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成功人生经典
448600000008

第8章 卡耐基论人生观 (7)

18往右上方稍斜的大字,可塑造出积极的形象

有人说:“由字可观人”,亦即从字可看出其人的个性与当时的心理状况等。据说某位著名的剧作家写稿时,一旦遇到打斗的场面,他的字就会变大,而且表现出一副跃跃欲动的姿态。

到了这种情形,我们就不能说字只是一般的记号而瞧不起他了,因为字可说是自我表现的最大重点,随时随地都可能运用得上。

一般而言,具有积极性格,并充满自信的人,其字体均以往右上方倾斜的大字较多。此外,笔划较强劲的字,也代表着其人的意志之强。而在和前述的剧作家同样的精神高昂时,就有往右上方倾斜的趋向。

反过来说,往右下方下垂的字或小字,就会给人虚弱之感,而写这种字的人,自己可能并没有感觉到,但在某些情况中就可能吃亏,故值得留意。或许有人会说:要改变长时间以来的习惯谈何容易呢?而明智的想法只有四个字,那就是“勉为其难”。因为如果你写的文件或信让人看时,在意识上给人一种往右上方倾斜的感觉,即可培养出积极的形象。

此外,就心理学来说,往上倾斜的方向和扩大的方向与人的积极性有很密切的关系。

19欲使人觉得你有干劲,应比别人抢先听电话

虽然不是“宁为鸡头,勿为牛后”的谚语,但跟在别人后面的人,怎么看也会感觉这个人很消极。因此,为了让四周人了解自己的积极性,就以表现出比别人更快一步或半步的姿态最为重要了。

譬如电话铃响了,比别人抢先接电话,或客人来时也抢先去接待等,任何事都要比别人抢先行动。于是,不论多么微小的事情,都会因为你有心去做,而使别人对你产生一种反应迅速,又具有行动力的印象,进而对你的评价也会加以改变。

20表现出可随时起身的坐姿,会令人产生积极的印象

举例来说,现在同时叫两个人的名字,如果其中一人立刻站了起来,而另一个还慢吞吞地尚未站稳,那么你会对哪一个人比较有好感?当然是前者。因为这种干脆利落的动作,使人联想到积极性;而在工作方面来说,这也是能够迅速作决断,而且具有活动性的人。至于相反的后者,就可能只会令人产生一种迟钝的印象。

21该认真就全心投入,该笑时就开怀大笑

有些人无论是高兴或烦恼,都不会在脸上显示出喜怒哀乐的表情。

由于面无表情,别人就无法从他们的表情中了解他们的心思。因此对于这些看起来毫无反应的人,人们自然就会产生“他们反应迟钝”的感觉。

感情的表现越积极,越能让人了解当事人内心的感受,而感受性强的人,往往也会让人觉得非常有魅力。因此我们在应该认真的时候,就要全心投入,在该笑的时候,就开怀大笑,才不会让人觉得我们反应迟钝而留下坏印象。

当然,面无表情的人并不代表他们内心是冷酷的。相反地,这种人的心思,有时会比正常人更细腻,更富神经质。

22用手握着麦克风演讲,以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形象

相信任何人都有在不同的场合演讲的机会。当使用麦克风说话时,我们用手拿着麦克风讲演,更能增加自己的魅力。

使用麦克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口与麦克风之间的距离应该保持一定,这样听起来会比较舒服(声音不会忽大忽小)。通常较少使用麦克风的人,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移向背后的黑板,使自己与麦克风间的距离拉长,从而使声音变小。这是一般人最常犯的错误,我们务必要注意这一点。

如果我们将麦克风拿在手上,就可随心所欲地走近听众席进行演讲,如此更容易拉近我们和听众间的距离。所以当我们使用麦克风讲演时,不妨用手握着麦克风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可获得很好的效果。

四人生价值

卡耐基说,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价值观念不是不正确,而是不明确,更准确的说,是由于自我意识淡薄而造成价值观念模糊不清。一个人没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就不可能发展积极心态,树立成功心理。

人生价值的特征

卡耐基认为,人生价值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一生的全部生活实践对自我、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意义。

由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演绎出人生价值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自我价值是人生的社会价值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自我与社会相统一的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作用和贡献,包括物质和精神财富上的贡献。贡献的大小,同一个人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态度相联系。二是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内在价值是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德行在尚未发挥其作用之前的潜在价值。外在价值是人通过实践活动,将内在的知识、能力和德行发挥出来,创造出社会财富。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努力将内在价值转化为外在价值。三是现有价值和应有价值。现有价值是实际存在的人生价值。应有价值是随着人生发展可能实现的最佳价值。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不断总结现有价值的经验教训,并以此为起点,为实现应有价值而努力奋斗。

人生价值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人生价值的本质特征是个人行为与社会需要的统一。衡量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有价值,其主要标志就是看他个人的行为是否有益于社会,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对社会和他人没有什么意义,有他不多,无他不少,那么他的人生就没有多大价值。如果一个人的行为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那么他的人生就是一个负价值。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能给人民群众带来幸福,有利于社会的发展,那么,他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人生。由此可见,人生价值完全取决于个人行为与社会需要是否统一。

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是创造和享用,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在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中,既创造价值,又享用价值;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创造价值和享用价值相互依存,不享用价值就不能进行创造。在人生全过程中,人既是价值物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物的享用者。就业前和退休期的人是享用价值,在职期是创造价值。从创造的角度看,人是手段;从享用的角度看,人是目的。人生价值就是创造与享用、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人生价值的评价是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统一。人生的价值不仅在质上存在有价值、无价值、负价值的区别,而且在量上存在着大小的差别。评价一个人的人生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主要根据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用处、贡献程度和范围来确定。由于人生价值的评价是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统一,那么对人和事物的评价应坚持质量并举的原则。有人认为,人生价值只有质的差别,不能有价值大小的差别,如果承认人生价值有大小,那就否定了人的平等权利,否认人的价值有量的大小之分, 既不符合辩证法,又不符合客观事实。人们对那些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劳动者应予以尊重,社会也应给予他们更高的荣誉和奖赏,而对那些劳动、工作较差的人应予以批评和惩罚。

人生的自我价值

卡耐基认为,人生价值问题是在讨论人生理想和人生道路基础上,对人生意义的反思。如果说关于人生道路的讨论偏重于人生经验的话,那么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将偏重于深层的理性方面。

自我价值是人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刻理解人生价值的含义,就要首先了解自我价值。人生的价值,在个体的人生过程中,首先是作为自我的价值表现出来的。“自我价值”这一用语,按其本来的意义,是指自我对自己本身的肯定关系,即自己满足需要的关系。

卡耐基认为,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而是作为一定的社会关系而存在的,也就是“人这个物种的表现形式”,即作为社会的化身存在的。在卡耐基看来,不应当把个体的自我同社会分离开来。个体只是社会存在物。尽管个体生活的存在方式,必然是人类生活的较为特殊或较为普遍的方式,但人类生活必然是特殊的个体生活。

不仅如此,自然人的本质也不可能是人同自然的关系规定的。在卡耐基看来,自然人的本质只有在同社会的关系中才能存在。因为自然人也要生活在社会中。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存在的基础”,“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人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从这种观点出发,卡耐基不是抽象地谈论自我,而总是把自我看作是一定社会关系中活动的个人。因此,“自我价值”这个概念,也就意味着个人价值或个人的自我价值。

作为个人的自我价值,并非是单单针对自我的绝对价值,即不是自我对自我的关系、自己满足自己需要的价值,而是自我与社会相关联的价值。在这里,当然也可以分析个人的“自为价值”“为我价值”或称“反身价值”,但这种“自为价值”或“反身价值”,如果离开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就无法谈论这些价值。卡耐基说的真正的现实的人的存在,就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直接体现他的个性的对象如果是他自己为别人的存在,同时是这个别人的存在,而且也是这个别人为他的存在。”卡耐基认为,作为社会关系中存在的人,其个人的自我价值并不是孤立的自我对自我的价值,而是自我价值满足别人的需要而存在。在这个意义上,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过程,就是劳动、创造和贡献于他人和社会的过程。劳动、创造、贡献,是自我价值的表现形式。

卡耐基说,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与作为客体的人满足这种需要的关系。在这里,主体就是他人或社会,客体就是为他人和社会做出的劳动、创造和贡献的个人。个人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就是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的关系,即相对价值关系。对于个人来说,谁的人生活动符合这种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谁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贡献大,价值就大;贡献小,价值就小;没有贡献,就没有价值。如果损害他人和社会,破坏他人和社会生活,就只有负价值,要被他人和社会所否定。

个人要为社会作贡献,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卡耐基认为,个人的自我价值就决定了他的社会地位,人们对他的社会评价,这种评价往往通过荣誉、奖励的形式赋予个人以社会意义。

个人的自我价值,不是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过程实现的。因此,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作贡献,为他人和社会服务,才能获得和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个人如果不把自己同社会、他人联系起来,只是囿于“自我”的封闭圈,那就不但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势必陷入自我孤独、空虚的状态中,产生心理分裂,感到欲求而不得的失意。这就是说,个人要获得和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冲出“自我”的封闭圈,走上广阔的社会生活,通过各种正当的职业劳动和创造,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

自我价值的取向

社会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的人都不可少。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是对社会对自己有益,就是可选择的。这就涉及到一个价值的取向问题。在社会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有些工作即使对个人没有多大好处,也是应该选择的。在社会、国家、集体需要的情况下,不必过分迁就个人兴趣。个人兴趣在个人自身利益方面可能有正当理由,但与社会需要比较起来,毕竟是个人的事情。再说,兴趣、爱好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学习,培养得到的,因此也都是可以改变的。事实上,一个人在一生中总要依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几次兴趣。任何人都会有改变兴趣的时候,终生不改变自己兴趣的人是很少的。认真说来,固执于自己的兴趣而不能随机应变,常常会失去发展的良机,封闭竞争取胜的门路。俗话说:“推推不成,拉拉看”,“行人身后,别有洞天”。当你按照原有的兴趣做下去,已不能取得成就,甚至举步艰难时,就应该跳出困扰,置身其外,利用有利的条件,培养和发展新的兴趣,这样,就可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价值取向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责任?正确地对待这个问题,应该是把二者结合起来。这两者是有矛盾的,而且在实际选择中经常会有冲突。例如,责任性强的工作常常没兴趣,而对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又觉得社会价值太低。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心,包括对社会、对家庭、对朋友、对个人的责任,使个人兴趣力求适应自己和社会责任。如有矛盾和冲突,以自己应负的社会责任为准,调节个人兴趣。这就是说,要按照“应当如何”的要求,作出个人的价值取向。

强调按照社会要求作出价值取向,这是就一般要求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