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工作就没有面包:“生理需求”阐释生存
人类的动机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在这一点上,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关联,需要也有层次之分,像金字塔般的排列,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但是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的需求层次是不同的。
方璐是一家公司的打字员,中专毕业后就到了这家公司。同学们都很羡慕她:“毕业后就找到工作,能先养活自己。”“不用再花家里的钱了。”但是他总感觉自己是“怀才不遇”,应该有更好的发展。工作时也不专心,出现好几次错误。不仅领导对她颇有微词,同事们也说他经常走神,有时候叫她好几次还没有反应。看到领导和同事都对自己很有意见,方璐认为这些人是不明白自己的“鸿鹄之志”。
看到她这样,朋友很担心,劝她:“你看现在咱们同学里面就你赚钱最早,能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好好干吧!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现在咱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基本生活保障,你已经找到了生活的面包,还烦恼什么?”方璐对于朋友的这番话根本没有听到心里去。终于有一天,她收到了公司的辞退信。但是,她并没有懊恼,反而认为自己终于可以“大展拳脚,有一番作为”了。结果,跑过几场招聘会,投了许多简历,也有几次面试,都是以“你的能力与我们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希望以后有机会合作”而告终。
方璐非常后悔,没有做好打字员的工作,不仅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就连最基本的生活来源都成了问题。现在方璐对朋友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工作,工作里有面包,工作里有生活的温饱。”
马斯洛认为,在人的追求中,越是基础的需要对人的影响力越大,人只有在“生理需求”占据优势时,即基本动机被满足后,才能够出现更高层次的需要。女人追求幸福,也追求浪漫,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但是,女人大脑的自由是要建立在肚子有料的基础上的。没有面包的玫瑰,纵然再香艳,恐怕一个濒临饿死的人也不会去欣赏和赞美。
肖芳是一家饭店的服务员,高考落榜后,就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打工。她是通过老乡介绍来这家饭店打工的。当别人得知她是高中学历时,都认为她可以找好一点儿的工作,但是肖芳不这样认为,她觉得自己不应该挑肥拣瘦。所以她每天干活儿都是最勤快的。
肖芳的话不多,整天总是默默地干活,当别人在说笑时,她也是自己找活儿干。有人说肖芳是“傻子”:“干那么多活儿,老板又看不见!”每当听到别人这么说时,肖芳总是一笑,还是什么也不说。时间一长,其他人总爱把最脏最累的活儿留给肖芳,但是她从来没向老板或是领班告过状。
半年里饭店的服务员换了两批,但是肖芳依然在这里干。一位老板的朋友经常来这家饭店吃饭,一次,他问老板:“肖芳可是你这里‘元老’级的人物了。”老板看看正在干活儿的肖芳,满意地说:“这孩子实在,你别看她平时不说话,心里可有数了。她干活儿,我最放心。”肖芳像没有听到老板的表扬一样,还继续干手中的活儿。
又过了几个月,这位老板的朋友又来光顾这家饭店,没有看见肖芳,以为她也不干了,问了其他服务员才知道,肖芳去另外一家分店做经理了。看得出来,几个服务员都很不服气,认为凭肖芳的实力干不好经理。
这位朋友很好奇肖芳到底干得怎么样,就跟随老板去了那几分店,正好看见肖芳在为客人端菜,仍然像以前一样为客人服务。
后来,老板告诉这位朋友,自己找肖芳谈过话,她觉得找份工作不容易,虽然工资不高,但是能供家里的弟弟妹妹上学,如果自己再不好好干,总三心二意的,连这份工作都会丢掉,挣不到钱,不仅自己的基本生活会有问题,弟弟妹妹的学费也没有了。所以为了自己的生活保障,为了弟弟妹妹的学费,她宁可干比别人多的活儿,也不想失去这份工作。正是这份对家人的责任心,让肖芳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并且把一家分店交给她。
女人的幸福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尤其是工作。想要获得幸福的前提,是自己有一份值得信赖的经济来源。就像是飞翔在天空的风筝,无论飞得再高再远,它的源头总是脚踏实地地扎根在大地上。女人的理想,女人的浪漫,女人的幸福,是需要一份坚实的土壤去酝酿和培养的。相信工作不但会给我们带来牛奶和面包,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生活乐趣,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充实地度过每一天。
柔软生命的硬壳:不容侵犯的“安全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对于工作也是如此。所以,女人只有在工作中才能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就能产生一种相对安全的感觉,这也就是新时代女性不断拓宽自身的工作领域和提升工作能力的原因。
造物主是最公平的,它赋予了每个人工作的权利,它在创造人的时候为每个人都留了一个根,这个根就是存在于工作背后的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自从脱离蒙昧以来就一直在追求蕴涵这种精神的力量,并试图以此来推动自己在工作中的不断成长。
在不断地追求中,长期以来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女人逐渐明晰了潜藏在工作背后的无形力量是什么,那就是安全的需要。一个人一旦失去工作给予的这种安全需要,就如同进入地狱一般痛苦不堪。
有一个年轻的打工妹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在这个金钱充斥的地方,我的生活失去了安全感,整日生活在一种惶恐之中。一份刚刚勉强养活自己的工作,而这份工作也可能因为某种原因随时会失去它。
当一个人在这个孤独的城市漂泊的时候,我没有了去好好热爱以及享受生活的兴趣了,为了保住这份工作,我选择了加班,以此想获得老板的怜悯。尤其是2008年金融风暴来临,就业环境艰难的情况下,我对工作和生活更加恐慌,我开始害怕失业,害怕身无分文,而更多的时候我选择的是对生活的屈服以及无奈。
从这个年轻女人的日记中我们读到一种心酸,但更多的是启发,那就是要珍惜工作,她那份不尽如人意的工作尚且可以勉强养活她自己,如果失去了,她就会更加的惶恐和不安。工作是人生的一种需要,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生中无法回避的重要内容。可以说,人的生命价值寓于工作之中,没有工作就永远没有安全可言。
对于女人而言,工作能给你生活以保障,又能给你生活以乐趣,它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统一体,工作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礼物。不想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天堂。虽然劳累和艰辛,但它能带给人们安全感,让人富有生机和活力,如果没有工作,失业了就会失去生活的保障,那么,女人在内心会产生一种极度的不安全的感觉。
女人都爱做“麻雀变凤凰”的美梦,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邂逅一位幼稚男,然后公主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梦终归是梦,现实中能做着并最终实现这样美梦的女人毕竟是少数。社会的压力逐渐加大,工作上的性别界限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开始有所融合、模糊,这也给女人为自己提供安全感创造了一个机会。天生缺乏安全感是女人的天性,想寻求一个能给自己物质和精神安全的男人,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但是,一定要知道,女人的柔软不能靠躲进别人的壳里去需求保护,因为拥挤而带来的烦躁和压力,会让对方逐渐将其视作累赘和包袱。用工作为自己打造一个硬壳,用自己的双手来保护自己,用自身的坚强来紧握住自己的幸福!
人人爱我,我爱人人:走向群体的“归属感”
马斯洛认为需求的第三个层次就是人的归属需要,即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接受,希望在某一个群体中生活和工作。这个理论在工作中的体现,就是人们都希望在工作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在这个空间和平台中释放自己的能力,做出最好的成绩,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此同时还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自然,这种归属的需要让很多女人在不同的岗位和行业间跳转,以求在工作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女人的事业需要一颗“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真心,以此来结识更多的面孔和心灵,感召更多的情感共鸣。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需求,更是人与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女人在工作中能找到一种归属感,在工作中和同事发展友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促成价值的实现。这是工作满足了女人更高层次的需求。
玛丽和珍妮同时进入美国加州一家电力公司,在工作中她们不相上下。玛丽是电力公司总经理的亲属,而珍妮是单枪匹马。两人都成为了部门负责人。但珍妮并没有因为自己没有这样的关系而表现消极。在工作中,珍妮经常与玛丽相互协作,完成工作中的难点,相互配合非常默契。就这样她们成了工作中最要好的合作伙伴。玛丽也愿意同珍妮编在一组,相互促进。在完成11万伏高压输电线路安装过程中,玛丽和珍妮一起晚上看图纸,安排工序,白天干活,比预定工期提前1/3,因此受到表彰。
曾经有朋友劝珍妮,玛丽本来就有关系,现在你帮她的忙相当于断了自己的升迁之路。珍妮对朋友说:“首先我佩服的是玛丽的能力和人品,她的成功,靠的是自己的实力,毕竟全公司有多少人能够进行11万伏的带电作业,她就是一个;第二,如果自己没有水平,即使主管不会看重皮尔斯,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出息。我现在也是向她学习本事;第三,一旦玛丽升迁,自己与她配合默契,工作起来也顺手。”
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且上级通过玛丽也认识了珍妮,认为两个人的能力同样突出。在玛丽提为安装公司经理之后,珍妮所当然地成为了副经理。玛丽心里也明白,没有珍妮的帮助,仅靠自己也不会有这么突出的成绩。在不久之后,通过关系,将珍妮调到另一部门担任正职。这样,珍妮的路子也宽广起来。但是,两个人在两个部门相互协调,工作就更加好干了。
人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当然,女人也不例外。女人对于职场上的归属感,虽然不及对家庭的凝聚,但是在工作团体中所营造的向心力,照样会让女人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重量。在一个工作团队中只要我们能够放开自己,结识更多的朋友,女人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在这个团体中就不会孤单,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会跟我们站在一起。这样,才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得到更多的帮助,做出更有成就感和价值的事情。
女人的手中都有一柄法老的权杖:“尊严”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