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付出多少爱才足够?很多年轻的父母觉得付出再多也不够。尤其是在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就是一切。很多父母已经丧失了父母的角色,而沦为孩子的“保姆”。其实,有的时候稍微“狠心”一点,孩子才能自己学到更多。受到父母溺爱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
不做事事代劳的父母
有一位父亲领着四岁半的儿子去游玩,遇到一个土坑,儿子非要下去玩。当儿子玩得高兴时,爸爸躲到不远处的地方,不让儿子看见。儿子玩够了,要上来,开始喊爸爸。爸爸却一声不吭,装作没听见。儿子开始直呼其名,他还是不理。于是,儿子连哭带骂:“坏爸爸,大坏蛋!呜呜……”可无论怎样叫喊哭骂都不见爸爸露面,儿子只好自己想办法。他发现土坑里有一个小阶梯,便手脚并用地爬出了土坑。当他发现爸爸就在不远处蹲着时,惊喜地扑上去,举着小拳头自豪地说:“我是自己爬上来的!没有爸爸,我自己也能爬上来!”
孩子小的时候,对父母、长辈有所依赖是自然的,也是正常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立能力的增强,年轻的父母这个时候要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就不要事事代劳,帮助他们改掉依赖的习惯。。
帮助孩子改掉依赖的习惯,做父母的就应该从自身做起,不能什么事情都代替孩子做。因为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孩子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和决定自己未来的权利,家长不能把自己一生未竟的理想和抱负强加在孩子身上。
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性和幸福、快乐。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天性和意愿,越俎代庖地为孩子一生画下明确的路线,让孩子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标和路线去努力。而有些年轻的家长让孩子完全脱离集体这个大环境,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下按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难以消除的阴影甚至性格扭曲,孩子成了满足自己心理愿望的工具。这些的做法看起来似乎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实际上不利于孩子责任意识的养成和培养,也是父母极为自私和残酷的体现。
鲁迅先生曾说:“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教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帮助他们改掉依赖的品行,锻炼他们的责任意识;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鲁迅先生的话表达了一种现代儿童观——子女,是我的孩子,又不完全等同于我,他从母体出来后,已与母体分开,成了人类中的一个独立的人。因为还是我的孩子,作为父母就有教育他的义务,而这种教育主要是教给他自立的能力,而不是任何事情都帮助他们处理,因为他不等同于我,所以要解放孩子,使他们完全成为独立的人。
孩子告别依赖心理,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时,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人。那么,年轻的父母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摆脱依赖,走向独立从而成为一个有责任意识的人呢?
第一,帮助孩子摆脱依赖心理。因为依赖心理不仅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因此,必须让他们学会依靠他们自己。
第二,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让他们学会独立地生活、学习,自主地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摔倒了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俗话说:“一生依赖他人的人,只能算半个人。”人,要靠自己活着,而且只能靠自己活着。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应尽力达到应有的自立水平,拥有与之相适应的自立精神。缺乏独立自主个性和自立能力的人,连自己都管不了,还谈何发展?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从小就注意对儿子独立性格和精神状态的培养。有一次他赶着马车带儿子出去游玩,在一个拐弯处,因为马车速度很快,猛地把小肯尼迪甩了出去。当马车停住时,儿子以为父亲会下来把他扶起来,父亲却坐在车上悠闲地掏出烟吸起来。
儿子叫道:“爸爸,快来扶我。”
“你摔疼了吗?”
“是的,我自己感觉已站不起来了。”儿子带着哭腔说。
“那也要坚持站起来,重新爬上马车。”儿子挣扎着自己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近马车,艰难地爬了上去。
父亲问:“知道为什么让你这么做吗?”儿子摇了摇头。
父亲说:“人生就是这样,跌倒、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在任何时候都要靠自己,没人会去扶你的。”
年轻的父母要以肯尼迪的父母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应该让自己的孩子明白:一个人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自己。尽管有时候能获得外界的扶助、有所依靠,但是不要养成依赖的心理。如果一个人总是依靠他人,将永远也坚强不起来,永远也不会有独创力。试想一下,如果每次遇到一个稍微有点难度的数学题,孩子都不愿意动脑子自己思考,而是急忙跑去问老师或者同学,这样他的数学成绩又怎么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呢?
对于成大事者而言,拒绝依赖他人是对自己能力的一大考验。依附于别人,因为这是把命运交给别人,而失去做大事的主动权。摆脱一份依赖,就多了一份自主,也就向自由的生活前进了一些,向成功的目标靠近了一步。
孩子如果将自己的发展依赖于别人的定位,而失去自己的人生目的,没有自我实现的欲求,就不可能做出一番事业。人的生命,要靠自己去雕琢,一个人的价值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得到证明。年轻的父母从小就应该让孩子清楚地认识自己,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取得一定的成绩。
肯尼迪的父亲十分明白这一点。从肯尼迪还很小的时候,他就已经注重对肯尼迪的培养,如经常带着他参加一些大型社交活动,让他学会如何与客人打招呼、道别,如何与不同身份的客人交谈,诸如此类。有一次一位客问肯尼迪的父亲:“他还这么小,您这么要求他,是不是太难为他了?”
不料肯尼迪的父亲回答:“哦,我这是在训练他当总统呢!”果然,后来肯尼迪当选为美国总统,并且成为美国当时最年轻的总统。
所以,年轻的父母一定不要溺爱自己的孩子,事事代劳只会遏制孩子的发展,要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才是我们要树立的正确的教育观念。