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责任胜于能力(国企员工读本)
457100000024

第24章

从1998年开始到2001年底,任云峰带领全体员工,将所管辖的平阳路小区西边的两条退水渠覆盖后,建起了3万多平方米的5栋多层住宅楼,称为“西扩”工程;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拆迁了青年路40号院的危旧房屋,改建起了一栋近3万平方米的28层住宅楼,称之为“东改”工程。两项工程投资1.3亿元,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两项工程解决了山西省政府干部调整和各地市主要领导和省直机关部分干部职工的住房难问题,而工程的建设资金是在国家没有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全部通过合理融资、巧妙运作完成的。

在改建的过程中,工程招标刚刚结束,就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建材价格上涨,尤其是钢材,每吨上涨了1600多元。钢材总量73000多吨,涨价合计1.168亿元。很多承建单位为此互相观望,一筹莫展,有的甚至想到了偷工减料以节约成本。但是任云峰不这么想,他说:“搞建设大家都要负责任,但最重的担子在我的肩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进度必须服从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进度,我们要对质量终生负责。”

为此,任云峰与长治钢铁公司多次磋商,并争取山西省政府领导的支持和过问,终于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同长钢达成了合作协议,拿到了价格适中的钢材并做到合理配货及时供应,十二个标段正式启动开工。他在强大的压力下,处变不惊,从容斡旋,表现了胆识过人的稳健作风和现代企业家的干练素质。

为了从各方面压低成本,任云峰果断决策,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凡大宗材料都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统一进货。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千方百计让供货方轮回投标竞价,实现了“择优竞标,以量压价,低价中标”。在电梯招标过程中,招标公司本着满足质量要求,低价入围的原则,从10家投标单位中选出三家入围企业。经过与这三家知名电梯企业十几轮的艰苦谈判,最终日立公司以最低价格中标。拉锯式的谈判竟用了近一年时间,节约费用一千多万元。日本厂商连连感叹说,“你太精明了,是个好当家的。”据不完全统计,仅此一项就节省了资金1亿多元。

丽华苑小区有几十家参建单位,上万名参建工人。几十座高楼大厦,几千个地下车位,加之管网道路,园林绿化,配套工程等,要同时开工,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面竣工,真是工期紧、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任云峰深深感到必须走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之路。每当重大技术问题需要决策时,他首先邀请专家教授前来“会诊”,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并请他们拿出可行性方案,确保工程在科学指导下进行,把质量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同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诚信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从小区上马到现在,先后招聘高、中级技术骨干30多人。

质量管理是无情的。没有无情的管理,哪来过硬的质量!他们建立健全了一百多项管理制度,自上而下逐级实行目标管理,层层签订责任制,并落实到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位责任人的头上,使决策层、管理层、监理层、执行责任层的权利、责任进一步明确规范,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丽华苑特色的管理模式,令施工单位心服口服。有一次,某个施工单位在进行车库地梁的作业时,刚刚打好的砼梁面上有几个脚印,有几处没有抹面压光找平,被他发现后,立即召开了现场会,毫不留情地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批评,并做出了处罚决定。任云峰凭的就是这样一颗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团结中心班子,依靠全体员工,科学民主决策,规范有序管理,组织了桩基、基础、主体、装修、安全等几个大会战,使建设进度提速,五年的工程两年完成,工程质量受到建设部、省建设厅和省、市质监站好评。2005年5月18日,太原市共评出25个优质工程,丽华苑小区雄踞榜首,12个施工单位全部入围。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国企的生产经营活动更是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论你在什么岗位,从事何等工作,都应该学会把质量放在手中,把用户放在心上。

如果能够以一颗虔诚的心对待自己的工作,视质量为自己的生命,视服务群众、服务客户为自己的天职时,你一定会赢得人们的尊敬,你也将从工作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和欢乐。

消灭10%的浪费,增长100%的利润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众多竞争对手挤在一个狭窄的市场空间里,分食一块奶酪,导致整体利润和单品利润都在不断下降——我们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微利时代”。如今,这种趋势将随着经济危机的全面到来而有增无减。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科技产业,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工,大家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一般说来,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能维持10%的净利就算不错了,尤其在不景气的市场中,要想再成长,只怕是难上加难。然而,走进许多企业,触目所及,企业内部存在浪费的现象很多。殊不知,他们所消耗的其实都是企业的利润,这种现象在国企当中尤为明显。若能改善这一现状,企业所得到的便是净利增长。在这方面,美国捷蓝航空公司的故事或许会给我们一定的启发。

在发生“9·11”恐怖袭击3年后,美国很多大型航空公司依然难以摆脱经营上的困境,但尼勒曼掌舵的捷蓝航空却逆势而上:赢利达到1亿美元、平均上座率达86%,并被评为服务素质最好的美国航空公司。如此表现,在美国航空业创下一个惊人的奇迹。

在美国西部各航空公司的票价中,捷蓝的票价比大型航空公司低75%,甚至比素以低价、优质著称的西南航空公司还要低。而捷蓝的成功主要在于它将运营成本降到了最低,在每一个环节都不浪费。

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捷蓝努力保持自己飞机的利用率。捷蓝的飞机利用效率在所有航空公司中是最高的。同样一架飞机,在捷蓝,每天可以飞行12小时,而在美联航、美国航空公司和美洲航空公司,只能飞9小时,另一个实现赢利的西南航空公司飞机每天飞行时间则为11小时。由于机队飞机有限,班次一定要频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捷蓝的总裁尼勒曼认为,理想的停机时间不能超过35分钟,即乘客8分钟内全部落机,清洁5分钟,下一班机乘客登机20分钟。此外,捷蓝的飞机上座率平均达到80%以上,而一些大型航空公司则徘徊在60%左右。

为了最大限度地将成本转化为利润,捷蓝公司把节俭原则贯彻到每一个角落。在捷蓝,300多位服务人员在经过系统培训之后被允许在家办公,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办公设施及交通费用。消灭不必要的浪费给捷蓝带来了高出同行一截的效率。按100英里计算,捷蓝航空2002年上半年每个座位的收费是8.27美元,而其成本是6.82美元,收益是1.45美元。以低价著称的西南航空公司的这一收费是7.61美元,成本是7.31美元,收益仅为0.3美元。正在亏损的美联航的收费是9.95美元,成本是12.03美元,亏损2.08美元。正在申请破产保护的美国航空公司的收费是12.99美元,其成本则高达16.06美元,亏损高达3.07美元。

由此可见,企业要想赢利,消灭一切浪费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节约每一分成本,消灭多余的浪费,都是在为企业赚钱。国企员工不要认为自己所在的单位实力比较雄厚,那一滴水、一度电的小小浪费不算什么。你要知道,任何东西都是由少变多,长期积累下来的。

1979年,21岁的杨加林接替父亲,成为山东省枣庄市运输公司的一名员工。他只有初中文化,干起工作来经常“抓瞎”,但是他有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他认真从点滴做起,苦练基本功,逐渐掌握了许多的技术和诀窍,很快就成了一名技术娴熟的驾驶员。他是一名优秀的驾驶员,安全行驶15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行驶37圈;他26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奉献在生产一线;但是真正让他脱颖而出的还是他的节约精神。在工作实践中,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发明了许多节能降耗的“土”办法。

原来,在工作中,杨加林发现车辆维修和维护费用是汽车运营企业一笔较大开支。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的发展便会遇到瓶颈。为此,他决定从技术入手,想方设法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首先,他在车辆维修上动了不少脑筋。为了尽可能地替企业节约成本,减少开支,每逢车辆大修时,杨加林就陪着修理工一起干,逐渐掌握了一些修理技术。这样小来小去的维修,他就自己动手解决,慢慢也摸索出一些节约的“土”办法。

其中,改造发动机气门调整螺丝就取得了成功。气门调整螺丝,是汽车发动机上用来调整气门间隙的“小阀门”。这种平启口的螺丝要用“十字”花螺丝刀调整。由于平启口“十字”痕迹浅,所以螺丝刀容易滑落,不但间隙调整很难把握,而且容易将螺丝头撬坏,导致报废。因此,一般每半个月都要更换一次发动机气门调整螺丝。

看着一颗颗因为顶部平启口坏掉而报废的气门调整螺丝,杨加林觉得有些浪费。有没有一种好方法,让气门调整螺丝更好操作,螺丝顶部不易撬坏呢?经过仔细的测量,反复实验,他发现气门调整螺丝和其他零件间的间隙足以容纳下一颗小螺帽。于是就试着将螺帽焊接在螺丝头上。这样在调整间隙时,可以用扳手取代螺丝刀,调整起来不但力道容易掌握,而且螺丝上六边的螺帽头也不像平启口那样容易被撬坏了。他开的车,再用上他自己改良后的气门,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因为螺丝口被撬坏而更换过。仅此一项就为国家和集体节约了上万元。

春去秋来,杨加林在驾驶员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6个年头。尽管单位的名称变了,他成了枣庄汽运总公司第四分公司的客车驾驶员,驾驶的客车也越来越先进,但是,他一心为企业着想的心永远不会变。凭借着高度负责的精神,他研究出了许多节能减耗的方法,成为公司的“节油能手”、“生产标兵”,还光荣地当选为全国劳模。

在微利时代,节约是一家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武器。当一家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比别人低时,它的产品与服务便在价格上占据绝对优势,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进而为进一步的产品研发、服务提升做好准备。对于国企来说,节约的都是利润,控制好成本,把本来需要支出的部分节省下来,实际上就相当于赚到了另一部分利润,成了产品新兴的利润点。因此,我们说节约是企业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节约与否关系着企业的成败,一点都不夸张。

对于国企能否节约成本以及将成本节约到何种程度,国企员工有着很大的决定权。无论是开动一台机器,还是进行一次服务,员工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降低成本起着关键的作用。毕竟,企业有再好的节约方案,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职工去落实。因此,想要让国企越来越好,关键还得从员工自身杜绝浪费、节约成本开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