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节能型企业执行手册
456800000004

第4章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节能保障发展 (1)

“低投入、高产出”——节能是经济转型的战略决策

改革开放30多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是依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在为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增长之外,其实也带来了资源的严重消耗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并且这也使中国经济过多地依赖外部环境。2006年以来,随着外部经济的放缓,加之国内日益显示出的资源匮乏的严重性,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紧迫性也随之凸显。

为了提高我国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城市群经济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必须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这是当前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背后的发展战略决策。随着2008年8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颁布,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全面进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阶段。

随着经济转型带来的改变,我国产业面临全面的升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逐步过渡到产业链的中高端,因此随之而来的,是企业也要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发展转型。

作为国家首批节能环保国债支持企业,郑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铝精深压延加工的专业性股份制企业。在多年的发展探索中,郑州铝业走出了一条节约、环保、低投入、高产出、高科技,符合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郑州铝业公司早于2000年就通过了英国摩迪公司国际质量认证,作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企业,拥有多项国家级铝加工技术专利。依靠自主创新,公司集成创新了“短流程生产铝箔成套技术”,公司生产的0005mm和00045mm超薄铝箔被国家行业协会誉为“中国铝加工工业的骄傲”。凭借着过硬的品质和完善的售后服务,郑州铝业公司在国内外拥有优质的客户群,产品遍销全国,远销北美、欧洲、中东及东亚的等地区。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必须向高技术、低投入、高产出、未来市场需求巨大的具较强竞争力的优秀企业转变,而节能降耗是完成这种转变必不可少的过程。为了适应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企业发展应该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3R”为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le)和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建立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主要生产手段,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严控“黑色GDP”——官员政绩考核需过绿色关

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其中第一就是要落实电力、钢铁、水泥、煤炭、造纸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计划。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完善和落实关闭企业的配套政策措施。即关闭重污染、高耗能的企业。但一些地方仍死死抱住黑色“GDP”,一项项节能减排的工作在当地企业、政府的“软执行”之下成了“纸上谈兵”。

“黑色GDP”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创造出来的经济增长,在黑色GDP迟迟不肯退出的同时,是绿色GDP的“难产”。一些专家提出,只有“动真格”,才能换来碧水蓝天。只有把节能减排工作与官员的政绩考核挂上钩,才能从根本上严控黑色GDP,使绿色GDP顺产。

2009年两会召开之前,一份文件将绿色GDP纳入干部考核体系。2月14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发布,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确立了干部环保考核制。

应中央的号召,2009年3月6日开始,广东省珠海市对各区、各经济功能区2008年度的环保工作实绩考核拉开序幕,珠海市2008年考核指标体系紧紧扣住当前国家、省、市环保工作的要求,将“四个百分百”和工业园区产业整合、节能减排等纳入其中。

市政府委托邓星明等7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各区和各经济功能区的落实情况进行技术评估,重点评估各区污染减排、环保模范城重点环保工程落实情况、工业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等方面内容,并形成了评估报告。

在广东来说,珠海是较早开始对基层党政领导实施环保实绩考核的城市,将重点环保工程落实情况、工业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等纳入基层干部考核范围,实行考核结果不合格“一票否决”制,把考核评定结果作为奖罚和调整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这成为珠海市对当地地方政府政绩实施绿色考核的标志。

这让人们真正的意识到,中央政府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决心。环境保护政绩成为和GDP总量、经济发展指标一样重要,甚至比经济指标还重要的指标,这种考核机制会迫使、敦促基层官员不得不积极挖掘绿色效应,杜绝生态恶化,追求绿色政绩。

在机制约束和意识的灌输之下,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出重视环保、崇尚和追求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和社会氛围,科学发展观就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污染行为就会受到自觉抵制和打击,建设和谐社会就能最终从理想变为现实。

但节能减排工作如何真正得到贯彻,还得依赖于基层干部的切实执行。如果基层官员热衷于“黑色GDP”,不能摒除眼前利益的诱惑,节能减排工作就无法得到有力的保障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事业的长远发展就会成为纸上谈兵。而如果基层官员有足够强的生态危机意识,有足够大的“环保责任压力”,设置环保做不好就“一票否决”的“高压线”,就能真正集中力量把这项工作做好。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地方官员、基层官员不能推卸的职责。通过制度性启蒙,将在全社会建立起生态文明的意识,让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得到深入的落实。

重庆32家企业被查处——环境破坏威胁经济可持续发展

2009年3月,重庆市开展了一项长江环保执法行动,18家超标排污企业受到行政处罚,11家存在环保问题的企业被要求限期治理,3家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企业移交相关部门处理。通过有力的查处,重庆市有力震慑了违法排污行为,有效防止了水污染事故的发生。

按照环境保护部的统一部署,2009年2月以来重庆市环保局抽调执法人员组成10个检查组,会同长江、嘉陵江、乌江沿线24个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对长江流域重庆段工业企业、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执法检查。据统计,这次行动重庆共出动执法人员2600余人次,检查企业173家、城镇污水处理厂39家、市政排污口322个。

重庆市对屡查屡犯的企业按最高限额处罚,对违法排污拒不改正的企业实行按日累加处罚;对存在污染事故隐患的企业要求限期整改,坚决整顿或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及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

经过调查和整治,如今长江、嘉陵江、乌江重庆段8个国控断面水质均为Ⅱ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下一步,重庆市还将进一步强化长江、嘉陵江和乌江沿线污染源环境监管,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同时加大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力度,加快沿江高危产业结构调整,健全长江流域环境应急体系,落实流域环境安全责任,建立起重点流域环境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确保长江水环境安全。

由此看来,当前国内政府和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地方上已经出台了一些切实的举措。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人类为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中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在社会发展的初期,生产的落后促使人类要不断地发展,人类利用自身力量去影响和改变局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地力下降、河流淤塞、改道及决口,危害人类的生存。我国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就逐渐反应了这个问题。

环境破坏直接威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强调的是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人们享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可持续发展是基于环境保护之上的经济良性循环,而传统的经济发展却没有珍惜资源,节能降耗的意识,从而导致环境受到破坏。

大气污染、水土流失、能源枯竭、温室效应、有机化学品污染等,这些问题早已存在了几十年。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爆发了许多生态危机,更是环境破坏所显现出的更严重的后果。粮食危机,沙漠退化,疫情频发、旱情、涝灾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密集,这都是因为长期以来的资源过度消耗,超出自然负荷,其结果已经威胁到了生物及人类的安全。

有科学家提出,如果按照这种粗放的方式持续发展下去,悲观地讲,人类很可能进入不了下一个千年。不仅资源承受不了这样的增长结果,更主要的是生态环境承受不了这样的结果,生命之网会在环境的严重破坏中被撕破。在这种情况下,环境保护刻不容缓。要发展,就必须转变发展的思路,把目光放长远,放弃些许眼前利益,为实现人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努力。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从环境保护入手,就要从节能减排入手,就要从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和废物资源回收利用入手,就要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的节约入手,为重建一个美好健康的家园而努力奋斗。

节能减排,我们在行动——企业是构建“两型”社会的主体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内涵等同于节约型社会。随着我国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循环经济道路已经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