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影响孩子的一生
446000000005

第5章 母亲的“品质”左右孩子的一生 (3)

母亲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母亲就会养育什么样的孩子。当上帝决定你成为一个女人的时候,也就授予你创造人养育人的职责,与此同时还要求你是一个身心健康,精神面貌良好的女性。这是作为一个母亲必备的特质,只有这样的女性才能称得上是完美的,才能圆满完成生育并养育孩子的工作。

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养不教,父之过”

我们做母亲的是不是要转变“养不教,父之过”的观念,再也不能当“甩手将军”,将养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丈夫或者是自己的家人。

“养不教,父之过”是在以男权为主的传统教育中的家教观念,在以父亲为主的传统家庭中,教育子女的责任自然而然就落在了父亲的身上。所以在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素来有“严父”、“慈父”之称。这样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认同。在中国历史上有数不清的父教经典。

历史上有很多的皇帝都是慈父的典型代表,如唐太宗“遇物则诲”的教育和康熙言传身教的教育法历来被人称道。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太子李承乾是法定的皇帝接班人。李世民深知,太子的德行、治国的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荣辱、生死存亡。因此,他非常重视对太子进行教育,而且讲究教育方式方法。

有一次,李世民对身边的侍臣说:“我教育太子的方法是‘遇物则诲’。”侍臣不大明白,他就对此作了解释。

他说,我和太子一起吃饭时,我就对他说:“老百姓种庄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是能懂得这个道理,就会永远有饭吃。”

在和太子一起在大树底下乘凉时,我就对太子说:“木匠要把这大树的树干锯成平整的木板,就必须要依照绳墨去锯。作君主的只有虚心听取大臣们的进谏,才能做到圣明。”

唐太宗对太子进行这些治国安民的教育,不是空口说教,而是结合眼前从事的实际活动,从中引申出相应的道理,教育效果也很好。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虽是长久之业,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孩子的教育要放在日常生活中,唐太宗“遇物则诲”的教育方法是明智之举。

与唐太宗的“遇物则诲”的教育相比,康熙的言传身教更有说服力。康熙处处言传身教,为儿孙树立榜样。康熙常在畅春园办理政务,将太子的书房就设在自己理政之所的旁边,并取名“无逸斋”,顾名思义,不能偷懒的地方,警示太子下工夫学习。无逸斋外种满了五谷,康熙经常亲自侍弄,以教育太子一黍一粒来之不易。外出巡视,如果太子没有随行,也必须按时向他报告学习情况。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南巡,在江宁(南京)收到太子的请安折,得知已读完四书,非常高兴,当即赋诗送给太子。当时太子只有11岁,康熙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儿子的爱意和鼓励。

为培养皇子们的品德,康熙生活上很注意节俭,并以此教育皇子们:“虽贵为天子,而衣服不过适体,富有四海,而每日常膳,除赏赐外,所有肴馔,从不兼味。此非朕勉强为之,实由天性自然。汝等见朕如此俭德,其共勉之。”

与这些伟大的父亲们相比,母亲在传统家庭中只是重要配角,但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教育效果是最明显、教育方法最得体的却是母亲的教育,其范例个个动人:孟母为教育好三岁丧父的孟轲,“择邻而处”,“教子勿欺”,“断织教子”。她精心选择对孩子成长有利的环境,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诚实守信,愤断织杼劝勉孩子立志苦学,终于使孟轲成为我国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春秋鲁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姜敬以亲自织麻教育身为高官的儿子,并写了《论劳逸》一文,被辑录进《国语》,自己成了有名的贤母,儿子也成了有名的治国大臣。春秋楚国子发将军的母亲,因训子与官兵同甘共苦而列《列女传》;明末清初杰出的启蒙思想家顾炎武,在他幼儿时期,后母王孝贞成了他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的启蒙老师,在她教授顾炎武“小学”与《四书》的同时,时常把古代民族英雄、忠烈志士的故事讲给他听。顾炎武一直认为他的思想品格的形成与他母亲的悉心教育分不开。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女性地位的改变,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大。随之“养不教,父之过”的观念也随之改变。这里的“父”不单单是指父亲,应该是家庭中的长辈,尤其是指“父母”。母亲的配角地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年代中,孩子的父亲为了自己的事业在外打拼,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这样作为现代女性就承担起了教育子女的责任。并且也出现很多母亲教子成功的精英,《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就是其中一位,韩国第一妈妈张炳惠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使得孩子卓越成才。

因此,我们做母亲的是不是要转变“养不教,父之过”的观念,再也不能当“甩手将军”,将养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丈夫或者是自己的家人?孩子在与父母一起的岁月,也是品行养成的重要时期,这段时间如果父亲疏于管教,母亲再“玩忽职守”,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将会是一大损失。如果妈妈在这个时候能把生活中的好习惯、好心态一步步教给孩子的话,这就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孩子的母亲要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负责,以自己的努力和耐心给孩子开启一个新的天地,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生活和成长。

关注留守儿童:没有什么工作比作母亲更有价值

奉劝那些光想要通过“实干”来教育孩子的母亲,你不是一个人在生活,孩子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如果孩子是不幸福的、不健康的,那你的人生又怎能完整呢?

有一条新闻披露,一个“留守儿童”给常年在外地打工的妈妈发短信:“我和弟弟一年到头都见不到你跟爸爸,没人跟我们说话,不知道找谁撒娇,在学校受了委屈也不知道说给谁听……我们哭了你们不知道,笑了你们也不知道,你们总是说你们很忙很忙,只有跟你们说我们死了,才会引起你们的注意。”

这条新闻再次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留守儿童这个弱势群体。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留守儿童问题成为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这是社会的一种悲哀,但是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外出打工挣钱到底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能让孩子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如果能想明白这一点的话,父母就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在孩子需要你们的时候留在孩子的身边。特别是母亲,要懂得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让童年的孩子不要生活在寒冷和阴暗中。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没有幸福童年的孩子会影响到他以后的发展,尤其是童年得不到母爱的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这中自卑将会伴随孩子一生。

与农村母亲相同的是城市母亲也面临着生存压力,她们也总是在马不停蹄地工作。总是在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在月亮的微光中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有时候一星期也跟孩子见不上一面,更别说养育孩子了。

还有一些女性为了争取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为了自己的事业拼命工作。将事业的成功作为衡量自己身价值的标准,完全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在他们的眼里事业和工作比孩子重要得多,总是拿更多物质的来补偿对孩子的爱。

女人人生的成败难道就由事业这一标杆来衡量?婚姻是否幸福、家庭是否和睦、孩子是否成才、人际关系是否融洽,这些也同样是衡量成功人生的重要指标。

有些母亲说,她不擅长讲道理,也不想跟孩子“废话”,只想自己做出样子来,让孩子看到榜样,跟着学习。这话是不错,父母的事业成功是会令孩子感到骄傲,但问题是,当这个母亲是根本不在乎孩子的人时,她事业的成败对孩子来说就没有多少意义了。不管怎样,母亲的角色都要求家长和孩子是一家人、相互关爱,如果各忙各的,何必住在一个屋檐下?

所以奉劝那些光想要通过“实干”来教育孩子的母亲,你不是一个人在生活,孩子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如果孩子是不幸福的、不健康的,那你的人生又怎能完整呢?何况教育孩子、关爱孩子与事业发展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钟彬娴最能说明这一点。

钟彬娴女士是美国雅芳公司成立117年以来所产生的第一位女性“一把手”,连续6次荣获“全美50位最有影响力的商界女性”之一。她一向都把教育孩子跟自己的事业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天钟彬娴接到两份不同的邀请,一份是发自白宫,美国总统布什要召见她;一份是来自学校,去陪自己的女儿参加一场比赛。面对两个都很重要但又不能同时去参加的邀请,钟女士没有多加考虑,她毅然地放弃了前者,选择了后者。

媒体问她为什么选择到学校去陪伴女儿参加活动,钟女士的解释是:今日不去见总统,今后还有的是机会。而对于女儿来说,什么时候都不能让她失望,不能让女儿为此事而抱怨自己,那样就会使自己后悔一辈子。这就是一位西方工商界成功女性对待子女的态度和做法,不仅看重自己的事业,而且看重自己的家庭,看重自己的子女,尽力追求事业的发展与家庭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