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0岁要懂的100条人生哲理
461000000044

第44章 抬高别人就是便利自己

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是,希望具有重要性。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人际交往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法则就是,时时让别人感到重要。人一旦了解对方重视自己,他就能想方设法回报对方,也会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满足别人的表现欲望,尊重他人。他也会同样对待你。

满足别人表现的欲望

威森先生从事将新设计的草图推销给服装设计师或生产商的业务。一连3年,他每星期都前去拜访纽约一位著名服装设计师。“他从没有拒绝会见我,但也从没有买过我所设计的东西。”威森说道,“虽然他每次都仔细地看过我带去的草图,可是最后总是说:‘对不起,威森先生,今天我们又做不成生意了!’”

经过不下于100多次的失败之后,威森终于体会到自己过去一定是过于墨守成规了。至此,他下定决心,专门腾出一些时间来研究一下人际关系的有关学问,以帮助自己获得一些新的观念,调整一下工作方式。

后来,他再去纽约的时候,他把几张没有完成的草图挟在腋下,然后见设计师。“我想请您帮点小忙,”威森说道,“这里有几张尚未完成的草图,可否请您指点一下,以更加符合您的需要?”

设计师一言不发地看了一下草图,然后说:“把这些草图留在这里,过几天再来找我。”3天之后,威森去找设计师,听了他的意见,然后把草图带回工作室,按照设计师的意见认真加工完善。结果呢?威森说道:“我一直希望他买我提供的东西,这实在有点愚蠢,这是因为我没有考虑到他本身就精通设计,没有满足他自我表现的欲望。后来我要他提供意见,他就实现了自己的表现欲望。这时,我并没有要把东西卖给他,他却主动要求买下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有让他人认同自己发表的意见的欲求,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对优越感的欲求”。当我们向他人陈述一桩对方不了解的事物,心理上总会有一股莫名的满足感,原因就在于此。

在交往中,我们不妨让他们的这种欲求得到满足,以免破坏交谈的气氛。否则对方可能会因为欲求无法满足而紧闭心胸,使交谈无法正式展开,从而影响事情的顺利进行。

有的时候,为了满足别人表现的欲望,充分表示对他的重视,你不妨对自己知道的事情也故意装出不甚了解的样子,给他们提供一个发表欲望的契机,这样会更有利于展开你们的谈话。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当你得意洋洋地说出自以为对方一无所知的事,却发现对方知之甚详,甚至还是这方面的专家时,就会感到遭到挫折,而变得意兴阑珊。反过来说,有些事我们虽然对它的来龙去脉了解得一清二楚,在别人面前却必须故意装作不知,以免破坏对方的心情。有时候你过于展现锋芒未必是一件好事,反而让事情变得一团糟。

因此要把充分考虑、尊重他人的利益与见解,并把这些变成一种自觉意识,将对人的重视作为人际沟通的基本点。这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要懂得一个生存智慧。

理解和尊重弱者

有一个人很穷,冬天来了,他没有钱买木柴,就去向一个富人借钱。富人爽快地答应借给他两块大洋,很大方地说:“拿去花吧,不用还了!”

穷人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钱,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家里赶。富人冲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还了!”

第二天大清早,富人打开院门,发现门口的积雪已被人扫过了。他在村里打听后,得知这事是借钱的穷人干的。

富人想了想,终于明白了:自己昨天的举动是给别人一份施舍,只能将别人变成乞丐。于是他让穷人写了一份借条,约定以扫雪来偿还借款。

穷人用扫雪的行动提醒富人,任何人都有尊严。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明白,任何人都有渴望被尊重的欲望,即便是向你乞讨的人,我们也要给予尊重和理解。在帮别人的忙的时候,如果有“施恩”或者“施舍”的想法,那就根本不能得到别人的感谢。

即使有这种想法,也千万不要流露出来,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帮了别人的忙还会让他因为羞恼而恨你,那可是人情账户的一笔巨大损失。

向一个陷入困境的人伸出热情之手,给予他无私的帮助的确是重要的,但更为关键的是,不要贬低别人的人格,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因为,只有尊重和理解别人,他们才能感觉到自己被人尊重,别人才会感激你。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和理解别人呢?这就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这是尊重和理解的一个前提,只有了解他人内心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我们才能给予真正的尊重和理解。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年终,主人预备大摆筵席,于是捉住小猪,小猪预感到厄运将至,撕心裂肺地号叫着,又顶又撞,猛烈地抗拒。绵羊和奶牛被这巨大的动静从午睡的好梦中惊醒,不满地训斥道:“喊什么?我们也经常被带走,就没像你似的怕成这样。”小猪流着眼泪说:“你们这帮没有心肝的家伙!主人捉你们不过是为了羊毛和牛奶,可是我呢?他要的是我的命啊!”

这个寓言故事说明立场不同、遭遇不同,的确很难了解别人的想法和内心;如果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等不加体谅,只会加深在他们心中的坏印象。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为了准确了解别人的内心和想法,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感受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