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热点面对面
456700000019

第19章 奥运经济富了谁? (3)

三、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据悉,从2003年开始,北京进入了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的全面建设阶段,开复工总面积将持续在1亿平方米左右,名列世界榜首。据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方面提供的资料,在筹办奥运会期间,北京进行了大量的危房改造和市政建设,建设用地、特别是划拨用地的数量将大幅增加。

四、奥运中心区立体交通路网成型,奥运地产升值。奥林匹克公园内增修了道路,尤其是大屯路、辛店村路和五环路的修通,再加上四环、城市轻轨、地铁五号线、奥运支线和机场轻轨的联络,道路纵横交错,共同构成了未来奥运村里"棋盘状"交通网,形成高效、便捷、通畅的立体交通网络,极大地提升奥运会后亚北以及望京地区的交通状况。

五、房地产行业水平的提升以及产品的创新设计。奥林匹克公园和重要体育场馆及配套设施的具体设计方案均采用全球招标方式进行。多家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公司的参与竞标,将对北京规划设计的整体水平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促进了住宅产品“人性化”的设计。

奥运会的到来极大地改善了区域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房地产市场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奥运会后,悉尼、雅典这两个城市的奥运地产都出现了滑坡,这对中国有着很多的警示。类比其他奥运举办城市,悉尼、首尔、巴塞罗那、雅典,在奥运会结束后,周边的房地产项目价格普遍增长10%以上。奥运会促进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出现资源浪费、再利用性的问题。同时,奥运周边房价的节节攀升,不利于房价的调控,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政府也应予以重视。

股市的“后奥运行情”

股市“后奥运行情”的说法仍然没有退去,这有如奥运会开幕前市场对奥运行情的期待一样,又一次成为市场上一块啃干了肉的骨头。但即使这样,许多人仍然接受这赌博般的诱惑。

很多股民以前不相信有奥运行情,但现在却等待着“后奥运行情”。股民热衷奥运行情的时候,也是在奥运前半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当市场过了3500点之后,大家开始希望奥运行情到来,结果越等越远。而在奥运会结束后,股市已经跌到2000点一下,大家又开始期待“后奥运行情”了。而股民看好“后奥运行情”,并不是期盼随着时间推移市场自发起伏的技术性规律,而是特指奥运会结束后,政策将会有所作为。

而有些人却用“没有行情就是行情”来评说奥运行情。市场有些观点认为,期待“后奥运行情”是荒唐的,因为目前房价跳水,就是对房地产商、银行现行走势有所警惕的表现。而一段时间以来,这两大项目就是股指的权重股力量;而油价的振动、股市的强列波动都使上市公司今年的盈利能力大打折扣;不确定因素在后半年还会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市场并不期待会出现“后奥运行情”。

而事实证明,决策层确实已经在奥运之后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的举措,资本市场已经回暖。9月22日,上证综合指数重返2200点,就是在央行宣布下调贷款准备金率的直接反应。

股市虽然回暖,但却没有像股民期待的那样出现由熊市回到牛市的趋势。股市相比之前的牛市来说仍是继续低迷,仅靠奥运概念难以独撑局面。

【专家评点】陈剑:奥运对中国经济增速作用被高估

历史经验显示,自1960年代举办奥运会的国家,从获得奥运会主办权到奥运会召开前的7年间,经济都会维持较高增长,中国概莫能外。 

但奥运“低谷效应”往往会随之而来。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悉尼所在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即出现GDP增长率小幅下滑、投资大幅下降、房地产业衰退等现象,悉尼的房价也在享受了1993年到1999年的“七年景气”后大幅下跌。 

“奥运后主办城市或国家经济下滑不是规律性现象。即使会下滑,时间也较短,奥运会后的第二年或第三年,经济就会趋于正常。”长期跟踪研究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执行会长陈剑对“七年之痒”说做出了答复。

陈剑等奥运经济专家对自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以来的11届奥运会主办城市或主办国奥运前后经济增长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没有得出奥运会后经济一定下滑的结论。奥运后主办城市或国家经济下滑也不是规律性现象。

从主办城市自身特点看,由于城市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城市基础设施和原有体育场馆条件不同,因此满足奥运比赛需求的软硬环境也不同。一些主办城市的既有条件能适应奥运会超常需求,不需要大兴土木,奥运筹办期间不存在大量投入,也就不存在后奥运经济下滑的问题。如果奥运会后有新的投资热点,经济也不会下滑。其次,奥运会后经济是否下滑,也与主办城市组织运行模式有关。国外很多主办城市多是商业办奥运,而我国是举国之力办奥运。此外,还取决于主办城市自身的发展目标。 

一般来说,奥运会结束后,各种与奥运会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相继完工,如果主办城市或国家经济总量不大,又没有新的投资热点,才有可能出现奥运会后经济滑坡现象。但即使这样,一般来说下滑时间也较短,奥运会后的第二年或第三年,经济就会趋于正常。

同时他还认为奥运对中国经济增速的推动作用被高估。“此前,我们曾认为,奥运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速的推动为年均两个百分点,但实际数据表明,不到一个百分点。”

北京市政府2001年确定的“奥运预算投入”约为2800亿元。在这些预算中,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包括在北京“十五”计划中了,这部分约为1440亿元,即使不办奥运会,这些投入也会按计划进行;剩余的约1000多亿元,才是真正由奥运因素引起的。由于这部分投入分布在整个奥运会筹办的7年中,平均下来每年不过多增加200多亿元投资。 

在北京经济总量已经超过9000亿元、奥运会有关场馆和城市基础设施已经完工、2008年北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基础上增长11%、总规模达到4300亿元的情况下,每年200多亿元投资的影响十分有限。例如城市基础设施上,近7年北京轨道交通里程每年增加20多公里,到2008年将达到200公里。奥运会后,北京轨道交通的投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到2015年将达到500多公里。 因此,陈剑认为若北京经济对奥运会还有一定程度依赖的话,这种依赖其实已经很小了,中国经济对奥运会就更谈不上依赖了。

7年来,陈剑一直致力于研究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变化,曾受北京市政府委托,主持北京奥运经济研究等多个相关课题,并主编2003至2007年各年度北京奥运经济研究报告。他推断后奥运时期,奥运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十分有限。如果经济有所下滑,也主要是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和自身经济周期的影响。就主办城市自身因素看,2007年,北京经济总量接近1万亿,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的排序只在第10位。北京经济增长波动对全国经济影响十分有限。这和其他主办城市不太一样,东京的经济总量占到全日本的十分之一,雅典甚至达到希腊的二分之一。另外,由于中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中期,正面临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每年仅进入城市的人口就超过1500万,这都是推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 

预计,受奥运相关因素刺激,体育、会展、文化休闲、金融业等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旅游业将保持10年的高速增长。而建筑业将面临一定时期的调整。由于场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改造等因素,建筑业在奥运之前得到高速发展,奥运会后,建筑业发展将受到一定影响。

奥运为中国经济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奥运经济的影响扩展到诸多领域以及主办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等方面。

奥运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从2003至2007年,我国经济连续五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到2007年增速达到峰值,这一轮经济增长与奥运会筹办密切相关。特别是与奥运赛事相关的北京、青岛,经济增速已连续五年达到12%和15%左右。

奥运经济的影响扩展到诸多方面。和历届奥运会不同,北京奥运会涉及城市达到七个。北京奥运会收入也将超过预期,这包括市场开发收入、特许经营计划收入,门票收入等,这三方面收入估计要超过11亿美元。例如,北京奥组委特许经营商品的销售额已经超过14亿美元,销售额的10%返还北京奥组委就有1.4亿美元,吉祥物的销售也将创造新的纪录。

主办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有目共睹。奥运会将北京整体建设水平的速度提前了五年。直接推动了京津冀地区的融合与发展。奥运会还使北京形成一个新的功能区,即“亚奥新区”,奥运后这里将主要发展旅游、体育休闲、会展经济、文化创意等产业带。

综合以上这些观点,陈剑对北京摆脱“七年景气”后的衰退很有信心。

鲁政委:外部经济环境主导后奥运效应 

今年初,曾有市场机构发表一篇以“奥运会如何影响中国经济”为主题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对1956-2006年共12届夏季奥运会主办国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举办当年,主办国GDP一般会增长(除1992年的西班牙、2000年的澳大利亚和2004年的希腊),而随后一年GDP增速则低于上年(除1972年的德国和1996年的美国)。报告由此断言:面对奥运会过后主办国经济大多进入经济增长放缓阶段的魔咒,预计中国也将无法幸免。在考虑到中国本身较大的经济规模、地区间多样性等独特因素后,报告指出,中国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比平均水平小得多,奥运会对未来中国经济走势仅起次要作用,并不起决定作用。

尽管如此,该报告得出的一般性结论依然引发了人们对“后奥运效应”的担忧。在众多讨论声音中,最终观点趋于一致:奥运会后中国经济不会陷入衰退。论据也一致:相对于中国巨大的经济总量,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当有限。

对“经济总量说”观点的解释,实际上并不能保持逻辑的始终一致。如果按照奥运会主办国经济总量大小排序,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后,美国、日本和德国经济似乎都不应该出现较主办年减速的情况,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种观点尤其无法解释的是,1980年代后的美国已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但两次举办奥运会后的经济增长情况却迥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出现了减速,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却是加速的。此外,经济总量相当的日本和德国,举办奥运会后的经济增长情况也完全不同。“总量说”解释的逻辑不一致由此凸显出来了。由此可以推断,后奥运效应很可能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