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集
458600000032

第32章 投资要有经济头脑(4)

为了理解股价的非理性,不妨假设你与“市场先生”是一家非上市公司的合伙人,若不出意外的话,“市场先生”会每天报出一个价格,他愿以此价格来购买你的股份或将他的股份出售给你。尽管你们合伙经营的企业一切如故,但“市场先生”的情绪和报价却远非如此。由于“市场先生”的情绪是不稳定的,有的时候“市场先生”会因情绪高涨而只看到未来光明的一面,这时,他会给你们的企业报出一个非常高的价格。相反,由于环境的变化,在另一些日子里,“市场先生”可能情绪非常消沉,看不到除了麻烦以外的任何东西,这时,他会给你们的企业报出非常低的价格。“市场先生”从不介意被人冷落,如果他今天的报价被你忽略了,明天还会报出一个新的价格。在这里,重要的是,如果“市场先生”某时某刻表现得很愚蠢,你就可以轻易地利用他;但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你在他的影响下认同了他的观点,这时就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巴菲特一直将这个比喻记在心中,并以此指导自己树立对待股市的正确态度。他曾说:“一个投资者必须既具备良好的公司分析能力,同时又必须把他的思想和行为同在市场中肆虐的极易传染的情绪隔绝开来,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我自己与市场情绪保持隔绝的努力中,我发现将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的故事牢记在心非常有用。”而在市场波动的巨大心理性影响中保持理性的前提,是对市场波动持正确的态度和看法。

投资大师们用其一生的投资经验为我们提出正确看待市场波动的成功经验:

·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忠告:“市场先生”是仆人而非向导。

·巴菲特与林奇投资成功的基本原则:要逆向投资而不是跟随市场。

我们要想利用市场的情绪投资获利,除了应树立对待股市的正确态度以外,还需掌握股市的运行规律。其实,市场再怎么变幻莫测,总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市场的规律,就掌握了投资制胜的秘诀。巴菲特之所以能成为投资大师,不断地获取财富,及时地规避风险,就是得益于其总结出来的市场规律。

“短期经常无效但长期趋于有效”是巴菲特对市场价值规律的生动描述,也是他投资的重要法则。巴菲特曾讲过,对他来说,“市场”并不存在,即使有,也只是一个让我们看谁在做傻事的地方。

投资人能否依靠猜测市场走势而获利?基金经理人关注市场、分析个股,能否胜过股市整体表现?事实表明,依靠短期的预测是很愚蠢的。

多年来,众多研究报告已经证明,每年都有超过一半的基金经理人输给指数。可以这样说,投资人只要买入指数基金而不必去管它,每年还会胜过大半的全职基金经理人。这也难怪“指数基金”会逐渐流行。毕竟,如果花钱请人来全职管理、分析之后,还输给简简单单的被动性指数投资法,为什么还要浪费那些昂贵的基金管理费呢?

股神巴菲特也说他本身不能完全预测市场的走势,也认为这世界上没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

或许,我们应该谨记彼得·林奇的一句话。他曾经在新加坡演讲时给出以下投资忠告:“不要预测市场走势,因为那将是徒劳无功的。”

事实上,聪明的投资人不但不会预测市场走势,而且会利用这种市场的无知和情绪化而获利。

要想从市场投资中胜出,第一个条件当然就是不要受市场情绪的影响。而不受市场情绪的影响,首要条件就是在认识股市规律的基础上为自己确定一些选股的准则。

但作为投资者必须明白的一点是,有些优秀的公司,因为受众人所爱,所以本益比不会很低。因此,对于投资来说,只要是一家公司一直以来都在快速、稳定地成长,那么30~40倍的本益比也未必是过分。可口可乐就是这样一家公司。

巴菲特当初买入可口可乐的时候,其本益比是20多倍,在接下来的10年里却飙升到40~60倍。也就是说,巴菲特不但依靠可口可乐企业赢利而获利,更从本益比的飙升而得益。

因此,投资者在分析优秀公司时,应该翻查有史以来该公司的本益比资料,然后在股市低迷的时候,看看这家公司的本益比,是不是已经跌至前所未有的地步。

巴菲特就是凭借这种对市场规律的把握,对选股准则的把握,有效地降低了投资风险,保证了投资者长期的收益率。

德国的证券教父安德烈·科斯托兰尼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一个投资者在股市的跌宕起伏中应该怎样做才能获得成功呢?在我们描述完巨大的繁荣以及巨大的崩溃后这一问题很容易回答。他必须成为勇敢者一员,必须‘反其道而行’。”这与巴菲特与林奇投资成功的基本原则是一样的:要逆向投资而不是跟随市场。

反其道而行,即反向投资策略,是我们回避市场风险、保证投资获利的关键。

所谓反向投资策略,就是当大多数人不投资时,投资;当大多数人都急于投资时,卖出。反向策略的观念非常简单,只要能做到“人弃我取,人舍我予”就好了。但要实践反向策略,必须克服人性的弱点,要能做到不从众,能够独立判断、忍受寂寞,才能制胜。大部分的投资人都是当周遭亲友一致认同的情况下才开始投资;而炒股高手正好相反,除非知道大部分的亲友都担心恐惧时才开始考虑投资。反向策略者相信当大众对未来的看法趋于一致时,大部分时间是错的,同时反转的力量会很大。

反向投资策略为何如此有效?理由很简单,如果市场中大多数人都看好价格会继续上涨,此时进场投资的人及资金早已因为一致看好而大量买进,所以价格通常因大量买超而产生超涨的景象。又由于该进场的人与资金都已经在市场内了,于是市场外能推动价格上涨的资金所剩无几,且市场中的每个人皆准备伺机卖出,导致整个证券市场潜在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只要有任何不利的因素出现,价格就会急速下跌。反之,如果市场中大多数人都认为价格会继续下跌,此时该卖的人早已因为一致看坏而大量卖出,所以价格通常因大量卖超而产生超跌现象。又由于该卖的人都已经不在市场内了,于是市场内想卖出的浮动筹码已少之又少,所以卖压很少,且市场外的每个人皆准备逢低买进,导致整个证券市场潜在的需求大于供给,因此只要有任何有利的因素出现,价格就会急速上涨。

那么我们该如何衡量大多数人的判断思维呢?一般说来,如果股市处于上升高速阶段,此时几乎每人赚得盘满钵满,大多数股民兴高采烈、忘乎所以。此时的媒体、股评人更加激动,大肆渲染多头市场的发展趋势,为股民描绘一个又一个创新高的点位。外场的资金也经不起诱惑而积极加入炒股大军,大有全民炒股的态势。这时就可以判断大多数人的思维处于什么态势。如果用反向投资策略,此时就要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炒我走人”。如果股市处于下跌高速阶段,此时几乎每人昨天还赚得盘满钵满,转瞬之间就烟消云散,严重套牢了,大多数股民垂头丧气、万念俱灰。此时的媒体、股评人更加悲观,大肆渲染空头市场的可怕发展趋势,为股民描绘一个又一个创新低的点位。证券营业部门口的自行车也明显减少,入场的资金和赢利的资金纷纷撤离,大有全民空仓的态势。这时就可以判断大多数人的思维处于什么态势。如果运用反向投资策略,此时就要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空我做多”。

例如,1996年10月到12月初,1997年2月到5月,沪深股市开始猛涨,当时几乎每人赚得盘满钵满,有人甚至提出“不怕套,套不怕,怕不套”的多头口号。管理层当时接连发十几个利空政策,但是大多数股民不听,结果后来套得很惨。2001年6月14日,沪指创新高2245点后,此时的媒体、股评人更加激动,大肆渲染多头市场的发展趋势,为股民描绘一个又一个创新高的点位,2500点,3000点……大多数股民还处于多头思维中。这时如果用反向投资策略,就要“众人皆炒我走人”,不玩了。

又如:2001年7月后,股市处于下跌高速阶段,此时严重套牢的大多数股民垂头丧气、万念俱灰。而媒体、股评人更加悲观,大肆渲染空头市场的可怕创新低的点位。有人甚至提出沪指要跌到800点、400点。资金纷纷撤离观望。这时就可以判断大多数人的思维处于空头悲观态势。如果用反向投资策略指导行动,就在适当时机入市,完全可以在2001年10月、2002年6月和2006年打一个漂亮的反弹仗和反转仗。

然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反向操作并不是单纯地机械式的逆势而为,为反对而反对比盲目跟风风险更大。股票市场对于公司股价判断正确与否的概率几乎是一样的,因此投资人唯一能与市场大众反向操作的状况应为:股票市场对于事件的心理反应似乎已到了疯狂的极致;对于公司财务资料的分析大家都错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缺乏足够的论据支持自己的反向操作观点时,千万不要与市场对立。

如何确立股票止损点

在确定何时买股票之前,选买点的重点是选择止损点。即在你进场之前,你必须很清楚若股票的运动和你的预期不合,你必须在何点止损离场。

股市大起大落对于短线操作既是个危机,又是个机会。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盯住绩优股,抓住机会进场,确定自己的止损点,就能减少自己的投资风险而获利。一般,购入某股票后,该股的支撑线或10%左右的参考点,即可设为一个止损点。如果股价上扬,则可随时将止损点往上移。止损点与实际价格不要贴得太近,一般以10周或20周移动平均线为参考。如果股票价格低于止损点,则说明挑选的股票进场时间错误,以致造成损失。此时应立即平仓卖出,以免损失过多。在做交易时,这种小的损失应被视为一种保险费,它至少可以减低机会成本的损失。如果股市下跌,短期无回档迹象,则短线操作者还可采用“先卖后买”的反向操作策略。即挑选那些市场失宠的股票先行卖出,在该股跌得更深时再重新买入。当然,反向操作时也要注意止损点。

确定股票的止损点,换句话说,你在投资做生意时,不要老是想你要赚多少钱,首先应该清楚自己能亏得起多少。有些人以10%的数量做止损基数,即10元进的股票,以9元做止损点。有些人将止损点定在支撑线稍下。有些人定20%的止损额。还有其他各种方法。 无论什么方法,你必须有个止损点,这个止损点不应超出投资额的20%。请投资者牢记,否则一切的股票操作技巧都是空的。

集中投资带来高收益

投资者最忌讳的是游击战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投资者,只能算是投机者,事实上,没有几个投机者能不败下阵来。为了不在股市血本无归,我们需要进行集中投资。

虽然采用集中投资方式会不时地在某些年度遭受重大损失,尽管年度投资回报率波动性大,但集中投资策略关注的是长期收益,它在长期内的总投资回报率远远超过市场平均水平,而分散投资方法是不可能取得这么好的总收益的,最多取得相当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

由于国内大多数投资者根据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选择分散投资策略,采用集中的持续竞争优势价值策略就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股神巴菲特指出:“我们宁愿要波浪起伏的15%的回报率,也不要四平八稳的12%的回报率。”既然集中投资既能降低风险,又能提高回报,那么短期的业绩波动大些又何妨?国外许多价值投资大师都以他们出众的投资业绩以及大量实证研究证明了集中投资可以取得较高的长期收益率。

例如,凯恩斯的集中投资策略使他管理的切斯特基金在1928~1945年的18年间,年平均投资回报率以标准差计算的波动率为29.2%,相当于英国股市波动率12.4%的2.8倍,但其18年中年平均回报率为13.2%,而英国股市年平均回报率只有0.5%。

又如,查理·芒格管理其合伙公司时,将投资仅集中于少数几只证券上,其投资波动率非常巨大,在1962~1975年的14年间,年平均投资回报率以标准差计算的波动率为33%,接近于同期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波动率18.5%的2倍。其14年间平均回报率相当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平均回报率6.4%的4倍,达到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