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5岁前做的100件事
444900000084

第84章 无论做什么,都要以最好为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走向成功是因为你选择了不让生活选择你的选择。你可以选择一种得过且过的生活,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种追求完美的生活。只是每一种选择都会给你带来相应的结果。

如果此时的你仍在职场上打拼,那么你就要选择好你的工作态度,这将决定你成功与否。

职业人士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不会满足于一般的工作表现,要做就做到最好。虽然不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是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我。

在有关企业的回忆录中,比尔·盖茨这样写道:“早期的计算机时代是这样的,一周有几十个新公司诞生,不到一年就都换了老板。我们为每一个新公司的新设计的机型配置我们的BASIC,每天忙于东奔西跑,看到的却是公司的雇员频繁更换,老板频繁更换。”

比尔·盖茨说这些话时年近40,虽然是冷静的声调,但透出他创业初期的思考,设身处地在他的位置上想一想,看着一家又一家公司走马灯似的换将,他又怎能不想自己公司的前途?“我们当时真没想未来我们公司会怎么样,没有可能幻想,那时我与艾伦谈论较多的话题是我们在湖滨男校时就多次谈论过的,做软件公司能活下去吗?艾伦说,‘只要我们将它做到最好,应当没问题。’于是,我们继续没命地工作,力求事事做到最好。也正是这种信念,让微软坚持到了今天。”

比尔·盖茨深知:微软要么就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要么就会被人吞并或破产。同理,作为在岗位竞争激烈中工作的一名雇员,要么你因为做得最好而出色,要么你离开。事实就是这么无情,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比尔·盖茨对微软员工们的要求是:“我不要求你们一天24小时地磨工作,我只希望你们尽全力把分内的事情做到最好。”

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到最好——这才是一个成功人士应该做到也必须做到的。所以,35岁以前的你要想成功地取得事业上的辉煌,那么无论做什么,都以最好作为自己的目标吧!

要做就做最好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如果只是在边缘上游荡,都是最容易被淘汰的。只有不满足于尚可的表现,要做就做最好,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

18世纪的讽刺文学作家伏尔泰创作的悲剧《查伊尔》公演后,受到观众很高的评价,许多行家也认为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成功之作。

但当时,伏尔泰本人对这一剧作并不十分满意,认为剧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描写,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他拿起笔来一次又一次地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了才肯罢休。为此,伏尔泰还惹下了一段不大不小的风波。

经伏尔泰这样精心修改后,剧本确实一次比一次好,但是,演员们却非常厌烦,因为他每修改一次,演员们总要重新按修改本排练一次,这要让他们花费许多精力和时间。

为此,出演该剧的主要演员杜孚林气得拒绝和伏尔泰见面,不愿意接受伏尔泰重新修改后的剧本。这可把伏尔泰难为坏了。他不得不亲自上门把稿子塞进杜孚林住所的信箱里。然而,杜孚林还是不愿看他的修改稿。

有一天,伏尔泰得到一个消息,杜孚林要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友人。于是,他买了一个大馅饼和十二只山鹑,请人送到杜孚林的宴席上。

杜孚林高兴地收下了。在朋友们的热烈掌声中,他叫人把礼物端到餐桌上用刀切开,当在场的人把礼物切开时,所有的客人都大吃一惊,原来每一只山鹑的嘴里都塞满了纸。他们将纸展开一看,原来是伏尔泰修改的稿子。

杜孚林感到哭笑不得,后来他怒气冲冲地责备伏尔泰:“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伏尔泰答:“老兄,没有办法呀,不做到最好,我的饭碗就要砸了!”

伏尔泰之所以成为伏尔泰,最大的原因就是缘于他能“做到最好”,而并不是因为他有多聪明!假如你尚没有伏尔泰的聪明或名气,你是不是更有理由像他那样对待自己的“饭碗”呢?

吉列刀片的总裁很有魄力,他说:“要么第一,要么第二,要么退出。”杰克·韦尔奇在GE有一个著名的经营管理思想,就叫第一第二战略,也就是GE集团只保留那些在行业中处于第一第二的企业。曾有中国企业家问他:“作为一个中小企业,我们没有足够的钱,实力不够,资源和品牌也不够,即使拼了老命也很难达到第一第二,我们如何学习你?如何实行你在GE所推行的第一第二战略?”

对此,杰克·韦尔奇反问道:“你是不是在你的细分市场当中希望成为第一名?你是不是在你特定的发展领域当中希望成为第一名?”

是的,现在社会的竞争很激烈,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成为第一名,然而,人如果还不能在大的方面成为第一,不妨就力争先在小的方面成为第一。事实是,第一第二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可以首先努力成为你所在街区的第一第二,然后逐渐成为你所在的城市、你所在的国家的第一第二,最后再成为世界上的第一第二。

实际上,我们强调要做就做最好,也并非是非要你为了争第一而争第一,做到最好更是指人做事的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对自己永不满足的苛求精神。人就要永远保持这种做就要做到最好的态度,即使我们开始从事的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我们也要力争做到最好。

从每一件小事情做起,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这就是一个别人永远无法替代你的理由。

追求尽善尽美

许多年前,在日本,一个年轻女郎来到一家著名的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她将在这里正式步入社会,迈出她人生关键的第一步。

谁知在新人受训期间,上司竟然安排她洗马桶,而且工作质量要求高得骇人:必须把马桶抹得光洁如新!

说实话,洗马桶使她难以承受。当她拿着抹布伸向马桶时,胃里立马“造反”,恶心得想呕吐却又呕吐不出来,令她每天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为此,她心灰意冷,面临着人生第一步应该怎样走下去的选择:是继续干下去,还是另谋职业?

正在此关键时刻,同单位一位前辈及时地出现在她的面前。

她并没有用空洞的理论去说教,而是亲自洗马桶给她看了一遍。首先,她一遍遍地洗着马桶,直到洗得光洁如新;然后,她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丝毫没有勉强。

同时,前辈送给她一束鼓励的目光。她目瞪口呆,如梦初醒!她警觉到是自己的工作态度出了问题,于是痛下决心:“就算一辈子洗马桶,也要做一名洗马桶最出色的人!”

从此,她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全新的人;从此,她的工作质量也达到了无可挑剔的高水准。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为了证实自己的工作质量,也为了强化自己的敬业心,她也多次喝过厕水。从此,她很漂亮地迈好了人生的第一步;从此,她踏上了成功之旅,开始了她不断走向成功的人生之旅。

多年过去了,这个当年洗马桶的日本女郎,成了日本政府的主要官员——邮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就算一辈子洗马桶,也要做一名洗马桶最出色的人!”这是怎样一种敬业精神啊!所谓事业成功,其实就是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里出类拔萃,追求尽善尽美。

人类永远不能做到完美无缺,但是在我们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会越来越高。这是人类精神的永恒本性。

对于我们来说,顺其自然是平庸无奇的。平庸是你的最后一条路。为什么可以选择更好时我们总是选择平庸呢?为什么我们只能做别人正在做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超越平庸?

超越平庸,选择完美。这是一句值得我们每个人追求一生的格言。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手头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终究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

在某大型机构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上,有句很让人感动的格言。那句格言是:“在此,一切都追求尽善尽美。”“追求尽善尽美”值得做我们每个人一生的格言,如果每个人都能用这一格言,实践这一格言,决心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竭尽全力,以求得尽善尽美的结果,那么人类的福利不知要增进多少。

工作中追求完美

有时候,追求完美会让我们工作起来疲于拼命,似乎永远看不到最终的目标。可是它对职场中的人来说很重要,自我满足就意味着停滞不前,一旦一个人自认为工作做得很出色,他就会故步自封,停止前进,最终从自己的位置上跌落下来。

只有自己要求自己的标准,必须远远高于市场对你的要求标准,你才可能被市场认可。

美国一家公司在韩国订购了一批价格昂贵的玻璃杯,为此美国公司专门派了一位官员来监督生产。来到韩国以后,他发现,这家玻璃厂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都是世界第一流的,生产的产品几乎完美无缺,他很满意,就没有刻意去挑剔什么,因为韩方自己的要求比美方还要严格。

一天,他无意当中来到生产车间,发现工人正从生产线上挑出一部分杯子放在旁边。他上去仔细看了一下,没有发现两种杯子有什么差别,就奇怪地问:“挑出来的杯子是干什么用的?”

“那是不合格的次品。”工人一边工作一边回答。

“可是我并没有发现它们和其他的杯子有什么不同啊!”美方官员不解地问。

“你自己看,这里多了一个小的气泡,这说明杯子在制造的过程中漏进了空气。”

“可是那并不影响使用啊!”

工人很自然地回答:“我们既然工作,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任何的缺点,哪怕是客户看不出来,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不允许的。”

“那么这些次品一般能卖多少钱?”

“10美分左右吧。”

当天晚上,这位美国官员给总部写信汇报道:“一个完全合乎我们的检验和使用标准、价值5美元的杯子,在这里却被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用几乎苛刻的标准挑选出来,只卖10美分。这样的员工堪称典范,这样的企业又有什么可以不信任的?我建议公司马上与该企业签订长期的供销合同,我也没有必要在这里了。”

任何一家想在竞争中取胜的公司都必须设法先使每个员工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同理,我们只有在工作中追求完美,你才能赢得老板的信任和器重,获得奖励和提升。

你工作的质量往往会决定你生活的质量。在工作中你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能允许自己只做到次好;能完成100%,就不能只完成99%。不论你的工资是高还是低,你都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杰出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平庸的工匠,应该永远带着热情和信心去工作。 任何人都有得到别人理解与帮助的需要,任何人也都常常会收到来自别人的请求,可是现实生活中,谁也无法做到有求必应。所以,35岁前学会怎样拒绝别人就显得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