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成功说服经典
448700000052

第52章 促使对方主动与自己合作 (7)

如果你对他人真正有兴趣,并且认为他们很重要,如果你经常关心他们,这无疑会增加你获得成功和幸福的几率,别人也会因此而喜欢你。你必须向他们提供建设性的帮助,同时具备与人沟通的技巧。知道如何帮助别人是一门艺术,一个人如果知道该怎么做的话,他必能获得别人持久的感情。

所以,喜欢别人和招人喜欢是如此容易的事,只要去关心,帮助别人就可以了。

一个成熟的人会适度忍耐自己,正如他适度忍耐别人一样。他不会因自己的一些弱点而感到活得很痛苦。喜欢自己,正如我们要喜欢别人一样重要,都是赢得别人喜爱的重要条件。憎恨每件事或每个人的人,只是显示出他们的沮丧和自我厌恶。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作《动机与个性》中也曾提到“自我接受”。他如此写道:“新近心理学上的主要概念是:自发性、解除束缚、自然、自我接受、敏感和满足。”

医师史迈利·布兰顿在一本书中写道:“适当程度的‘自爱’对每一个正常人来说,是很健康的表现。为了从事工作或达到某种目标,适度关心自己是绝对必要的。”

布兰顿医师讲得很对。要想活得健康、成熟,“喜欢你自己”是必要条件之一。但这是表示“充满私欲”的自我满足吗?不是的。这应该是意味着“自我接受”——一种清醒的、实际的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并伴以自重和人性的尊严。

成熟的人可能有时会批评自己的表现,或觉察到自己的过错和效率不彰,但他知道自己的目标和动机是对的,他仍愿意继续克服自己的弱点,而不是自悔自叹。他不会在晚间躺在床上比较自己和别人不同的地方;不会担忧自己不像比尔·史密斯那样有信心,或是像吉姆·琼斯那么积极进取。

成熟的人会适度地忍耐自己,正如他适度地忍耐别人一样。他不会因自己的一些弱点而感到活得很痛苦。

喜欢自己,是否正像喜欢别人一样重要呢?我们可以这么说:憎恨每件事或每个人的人,只是显示出他们的沮丧和自我厌恶。

亚瑟·贾西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他坚信教育应该帮助儿童及成人了解自己,并且培养出健康的自我接受态度。他在其著作《面对自我的教师》中指出: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辛劳、满足、希望和心痛,因此,“自我接受”对每名教师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

今天,全美国医院里的病床,有半数以上是被情绪或精神出了问题的人所占据。据报道,这些病人都不喜欢自己,都不能与自己和谐地活下去。

我们并不想在此处分析导致这种情况的各种因素。我们只是认为,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往往以物质上的成就来衡量人的价值。再加上名望的追求、枯燥乏味的工作,处处都使我们的灵魂容易生病。我还坚信,由于普遍缺乏一种有力、持续的宗教信念,更是人们精神迷乱的重要因素。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怀特,在其发人深省的著作《进步中的生命:有关个性自然成长的研究》中提到,现今有一种观念极为流行,就是认为:“人必须调整自己,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各种压力。”怀特博士继续指出,这个观念是基于一种理想,也就是认为,“人能毫无问题地去适应各种狭窄的管道、单调的例行公事、强制性的规定及达成角色任务的种种压力等等。但其采取的行动是否成功,则须看其是否具有拒绝、帮助成长或是改进角色的能力;并且要能创造、表现出积极的力量——换句话说,就是在其成长过程当中,要具有创意性的方针和态度。”

正如怀特博士所说。我们很少人有勇气独树一种风格,或很清楚明了自己究竟拥护什么主张。我们的行为通常受社交或经济族群的影响,如衣、食、住或思考的方式,大概都与邻居差不多。假如周围环境与我们的个性格格不入,我们会变得神经质或不快乐,会感到失落和迷惑——会不喜欢我们自己。不喜欢自己的人,表现在外的症状之一便是过度自我挑剔。适度的自我批评是健康的、有益的,对自我要求进步极有必要。但若超过一定程度,则会影响我们的积极行为。

好多年前,有位卡耐基训练班的女学员便曾碰到这种情形。她的先生是位成功的律师,有野心,做事积极,也相当独裁。这对夫妇的社交圈子当然是以先生的朋友为主,也都是相同典型的人——都以声望和外在成就来衡量人的价值。这位太太个性十分安静、谦逊,这样的生活环境常常使她觉得自己十分渺小,不能把长处发挥出来;而她所具有的品质,也常常被藐视、被忽略,因此她愈来愈对自己没有信心,也为自己不能达到别人的期望而痛苦不堪。她不喜欢自己。这位太太的问题不是不能适应环境,而是不能适应自己。

她不能愉快地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而期望能变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她需要明白: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在生活中表现出来。这种作用必须依着自己的个性表现出来,而不是模仿他人。明白了这点,她才会对自己产生信心。

她自我认同的第一步,是不再用别人的标准来评判自己,而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一套价值。然后开始作为生活的依据。她也必须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不要常常批判自己。

在卡耐基训练班上,有位女学员在下课之后跑去找卡耐基,抱怨自己的演讲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她后来回忆说:“当我站起来演讲的时候,立刻意识到自己笨拙、胆怯的表现。”班上的其他学员似乎都显得泰然自若,很有信心。但我一想到自己的种种缺点,便失去勇气,无法再讲下去了。

她还继续分析自己的弱点,并说明得十分详细。

等她讲完之后,卡耐基便告诉她:“别净想自己的缺点。并不是缺点使你的演讲不好,而是你没有把长处发挥出来。”

的确,并不是缺点使我们的演讲、艺术作品或个人性格显得失败。狄更斯的小说也有不少过度矫情的地方,莎士比亚的戏剧里有许多历史和地理上的错误;但谁会去注意这些缺点呢?这些作品闪耀着不朽的光辉——由于它们的优点那么显著,以至缺点都变得不重要了。

我们爱我们的朋友,是因为他们的种种优点,而不是缺点。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自身的好品质上,培养优点,克服弱点,如此才能不断进步并自我实践。当然,我们也会随时改正错失,却不必一直放在心上。

当耶稣遇到身体或精神受折磨的人,他不会先去查问为什么这些人会如此,也不会过度给予同情。他不会说:“可怜的人哪,你的运气真不好,环境处处与你做对。告诉我,你是如何落难的?”不,耶稣是直接进入问题重点。他说:“你的罪被赦免了回家去吧,而且不要再犯罪了。我们的心灵常因罪恶感,再加上过去和现在所犯的种种过错,而显得自惭形秽。”我们不能尊敬或喜爱这样的自己。为了让自己跳出这样的情境,我们必须把过去种种埋葬掉,然后重新出发。

为了学会喜欢自己,我们必须培养出面对自己缺点的耐心。这并不意味我们必须降低水准,变得懒惰、糊涂或不再尽心尽力。这是表示我们必须了解一个事实:没有人——包括我们自己——能永远达到100%的成功率。期待别人完美是不公平的,期待自己完美则是愚蠢荒唐的。

我们每个人都期望别人喜欢自己,但你应该知道,要想赢得别人的友谊或感情,必须先不去担心别人是否喜欢我们,而是要用心去改善自己的态度,并增进能让别人喜欢你的品质。生活中不是别人有没有爱我们,而是我们是否值得他人去爱。

当我们还是处在做梦年龄的时候,常常梦想有朝一日要写出最伟大的小说来。并接着想象别人是如何赞赏那本书;如何听到掌声;如何嗅到那永远的荣耀。

想象自己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所到之处,别人是如何赞美、追求、不断引用自己讲过的话。我们想的都是有关荣耀的报偿,而不是如何努力去赢得这份荣耀。我们想了许许多多,就是从来不曾想过可能会遭到的困难,或是那些沉闷辛苦的工作,那些在创作过程中所要流出的泪和汗。

像这种幼年时期的稚气行为,可说是典型的或是“想要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一颗寂寞的心灵想要得到友谊”的心理表现。只是,我们把次序弄错了——我们是希望别人先来喜欢我们,却不曾想到要如何才能让人喜欢。

我们可能常听到许多人埋怨:“没有人会对我感兴趣”“我性情过于羞怯,很难引起别人注意”或是“别人并不想认识我”等等。

不错,别人为什么要喜欢你呢?这世界并没有义务非要别人喜欢你或我,或任何一个人。有什么特别理由别人会特别选中你?除非我们具有他们所要的特质,否则,他们没有必要特别注意到你。

中国的孔子曾经说过:“最重要的,不是别人有没有爱我们,而是我们值不值得被爱。”要想赢得别人的信任,必须先不去担心别人是否喜欢我们,而是要用心去改善自己的态度,并增进能让别人喜欢你的品质。

玛丽安·安德逊曾经很生动地描述她早期的生活——她那时事业失败,整个人很不得志,几乎就要放弃歌唱生涯。后来,凭借祷告和心灵的追求,她才逐渐恢复勇气和信心,准备继续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下去。有一天,她兴致勃勃地向母亲说道:“我要再唱下去!我要每个人都喜欢我!我要继续追求完美!”

她的母亲回答道:“很好啊!这是很好的志向——但是,要知道,我们的主耶稣以完美的形象到这世界上来,却还是有人不喜欢他。人在成就伟大的事业之前,必须先学会谦卑。记住‘谦卑先于伟大’。”玛丽安听了,深受感动,因此决心在音乐造诣上“力求”完美,而不是“想要”完美。

受人喜欢,你必须随时表现出亲切、自然的态度,使得人们与你交往时不必太费神就能与你愉快相处。而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是悠闲自得、亲切而快乐的。他们身上似乎永远都不会有穿不惯的衣服或鞋子。相反地,那些道貌岸然的人物便显然较难与他人和和气气地打成一片,他们总是离群索居,或与伙伴保持距离。对于这类人的想法和看法,一般人多半无从了解,自然也往往难与其有较深入的交往。

现在,我们就举一个亲切自然的人作为例子,这个人便是曾任美国邮政首长的詹姆斯·法雷先生。

卡耐基是这样叙述他与法雷的第一次会晤的:

在那一次偶然的事件,我才开始懂得掌握人心的奥妙。那是在一个作家联谊餐会上,法雷先生及我的一位好友也列席参加,当天由于我有事耽搁而较晚抵达,故错过了一场午餐会外的小插曲。不过,据好友的转述而得知,事情发生的经过大致是这样子的,当参与此会的人纷纷相携走过饭店的走廊上时,正有一名女服务员推着堆满毛巾、被单的手推车经过。他们看见手推车均纷纷回避,而这名女服务员对于这些人也并未加以留意。但是,当法雷先生走过她身旁时,却出乎意外地伸出手来示意寒暄,并且对她说道:“午安!我是吉姆·法雷,请多多指教!”

之后,当大伙进入会堂时,都不禁好奇地回头朝这位女服务员望望。此时,她由于一时感到惊讶,而呆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不过脸上却带着愉快的微笑。

从这则实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随和、亲切且擅于社交的人,随时随地都能赢得他人的好感,当然也能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了。

在好莱坞默片时代,以拥有狗明星“强心”而名噪一时的亚伦·卜恩,由于观察许多狗的动作和行为,因而写下一本极为轰动的畅销书:《写给强心的信》。他在书中说道,强心在拍片时,很能自得其乐,看起来不是为报酬而工作,而是它本身真的喜欢这项工作。好几次,现场根本没有人要求它表演,它却一直表演得兴高采烈,可见它丝毫不是为奖赏或报酬而工作——这就是它能成为明星的秘密。

卜恩先生另外告诉我们一个小舞星的故事。那个小女孩在试镜的时候,十分紧张,几乎没有勇气出场。卜恩告诉她:“不要去揣想试镜的结果,只要高高兴兴地跳——就算是为上帝而跳吧!”

果然那女孩不再紧张,并且试镜之后获得录用。

正如威廉·奥斯勒爵士所说的:“不用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要清清楚楚地为现在努力即可。”是的,赢得别人注意的最好方法,是不要去担心结果如何,或在意别人是否喜欢我们。只要我们开始采取行动,努力去实践那些必须完成的事项即可。

名作家荷马·克洛维是卡耐基的好朋友,他十分懂得交友之道。凡是碰到他的人,无论是百万富翁、清道夫、妇孺老幼——都会在与他相处的短短15分钟之内,对他产生好感。为什么呢?他既不英俊,又不年轻,更不是百万富翁,他有什么魅力可以吸引人呢?很简单,因为他一点也不矫揉造作,并且能让别人感觉到他真的喜欢、关心他们。

小孩会爬到他的膝上;朋友家的仆人会特别用心为他准备餐点;而且,假如有人宣布:“今晚荷马·克洛维会到这里来!”则当天的宴会一定没有人缺席。除了朋友间深厚的感情之外,荷马·克洛维的家人也都十分敬爱他。他的妻子、儿女,还有好几个孙儿女,全都对他称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