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一堂哲学课
445500000016

第16章 哲学与做事:真正的美丽源自善良 (2)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苏格拉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很明显的道理。道德并不是墨守成规的,也并无绝对的界限。人们很难把握住它的尺度,因为它会根据时机、地点和事情性质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人们在遵守某一方面道德时,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就好比真诚这种品质,你对有些人真诚,对有些人,例如小人、坏人就必须运用谎言来欺骗他们以自保;又或者当有些事情不利于你时,真诚更容易让你陷入困境,此时诚恳便不可取了。

从前,有一个爱说大实话的人,什么事情他都照实说,所以,不管到哪儿,他总是被人赶走。这样,他变得一贫如洗,无处栖身。最后,他来到一座修道院,指望着能被收容。修道院长见过他,问明了原因以后,认为应该尊重那些“热爱真理,说实话”的人,于是把他留在修道院里安顿下来。

修道院里有几头牲畜,已经不中用了,修道院长想把它们卖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人到集市去,怕他们把卖牲口的钱私藏腰包。于是,他就叫这个人把两头驴和一头骡子牵到集市上去卖。

这人在买主面前只讲实话,说:“尾巴断了的这头驴很懒,喜欢躺在稀泥里,有一次,长工们想把它从泥里拽起来,一用劲,拽断了尾巴;这头秃驴特别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们就抽它,因为抽得太多,毛都秃了;这头骡子呢,是又老又瘸。如果干得了活儿,修道院长干吗要把它们卖掉啊?”

结果买主们听了这些话就走了。这些话在集市上一传开,谁也不来买这些牲口了。于是,这人到晚上又把它们赶回了修道院。

院长问是怎么回事,这个人将他在集市上的话说了一遍。修道院长发着火对这人说:“朋友,那些把你赶走的人是对的,不应该留你这样的人。我虽然喜欢实话,可是,我不喜欢那些跟我的腰包作对的实话!所以,老兄,你滚吧,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去吧!”

就这样,这人又被赶走了。

其实,故事中“诚实人”的遭遇并不是偶然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我们必须意识到,人们实际上怎样生活和人们应当怎样生活有很大的距离。如果一个人为了他应该做的而放弃了一般人所做的事情,那么他就不是在保存自己,而是在毁灭自己。所以,遵守一些道德的时候,如果于己于人都有益处便要遵守,如果毫无意义,甚至会损害到更多的人,抱守原则、信奉永恒的道德就不可取。

心中只有锁,无其他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儒学经典中一再强调“言而有信”。“信”确实是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的底线。“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起码的道德修养。为人以诚,待人以信,不但是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要求,也应该是社会的规范。今天,诚信已经是社会生活对人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可的前提条件。

有位老锁匠想把自己的技艺传给两个年轻的徒弟。但两个人中只能有一个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分别放在两间房子里。老锁匠告诉这两个徒弟:“你们谁打开保险柜用的时间最短,谁就是我的传人。”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5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则用了10分钟,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老锁匠问这两个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抢先说:“师傅,里面放了好多钱,都是百元大票。”

师傅看了看二徒弟,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您只让我打开锁,我没注意里面有什么。”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继承人。众人不解,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的衣钵传人不仅是一个高超的锁匠,而且要求他能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杂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

听了老锁匠的话,大徒弟的脸红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做老锁匠的传人更要有十分高的职业道德。老锁匠很明白这一点,作为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否则稍有私念就会自己害了自己。

人因诚信而立,做人不仅要诚信对人,也要诚信对己。诚信是一轮万众瞩目的圆月,唯有与莽莽苍穹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高山之巅的纯净水源,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伪,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一次,年轻的格利戈来到乡间的森林里散步,正巧遇到了一个挎着小篮子采集鲜花和野果的8岁小姑娘达格妮。他们很快认识了,并且成了好朋友。音乐家心里具有对生活的爱,他敏锐地听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音响。

与小姑娘分手时,格利戈抱歉地对小姑娘说,他现在没有礼物可以送给她,但是他答应要送给她一件礼物,并且说这将是一件很好的礼物,只是这件礼物要等到10年以后才能送给她。这使小姑娘达格妮迷惘而又感激。

10年之后,达格妮已经是18岁的少女了。这位美丽的守林人的女儿,第一次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了祖国的首都奥斯陆,并且第一次走进了一个正在举办露天音乐会的公园里。

突然,她听到了报幕员向观众报告:“下一个节目,是我们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利戈的最得意作品《献给守林人哈格勒普·彼得逊的女儿达格妮·彼得逊,当她年满18岁的时候》。”顿时,她感到全身沸腾了。

达格妮不敢相信这份珍贵的作品属于她,乐曲唤起了她的记忆,往事历历在目。

音乐家爱德华·格利戈信守了10年前的诺言,用一种奇特的方式,将最美好的礼物送给了长大成人的达格妮。

在生活中,当我们对一件事进行许诺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地对待,因为诺言价值千金,无论对任何人都是一样。一个人一旦做出了郑重的承诺,就应该想方设法地实现它,而不应寻找任何借口来为自己推脱。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自己做过的承诺,违背承诺只会让自己更加被动,从此失去信誉。

承诺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做人准则。当诺言兑现时,别人会因为这实现的承诺而感到高兴,而自己也会因此收获一笔丰厚的诚信财产。

做好事贵在诚与真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

——【德】康德

哲学不仅尝试解释自然界的存在,还尝试解释人行为的标准,研究人的道德领域的哲学被称为道德哲学。

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是“善”,然而什么是“善”在哲学领域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定义。而与此相关的另外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行为是善的”就更加不好回答。在著名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看来,善有一种绝对的价值,即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的良善之举本身就是善,而不是为了谋求其他的好处。

例如,一个人向穷人施舍钱财,他内心所想的就是为了扶危济困,别无所求,那么就达到了真正的善;如果他内心另有所图,想要得到别人的夸赞、感激、换得自己利益上的好处回报等等,这就不是真正的行善了。

老子有言“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道德觉悟较低下的人,做了好事,总觉得自己有了道德,还抱着德誉功名的追求。这种追求,其实与道德自身的绝对价值毫不相关,并使自己行为的道德价值大打折扣。

中国是一个尚佛的国度,佛在中国有特殊的含义,收到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的普遍尊重。

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信奉佛教一位皇帝。他一生活了86岁,在位47年,汤用彤先生评级他“几可谓以佛法治国”。在他统治期间,佛教几乎被抬至国教的高度。他不但修造了大量佛寺、佛像,而且还翻译和撰写了大量佛教著作,亲自召集佛法大会讲经说法。最为显著的一例是他曾3次舍身同泰寺。他的大臣们“前后用赎身钱至三亿万”才总算把他赎回。而据统计:梁代佛教最兴盛时佛寺多达2846所,僧尼82700余人。所以杜牧有《江南春》叹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梁武帝自己看来,古往今来想他这样尊崇佛教的皇帝可谓绝无仅有,心中以为自己很有“功德”了,即是“下德不失德”。他甚至为了自己的“功德”而置天下于不顾,为了获得“赎身钱”而不断出家。有一天他向达摩祖师请教自己的德行如何?结果被达摩祖师坚决地否定:“你做佛事,心有所求一己之功德,其实毫无功德可言。”

梁武帝无言以对。

梁武帝认为自己为佛寺带来了很多的财富因而有很大的“功德”。他没有认识到,真正的道德价值,正在于“上德不德”,自己行善只为善,并无别的美誉之求,甚至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道德可言。不以德自居的人,恰是最有德的“上德者”;以为自己有功德在身的人,恰是无德或“下德者”。

道德行为的评价并不在于它造成了怎样的后果,而在于它本身的出发点。诚心礼佛,即使不献一金一银也是有德的,假意侍佛,不管带来多少财宝都是无功德的。不违己愿,只依照自己的道德良知行动,不媚俗,不屈膝,不因任何别的诱惑、压力改变良心,自己就是做了自己的主人,才是真正的自由。

对他人诚信,就是善待自己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德】海涅

诚实无欺者看似单纯,常会被自作聪明者嘲笑,但一个言行诚实的人,有正义公理作为后盾,所以能够毫不畏缩地面对世界。一个行为上充满欺骗的人,在真理面前会无所遁形,因为他常常连自己的那一关都过不了。

诚实无欺是一种美德,它令人焕发出坦荡从容的气度,绽放人格的光彩。自古以来,它始终是人性之美的根本所在。可以说,这种品格是成功者首先要具备的,它历来被伟人们所尊崇。

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在年轻时就是个诚实无欺的人。林肯当小职员时,诚实而勤快。一天,一位妇女来商店买了一些小物品,结算的结果是应付2美元6.25美分。

付完款后,那位妇女高高兴兴地走了。但是林肯对自己的计算结果感到没有把握,于是又算了一遍,结果让他大吃一惊,他发现各种款额加起来后应该是2美元。

“我让她多付了6.25美分。”林肯不安地想。

钱不多,许多店员不会把它当回事,但是林肯决定负起责任。

“必须把多收的钱还回去。”他决定。

如果那位女顾客就住在附近,把钱还给她轻而易举,但她住在两三英里之外的地方,这并没有动摇林肯的决心。天已经黑了,他锁好店门,步行来到那位女顾客的住处。到达后,他把事情讲述了一遍,将多收的钱如数奉还,然后心满意足地回了家。

真诚而无欺的人,首先做到的是不自欺,然后才是不欺人。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使自身获得轻松快乐,也值得他人信赖。正是这样的为人方式,使林肯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崇敬。一个过于正直的人常常因为过于耿直而失去友谊,有时因为得罪他人而使自己失去权力或利益,所以很多人宁愿不要正直这种品德。所谓的聪明人总是巧言令色,欺骗那些相信他的人,而真正的诚实无欺者总是把欺骗看成一种背信弃义,情愿做光明磊落的刚正不阿者,而不愿做所谓的聪明人,所以他们总是和真理站在一起。如果他们和别人有意见分歧,这不是因为他们变化无常,而是因为别人抛弃了真理。

阿瑟·项伯拉托里是一家大型航运公司的董事长。他10岁那年的夏天,正值经济大萧条的1935年,他开着一辆密封式运货小卡车,每天向100多家商店送特制食品。在炎热的天气里,干几个小时的报酬只是一块腊肉三明治、一瓶饮料和50美分的现金。但由于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所以他认为辛苦一些也是正常的。

在不送货的日子里,他便到一家偏僻的糖果店干活。一次扫地时,他看见桌子下有15美分,便捡起来交给店主。店主拍拍他的肩膀说,自己是有意将钱扔在那儿的,要试试他是否诚实。阿瑟·项伯拉托里在整个高中阶段都为这位老板干活。诚实让他保住了当时非常难找的那份工作,也正是诚实成为他后来创办企业且兴旺发达的关键。

高尚的人并不因别人是何等人而忘记自己应当做怎样的人。在他们看来,不欺骗、不造作,才会让自己得到信任。要相信,面对一个绝不为个人利益放弃诚实的人,人人都会真诚接纳他,愿意和他交往,并真心地在他困难或创业时期,助他一臂之力,所以,对他人诚信就是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