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决定一生的8种能力
448400000034

第34章 信息时代 创新为本—创新的能力 (1)

今日的世界并不是武力统治,而是创新支配。

——松下幸之助

认识创新能力

1关于创新

①创新的涵义

在这个日益多变的社会中,我们每天都在呼唤着创新,希望运用创新来改变人生,那么究竟什么是创新呢?

一个低收入的家庭定出一项计划,使孩子能进一流的大学,这就是创新。一个家庭设法将附近脏乱的街区变成邻近最美的地区,这也是创新。想法子简化资料的保存,或向“没有希望”的顾客推销,或让孩子做有意义的活动,或使员工真心喜爱他们的工作,或防止一场口角的发生,这些都是很实际的每天都会发生的创新实例。

什么叫创新?《伊索寓言》里的一个小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形象的解释:

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

穷人说:“求求你让我进去,我只想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而已。”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突然,这位穷人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

“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

“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于是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

当然,你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在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如果这个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那么他的下场肯定是被轰走。因此,伊索在故事结尾处总结道:“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

创新并不是天才的专利,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任何事情,只要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方法,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接着,我们来看看,怎样发展、加强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要相信能把事情做好,要有这种信念,才能使你的大脑运转,去寻求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方法。

当你相信某一件事不可能做到时,你的大脑就会为你找出种种做不到的理由。但是,当你相信——真正地相信,某一件事确实可以做到,你的大脑就会帮你找出能做到的各种方法。

人们为了取得对尚未认识的事物的认识,总要探索前人没有运用过的思维方法,寻找没有先例的办法和措施去分析认识事物,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和方法,用以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运用创新能力,提出一个又一个新的观念,形成一种又一种新的理论,做出一次又一次新的发明和创造,都将不断地增加人类的知识总量,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使人们去认识越来越多的事物,为人类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和“幸福乐园”的飞跃创造条件。

创新就是不满足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是努力探索客观世界中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规律,从而为人们的实践活动开辟新的领域,打开新局面。没有创新能力,没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人类的实践活动只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在创新中发展,在开拓中前进,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就必然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

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具有创新能力。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真正幸福。创新能力在实践中的成功,更可以使人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并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去积极从事创新,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更加巨大的成功,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创新已经不再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它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完全可以进行创新性的活动,都可以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生命的旅途中,新的追求、新的理想、新的目标会不断产生,在为新的事业奋斗中,实现了这些新的追求、理想、目标,就会产生新的幸福。人类的幸福是没有终点的,因为创新是永无止境的,人的事业目标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

②创新思维的六大特点

在认识了创新能力的主要内涵之后,我们来认识一下创新思维的主要特点。

①创新思维的求异性。创新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尤其是在创新的初期,其特征更为明显。所谓求异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客观事物间的不同性与特殊性,特别关注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之间的不一致性。这是一种怀疑的心理,即它常常表现为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和已有的权威结论持怀疑的、批判的态度,而不是盲从和轻信。创新思维的求异性,主要体现在发散性思维上。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从某一点开始,向四面八方做尽可能多地发散,即从所给的已知信息中产生更多的新的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式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

发散性思维不拘泥于常规,它充分发挥想像的能力,从多方面探求问题的答案。比如,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时,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设想出所有的或是尽可能多的可能性,然后再从中选择最好的一种。

发散性思维所追求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尽可能前所未有的和尽可能没有遗漏的设想、办法、方案、思路、解法和可能性等。另一方面,发散性思维可以从某个事物发散出去,得到与该事物有关联的所有东西。如“电”,到目前已有了电灯、电话、电视、电动机、电脑……所有这些,“电”是它们的发源地。

另外,创新思维的求异性,还可以通过侧向思维、平行思维及逆向思维等体现出来。总之创新思维要求我们摆脱习惯性思维,摆脱大家容易遵守的群体思维。

②创新思维的潜在性。创新思维是一种不自觉的、没有进入意识领域内的思维。这是与一般思维的不同之处,也是常常为人们所忽略的一个特点。事实上,潜在的创新思维(或潜意识)往往在解决许多复杂的问题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暂时潜在性的创新思维,需要一定的松弛才容易贯通和发生,因而娱乐与消遣常常是它的触发器。

③创新思维的敏锐洞察力。创新思维需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观察和接触客观事实,并不断地将事实与已知的知识(或假说)联系起来予以思考,科学地把事物之间的相似性、重复性及特异性加以比较,以尽量求得为以后的创造过程提供完全真实可靠的论据。因此,创新思维还特别留心意外的现象,通过意外现象的观察来探索未知领域的新线索,以导致创造发明或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④创新思维的丰富想像力。想像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特征,是一般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所难以比拟的。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却包括世界上的一切。”爱因斯坦本人即是从“如果一个人以光速追随一条光线运动”这一想像出发,最后建立了轰动世界的相对论。想像是人类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重要思维形式。可以说,没有想像就不会有创造。

⑤创新思维的活跃灵感。灵感是一种综合性的突发心理现象,是在创新思维与其他心理因素的协同活动中表露出来的最佳心理状态。处于灵感状态之中的创新思维,反映了人的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想像的骤然活跃、思维的特别敏锐和情绪的异常激昂。灵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一步,往往也是创新成功的关键一环,因而有人甚至把灵感的产生视为狭义的创新,这充分说明了灵感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与标志。

⑥创新思维表达的新颖性。创新思维的本质既然在于新颖,那么创新思维的表达也应该有这个特点,表达的新颖性可以反过来更好地反映创新思维的内容,从而加强新观点、新设想、新规划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妨碍创新思维发挥的最大敌人是墨守成规、思维僵化。心理学的实验表明:人在5岁的时候,创新能力达90%;在17岁的时候,创新能力达10%;20岁~45岁之间,创新能力只有5%。这说明创新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被逐渐压抑了。影响创新能力的最关键的问题是你的心态及观察问题的方法。当你消极不振时,你就会怀疑一切,从而武断地认为自己与创新无关,从而把自己的思维封闭起来。从自我压抑的阴影中走出来,是开拓你的创新思维的关键。而开拓创新思维正是培养超常发现力的关键。

2创新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了解了创新的内涵和特点,我们再来认识创新的意义,认识创新能力对于成功的价值。

创新是文明进化永恒的动力。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每一次重大创新的出现,都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为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而纸的发明,使知识不再为少数人所垄断,知识的迅速传播与普及使之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电脑与网络的发明与普及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历史的发展表明,哪一个民族或国家如果善于创新就发展迅速,就日益强大;如果因循守旧,就日渐衰落,在世界上就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民族与国家的经济竞争,实际上是创新能力和创新规模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素质,是一个国家永立世界之林的可靠保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20世纪,有两个国家就是依靠开发国民的创新能力而实现了本国经济的腾飞,这两个国家就是美国和日本。

美国在20世纪初还算不上世界强国,但在短短的40年间就超过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一直保持着世界超一流强国的地位至今不衰。其经济腾飞主要得益于以下两方面:

一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火生意和战后从战败国吸收来的一大批世界杰出的科学家、学者;二是对国民创新能力的开发。

193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创新工程训练班”,该班的巨大成功引起了全美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许多大中型企业的纷纷效仿。一时间“智力激励法”、“特性列举法”、“形态分析法”等创新技法,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美大地冒出来。旨在开发人的创新能力的“创新工程学”也因而在美国应运而生,并掀起了创新能力开发的热潮。十几个“创新学研究中心”,几十个“创新能力咨询公司”相继建立起来,几乎所有的大学、大公司和军政部门都开设了创新训练课程,创办创新能力开发训练班,建立创新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开发的专职机构,召开全国和世界性的创新能力开发学术会议。国民创新能力的开发,有力地促进了新科学、新技术、新产业在美国的兴起。通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如今,美国集中了世界上数量最多、最优秀的创新人才(从每年的诺贝尔奖即可略见一斑),形成了实力雄厚、优势明显的创新产业,并将这些创新成果很好地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使美国保持了大量的前沿科技研究的领先地位,执世界科技经济发展之牛耳。

日本也成功地进行了创新学的研究和全民创新能力的开发。

日本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引进西方创新学(包括成功学)成果。战后,随着创新学的引入,日本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创新学家,发明了一批适合本民族特点的创新技法,形成了自己的教材和创新理论体系。日本政府对创新能力的研究开发极为重视,拨专款成立了发明学会,创办了几十所星期日发明学校,制定了创新能力开发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创新能力的开发教育使日本在新的世界技术革命的进程中,获得了“后发优势”——通过技术引进,几乎掌握了世界过去半个世纪中发明和应用的全部先进工业技术,经过综合创新,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技术,并以先进技术和高质量产品争夺国际市场,仅用了短短30年的时间,就从战败的废墟上站立起来,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在把许多发达国家甩在身后的同时,又在技术开发研究方面与美国展开了竞争,甚至在一些方面已超过美国。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在谈到日本“起飞”的秘诀时说:

“日本土地狭小,资源短缺,靠什么在世界上立足呢?主要是靠开发国民的创新能力”,“日本在经济大国的背后,是一支拥有600万创新能力的大军。”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证明,创新能力是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没有创新能力的人,不可能开拓进取;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实现繁荣和持续发展;没有创新的时代,必将黯淡而平庸。

拿破仑·希尔认为:创新是一种力量,是幸福的源泉。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则把创新看做是“快乐的生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创新是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幸福是在创新中诞生的。他在《给儿子的信中》曾提到:“生活的最大乐趣寓于与艺术相似的创造性劳动之中,寓于高超的技艺之中。如果这个人热爱自己的事业,那么他一定会从他的事业中得到很多美好的事物,而生活快乐也就寓意于此。”种种论点都揭示了创新与幸福的内在联系,说明了创新是生活幸福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