音比一般音节短而轻,失去原有的声调,听起来轻而弱,音长要短一半左右,音高约在五度制的三度左右。但有的主持人却把这个“友”字说得又长又重又高,几乎达到五度制的顶端。此外,为了“口语化”,就毫无节制地使用语气助词“啊、吧、呢、吗”。

尤其是“呢”字,简直到了见缝插针、无孔不入的地步,弄得主持人语言絮絮叨叨、小里小气。你方唱罢我登场,万能的“那么”日益取代语气词的地位。与此同时,又有人机械地追求“自然地说”的效果,玩出新的套路:句头向上一挑,紧跟着向下一滑,任句腰句尾低低地甩出。这种语势,不是不可以用,但用得多了、滥了,也就成了一种灾难。乍听起来,句头似乎有点交流的愿望和情绪,但后边的任意一“甩”却与自言自语的“叨叨”很有些相似了。主持人个性和风格的表现,凭借的完全是他的三寸巧舌演绎出来的义正辞严或多愁善感。没有变化的主持人是不能被受众记住的。

主持人的口语修辞

一、主持人口头表达修辞

达意修辞与语言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它包括表达动机的出现、表述意图的确定、内部语言的编码、言语表述中的扩展四个环节。修辞行为发生在内部语言编码和扩展性言语表述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修辞行为表现为调取、组合、更换、增补、选择等步骤。而上述诸种方式都是为了尽可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达意修辞内容非常丰富,我们从主持人口语表意的基本修辞手段方面入手分析。

1准确使用“直表”修辞

“直表”修辞是主持人口语修辞的基本内容。“直表”是直截了当地、要言不烦地把问题说得清楚明白。这是密集性信息的传达方式,重点在于简练地传达信息,节目主持人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运用直言肯定句式,能极大地调动受众的思维积极性。

在很多谈话性质的节目中,主持人在一阵柔声软语、连续不断的喋喋不休以及热热闹闹的“听众参与”以后,给人们脑子里留下的东西实在很少。究竟节目要达到什么目的,要给人一些什么有用的东西呢?节目播完谁也说不清。节目主持人的主导意识在哼哼哈哈的“滔滔不绝”之后消失殆尽,他们的“谈话”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因此,在谈话性质的节目中,主持人应尽量在话题中或后做出一定的结论,或归纳,或整合。重点不是要多么精辟,而是能切入要点,发人深思。为了实现节目播出的目的,节目主持人应在节目中适当地运用“直表”。滔滔不绝地给人一大堆模糊不清的信息,还不如几句明晰的“直表”。

2学会使用“流畅”修辞

做了充分准备的节目主持人大多口齿伶俐、语流顺畅,但关键要把握好一个“度”字。现在,有的主持人往往一上场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不但语速快,有时甚至是“话起话”,令人听来倍感吃力。我们很难说这就是“流畅”——我们只感到这么说话其实是主持人的“思维流”在放纵、在流泄,表达者根本没有在思维变为语言时做过任何的过滤、归并与修辞性加工。

虽然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语速节奏简捷明快,句句紧扣、声声衔接,充满朝气和活力,会使人感受不可遏止的激情,但是,格调明朗的快速表达必须以快而不乱、快而不沾为前提。快节奏的表达,吐字要干净利落、字字清晰,而且要通俗易懂,使语意具有鲜明的直达性。而且,主持人追求的流畅不应是“溜”着嘴说个不停,我们追求的流畅,首先应该是内容表达清楚明白,让人听得轻松顺畅。因为人们收听收视节目时一般处于某种休闲状态,如果主持人的每句话令他们听来都倍感吃力的话,他们就会觉得极不舒服,这是与收听收视节目本身的动机相悖的。因此,他们对此也就很难接受。

真正意义上的“流畅”是指主持人以比较平和的语气舒畅自然的语速与观众交流。如果节目过程完全是照本宣科,完全是有赖于编导提供“台本”进行周密排练,这样的“流畅”只不过是“复现”、“转化”或背稿的本领,很大程度是靠精确的记忆能力和流利的口齿,而不是靠思维的敏锐和机智的应变,即言语的智慧——虽然这两种“流畅”有相近之处,但实质上处在不同层次、不同境界,不可相提并论。在这一点上,我国主持人就应结合长期训练的扎实的背稿本领,实现真正意义的“流畅”。

3学会“白描”与“示现”修辞

主持人不仅仅应该以理性征服观众,而且应当以具体的事物、丰富的感情来感染观众。所谓“意象修辞”,就是将“意义”附着于可知可感的形象化叙述上面,将自己观点形成的思维轨迹和情感背景具体清晰地呈现在受众的面前,在修辞格中称之为“白描”和“示现”。

“白描”重在写意、传神,简单几句话就能再现事物的情态与内在的神韵。节目主持人的意象性表述调动了受众的“内视觉”,可以吸引他们的持久注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使传播与接受处于同一感情氛围之中。当主持人将某些现象进行放大、剪裁、组接,人们会在经受一次再体验时,能从这些从未认真审视的现象中认识真理。

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意象表现形式:

(1)循序渐进式

这种方式是对几个紧密关联的意象做层层推进的组合,是逻辑推理与意象描述的有机结合。它不需要受众完全感受内在的意境,因为想像的权力完全在受众手上。常有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将生活中的几个现象用递进方式连接在一起,说的人并没有发多少议论,这样顺其自然地将结论引出,会给观众一种释然的欣慰感。

意象白描与示现,是以拥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前提的。我们在平时要留心观察,无论是看书还是随意观察环境,都应尽量将捕捉的表象浓缩存于记忆中。当意象搭载上情感、理性和逻辑的列车时,口语表述会从本质上产生出一种令人难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