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县城里,有一位老和尚,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开始扫地,从寺院扫到寺外,从大街扫到城外,一直扫出离城十几里。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小城里的年轻人,从小就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那些做了爷爷的,从小也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老和尚虽然很老很老了,就像一株古老的松树,不见它再抽枝发芽,可也不再见衰老。
有一天老和尚坐在蒲团上,安然圆寂了,可小城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活了多少岁。过了若干年,一位长者走过城外的一座小桥,见桥石上镌着字,字迹大都磨损,老者仔细辨认,才知道石上镌着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传记。根据老和尚遗留的度牒记载推算,他享年137岁。
据说军阀孙传芳部队有一位将军在这小城扎营时,突然起意要放下屠刀,恳求老和尚收他为佛门弟子。这位将军丢下他的兵丁,拿着扫把,跟在老和尚的身后扫地。老和尚心中自是了然,向他唱了一首偈:
扫地扫地扫心地,
心地不扫空扫地。
人人都把心地扫,
世上无处不净地。
也许那些物欲太盛的人会讥笑这位老和尚除了扫地,扫地,还是扫地,生活太平淡、太清苦、太寂寞、太没戏。其实这位老和尚就是在这与世无争的生活中,给小城扫出了一片净土,为自己扫出了心中的清净,扫出了137岁高寿,扫出了一生的平淡美。
人生绝不仅仅是一种作为生物的存活,它是一些莫测的变幻,也是一股不息的奔流。如果我们追求物质,那么我们所造就的东西将不会在世间留下任何痕迹,而用心造就的美,却并不会随我们的湮没而毁灭。我们的双手会枯萎,我们的肉体会消亡,然而我们所创造的真、善、美则将与时俱在,永存而不朽。
把你追求物质的脚步放慢,听那松间的风声,感觉那海洋起伏的呼吸,回答宇宙中所有美丽生命的呼唤。
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执迷不悟,任那欲望无休止地膨胀下去,以致让生命超载呢?人往往都是这样,只有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才会大彻大悟,才感到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芸芸众生,能坦然面对生命的少,能舍弃名利的更少,生活中不乏看重名利胜于生死者。人只有看透生死,才能看破名利的虚妄性。其实,生活未必都要轰轰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有的人认为,生命并不需要多姿多彩,只要宁静安详地过,这种人的生命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慢慢地流。“云霞青松作我伴,一壶浊酒清淡心”,这种意境不是也很宁静悠然,像清澈的溪流一样富有诗意吗?
生命在平淡中有平淡的美好,这是生活在急切中的人所渴求不到的。活得急切又如何呢?还不是一样要流向大海。只要有自己生活的境界,不见得要与别人共流。溪流虽小,载得动孩童的纸船;人生苦短,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生活始于平淡,归于平淡,而其中的热烈渴望或者痛心的失望其实是心灵的失落和迷茫。
面对生活,内心需要一份宁静
内心的平静是智慧的珍宝,它和智慧一样珍贵,比黄金更令人垂涎。拥有一颗宁静之心的人,比那些汲汲营营于赚钱谋生的人更能够体会生命的真谛。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追求内心的平静。冥想和静思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他们通过各种沉思冥想训练自己,让注意力在宇宙间漂浮,不被焦虑所困。伊斯华伦在他的书《征服心灵》中说:“在深沉的冥想中,我们的心灵是静止、宁静而澄静的。这是我们童稚时期的天真状态,借此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以及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常常静思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意识和思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因此离群索居。
静思并没有时间和地点的要求,散步时、开车时、购物时,你要做的也只是经常想一想自己在做什么,为了什么,价值何在?这种静思可以让你跳出成堆的文件和应酬,不会忘记自己。没有这种发自内心的体认自我,我们中的多数人就会在某些时候随波逐流,不考虑自己生活的目的。如果你仔细去回忆,你会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你无意识地约会、购物、应酬,以至换工作、搬家,你忙于处理一件接一件的事务却从来没有仔细想过它们的价值。如果你总是意识不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那么生活给你的只有永无止境的困惑和疲惫。
人们经常会问,通往简单生活的第一步是什么,答案取决于人们各自的生活方式。你可以从简化你的外部环境做起,例如,你可以先清除掉家里闲置而不用的物品,每次清理一个抽屉;推掉一半社会活动;着手使你的外部生活环境简单化。一旦你不需要为你外在生活而更多地操心,你便会有内在生活的更大空间。
另一种方法是,从调整你的内在生活做起。每天花点时间进行静思。这种练习能使你的精神活动放慢。一旦你放慢内在混乱状态的活动速度,你的外在生活自然也就慢下来了。如果你的外在生活被塞得满满的,如果你习惯于寻求外在的成就感,就很难使用这种方法。
不要成为私欲的奴隶
人,是欲望的动物,所以永远得不到满足,永远在为自己攫取着,最后终于沦为私欲的奴隶,把自己的心灵变成了地狱。而当一个人的人生走向终点时,他才会发现,人,是不会从他过多拥有的东西中得到乐趣的,而这些东西却总是以一种魔力引诱着人去追逐,失去理智也在所不惜。于是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带着这些东西走向了坟墓,悲哀而无奈。
印第安人酋长对他的臣民们说:“上帝给了每个人一杯水,于是,你从里面饮入了生活。”
生活确实就是一杯水,杯子的华丽与否显示不了一个人的贫与富。但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对任何人都一样,接下来你有权力加盐,加糖,只要你喜欢。
这是你的生活权利,没有人能剥夺。
你有欲望,不停地往杯子里加水,或者加糖,但必须适可而止,因为杯子的容量有限。
啜饮的时候,你要慢慢地体味,因为你只有一杯水,水喝完了,杯子便空了。
生活当中,有多少人为了让自己的这杯水色香味俱佳而不停息地往里加着各种各样的作料,诸如,爱情、友情、金钱、喜、怒、哀、乐等,所以他们都感到活得非常“累”。然而,却有许多人都在自愿地承担着这种重量,各式各样的诱惑接踵而至,欲望的雪球越滚越大,最终这无法承受之重把每个人压垮,使整个社会陷入混乱。
有一只狐狸,看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枝上结满了诱人的葡萄。狐狸馋涎欲滴,它四处寻找进口,终于发现一个小洞,可是洞太小了,它的身体无法进入。于是,它在围墙外绝食六天,把自己饿瘦了,终于穿过了小洞,幸福地吃上了葡萄。可是后来它又发现,吃得饱饱的身体无法钻到围墙外,于是,又绝食六天,再次饿瘦了身体。结果,回到围墙外的狐狸仍旧是原来那只狐狸。
生活中,有多少人也像这只钻进钻出的狐狸,为了自己心中的“葡萄”透支着自己的身体与精力,最后终于因这串葡萄而失去了人生的整个田野。
在人的一生中,有些重量是你心甘情愿要承受的,比如,爱情、亲情;有些重量是你不得不承受的,比如,责任、义务;而有些重量则是你无论如何都不能承受的,比如,太过膨胀的欲望。欲望让你为了那些你根本不可能拥有的东西而痛苦不堪,让你失去了快乐、希望和本该拥有的幸福,让你不知不觉忽略了身边许多美好的事物。人活着应该让别人因为你活着而得到益处,而不是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每当你往欲望的篓子里多扔一块小石子,你的脊背就不得不因此弯曲一次,最终欲望的重量让你只能匍匐于地,过完庸俗的甚至可鄙的一生,欲望就成了你唯一能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
享受此刻
现代人总觉得自己的生活疲惫忙碌,而无暇享受此刻美好的生活,是因为我们总是担心时间不够,就像我们总是觉得钱不够一样。学习停下脚步,享受已经拥有的时间、金钱与爱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课。
释迦牟尼在没有成佛之前,经历过很多次的磨炼和苦修,从中领悟了许多人生的智慧和真谛。
有一天,释迦牟尼要进行一次长途的跋涉,他因为急于到达目的地,便无视于路程的遥远和艰苦,只是努力地赶路。
长途漫漫,释迦牟尼累得精疲力竭,终于,眼看就要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了,释迦牟尼松了口气。就在他心情放轻松的同时,他感觉到自己的脚下有一颗小石子磨得双脚很不舒服。
那颗石子很小,小到让人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其实,在释迦牟尼刚开始赶路不久时,他就已经清楚地感觉到那颗小石子在鞋子里,不断地刺痛着脚底,让他觉得不舒服。
然而,释迦牟尼一心忙着赶路,也不想浪费时间脱下鞋子,索性便把那颗小石子当作一种修行,不去理会。
直到这时,他才停下急切的脚步,心想着:既然目的地已经快要抵达了,而又还有一些余暇,干脆就在山路上把鞋子脱下来,把脚下的小石子从鞋子里倒出来,让自己轻松一下吧!
就在释迦牟尼低头弯腰准备脱鞋的时候,他的眼睛不自觉地瞄向沿路的水光山色,竟然发现它是如此的美丽。当下,他领悟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自己这一路走来,如此匆忙,心思意念竟然只专注在目的地上,甚至完全没有发现四周景色的优美。
释迦牟尼把鞋子脱下,然后将那颗小石子拿在手中,不禁赞叹着说:“小石头啊!真想不到,这一路走来,你不断地刺痛我的脚掌心,原来是要提醒我,慢点儿走,注意生命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啊!”
如果天上的星辰一生只出现一次,那么每个人一定都会出去仰望,而且看过的人一定都会大谈这次经验的庄严和壮观。传媒一定提前就大做宣传,而事后许久还要大赞其美。星辰果真只出现一次,我们一定不愿错过星辰之美,不幸的是它们每晚都闪亮,所以我们好几个月都不去抬头望一眼天空。
正如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不会欣赏每日的生活是我们最大的悲哀。其实我们不必费心地四处寻找,美本来就是随处可见的。
可惜的是,生活中的此时此地总是被忽略,我们无意中预支了“此刻的生活”。
要充分享受你的生活,就一定要学会放慢脚步,让自己停留在一个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现在的地方。当你停止疲于奔命时,你会发现生命中未被发掘出来的美;当生活在欲求永无止境的状态时,我们永远都无法体会生活的简约之美。 赞美是人与人交往的一流台词,赞美的话最能“笼络人心”,你肯定别人的时候,也就得到了别人的肯定。灵活做人,就要真诚地去赞美你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