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5岁前做的100件事
444900000115

第115章 全力以赴做好手边的事,凡事要尽力而为

常会有人问,他们在别人眼里算是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了,可为什么没有对成功的心理体验?一种解释是,没有全力以赴而得到的成功可能包含着其他的因素,比如运气,这种情况下,成功只是一种结果,却没有全力以赴为成功努力的经历。

上面的解释,如果进行一种逆向思维的话,就能让人倾向于接受这样一种观点,成功的一个要素是全力以赴地努力。

没有经过全力以赴而得来的成功,不管包含着多高的收入、多显赫的地位,都难以获得心理上的真正满足。而对于还没有成功体验的人,要想成功,全力以赴就远不只是为成功增加满足感的因素了,它简直就是成功的敲门砖。

斯迈尔斯认为,下定决心,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全力以赴。一位著名的教练对他的球队说过简短而振奋人心的话:

“当欢呼声消失了,体育场人去楼空后,当报上的大标题已经印出,你回到自己安静的房间,超级杯奖杯放在桌上,所有的热闹都已消失后,剩下的只有:致力于完美,致力于胜利,致力于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以使这世界变得更好。”

所有的人类都是宇宙有创意的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部分。只有我们在致力于完美时,才会去想我们是为何被造。只有视人类为神圣的杰作,才能说明每日的奋斗会使我们变成我们还未达到的人。

一位哲人说:任何人都可以数得出一个苹果里有多少种子,但只有上帝知道一粒种子里有多少苹果。

如果你要追求一种不能摧毁的快乐和个人深切的满足,在35岁以前,就得发挥你最大的潜能,全力以赴做好手边的事,凡事一定要尽力而为。

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你整天都在做事,不是吗?每个人都是。假如你早上7点钟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做事就整整做了16个小时。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肯定是一直在做一些事,唯一的问题是,他们会做很多很多事。假如你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的上,你就一定会成功。

有人把专心界定为把意识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欲望上的行为,并要一直集中到已经找出实现这一欲望的方法,且成功地将之付诸实际行动上去。

集中注意力能够调整思想。拿破仑·希尔的一位朋友发现自己患了一般人所说的健忘症。这里引用他的话,告诉你他是怎样克服他的这项障碍的:

我已经50岁了。10年来,我一直在一家大工厂担任某个部门的经理。起初我的工作很轻松。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大,我的责任也越发重了。我手下的几个年轻人已经表现出不同寻常的能力与精神,他们大有取我而代之的势头。

和我同龄的人大都希望过舒适的生活,而且,我在公司已经服务那么长的时间,因此,我觉得我大可以轻轻松松地工作,安心地在公司待下去。但这种心理态度几乎使我失掉我的职位。大约两年前,我开始注意到,我专心工作的能力已经衰退了,我的工作变得令我心烦。我忘记处理信件,直到桌子上的信件堆积如山。各种报告也被我无意地积压下来,我的部属大感不便。我人虽然在办公室,可心不知早就跑到哪儿去了。

一切的情形都显示出,我的心思并没有放在工作上。我忘记参加公司一个重要的主管会议。我手下的职员发现我在估计货物时,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虽然他没有让总经理知道这件事。

对于这一切,我感到惊讶。于是我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希望静下来,把这一切情形都好好想一想。我在一处偏远山区,严肃认真地反省了几天,使我深信自己是患了健忘症。

我缺乏专心工作的力量,没有办法全力以赴地工作,这完全是因为自己思想未放在工作上的缘故。

我在满意地诊断出自己的问题后,就积极寻求补救之道。我需要培养一套全新的工作习惯,我决心要达到这个目标。

每天,我拿出纸笔,写下我一天的工作计划。首先,处理早上的信件,然后,填写表格、口授信件、召集部属开会、处理各项工作。每天下班之前,先把办公桌收拾干净,然后才离开办公室。

我在心里问自己:“如何培养这些习惯呢?”获得的答案是:重复这些工作。

我每天以同样的兴趣去从事同样的工作,而且尽可能地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内进行相同的工作。当我发现自己的思想又开始想到别处时,我立刻把它叫了回来。

利用我的意志力所创造出的一种心理的刺激力量,使我不断地在培养习惯方面获得进步。后来,我发现,我每天虽然做同样的事情,却感到很愉快,这时,我知道我已经成功了。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说:“我有的是时间,因为我从来不离开工作岗位;我不认为人可以离开工作,他应该要朝思暮想,连做梦也在工作。”

大家都知道,运动能使肌肉发达,工作时全神贯注是否也能促发脑部相关部分的功能呢?美国俄勒冈大学心理学教授迈克尔·波斯纳利用正电子放射层析X扫描器和脑电描记录器记录了全神贯注工作时的人脑活动。受试者初次做某种工作时,脑部的血流量和电子流动都会增加,后来对这种工作熟练了,脑部的血液流量和电子放射量就相对减少。波斯纳认为,我们越常练习聚精会神,脑部的活动就越没有必要增加。在某一领域练就的心理技能,可以转用于别的领域。

在西点军校教导未来战地指挥官如何保持专注的路易·乔卡说:“关键在于学习克服内在或外在的‘噪音’和干扰。”比方说,假如你爱好爵士乐,不妨播放些音乐,然后设法只听中音萨克斯管,不听别的,借此练习集中精力的能力。

加州口腔医生艾尔·司徒伦保每天都在同一时间起床,开车走同一路线上班,把车停在同一个停车位。他穿外科手术服时总是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总是先洗右手,再洗左手;检视病人时总是站在同一个位置。这并不是什么迷信,他按照习惯行事,能够保持有条不紊地专注状态。芝加哥大学人类学教授哈利·齐克仁米哈勒认为:“这就好像比赛前的运动员或主持典礼的牧师,习惯性的行为能使人较易全神贯注于眼前的挑战。习惯性的活动能使人把精力重新集中起来。”

你可以为任何工作制订一套行事程序。假如你不太喜欢手头的工作,不妨为自己建立一个工作顺序:先给自己泡杯茶,然后清理书桌,把笔放在左边,计算机、电话在右边,最后开始做自己的工作。天天如此,要不了多久,你就能在做完这些程序后自然而然地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并且开始全力以赴地工作了。

一次只做一件事

你不是天才,所以不要幻想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奇迹。成功就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次只做一件事。切记,三心二意是你的人生大敌。

三心二意是一个人生活中的大忌,一事无成是人常常用心不专的恶果。歌德曾经这样说:“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的确如此,庸人的突出缺点就是难以专心致志,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竭尽心力。于是就像凿井,他们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开凿了许多浅井,却不会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所以,他们最终喝不到甘甜的井水。

俗话说,“一箭双雕”、“一举两得”。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同时做两件事情也是可以的。于是,很多人狂热地想获得每一分钟的最大效用,时时都想同时去做几件事,结果只能是一无所得。

很多人都听过猴子掰玉米的故事。

一只猴子下山玩乐。起先,它来到一块玉米地里,那玉米长得硕大硕大的,非常诱人。猴子掰了很多玉米,抱得满满一怀,兴高采烈地上路了。

不久,它看到了一片桃林。桃树上结满了鲜美的大桃,飘着香气。猴子赶忙丢了玉米,攀上桃树,摘了许多鲜桃,恋恋不舍地走了。

后来,猴子又为了一只碧绿的西瓜放弃了手中的桃子。它本应该知足了,却因为受到一只白兔的吸引,在追逐中丢掉了西瓜。

最后,它筋疲力尽,只好两手空空地回山。

猴子的错误在于贪心不足,一次只做一件事尚且吃力,偏偏想要干点别的,结果失去了本来拥有的东西,追逐的东西也没能获得,三心二意让它吃了大亏。

在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很多人缺乏效率,恰恰是因为他们想有更高的效率,想要做到更多、得到更多。他们常想同时做很多的事情,结果欲速则不达。在做一件事情时,用多少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连贯而没有间断”地去做。

要想真正成功,一次就只能做一件事,我们必须集中精力,与其为几件事弄得头绪混乱、毫无进展,还不如踏踏实实做好手头的这件事,循序渐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三心二意对效率是有极大损害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整天很忙,却总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原因。

“一次只做一件事”,就意味着集中目标,不轻易被其他诱惑所动摇。经常改换目标,见异思迁或是四面出击,往往不会有好结果。

“一次只做一件事”还意味着一个人在某一段时间里只能把精力集中于一件事情,把一件事做到底。综观失败的案例,大约有50%的情况是由于半途而废,未能坚持下去所致。“人人都能成功”,其中最重要的诀窍之一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底。

我们应时刻记住,花多少时间做事情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做事的效率,也就是做事时集中精力的程度是更加重要的。重视时间的长短却不重视利用它的效果,是有些人经常走入的一个误区。

我们应该知道,要想将事情办好,要想让效率提高,最实用、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集中精力、高度投入。三心二意、心猿意马,绝不可能换来高效率,就是天才也不行。反之,有效地把精力、时间集中在当前所做的事情上,就可以产生能量聚焦效应。高度专注、高度投入,这是提高效率最简单、最有效的秘诀。 浮躁,乃轻浮急躁之意。35岁以前的你如果有轻浮急躁的缺点,那你是什么事情也干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