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思路,新出路
459800000030

第30章 成功的版本很多,唯一可以克隆的是变(3)

在生活中,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在经验行不通时,会多向思维,反其道或侧其道而行。往往经验越多的人,就越容易被经验所误,跳不出或者不敢跳出思维的栅栏。所以,不要被你的经验、习惯所迷惑,要勇敢地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尝试,总有一个出口在某个角落等待你去察觉,只要你不断创新,打破规则,就能突破生活中的瓶颈!

不懂变通的人,往往因循守旧,他的思维被无意识地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毫无变通的余地。其实,那个把自己的思维困在原地的人,就是自己。挣脱自困的锁链,拓展你的思维,你就张开了飞翔的翅膀,就能脱离困守的原地,飞向成功的天空;你就会超越自己,走出更宽的路。

不撞南墙心不死,撞了南墙不回头

我们有很多人常抱怨自己脑子太笨,这是因为不开动脑筋,在过去的思维模式中打转。

有这样一种现象:如果把一只蝴蝶困在一个房间里,它会拼命地飞向玻璃窗,但每次都碰到玻璃上,在上面挣扎好久。恢复神志后,它会在房间里绕上一圈,然后仍然朝玻璃窗上飞去,当然,它还是“碰壁而回”。

其实,旁边的门是开着的,只因那边看起来没有这边亮,所以蝴蝶根本就不会朝门那儿飞。追求光明是多数生物的天性,它们对于光明的执著可以说成偏执,为了光明甚至可以“飞蛾扑火”,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追求光明。而当我们看见碰壁而回的蝴蝶的时候,可以感悟这样一个哲理:有时,为了达到目的,绕道而行反而会更快地使我们如愿以偿;相反,盲目执著则会让我们永远在尝试与失败之间兜圈子。

百折不回的精神虽然可嘉,但如果困难是一座无法移动的大山,我们最好是变通方向,绕道而行。为了达到目标,暂时走一走与理想相反的路,有时正是智慧的表现。

在一家大公司的CEO招聘会上,有200多个人落选,只有一个人被相中了。

这家公司为了考察应聘者的随机应变能力出了这样一道题:如果在一个下大雨的晚上,你下班开车路过一个车站,看见车站里有3个人,一个人是曾经救过你命的医生,一个是生命垂危的病人,一个是你做梦都深爱着的人,请问,在你的车只能坐两个人的情况下,你会选择谁来坐你的车?

在那些应聘者当中,有的人说选病人,先把病人送进医院再说;有的人选择医生,因为这位医生曾经救过他的命,把医生送到医院再叫救护车救病人;有的人选心爱的人……结果被考官们一一否定了。

直到有个年轻人进门后,仔细地看了看题,然后抬起头自信地说:“我会把车交给医生,让他送病人去医院抢救,至于我,会陪着心爱的人一起等车。”考官们听后,露出了高兴的笑容,这个年轻人被录取了。

就如那道测试题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中。人生之路,困境是不可避免的。但困境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困境我们找不到出路。

诸葛亮曾经说过:“因天之时,因地之势,依人之利而所向无敌。”

变通是一种做事方法,是一种生存策略,是一种处世艺术。对于善于变通的人来说,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困难,只是有些时候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而已。因此,善于变通的人往往更容易到达成功的彼岸。

很多人撞了南墙不知回头,其实,此路不通有他路,何必撞得头破血流还要继续撞?回头还可以去借梯子,借到梯子就能爬过去。生活中有不少勤奋者没走上成功之路的原因,就是犯了这种撞了南墙不回头的错误,就是因为没有走出思想的误区。

毫无疑问,人们都愿走直路,沐浴着和煦的微风,踏着轻快的步伐,踩着平坦的路面,这无疑是一种享受。相反,若是走弯路,一般人可能会觉得曲折艰险而又浪费时间。然而,人生的道路并不总是直的,山路弯弯,水路弯弯,人生之路亦弯弯,所以喜欢走直路的人要学会变通,绕道而行。

学会绕道而行,迂回前进,这是人生的大智慧。当你用一种方法思考一个问题或从事一件事情,遇到思路被堵塞之时,不妨另寻他法,换个角度去思考,换种方法去做,也许你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习惯,习惯者的墓志铭

养成“打破习惯”的习惯,如此一来,每次看事物都是用新的眼睛去看新的世界,即使是旧的世界,都可以发现新鲜事。

在现实中,有许多问题、情况是我们过去遇到过或是别人遇到过的,所以我们习惯按照常规的思路去解决。不错,经验的确能帮助我们省去许多麻烦,但是同样也会让我们陷入思维定式,其实有许多思路都能解决问题,甚至有的思路更快更好,只是因为我们不熟悉,没有采用过;只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用某种思路去解决困难,所以我们固执地认为除了这种思路,我们根本无路可走。

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情况下,通往成功的路并非只有一条,就如同通往罗马的路不只一条一样。我们没有找到另一条路,是因为我们习惯了“习以为常”。

大象能用鼻子轻松地将一吨重的行李抬起来,但我们在看马戏表演时却发现,这样巨大的动物却甘心被拴在一个小木桩上。

因为它们自幼小无力时开始,就被沉重的铁链拴在无法拉动的铁桩上,当时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气去拉,这铁桩对幼象而言,是太沉重的东西,当然动也动不了。不久,幼象长大,力气也增加,但只要身边有桩,它总是不敢妄动。

长大后的象可以轻易将铁链拉断,但因幼时的经验一直留存至长大,所以它习惯地认为“绝对拉不断”,所以不再去拉扯。

有的时候,我们就像那头大象,那根木桩就是我们的陈腐观念。我们受“习惯”和“记忆”的毒害,连试着挣脱的想法也消失殆尽了。

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服从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如此。习惯使我们自动地为自己限定一个范围,即使有这样那样的情况出现,也不愿挪动一下身体,变通一下思路。

人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习惯的力量不经意间会影响人的一生。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做木桩旁的那头大象。

当我们挣脱了习惯,转换了思路,就可以发现许许多多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好途径。比如,在过去的千百年里,人们按季节种植蔬菜,依时令消费蔬菜,一切遵从大自然而行。北方人在冬天到来之前,用地窖储藏大量大白菜和土豆,冬天和春天的绝大部分时间的主要菜肴就是白菜、土豆了。这是千家万户不成文的规矩,是人们千百年的传统办法,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自从大棚蔬菜诞生后,情况完全变了。人们不必再数月如一日地食用大白菜和土豆,一年四季菜市场里蔬菜丰足,品种繁多,根本就没有什么南方、北方之别。过去写字做文章,纸笔是必备的。可是,当电脑出现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无纸办公日趋普遍。过去花钱办事,历来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多少家底过多少日子,寅吃卯粮是不会当家的典型表现。今天却不一样了,超前消费、贷款消费等方式已登上了生活舞台。有一位著名企业家说,遇上重要事项,如果你只有一种办法,那是最危险的,万一此路不通,你将手足无措。可见,破除旧办法,创造新办法,不仅有变通的意义,而且有“狡兔三窟”的智慧。

跳出你的习惯,你会发现眼前豁然开朗;跳出你的习惯,你会发现很多难解的结一下子松动了。

养成“打破习惯”的习惯,你将在生活中发现新的天地。记住,创新是创新者的通行证,习惯是习惯者的墓志铭。

上了车还要有下车的勇气

人要想选择更好的,就必须有所放弃,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巅峰。

传说有一种小虫,每遇一物便取来负于背上,越积越重,又不愿放下一些,终于被压趴在地上。有人可怜它,帮它取下一些负重,它爬起来继续前行,遇物又取之背负如故。它的目的是越过一堵高墙,却因气力不支,坠地而死。

人亦如此,较之动物更是固执。人总喜欢给自己加上负荷,轻易不肯放下,自谓为“执著”。执著于名与利,执著于一份痛苦的爱,执著于幻美的梦,执著于空想的追求。数年光华逝去,才嗟叹人生的无为与空虚。我们总是固执地由“我想做什么”到“我一定要做到什么”,理想与追求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冥冥之中有人举着鞭子驱使着我们去追赶,我们能得到什么?夸父始终也没能追上太阳。

法国艺术家杜拉斯曾说:“人的一生,不可能什么东西都能得到,总有可惜的事情,总有放弃的东西。不会放弃,就会变得极端贪婪,结果什么东西都得不到。”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不断地往生命的背包里增添东西,久而久之,我们将难以忍受,这时候我们需要放弃一些东西,不要一味固执。放弃并不意味着认输,而是选择另一条离成功更近的道路。龙应台有句话说得好:“上了车还要有下车的勇气。”有时放弃前进,也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由美国励志演讲者杰克·坎菲尔和马克·汉森合作推出的《心灵鸡汤》系列读本,这些年来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感动激励了无数的人。可是谁能想到在开始写作之前,马克·汉森经营的却是建筑业呢?

原来,马克在建筑业经营彻底失败,自己也破产之后,果断地选择了放弃,彻底退出建筑业,并忘记有关这一行的一切知识和经历,甚至包括他的老师——著名建筑师布克敏斯特·富勒。他决定去一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创业。

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对公众演说有独到的领悟和热情,而这是个最容易赚钱的职业。一段时间之后,他成为一个具有感召力的一流演讲师。后来,他的著作《心灵鸡汤》和《心灵鸡汤Ⅱ》双双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并停留数月之久。

马克放弃了建筑业,但是你不能简单地说他是个半途而废的人,要知道,只有懂得放弃,才能作出更好的选择,才能获得成功。

选择和放弃都是人生的智慧,太执著,占有欲太强只能使自己的人生无法承受。理智选择、果断放弃才能让自己轻装上阵,走向成功。

人生就是一场选择。但很多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往往固守一个领域,不知变通,结果成为固执的牺牲品。其实,不要将某一选择看得太重,人生本来就有无限的可能性,在这个领域失败了,放弃反而会有另一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