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热点面对面
456700000009

第9章 全球粮荒的背后 (2)

跨国公司对国际大豆操控,是从CBOT(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开始的。

CBOT是全球大豆市场的作价中心,目前,中国国内厂商在采购国外大豆时,普遍依据CBOT的黄豆期货价格定价。现在中国大豆加工公司并没有像铁矿砂那样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而只是通过CBOT从跨国公司手中购买大豆期货,由于国际大豆市场的定价机制大部分是用CBOT期货价格加上现货升贴水构成大豆的现货价格,所以CBOT的每一次价格变动都会对中国大豆市场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2004年中国大豆加工企业全面亏损,与国际资本有很大关系,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国际资本剿灭中国油厂的一次预谋,以实现“先消灭龙头企业,再摧毁大豆产业”的目的。

2003年大豆产量锐减,很快美国基金在多方大举建仓,芝加哥大豆期货大涨。2004年,中国大豆企业因缺乏经验,在折合价格约4300元/吨的历史最高价附近集中采购大量美国大豆,并且没有做相应的套期保值对冲风险。玲 人没有想到的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大豆价格跌至31 00元/吨,至使中国油厂每一吨进口大豆亏损达500元一600元。中国相当多的大豆加工企业由此被送上绝路。

此时,跨国公司开始对中国大豆加工企业大规模的并购,在2004年中国进口大豆企业发生空前的大地震之后。

跨国公司顺理成章的占领了我国的大豆市场。

完全控制了中国大豆采购权,市场投机无处不在。只要世界粮食需求持续上涨,那么国际资本就有理由炒高粮食、大豆等大豆农产品的价格。

油价上涨和生物燃料产业争夺粮食资源

分析认识认为,油价上涨和生物颜料争夺粮食资源也是推高粮价的重要因素。油价上涨,发达国家纷纷寻找替代资源。西方国家鼓励发展替代能源,发展生物能源消耗了大量的玉米等粮食,需求大涨,这是造成国家粮价上涨的重要原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世界粮食需求增长的一半来自于发展替代能源的需求,这促使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特劳斯·卡恩指出,他已听到许多人表示,西方以牺牲粮食为代价开发替代能源是“对人类的犯罪”。

2007年小麦、玉米价格都涨势惊人。粮价上涨已引起一些国家的动荡,21个非洲国家宣布发生粮食安全危机。

问题是,谁会是这一场粮食危机的获利者?

国际上简称 “A、B、C、D ” 的四大跨国粮商, A D M (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常常被认为是国际粮食市场的“幕后之手”。因为这四家公司几乎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他们也是包括大豆(占农产品贸易量10%)等大宗农作物的定价者。

2007年,四大粮商毫无悬念地成为粮价上涨中的大赢家。有数据显示,2007年5~11月,嘉吉净收益同比增长了61%,邦吉在前9个月的净收入增长高达107%。

而更重要的获利者,是像巴菲特、罗杰斯这样的大牌投机资本家和他们背后数量庞大的“热钱”。

这些金融投机者就对农产品市场早在两年前就开始了。特别是美国“次贷”风波爆发后,“热钱”快速向农产品、石油等资源性商品市场转移。所以,当全世界低收入者正为物价上涨忧虑时,那些“狡猾”的金融资本早赚得盆满钵满了。

而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也在利用推广生物能源计划,在配合金融资本“作秀”。用玉米生产汽油,能源效用并非最优化,需要大量补贴不说,还推高粮价,造成“发达国家的汽车与贫穷国家的人民争夺口粮”这种丧失人道的残酷局面。

从国家层面看,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毋庸置疑地成为粮食危机的最大受益者。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2007财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收入约8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0亿美元。2008年美国预计粮食出口额将达 1010亿美元。而这些都是在出口量没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实现的。

美国通过卖粮食的收入,大大抵消了进口石油所需付出的成本。全世界的粮食进口国都在为美国进口石油买单,美国成功实现了“粮食换石油”的梦想,还用粮食出口这一战略工具掌握别国的经济命脉。无疑,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粮食大战中,美国是当之无愧的赢家,是最大利益的获得者。

【专家评点】中国的粮食安全吗?

为应对国际市场整体缺粮的状况,中国需要保持国内自给自足的粮食供应局面。 

然而2008年最新的调研显示,今年中国产粮区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所下降,预计播种面积较2007年实际面积减少超过1个百分点,加之雪灾影响(雪灾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1.77亿亩,绝收2530亩),这让粮食供给出现风险。而食品类价格在我国CPI权重中占比1/3,若粮食价格加大幅度上涨,无疑会加大通胀恶化的态势。 

即使抛弃暴风雪的短期影响因素,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大量占用土地、耕地问题也将从长期上导致粮食减产。而在供给减小的情况下,受国际粮食价格高涨的驱动,2007年以来部分粮食商品出口却增长迅猛,2007年我国粮食的总出口量991万吨,进口不到160万吨。

周立:如何看待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粮食问题

任何文明都起源于农业。粮食是维持生存的基本品。每个国家都有一个立足于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和消化体系。但伴随工业文明的进程和资本在农业领域的扩张,诸多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和消化体系被破坏了。 

而这种体系是如何让被破坏的,源于粮食援助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

国际粮食援助,使得许多亚非拉国家不需要生产粮食。原有的土地多数转作发达国家需要的咖啡、香蕉、香料等作物的生产用地。

另一方面,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使得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低价将其经过高额补贴的商品粮在全球范围内倾销,使其他粮食出口国家无利可图。由此带来了大规模种植结构调整和土地兼并。发展中国家的农民种粮积极性由此受挫,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下,农民逐渐和土地分离,成为工业化的边缘人群。这样,独立的粮食生产体系被破坏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粮食上产生了对美国的依赖,其食品消费体系也抵挡不住美国建立在廉价粮食基础上的工业化食品体系的强大竞争力而被取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立认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和消化体系实际上也正走进这样的过程之中。为什么中国的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随着农业产业化、粮食市场化、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农民似乎种什么,什么不赚钱;养什么,什么不赚钱。就这样农民丧失掉生产积极性,而从这开始,中国独立的粮食生产体系,开始被破坏。照这种情形发展下去,随着生产体系的消弱,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的本地化食物体系,会逐渐被替换成产业化、全球化的食物体系。那么,中国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就难以在农业全球化的环境下独善其身了。在全球爆发粮荒时,中国也难以幸免。正是由于存在这些隐患,现在的粮食安全问题才成为中国人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

虽然从短期看,目前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粮食消费,还是由本国满足的。但是,就目前的驱动因素看,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的市场环境已经形成,中国也已经在农产品自由贸易的领域中开始与美国比拼财力,以维持独立的粮食生产体系。所以长期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并不能一味乐观。 

在2007至今的这轮全球粮荒中,许多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出现粮食危机甚至社会危机和政治动荡,实际上与这些国家失去独立的粮食生产体系密切相关。因此,周立先生认为,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对策,是尽力维系一个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体系,以及促进食品安全的本地化食物体系。保证体系的安全才能保证粮食安全。

从粮荒爆发后的情况来看,许多受本轮粮价上涨打击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恢复粮食生产体系。作为这次“幸免于难”的中国也理应吸取这些国家的前车之鉴,采取保护措施,防止中国出现粮食危机。

张晓山:守住耕地才能确保粮食安全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曾在央视经济栏目中表示,只有守住耕地中国才能确保粮食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不是凭空长出来的,必须有地,才能够长出来。所以要保证这个耕地,18亿亩耕地是一个红线,是一个警戒线,不能逾越。如果是按照1996年政府的粮食生产、粮食问题白皮书里讲的95%的自给率,那我们2010年和2030年分别需要1824亿亩和185亿亩耕地,但是我们现在的耕地,到2006年,已经降到1827亿亩。所以中国的粮食实际上,已经达不到95%自给的标准了。所以18亿亩是一个拼死也得守住的红线,18亿亩。而且这个数字不是一个宽裕的数字,如果说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18亿亩并不多而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