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一堂哲学课
445500000034

第34章 哲学与幸福:肉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 (1)

希腊哲学家克里安德,在八十高龄时依然非常健康。

有人问他:“谁是世上最富有的人!”

克里安德斩钉截铁地说:“知足的人。”

幸福没有标准

没有一个人是幸福的,除非他相信自己是幸福的。

——【古罗马】普布利留斯

古代希腊人对人生的理解,主要采取幸福论的看法。事实上,追求幸福在任何时代都是每一个人所盼望的,但是当我们在讨论什么是幸福的时候,必须考虑两种现象。首先,不同的人会以不同的东西为幸福,有些人追求金钱、权力、地位,但也有些人追求荣誉、友谊、爱情。其次,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或情况下也会对幸福的看法产生差异。譬如,你今天生病了,就会认为拥有健康是最幸福的事,但病好了之后,恐怕会忘了健康是最幸福的,反而认为其他东西最重要。由此看来,当我们讨论人生的目的的时候,不能只模糊回答说“追求幸福”,还要进一步去讨论:什么是幸福。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幸福定出了两项标准:积极的活动与免于灾祸。所谓积极的活动,是指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要积极地努力实践自身的本质,将潜能充分发挥,达到最高的实现。所谓免于灾祸,就是要躲避灾祸同时不要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影响心情,带来痛苦。

关于人如何活动这一问题,亚里士多德先将人与动物的活动加以区别,在人的活动中,凡是与动物相同的活动,都与人的幸福无关,因此,凡属于生长、繁殖或感觉的活动,都与人的幸福无关,都不是会带来幸福的活动,只有人所特有的活动才有带来幸福的可能。幸福必须要免于灾祸,否则只要带来任何痛苦,都不配称为幸福。

这点在亚里士多德的前辈、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赫拉克利特是一位富传奇色彩的哲学家。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他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做皇帝,并且自己也不喜欢做皇帝的感觉,于是便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研究他心爱的自然和哲学。

据说,当时显赫于世的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写信邀请赫拉克利特去波斯宫廷教导希腊文化,被他傲慢地拒绝了。他说:“世人都活着,但是对真理与正义却是陌生的。由于可恶的愚昧,他们保持着无节制的和虚妄的意见。而我,由于已遗忘了一切罪恶,遗弃了跟随我的无度的嫉妒和身居高位的傲慢,我将不去波斯。我将满足我的卑微并保持我的一贯的意志。”

他整天和小孩玩骰子。他对围观的人说:“你们这般无赖,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难道这不比你们参加的政治活动更好吗?”

同时,赫拉克利特显然是一个有严重精神洁癖的人。他虽然鄙弃了贵族的地位和生活,骨子里却是一个贵族主义者。不过,他心目中的贵族完全是精神意义上的。在他看来,区分人的高贵和卑贱的唯一界限是精神,是精神上的优秀或平庸。他明确宣布,一个优秀的人抵得上一万人。他还明确宣布,多数人是坏的,只有极少数人是好的。他所说的优劣好坏仅指灵魂,与身份无关。“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相比也是丑陋的。”我从这句话中听出的意思是:那些没有灵魂的家伙,不管在社会上多么风光,仍是一副丑相。”赫拉克利特希望从精神的崇高中获得幸福。

这样看来,赫拉克利特是符合亚里士多德幸福标准的人,他放弃了自己不喜欢的王位,避免了不必要的灾祸;同时又专注于精神的研究,积极地活动希望从中获得幸福。在上述两项标准之下,到底什么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借着其积极性,可以使人免于灾祸、获得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那就是理性活动。所谓理性或明智,就是亚里士多德智慧之学的工具,借由理性,不但可看出人类所应实现的自我本质,更可察觉祸福之所系。

幸福与勤勉造福有关

幸福不像成熟的果子,仅仅靠着幸运环境的作用就能掉进你的嘴里。

——【英】罗素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当人可以毫不费力地得到他所希望的东西时,单是生活中努力的缺乏就必然使他失去了获得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大人不化,君子务实”,只要务实兴利,不务浮言虚名,方能致福于人,有福于己;而治国者只有做到正德、利用、厚生,才是万民之福,幸福总是与“造福”的艰辛与勤勉相关。毕竟天道酬勤,对幸福而言,它永远只青睐那些行动大于思想的人。

勤勉和成功互为表里,常常有很多人因为勤勉而成功,却很少人发现因懒惰而成功的人。虽然勤劳并不一定能获得成功,但无论如何,人们都要辛勤工作,因为这是获得成功的最基本条件。远古人取火,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摩擦木头或石头;要吃果实,就要爬到很高的树上去摘。在犹太人心中,成功的背后定有辛苦。

范仲淹幼年丧父,随母亲改嫁后,家境清寒,但志操高洁,力学不辍。他求学时“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冰沃面;食不给,至于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时,整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看皇帝,唯有范仲淹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有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他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他的书了。果然,第二年他就得中进士,见到了皇帝。

俄国作家冈察洛夫曾塑造过一个奥勃洛摩夫的形象:他“胸怀大志”,也颇有才气,常常“突然产生一个思想,像大海里的波涛似的在他头脑中起伏奔腾。随后发展成为一种企图,使他的血液沸腾,筋肉蠕动,血脉膨胀。于是,企图又变成志向。他受到精神力量的激动,一分钟内迅速地改变了两三次姿势……”可是,从早上到黄昏,他只是躺在床上,整整一天什么事情也没做。这就是俄罗斯文学画廊中著名的“多余的人”的形象。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只要想做,就立刻去做”,是明智之人共同的行为准则。

宋代有一位著名的大慧禅师,门下有位弟子道谦,参禅多年,却始终无法开悟。

一天晚上,道谦诚恳地向师兄宗元诉说自己不能悟道的苦恼,并且请求宗元帮忙。宗元说:“我能帮你的,当然乐意之至,不过有三件事我无能为力,你必须自己去做!”

道谦连忙问:“是哪三件?”

宗元说:“当你肚饿口渴时,我的饮食不能填饱你的肚子,我不能帮你吃喝,你必须自己饮食;当你想大小便时,你必须亲自解决,我一点也帮不上忙;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除了你自己之外,谁也不能驮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道谦大悟,因为他感到了自我的力量,也决定善用自己的力量。

生活中,很多事情如果不是自己想追求、自己想得到,根本不能激发任何动力,以意兴阑珊的态度去面对,别想成功会从天上掉下来。别只是羡慕别人外在的光鲜亮丽,却忽略了他们背后努力打下的根基。想要获得成功,就得动手去学,动手去做;有开始,才有后来,这是不变的道理。

只有付出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正像我们无权只享受财富而不创造财富一样,我们也无权只享受幸福而不创造幸福。

——【英】肖伯纳

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一个是淡水,里面有鱼,名为伽里里海。从山脉流下来的约旦河带着飞溅的浪花,成就了这个海。它在阳光下歌唱,人们在周围盖房子,鸟类在茂密的枝叶间筑巢,每种生物都因它而幸福。约旦河向南流入另一个海。这里没有鱼的欢跃,没有树叶,没有鸟类的歌唱,也没有儿童的欢笑。除非事情紧急,旅行者总是选择别的路径。这里水面空气凝重,没有哪种动物愿意在此饮水。这两个海彼此相邻,却又如此不同,不是因为约旦河,它将同样的淡水注入。不是因为土壤,也不是因为周边的国家。区别在于:伽里里海接受约旦河,但绝不把持不放,每流入一滴水,就有另一滴水流出,接受与给予同在。另一个海则精明厉害,它吝啬地收藏每一笔收入,绝不向慷慨的冲动让步,每一滴水它都只进不出。

伽里里海乐善好施,生气勃勃。另外那个则从不付出,它就是死海。生活就是这样,当我们为别人付出的时候,我们会因此找到自己的价值,获得幸福感,人生也会因此而升华。付出虽是将生命中的某些东西拿出来给予,可得到的是生命的延长和增值。若想获得持久的幸福,不要一味地索取,而是要懂得付出,只有懂得付出的人,才会更加珍惜获得的幸福。

付出的种类很多,方式也各不相同。有一种付出是对世界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正是这种对人生的态度,决定了我们一生是否幸福。在太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为自己而付出。付出我们的汗水和辛劳来换取我们所应得的回报,但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另外一种付出——为别人付出。同时,获得自己所需的财富和精神上的满足。

黄牛看见狐狸在树下呜呜地哭,问它为什么悲伤。

狐狸抹了一把眼泪,说:“人家都有三朋四友,唯独我孤零零的,心里难受哇……”

黄牛问:“花猫不是你的朋友吗?”

狐狸叹了口气,说:“花猫与我交友一载,没请过我一次客,这算什么朋友?我早跟它散伙了。”

黄牛问:“山羊不是你的朋友吗?”

狐狸摇摇头,说:“山羊与我结拜半年,从未给过我一分钱的好处,还有啥朋友味?我早跟它断绝来往了。”

黄牛长叹了一声,问:“听说你曾经跟大黑猪的关系还可以。”

狐狸气得直跺脚,说:“我早把它给踢了!你想想,大黑猪能帮我什么忙?当初我根本就不该认识那个蠢家伙。”

黄牛戏谑地一笑,调侃地说:“狐狸先生,我送你一样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