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犯罪心理学
447600000008

第8章 借一双慧眼看清自己—犯罪人的个人特质 (2)

除了其他因素的作用,致使马加爵产生犯罪心理的主要的、直接的主体因素是他的不良性格,即性格中的过分自尊与过分自卑的成分。过分自尊的表现之一就是极端的自我中心,一切皆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半径画圆。从马加爵的往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存在严重的自我中心倾向。一次当他与奶奶在看电视时发生冲突后,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好痛恨奶奶,恨死了,恨死了!”满页上写着“恨老人”,而且写了两天。马加爵这种躲在自我中心小圈子里的人,永远都会感到自己的利益没有得到满足,埋怨、委屈自然会充满心头。过分自尊的人总是需要别人处处维护他的自尊,当自己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自卑便产生了。一般来讲,自尊越强的人自卑感也越强。过分的自尊与自卑,让马加爵特别在乎、特别敏感外界对他的评价。别人不经意的话语甚至是玩笑,在他看来则是对他的嘲笑与讽刺,成为伤害他的“利剑”。从马加爵的大学生活中频繁地与同学间发生摩擦的情况来看,他所受到的这种“伤害”是经常持久的,因此,因“伤害”而转化的仇恨情绪一次次积聚起来了,他的犯罪心理也在不知不觉中膨胀了。

案发前几日的一天,马加爵与同学邵某因打牌发生纠纷,邵怀疑马出牌作弊,两人当众争执。期间,邵某说:“没想到你连玩牌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XX过生日都不请你……”邵某的这句话对内心极自尊又极自卑的马加爵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他长期以来努力维系而且深深依赖的社交体系骤然崩溃。因为,邵是他自认为在班上唯一的知心朋友,两人同是广西老乡,两人同是农村学生,平时又常在一起玩耍。原本同类,同归属于一个群体的人这时抛弃了他,马加爵顿时感到自己的无助、失落,一种强烈的被遗弃感产生了。他深深地感受到“我觉得我太失败了”。他再也忍不住平时积聚的怨恨,他需要发泄。这时,他的犯罪心理极度恶化,形成了强烈的犯罪动机并推动凶残的犯罪行为的实施。

因为马加爵家境较为贫穷,所以很多人说是贫穷促使马加爵犯罪。事实上,当你了解马加爵真正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答案并非如此。马加爵的情感强烈细腻,他对人生和生命充满疑问。这种疑问从他中学时代就已出现,从那时起直到他杀人那一天,没有人真正给过分析和解答。这其中一大重要原因是他性格内向,含而不露,别人很难探测到他心中所想更难走进他的内心。

马加爵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是成就一番事业。他觉得人活着最重要的三件事:第一是快乐,第二是亲情,第三是钱。他把钱放在第三位,这就从某种意义上证明贫困不是他的主要犯罪动机,他把亲情放在第二位还是说明他认可亲情的重要性的。

马加爵自小形成的内倾型的性格,这是其所处的环境造成的,这不是他犯罪心理的原因,也不能简单定义为是影响其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我们只能说,无法拥有正确得体的自我感受,无法将自己恰当地融入社会的大环境中,却又过分自尊和过分自卑,这样极端又跳跃的性格特征是他最终害人害己的直接因素。

知识链接

马加爵是内倾型的性格,那么什么是内倾型性格呢?根据心理学家艾森克的分析,内倾型性格主要有以下特点:

1.性格孤僻,内省,生活有规律;

2.安静,不善交际。

3.很重视道德标准,但有些悲观;

4.对书的爱好甚于对人的交往,除亲密朋友外,对人总是冷漠,保持一定的距离;

5.倾向于事先计划,三思而后行,严格控制自己感情,很少有攻击行为;

需要强调的是,内倾型性格有它的优点和缺点,而它与犯罪心理的产生没有什么直接的必然联系。

第一章 发酵的培养液和它的寻找者——犯罪心理的成因和发展变化

投毒案带来的启示——心理的失衡源自生理不足

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地球上的国度便无法存在。有些人必须自由,有些人必须不自由,有些人是统治者,有些人是被统治者。

——马丁·路德

一名女犯罪人的自白:

我从小生活在小乡村,家里有三个哥哥,两个妹妹。因为我的母亲精神失常,所以我从未得到过母爱,酗酒成性的父亲也从未给予过我父爱。小时候脸部不慎烧伤留下了永久的疤痕,这使得我很一直很自卑,我只有用拼命读书来获得尊严。但小学三年级时,家里因为经济困难,为了让几个哥哥上初中,我和两个妹妹被迫退学了。我心里很不甘心,为什么哥哥们就能上学,身为女娃的我就不行,明明我的成绩比他们好。

虽然心有不甘,可是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事实了,后来哥哥们陆续娶亲,我与妹妹们也嫁人了。由于脸上有缺陷,哥哥们主张我嫁给隔壁患有癫痫病的吴某,说是在他们身边我才不会被人欺负。我根本不信他们假惺惺的话,他们是想就近看我的笑话。我恨死他们了。

一次,吴某进城偶然间买了张彩票,中了2万元奖。这让我们家的经济情况大大改善了,还盖了三间新瓦房。我心想这回在哥哥嫂子面前我扬眉吐气了。没想到,两年后住在我家隔壁的大哥竟想盖二层楼了!那怎么行?要是大哥家的楼房高于我家,我家的 “好风水”就会被他占了去。我心里惦记着绝对不能让大哥家压住我家的运气。我让吴某去找大哥说不同意房子比我家高,谁知吴某是个“窝囊废”,说什么都是自家人不碍事。就这样,大哥家盖了楼,我心里恨哪!

两年后的一天,我在大哥家的玉米地里摘了几根玉米,嫂子竟在街上大骂偷玉米的贼。我想嫂子一定是故意的,自从她家盖了楼她就不可一世得很,在村子里跟个女皇帝似的。

新仇加旧恨,我知道再不给点颜色嫂子瞧瞧,她怕是还要嚣张,不把我放在眼里。于是我在大哥家的水缸里放了少量的毒药,谁知大哥一家人不过是上吐下泻了几天,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此后,只要嫂子让我不痛快我就投毒。

此时,正赶上农村麦收季节,我让父亲给我带几天孩子,父亲却说大哥的两个小儿子他都照看不顾来,没精力再给我看。我气疯了,买了一瓶毒药,全倒进了大哥家的凉茶壶里,中午时分大哥、嫂子从地里回来喝了凉茶便很快中毒身亡了……

从该案例看,这名女犯罪人童年时处于被动地位,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她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生理上的缺陷又使得她极度自卑,婚姻上的屈就令她看不到兄长们的好意,强烈的嫉妒心使他的心理完全扭曲了。她的内心在咆哮、在怒吼,终于房屋上的优势让她的心理稍稍平衡。可是,兄长家盖楼又激起了她心中的妒火和怒火,这时只需要一个导火索,就能寻找出她潜藏的犯罪因子。“偷玉米”事件应运而生,恼羞成怒的她终于伸出了魔掌——投毒。女犯罪人拘泥于一些琐事,整天处心积虑,睚眦必报,但身为女性,她清楚凭借自己的力量很难采用暴力性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故选择了投毒的犯罪方式。这不仅使她连连得手,而且使她养成了犯罪习惯。

我们知道,男女性别差异,造成男女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角色扮演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使男女在犯罪的主动性及犯罪类型和方式上表现出差异性。

一般来说,由于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男性在社会上往往扮演着“勇敢”、“冒险”、“主动”的角色,而女性在社会上多与“温柔’’、“顺从”等联系在一起。反映在犯罪及其行为上,男性更为主动,攻击性更强些,尤其是在团伙犯罪中,男性常常处于主动地位,女性则常处于被动地位。一些女性长期遭受家庭暴力侵犯,忍无可忍之下,泄愤犯罪;或参与团伙,以弥补自身智力和能力的不足。女性在实施犯罪时,往往都采用适合自身特点的犯罪方式和手段。事实上,在此案中,女性犯罪人并没有选择暴力手段,而是选择了相对“温和”的手段作案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大案追踪

南京汤山投毒案

陈正平,32岁,初中文化,南京市浦口区乌江镇商业村人,1992年曾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陈正平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经营“菊红”面食店期间,为琐事与汤山镇“正武”面食店业主陈宗武发生矛盾。陈正平见陈宗武面食店生意兴隆,遂怀恨在心,意图报复。2002年9月13日晚11时许,陈正平潜入“正武”面食店,将所携带的剧毒鼠药“毒鼠强”投放到该店食品原料内,造成300多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死亡42人。

汤山特大投毒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立即出动,经过78小时的侦查查证,迅速破获此案,抓获犯罪嫌疑人陈正平,南京市检察院及时批捕,依法向南京市中级法院提起公诉。南京市中级法院经公开审理,于9月30日作出一审判决,依法判处被告人陈正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此案的犯罪人陈正平为琐事纠纷意图报复犯罪,并最终有了犯罪事实,这属于主动犯罪,虽然没有采取暴力,但认知能力低下,不能明晰事物,倒错的认识观念令他走向了极端,其投毒伤人犯罪情节恶劣,理应受到严惩。

虚荣着,偷窃着——迷失的心理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动机与行为之间,总有阴影徘徊。

——托马斯·艾略特

许多在校学生犯罪的原因之一就是认识上的错误。比如几年前发生在安徽某县的一起中学生杀同班同学的杀人分尸案中,犯罪人在分尸后大言不惭地说,“我杀他是为了反腐败”,因为被杀者的父亲是当地一个镇的书记。这样的犯罪人的意志一般都具两极性,即一方面表现为追求崇高的英雄主义,目标坚定,哪怕以身试法也要实行犯罪行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意志顽强,行为主动,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另一方面表现积极向上的欲望,只不过经不住错误认识的误导、内心欲望的纠缠和“英雄”犯罪的诱惑。

其实这样的人已经心理迷失,他们对社会敌视,喜欢钻牛角尖,习惯于片面地分析问题、夸大社会的阴暗面,对集体漠不关心,自制力缺乏,放纵、任性、固执以及严重的对立情绪或严重的情绪不稳定等。而这些都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息息相关。

林某,一所重点大学的本科生。他出生在一个较为贫穷的家庭,老实的父母亲靠家里的几亩地供他和妹妹上学。林某很孝顺,很勤奋,学习成绩也不错,从不浪费一分钱。上大学申请了助学贷款,平时还通过勤工俭学来补贴家里和资助妹妹上学。

上大二那年,林某交了一个女朋友陈某,他们两人是同乡,陈某十分朴实,不像城里的姑娘那样追求物质享受,而且还是班里的优秀学生,学期末总能评上优秀。林某和陈某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精神上互相支持,陈某的善解人意使林某感到很幸运同时也渐感压力和惭愧,心想:“她那么好,我却什么都不能给她。”可是,善良的陈某很能体谅林某的处境和家庭,从不主动要求什么,她对林某说:“没关系,你别想那么多,那些我都不在意,我在意的是你这个人。等我们毕业工作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